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双螺旋电极组件及具有双螺旋电极组件的电解槽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6184438 阅读:67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9-12 09:48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双螺旋电极组件和具有双螺旋电极组件的电解槽,属于电解设备技术领域,其中双螺旋电极组件包括:第一螺旋电极板;第二螺旋电极板,至少一段第一螺旋电极板与至少一段第二螺旋电极板同轴且相互间隔设置形成双螺旋状;壳体,壳体呈筒状,第一螺旋电极板和第二螺旋电极板设于壳体内部;以及芯体,芯体位于第一螺旋电极板和第二螺旋电极板中心;壳体、第一螺旋电极板、第二螺旋电极板和芯体围合形成双螺旋状且密封的第一螺旋电解液通道和第二螺旋电解液通道。本发明专利技术应用于高压、大流量动态电解工艺时,可将电解过程中产生的气体及时排出,防止气体聚集造成电解效率降低。

Double helix electrode assembly and electrolytic tank with double spiral electrode assembly

The invention provides a double spiral electrode assembly and electrolytic cell with double spiral electrode assembly, which belongs to the field of electrolysis equipment technology, the double spiral electrode assembly includes a first spiral electrode plate; second spiral electrode plate, forming a double helix is provided with at least a first spiral electrode plate and at least a second electrode coaxial and spiral plate the spacing between the shell and shell; is cylindrical, the first spiral electrode plate and second spiral electrode plate is arranged in the shell; and the core body, the core body is positioned on the first spiral electrode plate and second spiral electrode plate center; first spiral shell, an electrode plate, second spiral electrode plate and a core body formed double helix and seal the first and second helical spiral channel electrolyte electrolyte channel. The invention can be used in the high pressure and large flow dynamic electrolysis process to discharge the gas produced in the electrolysis process in time, so as to prevent the accumulation of gas and reduce the electrolysis efficiency.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双螺旋电极组件及具有双螺旋电极组件的电解槽
本专利技术涉及电解设备
,具体涉及一种双螺旋电极组件及具有双螺旋电极组件的电解槽、电化学设备及系统。
技术介绍
