感光调节帐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6191110 阅读:44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9-12 12:4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感光调节帐篷,包括伞面,所述伞面沿轴线方向对称设置有两个第一支撑杆,两个所述第一支撑杆顶端分别固定在伞面边缘,所述第一支撑杆末端向下延伸设置有第一气缸,所述第一气缸包括第一活塞杆和第一缸筒,所述第一活塞杆顶端固定连接第一支撑杆末端,所述第一缸筒控制第一活塞杆上下移动,所述伞面中央上表面设置有用于判断伞面表面光照强度的感光模块,所述感光模块与第一气缸和控制模块连接,所述控制模块用于接收和判断感光模块信号和控制第一气缸,取得了自动调节伞面角度的有益效果,因此使用者不需要移动便可以一直享受帐篷产生的阴影,同时还具有较好的密封性,能有效隔绝风沙的影响。

Photosensitive tent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 photographic adjustment tent, which comprises an umbrella surface, the direction of the axis of symmetry is provided with two first supporting rod along the umbrella surface, two of the first supporting rod are respectively fixed on the top edge of the umbrella surface, wherein the first supporting rod end extends downward is provided with a first cylinder, the first cylinder including the first piston and the first cylinder, the first piston rod is connected with the first supporting rod is fixed to the top end of the first cylinder first control piston rod moves up and down, wherein the umbrella surface is arranged on the central surface of the umbrella surface is used to determine the light intensity of the light module, the photosensitive module is connected with the first cylinder and the control module, the control module is used to receive and judge the photosensitive module signal and the control of the first cylinder has beneficial effects of automatically adjust the angle of the umbrella face, so users do not need to move To enjoy the shadow of tents, but also have better sealing, can effectively isolate the impact of san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感光调节帐篷
本技术涉及一种帐篷,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感光调节帐篷。
技术介绍
目前,随着科技技术的不断进步,智能、电动产品快速、方便等众多有益效果及特征早已被人们接受和认可,现有遮阳伞种类、样式虽然各种各样,但是功能单一,档次达不到某些高端场所的使用要求。申请号为“201410814627.0”的专利中公开的一种智能感光遮阳棚,虽然利用感光模块和控制模块实现了智能开和关顶棚的有益效果,但是实际生活中阳光照射的角度会随着时间的变化而不断变化,而遮阳棚的角度不会变化,因此遮阳棚产生的阴影便会随着太阳的移动而移动,使得使用者需要不断跟随阴影移动,才能一直处于阴影下,因此只是利用感光模块来简单控制遮阳棚开和关,并不能赋予遮阳棚智能化的遮阳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自动调节帐篷角度的感光调节帐篷。