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针对反应堆中子扩散方程的非均匀几何变分节块方法
本专利技术针对核反应堆堆芯中子学计算领域,提出了一种针对反应堆中子扩散方程的非均匀几何变分节块方法。
技术介绍
核反应堆中子学计算研究以核反应堆堆芯为应用对象,其堆芯由许多不同种类的组件构成。根据堆型的不同,组件内部的几何结构和材料布置复杂多变。因此,实际的反应堆中子学问题是一个三维非均匀几何的中子学问题。对核反应堆进行快速、精确的中子学计算,是反应堆设计和校核的基本保障。目前在堆芯物理设计过程中,主要采用均匀几何的扩散方程求解方法。变分节块法最早由美国西北大学的E.E.Lewis教授提出,是中子学计算方法的杰出代表,具备扎实的工程应用背景。其主要应用作有美国阿贡国家实验室开发的VARIANT程序和NODAL程序,法国原子能委员会的ERANOS程序,以及美国爱达荷国家实验室的INSTANT程序等等。变分节块法以二阶偶宇称形式的中子扩散方程为出发点,方程呈现椭圆方程的形式,有利于Garlerkin方法的应用,且更适合有限元方法的空间离散。变分节块法的计算思想是:首先通过变分方法在均匀几何求解区域建立包含二阶中子输运方程 ...
【技术保护点】
一种针对反应堆中子扩散方程的非均匀几何变分节块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如下:步骤1:首先根据公式(1)中二阶偶宇称扩散方程建立包含公式(3)中子通量密度φ和中子流密度j的泛函,泛函中包含节块内部的中子守恒关系以及节块表面的流连续性条件:针对某一特定能群,在扩散近似下,二阶偶宇称扩散方程为: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针对反应堆中子扩散方程的非均匀几何变分节块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如下:步骤1:首先根据公式(1)中二阶偶宇称扩散方程建立包含公式(3)中子通量密度φ和中子流密度j的泛函,泛函中包含节块内部的中子守恒关系以及节块表面的流连续性条件:针对某一特定能群,在扩散近似下,二阶偶宇称扩散方程为:式中:φ—节块内部中子通量密度;—对于x,y,z三个方向的偏导数算子;Ω—方位角向量;Σt—中子宏观总截面;Σa—中子宏观吸收截面;q—中子源项;根据变分原理,在由若干节块组成的整个非均匀求解区域上,对应扩散方程的泛函写作各个节块内部及其表面上泛函的叠加贡献:式中:F[φ,j]—整个非均匀几何求解区域内的泛函;Fv[φ,j]—单个节块内部的泛函;v—节块的编号;而扩散近似下的各节块泛函其中Γ是外部边界;步骤2:有限元形状函数g(x,y)能够用来描述曲边几何结构,因此利用x-y方向的有限元形状函数g(x,y),分片常量多项式h(x,y),z方向的正交多项式fz(z)和f′z(z)对节块内部中子通量密度φ、节块表面中子流j分别展开,实现非均匀节块的几何和材料描述功能:式中:T—转置符号;fz(z)—节块内部轴向标准正交多项式向量;g(x,y)—x-y方向有限元形状函数向量;—克罗内克积即张量积;φ—节块内部中子通量密度的展开矩向量;f′z(z)—节块x-y表面的轴向标准正交多项式向量;fγ(γ′)—节块x-y表面的径向标准正交多项式向量;j±γ(γ′,z)—节块x-y表面中子流密度展开矩向量,其中展开矩代表了展开系数的值;j±γ(γ′,z)是关于径向方向上的自变量γ′=x,y和轴向方向的自变量z的函数:当γ=x时γ′=y,j±x(y,z)代表节块左侧和右侧的表面中子流密度展开矩向量;当γ=y时γ′=x,j±y(x,z)代表节块下侧和上侧的表面中...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云召,张滕飞,吴宏春,曹良志,
申请(专利权)人:西安交通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陕西,6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