柜装电能表仪表壳的固定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6171190 阅读:58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9-08 23:5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设计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柜装电能表仪表壳的固定结构,仪表壳本体相对仪表的表头显示部的一端为外露端,与其相对的另一端为内置端,外露端的端口上设置有凸起的周沿,仪表壳本体上连接有与周沿实现抵触夹紧的固定件,所述固定件包括有与周沿抵触夹紧的顶杆、限制固定件相对位置的定位杆以及固定固定件位置的固定杆,固定杆朝仪表壳体的一面上设置有固定卡齿,仪表壳体沿内置端朝外露端开设有与固定卡齿适配卡合的卡槽以及供定位杆定位滑动的滑槽,固定件借定位杆在仪表壳体的滑槽上滑动定位后,利用固定卡齿和卡槽实现固定,随即周沿和顶杆实现夹紧固定仪表壳本体。其中所述固定杆包括缓弹部以及与其一体连接的推动部。

Fixing structure of instrument shell of cabinet electric energy meter

The design of the utility model is to provide a fixing structure of a cabinet mounted electric energy meter instrument shell, instrument shell body relative to the other end of the meter display instrument for the exposed end, the other end opposite to the exposed end of the built-in end port is provided with a protrusion along the periphery of the instrument shell, the body is connected with a fixed a week and along the implementation of conflict and clamping, fixing piece comprises a push rod, and peripheral clamping fixture positioning conflict limits the relative position of the rod and fixed position fixing rod, a fixing rod toward the instrument housing is arranged on the fixed card gear, sliding along the instrument shell built-in end to the exposed end and is provided with a fixed card gear adapter card slot for clamping and positioning rod positioning slide, fixed by the positioning rod sliding chute located in the shell of the instrument, using the fixed card gear and the card slot fixed immediately. The clamping device is clamped and fixed by the circumferential edge and the ejector rod. Wherein, the fixed rod comprises a buffer part and a pushing part connected with the fixed par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柜装电能表仪表壳的固定结构
本技术涉及一种仪表设备,更具体的说涉及柜装电能表仪表壳的固定结构。
技术介绍