电解槽在电化学领域有广泛的应用。通常情况下,电解槽多为方形(长方形或正方形),电极板为平板形状,并采用电极板完全正相对的排列方式。传统的方形电解槽难以承受较高的操作压力,当操作压力较高时,电解槽的各壁会承受较大的向外膨胀力,对电解槽的设计承压强度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势必会提高制造成本。并且,方形电解槽在使用过程中,特别是采用大流量动态电解工艺时,电解槽内容易产生液体死角,电解过程中产生的气体不能够及时排出,气体在电解槽中聚集造成了电解效率的降低。中国技术专利CN201120216104.8公开了一种电解水用电极对,构成电极对的二只电极均为螺旋状金属体,所述二只电极固定在电解槽内形成双螺旋结构。电解槽可以为筒状或者管状;该螺旋状金属体可以是用横截面为圆形的金属条绕制而成,线状或管状电极属于“绕组”结构,有效电解面积很小,电场不均匀,难以形成螺旋式通道,电解效率不高。中国技术专利CN201220364589.X公开了一种电解电极结构,所述电极包括正电极和负电极,所述正电极与正极接线柱连接,所述负电极与负极接线柱连接,所述正电极是由金属丝编织的支撑轴杆,所述负电极为外圆套网,所述外圆套网套在支撑轴杆外,所述支撑轴杆上设有螺旋式导流阻隔齿条,从而在外圆套网和支撑轴杆之间的间隙中形成螺旋节槽通道。该电解电极结构,采用金属丝编织的支撑轴杆和外圆套网,并在其间隙处设置了螺旋式导流阻隔齿条形成螺旋节槽通道,从而延长污水和电极有效接触时间,提高电解效果且不增加成本。但是,以上专利的技术方案不能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双螺旋电极组件及具有双螺旋电极组件的电解槽,双螺旋电极组件及电解槽采用一对双螺旋状的电极板组合,形成双螺旋状的电解液通道,应用于大流量动态电解工艺时,可将电解过程中产生的气体及时排出。本专利技术的一方面,提供一种双螺旋电极组件,包括:第一螺旋电极板;第二螺旋电极板,至少一段第一螺旋电极板与至少一段第二螺旋电极板同轴且相互间隔设置形成双螺旋状;壳体,壳体呈筒状,第一螺旋电极板和第二螺旋电极板设于壳体内部,且与壳体的内壁密封连接;以及,芯体,芯体位于第一螺旋电极板和第二螺旋电极板中心,且芯体的外壁与第一螺旋电极板和第二螺旋电极板密封连接;壳体、第一螺旋电极板、第二螺旋电极板和芯体围合形成双螺旋状的第一螺旋电解液通道和第二螺旋电解液通道。该双螺旋电极组件应用于大流量动态电解工艺时,电解液沿着第一螺旋电解液通道和第二螺旋电解液通道流通,不会产生液体死角,能够将电解过程中产生的气体随电解液及时排出,防止气体在电解组件中聚集而降低电解效率。作为本专利技术双螺旋电极组件的改进,第一螺旋电极板和第二螺旋电极板同为左螺旋或者同为右螺旋。在上述的双螺旋电极组件中,第一螺旋电极板和第二螺旋电极板的旋转方向既可以同为左螺旋,也可以同为右螺旋,只要能够形成双螺旋状的第一螺旋电解液通道和第二螺旋电解液通道即可。作为本专利技术双螺旋电极组件的进一步改进,第一螺旋电极板与第二螺旋电极板结构相同。在上述的双螺旋电极组件中,第一螺旋电极板与第二螺旋电极板的结构相同从而便于生产制造,从而便于控制生产成本。作为本专利技术双螺旋电极组件再进一步改进,第一螺旋电极板与第二螺旋电极板等间距间隔设置。在上述的双螺旋电极组件中,第一螺旋电极板与第二螺旋电极板等间距间隔设置,形成的第一螺旋电解液通道和第二螺旋电解液通道的通径相同,从而流经第一螺旋电解液通道和第二螺旋电解液通道的电解液流量相同,提高了电解液在双螺旋电解组件中的均匀性。作为本专利技术双螺旋电极组件的改进,芯体的外轮廓呈圆柱状。在上述的双螺旋电极组件中,芯体的外轮廓呈圆柱状便于与第一螺旋电极板和第二螺旋电极板相配合,更有利于芯体与第一螺旋电极板和第二螺旋电极板之间形成密封,形成通径一致的第一螺旋电解液通道和第二螺旋电解液通道,具有圆柱状外轮廓的芯体相对于棱柱形状的芯体也更容易生产制造和控制生产精度。作为本专利技术双螺旋电极组件的改进,壳体呈圆筒状。圆筒状的壳体相对于方形的壳体在相同的设计强度时,消耗较少的材料;并且,圆筒状的壳体可一体成型,相对于方形的壳体连接点较少,各处的受力均匀,使用的可靠性较高。另外,内轮廓为圆筒状的壳体与第一螺旋电极板和第二螺旋电极板组合形成的第一螺旋电解液通道和第二螺旋电解液通道截面更为均匀,有利于电解液的流通。本专利技术的另一方面,还提供一种包括上述任意一种双螺旋电极组件的电解槽。作为上述电解槽的改进,其包括:第一端盖,第一端盖与壳体的一端密封连接,第一端盖上设有电解液入口;第二端盖,第二端盖与壳体的另一端密封连接,第二端盖上设有电解液出口。在上述的电解槽中,电解液在第一端盖的电解液入口流入,在第二端盖上的电解液出口流出,电解液通过第一螺旋电解液通道和第二螺旋电解液通道。作为上述电解槽的进一步改进,该电解槽还包括:正极端子,正极端子与第一螺旋电极板电连接;负极端子,负极端子与第二螺旋电极板电连接。作为上述电解槽的再进一步改进,正极端子与负极端子同设于第一端盖或者第二端盖上。在上述电解槽中,正极端子与负极端子设于电解槽的同侧便于接线,提高了安装施工的便利性。作为上述电解槽的再进一步改进,正极端子与负极端子分别设于第一端盖和第二端盖上。本专利技术的再一方面,本专利技术公开的双螺旋电极组件和含有双螺旋电极组件的电解槽,可以作为其他电化学设备的部件使用。本专利技术的又一方面,包括本专利技术公开的双螺旋电极组件和含有双螺旋电极组件的电解槽的电化学设备,还可以作为其他系统的组成部件使用。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技术效果:1、壳体为圆筒状,能够承受较高的操作压力,可以应用于电解液在高压、大流量情况下的动态电解工艺。