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声器模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6178164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9-09 05:42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扬声器模组。该模组包括扬声器单体和具有腔体的模组壳体,扬声器单体被设置在腔体内,扬声器单体的振膜将腔体分隔为前声腔和后声腔,后声腔为扁平的狭长形结构,在后声腔的中段位置或中段靠后的位置设有阻断前、后方空间的多孔状的吸音材料,定义靠近扬声器单体的方向为前方,远离扬声器单体的方向为后方;在后声腔的填充吸音材料的位置具有由内壁的表面下陷的凹槽,在凹槽内设置有用于支撑吸音材料并阻断进入凹槽内的气流的至少一条挡壁,吸音材料与挡壁共同阻断后声腔的前、后方空间。这样能有效地阻止中频谷的出现。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扬声器模组
本专利技术涉及电声转换
,更具体地,涉及一种扬声器模组。
技术介绍
扬声器模组是便携式电子设备的重要声学器件,其用于完成电信号与声信号之间的转换,是一种能量转换器件。现有的扬声器模组通常包括外壳。在外壳内收容有扬声器单体。扬声器单体的振膜将整个模组腔体分隔为前声腔和后声腔。后声腔与模组壳体的泄压孔连通。为了改善频响曲线更加的平滑,使得扬声器音质饱满圆润、人声清晰,通常选择具有吸音特性的发泡体类型的吸音棉粘贴于狭长结构的中部或后部来改善驻波,但发泡体的材料特性导致其只能适应一定的矩形或者规则型结构。然而遇到不规则的结构甚至是台阶式结构,有人会提出制作复合式吸音棉或者数块吸音棉的叠加,当然可以改善,但是制作成本会成倍增加。这种方式对驻波的改善会出现不彻底的情况也就是一致性不能得到保证,而且过大体积的增加吸音棉又会导致扬声器模组Fo下降、低频响度增大,对内核余量及可靠性的要求更高,无形中牺牲了很大一部分产品良率。甚至更加复杂一点的结构将对驻波束手无策。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扬声器模组的新技术方案。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扬声器模组。该模组包括扬声器单体和具有腔体的模组壳体,所述扬声器单体被设置在所述腔体内,所述扬声器单体的振膜将所述腔体分隔为前声腔和后声腔,所述后声腔为扁平的狭长形结构,在所述后声腔的中段位置或中段靠后的位置设有阻断前、后方空间的多孔状的吸音材料,定义靠近扬声器单体的方向为前方,远离扬声器单体的方向为后方;在所述后声腔的填充吸音材料的位置具有由内壁的表面下陷的凹槽,在所述凹槽内设置有用于支撑吸音材料并阻断进入所述凹槽内的气流的至少一条挡壁,所述吸音材料与所述挡壁共同阻断后声腔的前、后方空间。可选地,所述后声腔包括由前向后的前段腔体、中段腔体和后段腔体。所述中段腔体的宽度小于所述前段腔体和所述后段腔体的宽度。可选地,所述吸音材料填充在所述中段腔体中,在所述中段腔体的内壁上具有所述凹槽,所述凹槽内设有挡壁。可选地,所述吸音材料填充在所述后段腔体中,在所述后段腔体的内壁上具有所述凹槽,所述凹槽内设有挡壁。可选地,所述挡壁为直线型,所述挡壁的延伸方向与气流的流动方向具有夹角。可选地,所述挡壁的延伸方向垂直于所述气流的流动方向。可选地,所述挡壁为曲线形,所述挡壁在垂直于气流流动的方向上弯曲延伸。可选地,所述挡壁的顶面与所述后声腔的放置吸音材料位置处的内壁的表面平齐;或者所述挡壁的顶面高于所述后声腔的放置吸音材料位置处的内壁的表面。可选地,所述吸音材料为具有发泡特性的吸音棉、由吸音颗粒粘接而成的吸音块、由吸音棉粘附吸音颗粒而成的吸音块或者由透气封装件包覆吸音颗粒而成的吸音块。可选地,所述挡壁与所述模组壳体是一体成型的。可选地,所述挡壁设有至少两条,且间隔一段距离并行排列。本专利技术的专利技术人发现,在现有技术中,在不规则的后声腔中难以直接贴附规则形结构的吸音材料,会造成吸音材料的加工成本增加,或者难以有效改善驻波。因此,本专利技术所要实现的技术任务或者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本领域技术人员从未想到的或者没有预期到的,故本专利技术是一种新的技术方案。在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中,通过在放置吸音材料位置下方的凹槽内设置挡壁,能够有效地阻止气流进入凹槽中,吸音材料与挡壁联合阻断后声腔前、后方的空间。这样,能够有效地阻止中频谷的出现。吸音材料可以做成规则形状,便可以轻易的实现与后声腔的配合,降低了制作成本,相对于使用多块吸音棉的情况,对驻波改善的一致性得到保证;而且吸音材料的体积可以做到适当大小,避免过大体积的增加吸音棉导致扬声器模组F0下降、低频响度增大的问题;使用一条或多条挡壁的设计,还可以最大程度的保留后声腔容积,保证声学性能。此外,通过设置挡壁,提高了扬声器模组频响曲线的中频效果。此外,通过设置挡壁,提高了扬声器模组对人声的解析力度以及清晰度。通过以下参照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示例性实施例的详细描述,本专利技术的其它特征及其优点将会变得清楚。附图说明被结合在说明书中并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的附图示出了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并且连同其说明一起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的原理。图1是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的扬声器模组的分解图。图2是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的扬声器模组的剖视图。图3是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的扬声器模组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个实施例的扬声器模组的分解图。