仪表,显示数值的仪器总称,包括各种分析仪器例如电能表,有些电能表是通过仪表壳直接安装在电器柜上的。在通常的设计中,所有的这些电能表都有一个专门的仪表壳体,并通过设于仪表壳体上的连接、固定件,如定位螺丝等将其和柜体连接固定,而仪表壳体的表头显示部则直接暴露在柜体表面的框口或者其它适当的部位,但是这种连接的方式都较为麻烦,不方便操作人员的实际安装操作,并且由于是用螺钉固定,一旦因损坏、或维护等原因需要更换电能表时,螺钉所产生的锈蚀或其它原因,会造成无法及时拆卸的问题。因此,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为如何对现有的电能表仪表壳体进行创造性改进,能做到快速安装和拆卸更换。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设计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便于实际安装和拆卸的柜装的仪表壳。为实现上述技术目的特提供以下技术方案:柜装电能表仪表壳的固定结构,包括仪表壳本体,其特征在于:所述仪表壳本体相对仪表的表头显示部的一端为外露端,与其相对的另一端为内置端,外露端的端口上设置有凸起的周沿,仪表壳本体上连接有与周沿实现抵触夹紧的固定件,所述固定件包括有与周沿抵触夹紧的顶杆、限制固定件相对位置的定位杆以及固定固定件位置的固定杆,固定杆朝仪表壳体的一面上设置有固定卡齿,仪表壳体沿内置端朝外露端开设有与固定卡齿适配卡合的卡槽以及供定位杆定位滑动的滑槽,固定件借定位杆在仪表壳体的滑槽上滑动定位后,利用固定卡齿和卡槽实现固定,随即周沿和顶杆实现夹紧固定仪表壳本体,而顶开固定杆即将固定件从仪表壳本体弹开。其中所述固定杆包括缓弹部以及与其一体连接的推动部。通过上述的技术方案,在实际的安装时,将仪表壳的内置端插入柜体表面的框口,由于所述的外露端上设置有凸起的周沿,因此仪表壳的外露端会卡于柜体的外表面,而在本技术方案中,还设置有用于其固定夹紧作用的固定件,实际使用时,要先将定位杆对准滑入滑槽,而所述的滑槽是沿内置端朝外露端开槽的,该滑槽的开口也是开设在内置端的端口处的,因此固定件显然实在定位杆和滑槽的作用下由内置端朝外露端滑动,直至滑到顶杆抵触到柜体的内表面,最后借助固定杆上的固定卡齿与卡槽之间的卡合实现最后的夹紧固定,由此实现利用固定件和周沿夹紧柜体的壁面,实现其固定,而在本技术方案中所述的固定卡齿是呈与卡槽能够抵触卡合的倾斜结构设置的。其中在本技术方案中起到关键固定作用的是固定杆,在使用的过程中由于其固定过程中的力过于集中于固定杆,因此如果固定杆的结构不合理的话由于容易发生断裂等情况,在本技术方案中,为避免这一情况的发生,特在固定杆上设置缓弹部,借助缓弹部的结构很好的作用分解集中在固定杆上的力。而设置上推动部则是为了给操作人员一个推动施力点,方便操作者在实际使用。采用上述的技术方案,不仅直接方便了工作人员的实际安装,并且在后期需要将其拆卸下来时,只要顶撬固定杆,使得固定卡齿和卡槽之间失去卡合力,即可将所述的固定件在定位杆的作用下滑出滑槽,随即将仪表壳拆卸下来,便捷操作,大大提高了实际的工作效率,而在此过程中缓弹部上积蓄的力也有助于在操作人员顶撬固定杆时,帮助固定卡齿弹出卡槽。为优化上述的技术方案,本方案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推动部的外表面呈磨砂结构设置。为优化上述的技术方案,本方案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缓弹部呈半圆环结构设置。为优化上述的技术方案,本方案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滑槽呈燕尾槽结构设置,固定杆与其适配,且滑槽的槽壁上设置有一层荧光层。为优化上述的技术方案,本方案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固定件分别设置于仪表壳体的四个顶角位置。为优化上述的技术方案,本方案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顶杆至少包括两个,分别对应壳体的两个面分布。为优化上述的技术方案,本方案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顶杆相对周沿的一端为抵触部,抵触部上设置有橡胶层。为优化上述的技术方案,本方案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卡槽至少包括5个,且呈均匀的间隔设置。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连接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固定件结构示意图1;图3为本技术的固定件结构示意图2。图中:1、仪表壳本体;2、外露端;3、内置端;4、周沿;5、固定件;6、顶杆;7、定位杆;8、固定杆;81、缓弹部;82、推动部;9、固定卡齿;10、滑槽;11、卡槽;12、荧光层;13、抵触部。具体实施方式参照图1至图3对本技术的实施例做进一步说明。