为实现上述技术目的,本技术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感光调节帐篷,包括伞面,所述伞面沿轴线方向对称设置有两个第一支撑杆,所述第一支撑杆末端向下延伸设置有第一气缸,所述第一气缸包括第一活塞杆和第一缸筒,所述第一活塞杆顶端固定连接第一支撑杆末端,所述第一缸筒控制第一活塞杆上下移动,所述第一缸筒底部同心设置有用于控制第一缸筒内气压的微型高压气泵,所述伞面中央上表面设置有用于判断伞面表面光照强度的感光模块,所述感光模块与第一气缸和控制模块连接,所述控制模块用于接收和判断感光模块信号和控制第一气缸。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借助感光模块来收集伞面光照强度的参数,控制模块接收感光模块收集的参数并借助程序判断此时伞面的光线射入角度,控制模块计算出此时伞面所需形成的角度来获得最好的遮阳效果,此时便控制第一气缸来推动第一活塞杆,使得两个第一支撑杆形成所需的角度,解决了太阳位置不断移动会导致帐篷的遮阳效果不好的问题,取得了自动调节伞面角度的有益效果,因此使用者不需要移动便可以一直享受帐篷产生的阴影。作为优选,所述第一支撑杆顶端沿水平方向延伸设置有第二支撑杆,所述第二支撑杆顶端与第一支撑杆转动连接,所述第一支撑杆上固定设置有第二气缸,所述第二气缸包括第二活塞杆和第二缸筒,所述第二活塞杆末端铰接在第二支撑杆上,所述控制模块控制第二气缸。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第二气缸对第二支撑杆起到支撑作用,同时也能利用第二活塞杆推动第二支撑杆来改变第二支撑杆与第一支撑杆之间的角度,实现对伞面前后方向角度的控制,取得了进一步增强伞面角度的可调节性的有益效果。作为优选,所述第一活塞杆和第二活塞杆边外套设有可弯折的密封套,所述密封套底端分别与第一缸筒和第二缸筒固定连接。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活塞杆与外界隔绝,解决了海边沙粒会附着在活塞杆表面的问题,取得了保证活塞杆长久地正常使用的有益效果。作为优选,所述第一支撑杆顶端设置有卡球,所述第二支撑杆中点处设置有配合卡球的卡槽。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由于卡槽与卡球之间可以相互转动,因此可以控制第二支撑杆与第一支撑杆之间的角度,从而改变伞面产生的阴影的位置,使得伞面产生的阴影始终位于第一支撑杆附近,解决了太阳位置变化角度较大的问题,取得了增强伞面遮阳面积更加稳定的有益效果。作为优选,所述卡槽沿第二支撑杆中点处对称设置,所述卡球可以在卡槽内沿第二支撑杆长度方向滑移,所述第二缸筒底部与第一支撑杆转动连接。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第二气缸推动第二支撑杆向一侧偏移时,受重力影响,伞面会向此侧偏移,使得卡槽相对卡球向下滑移,此时伞面便会带动第二气缸向下转动,取得了增强伞面遮光性的有益效果,使得帐篷可以获得更好的遮光性。作为优选,所述第二支撑杆上套设有用于密封卡槽的封槽套,所述封槽套上设置有配合第一支撑杆的套孔。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封槽套会跟随卡球来回移动,从而使得卡槽一直被封槽套遮住,解决了沙粒会堵塞卡槽的问题,取得了增强帐篷耐候性的有益效果。作为优选,所述卡槽两端分别设置有弹簧,所述弹簧顶部贴合卡球表面。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借助弹簧受压缩时产生的弹性势推动第二支撑杆相对第一支撑杆进行滑移,避免卡球卡嵌在卡槽内,导致第二支撑杆无法继续绕第一支撑杆旋转。作为优选,所述弹簧顶端固定设置有支撑环,所述支撑环贴合卡球一侧均匀嵌设有滚珠。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利用滚珠代替弹簧与卡球相互接触,可以使得卡球与滚珠之间摩擦较小,从而起到增强弹簧灵活性的有益效果。综上所述,本技术取得了自动调节伞面角度的有益效果,因此使用者不需要移动便可以一直享受帐篷产生的阴影,同时还具有较好的密封性,能有效隔绝风沙的影响。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中用于表现整体结构的仰视图;图2为本技术中用于表现第一支撑杆和第二支撑杆连接关系的剖面示意图;图3为图2中用于表现卡球和卡槽具体结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中用于表现封槽套和第二支撑杆关系的局部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中用于表现第二气缸结构的局部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中用于表现感光模块和控制模块关系的俯视图;图7为本技术中用于表现密封套分别和第一气缸和第二气缸关系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感光调节帐篷;2、伞面;3、第一支撑杆;4、第二支撑杆;5、第一气缸;6、第二气缸;7、感光模块;8、控制模块;9、密封套;51、第一缸筒;52、第一活塞杆;61、第二缸筒;62、第二活塞杆;31、卡球;41、卡槽;42、封槽套;43、弹簧;44、支撑环;45、滚珠;32、转轴;33、转动件;46、套孔;53、微型高压气泵。