图5是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个实施例的扬声器模组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10:凹槽;11:挡壁;12:顶面;14:表面;15:后段腔体;16:出声孔;17:上壳;18:下壳;19:扬声器单体;20:吸音棉;21:中段腔体;22:前段腔体。具体实施方式现在将参照附图来详细描述本专利技术的各种示例性实施例。应注意到:除非另外具体说明,否则在这些实施例中阐述的部件和步骤的相对布置、数字表达式和数值不限制本专利技术的范围。以下对至少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的描述实际上仅仅是说明性的,决不作为对本专利技术及其应用或使用的任何限制。对于相关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已知的技术、方法和设备可能不作详细讨论,但在适当情况下,所述技术、方法和设备应当被视为说明书的一部分。在这里示出和讨论的所有例子中,任何具体值应被解释为仅仅是示例性的,而不是作为限制。因此,示例性实施例的其它例子可以具有不同的值。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讨论。图1是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的扬声器模组的分解图。图2是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的扬声器模组的剖视图。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扬声器模组。如图1所示,该模组包括扬声器单体19和具有腔体的模组壳体。模组壳体包括扣合在一起的上壳17和下壳18。凹槽10和挡壁11被设置在下壳18内。通过这种方式,扬声器单体19和吸音材料的组装更加简单。例如,模组壳体整体呈扁平结构,以使扬声器模组更轻薄。例如,扬声器单体19为动圈式单体或者动铁式单体。为了方便说明,在该实施例中以动圈式单体为例。扬声器单体19被设置在腔体内。扬声器单体19的振膜将腔体分隔为前声腔和后声腔。例如,前声腔具有出声孔16,出声孔16与振膜的外侧连通,以发出声音。如图3或者5所示,出声孔16从模组壳体的侧部穿出,以形成侧出声扬声器模组。通过这种方式,扬声器模组的占地面积小,顺应了电子设备小型化、轻薄化的发展趋势。后声腔与振膜的内侧连通。后声腔用于调节扬声器模组的低频效果。在模组壳体上设置有泄压孔(未示出)。泄压孔与后声腔连通,以平衡振膜内、外侧的声压。后声腔为扁平的狭长形结构。在所述后声腔的中段位置或中段靠后的位置设有阻断前、后方空间的多孔状的吸音材料。在此,定义靠近扬声器单体的方向为前方,远离扬声器单体的方向为后方。在所述后声腔的填充吸音材料的位置具有由内壁的表面14下陷的凹槽10。需要说明的是,吸音材料需要布满后声腔的纵断面,以防止气流从吸音材料和后声腔的壁的间隙穿过。纵断面即垂直于气流方向的面。在所述凹槽10内设置有用于支撑吸音材料并阻断进入所述凹槽10内的气流的至少一条挡壁11。所述吸音材料与所述挡壁11共同阻断后声腔的前、后方空间。在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中,通过在放置吸音材料位置下方的凹槽10内设置挡壁11,能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扬声器模组

【技术保护点】
一种扬声器模组,包括扬声器单体(19)和具有腔体的模组壳体,所述扬声器单体(19)被设置在所述腔体内,所述扬声器单体(19)的振膜将所述腔体分隔为前声腔和后声腔(15),所述后声腔为扁平的狭长形结构,在所述后声腔的中段位置或中段靠后的位置,设有阻断前、后方空间的多孔状的吸音材料,定义靠近扬声器单体的方向为前方,远离扬声器单体的方向为后方;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后声腔(15)的填充吸音材料的位置具有由内壁的表面(14)下陷的凹槽(10),在所述凹槽(10)内设置有用于支撑吸音材料并阻断进入所述凹槽(10)内的气流的至少一条挡壁(11),所述吸音材料与所述挡壁共同阻断后声腔的前后方空间。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扬声器模组,包括扬声器单体(19)和具有腔体的模组壳体,所述扬声器单体(19)被设置在所述腔体内,所述扬声器单体(19)的振膜将所述腔体分隔为前声腔和后声腔(15),所述后声腔为扁平的狭长形结构,在所述后声腔的中段位置或中段靠后的位置,设有阻断前、后方空间的多孔状的吸音材料,定义靠近扬声器单体的方向为前方,远离扬声器单体的方向为后方;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后声腔(15)的填充吸音材料的位置具有由内壁的表面(14)下陷的凹槽(10),在所述凹槽(10)内设置有用于支撑吸音材料并阻断进入所述凹槽(10)内的气流的至少一条挡壁(11),所述吸音材料与所述挡壁共同阻断后声腔的前后方空间。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扬声器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后声腔包括由前向后的前段腔体(22)、中段腔体(21)和后段腔体(15),所述中段腔体(21)的宽度小于所述前段腔体(22)和所述后段腔体(15)的宽度。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扬声器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吸音材料填充在所述中段腔体(21)中,在所述中段腔体(21)的内壁上具有所述凹槽(10),所述凹槽(10)内设有挡壁(11)。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扬声器模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吸音材料填充在所述后段腔体(15)中,在所述后段腔体(15)的内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北京贾锋超唐兰欣
申请(专利权)人:歌尔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