为实现上述技术目的特提供以下技术方案:柜装电能表仪表壳的固定结构,包括仪表壳本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仪表壳本体1相对仪表的表头显示部的一端为外露端2,与其相对的另一端为内置端3,外露端2的端口上设置有凸起的周沿4,仪表壳本体1上连接有与周沿4实现抵触夹紧的固定件5,所述固定件5包括有与周沿4抵触夹紧的顶杆6、限制固定件5相对位置的定位杆7以及固定固定件5位置的固定杆8,固定杆8朝仪表壳体的一面上设置有固定卡齿9,仪表壳体沿内置端3朝外露端2开设有与固定卡齿9适配卡合的卡槽11以及供定位杆7定位滑动的滑槽10,固定件5借定位杆7在仪表壳体的滑槽10上滑动定位后,利用固定卡齿9和卡槽11实现固定,随即周沿4和顶杆6实现夹紧固定仪表壳本体1,而顶开固定杆8即将固定件5从仪表壳本体1弹开。其中所述固定杆8包括缓弹部81以及与其一体连接的推动部82。通过上述的技术方案,在实际的安装时,将仪表壳的内置端3插入柜体表面的框口,由于所述的外露端2上设置有凸起的周沿4,因此仪表壳的外露端2会卡于柜体的外表面,而在本技术方案中,还设置有用于其固定夹紧作用的固定件5,实际使用时,要先将定位杆7对准滑入滑槽10,而所述的滑槽10是沿内置端3朝外露端2开槽的,该滑槽10的开口也是开设在内置端3的端口处的,因此固定件5显然实在定位杆7和滑槽10的作用下由内置端3朝外露端2滑动,直至滑到顶杆6抵触到柜体的内表面,最后借助固定杆8上的固定卡齿9与卡槽11之间的卡合实现最后的夹紧固定,由此实现利用固定件5和周沿4夹紧柜体的壁面,实现其固定,而在本技术方案中所述的固定卡齿9是呈与卡槽11能够抵触卡合的倾斜结构设置的。其中在本技术方案中起到关键固定作用的是固定杆8,在使用的过程中由于其固定过程中的力过于集中于固定杆8,因此如果固定杆8的结构不合理的话由于容易发生断裂等情况,在本技术方案中,为避免这一情况的发生,特在固定杆8上设置缓弹部81,借助缓弹部81的结构很好的作用分解集中在固定杆8上的力,缓弹部81的结构可以呈半圆环的结构设置。而设置上推动部82则是为了给操作人员一个推动施力点,方便操作者在实际使用,而为了避免操作人员在借助推动部82推动固定件5的过程中发生打滑现象,特使得所述的推动部82的外表面呈磨砂结构设置,增加摩擦,防止打滑。采用上述的技术方案,不仅直接方便了工作人员的实际安装,并且在后期需要将其拆卸下来时,只要顶撬固定杆8,使得固定卡齿9和卡槽11之间失去卡合力,即可将所述的固定件5在定位杆7的作用下滑出滑槽10,随即将仪表壳拆卸下来,便捷操作,大大提高了实际的工作效率,而在此过程中缓弹部81上积蓄的力也有助于在操作人员顶撬固定杆8时,帮助固定卡齿9弹出卡槽11。其中为了保证定位杆7在滑槽10内的稳定性,特将所述滑槽1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柜装电能表仪表壳的固定结构

【技术保护点】
柜装电能表仪表壳的固定结构,包括仪表壳本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仪表壳本体(1)相对仪表的表头显示部的一端为外露端(2),与其相对的另一端为内置端(3),外露端(2)的端口上设置有凸起的周沿(4),仪表壳本体(1)上连接有与周沿(4)实现抵触夹紧的固定件(5),所述固定件(5)包括有与周沿(4)抵触夹紧的顶杆(6)、限制固定件(5)相对位置的定位杆(7)以及固定固定件(5)位置的固定杆(8),固定杆(8)朝仪表壳体的一面上设置有固定卡齿(9),仪表壳体沿内置端(3)朝外露端(2)开设有与固定卡齿(9)适配卡合的卡槽(11)以及供定位杆(7)定位滑动的滑槽(10),固定件(5)借定位杆(7)在仪表壳体的滑槽(10)上滑动定位后,利用固定卡齿(9)和卡槽(11)实现固定,随即周沿(4)和顶杆(6)实现夹紧固定仪表壳本体(1),而顶开固定杆(8)即将固定件(5)从仪表壳本体(1)弹开,其中所述固定杆(8)包括缓弹部(81)以及与其一体连接的推动部(82)。

【技术特征摘要】
1.柜装电能表仪表壳的固定结构,包括仪表壳本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仪表壳本体(1)相对仪表的表头显示部的一端为外露端(2),与其相对的另一端为内置端(3),外露端(2)的端口上设置有凸起的周沿(4),仪表壳本体(1)上连接有与周沿(4)实现抵触夹紧的固定件(5),所述固定件(5)包括有与周沿(4)抵触夹紧的顶杆(6)、限制固定件(5)相对位置的定位杆(7)以及固定固定件(5)位置的固定杆(8),固定杆(8)朝仪表壳体的一面上设置有固定卡齿(9),仪表壳体沿内置端(3)朝外露端(2)开设有与固定卡齿(9)适配卡合的卡槽(11)以及供定位杆(7)定位滑动的滑槽(10),固定件(5)借定位杆(7)在仪表壳体的滑槽(10)上滑动定位后,利用固定卡齿(9)和卡槽(11)实现固定,随即周沿(4)和顶杆(6)实现夹紧固定仪表壳本体(1),而顶开固定杆(8)即将固定件(5)从仪表壳本体(1)弹开,其中所述固定杆(8)包括缓弹部(81)以及与其一体连接的推动部(8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晓龙林晓虎林晓海林晓斌
申请(专利权)人:中南仪表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