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常构造识别方法及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6174937 阅读:66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9-09 02:14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异常构造识别方法及装置,该方法包括:根据工区内的地震数据构建复超道集,所述复超道集中包含各相邻地震道的延迟时间;在给定的每个构造走向下,分别从所述各相邻地震道的延迟时间中确定满足预设条件的延迟时间;根据所述复超道以及每个构造走向下的满足预设条件的延迟时间,各个构造走向下确定各个构造走向下在延迟对应延迟时间后的复相干系数;根据所述各个构造走向下在延迟对应延迟时间后的复相干系数,确定所述工区内的异常构造及其构造走向。本申请实施例可以提高异常构造的识别精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异常构造识别方法及装置
本申请涉及地震地球物理勘探解释
,尤其是涉及一种异常构造识别方法及装置。
技术介绍
准确的识别出地下的异常构造,对于储层的综合预测评价,降低油气预测风险具有重要意义。目前,常用相干体技术识别地下的异常构造。其中,相干体技术是一项通过对地震道的相似性分析,将三维振幅数据转化为相关系数数据体,进而突出不相关异常的地震数据分析技术。因此,相干体技术可以用来识别断层、裂缝等非相似的异常构造等。并且,随着三维地震勘探技术的迅速发展,相干体技术已成为勘探领域及其重要的核心技术之一。在实现本申请的过程中,本申请的专利技术人发现,对于地势平缓或起伏较小的工区,利用现有的相干体技术能够较好的识别地下的异常构造。然而,当工区构造复杂(例如存在大倾角的倾斜地层等)时,现有的相干体技术则无法准确识别异常构造。
技术实现思路
本申请实施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异常构造识别方法及装置,以提高异常构造的识别精度。为达到上述目的,一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异常构造识别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根据工区内的地震数据构建复超道集,所述复超道集中包含各相邻地震道的延迟时间;在给定的每个构造走向下,分别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异常构造识别方法及装置

【技术保护点】
一种异常构造识别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根据工区内的地震数据构建复超道集,所述复超道集中包含各相邻地震道的延迟时间;在给定的每个构造走向下,分别从所述各相邻地震道的延迟时间中确定满足预设条件的延迟时间;根据所述复超道以及每个构造走向下的满足预设条件的延迟时间,各个构造走向下确定各个构造走向下在延迟对应延迟时间后的复相干系数;根据所述各个构造走向下在延迟对应延迟时间后的复相干系数,确定所述工区内的异常构造及其构造走向。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异常构造识别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根据工区内的地震数据构建复超道集,所述复超道集中包含各相邻地震道的延迟时间;在给定的每个构造走向下,分别从所述各相邻地震道的延迟时间中确定满足预设条件的延迟时间;根据所述复超道以及每个构造走向下的满足预设条件的延迟时间,各个构造走向下确定各个构造走向下在延迟对应延迟时间后的复相干系数;根据所述各个构造走向下在延迟对应延迟时间后的复相干系数,确定所述工区内的异常构造及其构造走向。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异常构造识别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工区内的地震数据构建复超道集,包括:根据工区内的地震数据构建复地震道;将所述复地震道进行归一化处理,获得归一化的复地震道;对所述归一化的复地震道进行局部算术平均平滑处理,获得平滑处理后的复地震道;对平滑处理后的复地震道进行相互之间的倾角扫描,获得相邻地震道的延迟时间集合;根据所述相邻地震道的延迟时间集合对所述平滑处理后的复地震道构建复超道集。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异常构造识别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复地震道进行归一化处理,获得归一化的复地震道,包括:根据公式Z(t)=s(t)/|s(t)|=eiθ(t)获得归一化的复地震道Z(t);其中,s(t)为复地震道,|s(t)|为瞬时振幅或包络,θ(t)为瞬时相位,i为复数单位。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异常构造识别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对所述归一化的复地震道进行局部算术平均平滑处理,获得平滑处理后的复地震道,包括:根据公式获得平滑处理后的复地震道<Z>N;其中,为瞬时相位的平均,θ(t)为瞬时相位,i为复数单位,N为采样点个数。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异常构造识别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复超道集包括:其中,和分别代表第k道处的两相邻超道,ωk+p-j-1和ωk+p-j为对应的权系...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尚旭高建虎袁三一李胜军王铁一马铭刘颖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