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智能公交用LED显示屏固定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6176721 阅读:29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9-09 04:03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智能公交用LED显示屏固定结构,包括第一壳体、第二壳体、第一罩体、第二罩体、第一显示屏、第二显示屏,第一壳体、第二壳体相对布置,第一罩体、第二罩体相对安装在第一壳体与第二壳体的长度方向两端,第一壳体、第二壳体、第一罩体、第二罩体之间围成安装腔,第一显示屏、第二显示屏均安装在安装腔内,第一显示屏位于安装腔靠近第一壳体一端,第二显示屏位于安装腔靠近第二壳体一端,且第一显示屏与第二显示屏之间设有用于支撑第一显示屏与第二显示屏的支撑板。本发明专利技术安装便捷,结构稳定,防水防震,延长了显示屏的使用寿命和维修周期,通过设置第一罩体、第二罩体,提高了第一壳体与第二壳体之间的配合紧密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智能公交用LED显示屏固定结构
本专利技术涉及LED显示屏
,尤其涉及一种智能公交用LED显示屏固定结构。
技术介绍
常见车载LED显示屏大多数只能单面显示静态内容,而且由于行驶路上颠簸,市面上的车载LED显示屏容易产生松动及脱落,并且无法适应阴雨潮湿的天气。
技术实现思路
基于
技术介绍
中存在的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智能公交用LED显示屏固定结构。本专利技术提出的一种智能公交用LED显示屏固定结构,包括第一壳体、第二壳体、第一罩体、第二罩体、第一显示屏、第二显示屏,第一壳体、第二壳体相对布置,第一罩体、第二罩体相对安装在第一壳体与第二壳体的长度方向两端,第一壳体、第二壳体、第一罩体、第二罩体之间围成安装腔,第一显示屏、第二显示屏均安装在安装腔内,第一显示屏位于安装腔靠近第一壳体一端,第二显示屏位于安装腔靠近第二壳体一端,且第一显示屏与第二显示屏之间设有用于支撑第一显示屏与第二显示屏的支撑板,第一壳体上位于第一显示屏外侧位置安装有第一透光板,第二壳体上位于第二显示屏外侧位置安装有第二透光板。优选地,第一壳体上开设有第一阶梯矩形卡口,且第一阶梯矩形卡口的第一外部卡口长度小于其第一内部卡口长度,第一透光板安装在第一外部卡口内,第一显示屏外侧卡接在第一内部卡口内且第一显示屏外侧与第一阶梯矩形开口的台阶面相抵靠;优选地,第一显示屏外侧与第一阶梯矩形开口的台阶面之间设有第一密封圈。优选地,第二壳体上开设有第二阶梯矩形卡口,且第二阶梯矩形卡口的第二外部卡口长度小于其第二内部卡口长度,第二透光板安装在第二外部卡口内,第二显示屏外侧卡接在第二内部卡口内且第二显示屏外侧与第二阶梯矩形开口的台阶面相抵靠;优选地,第二显示屏外侧与第二阶梯矩形开口的台阶面之间设有第二密封圈。优选地,第一罩体为一端开口的框体结构,第一罩体包括第一底板以及设置在第一底板四周并依次首尾连接的第一侧板、第二侧板、第三侧板、第四侧板,第一底板、第一侧板、第二侧板、第三侧板、第四侧板之间围成第一安装槽,第一侧板与第三侧板相对布置且第二侧板与第四侧板相对布置;外壳体、内壳体靠近第一罩体一端分别设有第一连接板、第二连接板,第一连接板、第二连接板均设置在第一安装槽内,第一连接板外侧面与第一侧板的内侧面抵靠且第一连接板通过第一螺栓与第一侧板连接,第二连接板的外侧面与第三侧板的内侧面抵靠且第二连接板通过第二螺栓与第三侧板连接。优选地,第一罩体的第一底板、第二侧板、第四侧板上均设有与安装腔连通的第一散热孔;优选地,第一罩体的第一底板外侧面上设有第一固定板,第一固定板上设有第一装配孔。优选地,第二罩体为一端开口的框体结构,第二罩体包括第二底板以及设置在第二底板四周并依次首尾连接的第五侧板、第六侧板、第七侧板、第八侧板,第二底板、第五侧板、第六侧板、第七侧板、第八侧板之间围成第二安装槽,第五侧板与第七侧板相对布置且第六侧板与第八侧板相对布置;外壳体、内壳体靠近第二罩体一端分别设有第三连接板、第四连接板,第三连接板、第四连接板均设置在第二安装槽内,第三连接板外侧面与第五侧板的内侧面抵靠且第三连接板通过第三螺栓与第五侧板连接,第四连接板的外侧面与第七侧板的内侧面抵靠且第四连接板通过第四螺栓与第七侧板连接。优选地,第二罩体的第二底板、第六侧板、第八侧板上均设有与安装腔连通的第二散热孔;优选地,第二罩体的第二底板外侧面上设有第二固定板,第二固定板上设有第二装配孔。