2、电解液沿着双螺旋电解液通道流动,不仅增加了电解液与电极板的有效接触时间,而且还不会产生液体死角,能够将电解过程中的气体及时排出,防止气体在电解槽中聚集而降低电解效率。3、本电解槽只需要将电源的正负两极分别与第一螺旋电极板和第二螺旋电极板电连接即可,简化电解电路,提高电控系统的可靠性。附图说明图1:一种实施例的双螺旋电极组件将壳体局部剖开后的结构示意图。图2:一种实施例的第一螺旋电极板和第二螺旋电极板组合方式示意图。图3:另一种实施例的第一螺旋电极板和第二螺旋电极板组合方式示意图。图4:一种实施例的电解槽结构示意图。图5:标记有尺寸代号的电解槽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1-双螺旋电极组件,11-壳体,12-第一螺旋电极板,13-第二螺旋电极板,14-芯体,A-第一螺旋电解液通道,B-第二螺旋电解液通道,2-第一端盖,3-第二端盖,4-电解液入口,5-电解液出口,6-正极端子,7-负极端子。具体实施方式通过解释以下本申请的优选实施方案,本专利技术的其他目的和优点将变得清楚。图1示例性示出了本专利技术一种实施例的双螺旋电极组件的局部剖开结构。请参考图1所示,一种双螺旋电极组件1,包括:第一螺旋电极板12;第二螺旋电极板13,第一螺旋电极板12与第二螺旋电极板13同轴且相互间隔设置形成双螺旋状。第一螺旋电极板12与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一种双螺旋电极组件及具有双螺旋电极组件的电解槽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双螺旋电极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螺旋电极板(12);第二螺旋电极板(13),至少一段所述第一螺旋电极板(12)与至少一段所述第二螺旋电极板(13)同轴且相互间隔设置形成双螺旋状;壳体(11),所述壳体(11)呈筒状,所述第一螺旋电极板(12)和所述第二螺旋电极板(13)设于所述壳体(11)内部,且均与所述壳体(11)的内壁密封连接;以及,芯体(14),所述芯体(14)位于所述第一螺旋电极板(12)和所述第二螺旋电极板(13)中心,且所述芯体(14)的外壁与所述第一螺旋电极板(12)和所述第二螺旋电极板(13)密封连接;所述壳体(11)、所述第一螺旋电极板(12)、所述第二螺旋电极板(13)和所述芯体(14)围合形成双螺旋状的第一螺旋电解液通道(A)和第二螺旋电解液通道(B)。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双螺旋电极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螺旋电极板(12);第二螺旋电极板(13),至少一段所述第一螺旋电极板(12)与至少一段所述第二螺旋电极板(13)同轴且相互间隔设置形成双螺旋状;壳体(11),所述壳体(11)呈筒状,所述第一螺旋电极板(12)和所述第二螺旋电极板(13)设于所述壳体(11)内部,且均与所述壳体(11)的内壁密封连接;以及,芯体(14),所述芯体(14)位于所述第一螺旋电极板(12)和所述第二螺旋电极板(13)中心,且所述芯体(14)的外壁与所述第一螺旋电极板(12)和所述第二螺旋电极板(13)密封连接;所述壳体(11)、所述第一螺旋电极板(12)、所述第二螺旋电极板(13)和所述芯体(14)围合形成双螺旋状的第一螺旋电解液通道(A)和第二螺旋电解液通道(B)。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螺旋电极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螺旋电极板(12)和所述第二螺旋电极板(13)同为左螺旋或者同为右螺旋。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双螺旋电极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螺旋电极板(12)与所述第二螺旋电极板(13)结构相同。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双螺旋电极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螺旋电极板(12)与所述第二螺旋电极板(13)等间距间隔设置。5.根据权利要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建宏王海斌梁永庆葛春元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人民解放军九二六零九部队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