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技术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技术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技术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实施例:如图1所示,一种感光调节帐篷1,包括伞面2,伞面2为长方形的遮光材料制成,能够有效遮蔽强烈的光线,伞面2长度方向边缘分别固定设置有第二支撑杆4,第二支撑杆4中央位置向下延伸设置有第一支撑杆3,第一支撑杆3底部设置有第一气缸5,第一气缸5包括第一活塞杆52和第一缸筒51,第一活塞杆52顶端固定在第一支撑杆3底部,同时末端位于第一缸筒51内,通过控制第一缸筒51内的气压大小来改变第一缸筒51内与外界气压的差距,使得第一活塞杆52受到气压作用而带动第一支撑杆3上下移动,第一缸筒51底部通同心设置有用于控制第一缸筒51内部气压的微型高压气泵53,微型高压气泵53只需要几节干电池便能实现使用,简单方便。如图2和图3所示,第一支撑杆3顶端固定设置有球状卡球31,第二支撑杆4中央设置有配合卡球31的长条形卡槽41,卡球31卡嵌在卡槽41内,卡槽41只能相对卡球31进行沿第二支撑杆4长度方向的滑移。卡槽41两侧端面用胶水固定设置有弹簧43,弹簧43顶部固定在圆环形的支撑环44上,支撑环44底部均匀卡嵌有数个滚珠45,滚珠45可以自由转动,支撑环44底部贴合卡球31外表面。如图3所示,第二支撑杆4的卡槽41外套设有封槽套42,封槽套42底部设置有配合第一支撑杆3的套孔46,封槽套42与第一支撑杆3相对静止,当第二支撑杆4相对第一支撑杆3进行偏移时,封槽套42会一直密封第一支撑杆3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感光调节帐篷

【技术保护点】
一种感光调节帐篷,包括伞面(2),其特征在于:所述伞面(2)沿轴线方向对称设置有两个第一支撑杆(3),所述第一支撑杆(3)末端向下延伸设置有第一气缸(5),所述第一气缸(5)包括第一活塞杆(52)和第一缸筒(51),所述第一活塞杆(52)顶端固定连接第一支撑杆(3)末端,所述第一缸筒(51)控制第一活塞杆(52)上下移动,所述第一缸筒(51)底部同心设置有用于控制第一缸筒(51)内气压的微型高压气泵(53),所述伞面(2)中央上表面设置有用于判断伞面(2)表面光照强度的感光模块(7),所述感光模块(7)与第一气缸(5)和控制模块(8)连接,所述控制模块(8)用于接收和判断感光模块(7)信号和控制第一气缸(5)。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感光调节帐篷,包括伞面(2),其特征在于:所述伞面(2)沿轴线方向对称设置有两个第一支撑杆(3),所述第一支撑杆(3)末端向下延伸设置有第一气缸(5),所述第一气缸(5)包括第一活塞杆(52)和第一缸筒(51),所述第一活塞杆(52)顶端固定连接第一支撑杆(3)末端,所述第一缸筒(51)控制第一活塞杆(52)上下移动,所述第一缸筒(51)底部同心设置有用于控制第一缸筒(51)内气压的微型高压气泵(53),所述伞面(2)中央上表面设置有用于判断伞面(2)表面光照强度的感光模块(7),所述感光模块(7)与第一气缸(5)和控制模块(8)连接,所述控制模块(8)用于接收和判断感光模块(7)信号和控制第一气缸(5)。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感光调节帐篷,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撑杆(3)顶端沿水平方向延伸设置有第二支撑杆(4),所述第二支撑杆(4)顶端与第一支撑杆(3)转动连接,所述第一支撑杆(3)上固定设置有第二气缸(6),所述第二气缸(6)包括第二活塞杆(62)和第二缸筒(61),所述第二活塞杆(62)末端铰接在第二支撑杆(4)上,所述控制模块(8)控制第二气缸(6)。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感光调...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毛维迪
申请(专利权)人:慈溪青雀休闲用品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