优选地,支撑板靠近第一显示屏一侧设有第一卡槽,支撑板靠近第二显示屏一侧设有第二卡槽,第一显示屏内侧卡接在第一卡槽内,第二显示屏内侧卡接在第二卡槽内。优选地,支撑板内分布有多个与安装腔连通的通风腔。本专利技术中,第一壳体、第二壳体、第一罩体、第二罩体之间围成安装腔,第一显示屏、第二显示屏均安装在安装腔内,能够双面动态显示,安装便捷,结构稳定,防水防震,延长了显示屏的使用寿命和维修周期;通过设置第一罩体、第二罩体,提高了第一壳体与第二壳体之间的配合紧密性,使得第一显示屏、第二显示屏能够牢固的嵌在安装腔内,同时,第一罩体、第二罩体的设计增加了整体结构的防水性能。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提出的一种智能公交用LED显示屏固定结构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提出的一种智能公交用LED显示屏固定结构中第一壳体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提出的一种智能公交用LED显示屏固定结构中第二壳体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提出的一种智能公交用LED显示屏固定结构中第一罩体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提出的一种智能公交用LED显示屏固定结构中第二罩体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提出的一种智能公交用LED显示屏固定结构中支撑板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图6,图1为本专利技术提出的一种智能公交用LED显示屏固定结构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提出的一种智能公交用LED显示屏固定结构中第一壳体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提出的一种智能公交用LED显示屏固定结构中第二壳体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提出的一种智能公交用LED显示屏固定结构中第一罩体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提出的一种智能公交用LED显示屏固定结构中第二罩体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提出的一种智能公交用LED显示屏固定结构中支撑板的结构示意图。参照图1-图6,本专利技术提出一种智能公交用LED显示屏固定结构,包括第一壳体1、第二壳体2、第一罩体3、第二罩体4、第一显示屏5、第二显示屏6,其中:第一壳体1上开设有第一阶梯矩形卡口,且第一阶梯矩形卡口的第一外部卡口101长度小于其第一内部卡口102长度。第一壳体1两端分别设有第一连接板103、第三连接板104。第二壳体2上开设有第二阶梯矩形卡口,且第二阶梯矩形卡口的第二外部卡口201长度小于其第二内部卡口202长度。第二壳体2两端分别设有第二连接板203、第四连接板204。第一罩体3为一端开口的框体结构,第一罩体3包括第一底板301以及设置在第一底板301四周并依次首尾连接的第一侧板302、第二侧板303、第三侧板304、第四侧板305,第一底板301、第一侧板302、第二侧板303、第三侧板304、第四侧板305之间围成第一安装槽306,第一侧板302与第三侧板304相对布置且第二侧板303与第四侧板305相对布置。第一罩体3的第一底板301外侧面上设有第一固定板308,第一固定板308上设有第一装配孔309。第二罩体4为一端开口的框体结构,第二罩体4包括第二底板401以及设置在第二底板401四周并依次首尾连接的第五侧板402、第六侧板403、第七侧板404、第八侧板405,第二底板401、第五侧板402、第六侧板403、第七侧板404、第八侧板405之间围成第二安装槽406,第五侧板402与第七侧板404相对布置且第六侧板403与第八侧板405相对布置。第二罩体4的第二底板401外侧面上设有第二固定板408,第二固定板408上设有第二装配孔409。第一壳体1、第二壳体2相对布置,第一罩体3、第二罩体4相对安装在第一壳体1与第二壳体2的长度方向两端;第一连接板103、第二连接板203均设置在第一安装槽306内,第一连接板103外侧面与第一侧板302的内侧面抵靠且第一连接板103通过第一螺栓13与第一侧板302连接,第二连接板203的外侧面与第三侧板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智能公交用LED显示屏固定结构

【技术保护点】
一种智能公交用LED显示屏固定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壳体(1)、第二壳体(2)、第一罩体(3)、第二罩体(4)、第一显示屏(5)、第二显示屏(6),第一壳体(1)、第二壳体(2)相对布置,第一罩体(3)、第二罩体(4)相对安装在第一壳体(1)与第二壳体(2)的长度方向两端,第一壳体(1)、第二壳体(2)、第一罩体(3)、第二罩体(4)之间围成安装腔(7),第一显示屏(5)、第二显示屏(6)均安装在安装腔(7)内,第一显示屏(5)位于安装腔(7)靠近第一壳体(1)一端,第二显示屏(6)位于安装腔(7)靠近第二壳体(2)一端,且第一显示屏(5)与第二显示屏(6)之间设有用于支撑第一显示屏(5)与第二显示屏(6)的支撑板(8),第一壳体(1)上位于第一显示屏(5)外侧位置安装有第一透光板(9),第二壳体(2)上位于第二显示屏(6)外侧位置安装有第二透光板(10)。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智能公交用LED显示屏固定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壳体(1)、第二壳体(2)、第一罩体(3)、第二罩体(4)、第一显示屏(5)、第二显示屏(6),第一壳体(1)、第二壳体(2)相对布置,第一罩体(3)、第二罩体(4)相对安装在第一壳体(1)与第二壳体(2)的长度方向两端,第一壳体(1)、第二壳体(2)、第一罩体(3)、第二罩体(4)之间围成安装腔(7),第一显示屏(5)、第二显示屏(6)均安装在安装腔(7)内,第一显示屏(5)位于安装腔(7)靠近第一壳体(1)一端,第二显示屏(6)位于安装腔(7)靠近第二壳体(2)一端,且第一显示屏(5)与第二显示屏(6)之间设有用于支撑第一显示屏(5)与第二显示屏(6)的支撑板(8),第一壳体(1)上位于第一显示屏(5)外侧位置安装有第一透光板(9),第二壳体(2)上位于第二显示屏(6)外侧位置安装有第二透光板(10)。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公交用LED显示屏固定结构,其特征在于,第一壳体(1)上开设有第一阶梯矩形卡口,且第一阶梯矩形卡口的第一外部卡口(101)长度小于其第一内部卡口(102)长度,第一透光板(9)安装在第一外部卡口(101)内,第一显示屏(5)外侧卡接在第一内部卡口(102)内且第一显示屏(5)外侧与第一阶梯矩形开口的台阶面相抵靠;优选地,第一显示屏(5)外侧与第一阶梯矩形开口的台阶面之间设有第一密封圈(1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公交用LED显示屏固定结构,其特征在于,第二壳体(2)上开设有第二阶梯矩形卡口,且第二阶梯矩形卡口的第二外部卡口(201)长度小于其第二内部卡口(202)长度,第二透光板(10)安装在第二外部卡口(201)内,第二显示屏(6)外侧卡接在第二内部卡口(202)内且第二显示屏(6)外侧与第二阶梯矩形开口的台阶面相抵靠;优选地,第二显示屏(6)外侧与第二阶梯矩形开口的台阶面之间设有第二密封圈(12)。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智能公交用LED显示屏固定结构,其特征在于,第一罩体(3)为一端开口的框体结构,第一罩体(3)包括第一底板(301)以及设置在第一底板(301)四周并依次首尾连接的第一侧板(302)、第二侧板(303)、第三侧板(304)、第四侧板(305),第一底板(301)、第一侧板(302)、第二侧板(303)、第三侧板(304)、第四侧板(305)之间围成第一安装槽(306),第一侧板(302)与第三侧板(304)相对布置且第二侧板(303)与第四侧板(305)相对布置;第一壳体(1)、第二壳体(2)靠近第一罩体(3)一端分别设有第一连接板(103)、第二连接板(203),第一连接板(103)、第二连接板(203)均设置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劲松李健夏银生黄俊李伟王晓娟罗静何瑞峰李扬李康汉程永照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富煌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