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治疗痛经的中药组合物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6160662 阅读:33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9-08 17:39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中医学领域,尤其是一种治疗痛经的中药组合物,以黄芪40份、鸡血藤20份、白芍15份、当归12份、川芎10份、小茴香(炒)10份、炮姜10份、元胡(醋)10份、香附(醋)10份、五灵脂10份、赤芍10份、蒲黄10份、肉桂6份、三七3份,成本低廉、安全可靠、服用方便、效果显著、无副作用。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composition for treating dysmenorrhea

The present invention relates to the field of Chinese medicine, especially the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composition for treating dysmenorrhea, with Huangqi 40 copies, 20 copies, 15 copies of Radix Millettia, angelica and Chuanxiong 12 copies of 10 copies, 10 copies of fennel (fried), ginger Yuan Hu (vinegar) 10 copies, 10 copies, 10 copies of Cyperus (vinegar), excrementum pteropi 10 copies, 10 copies, 10 copies of Red Peony Pollen, cinnamon 6, 37 in 3, low cost, safe and reliable, convenient use, obvious effect, no side effec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治疗痛经的中药组合物
本专利技术涉及中医学领域,尤其是一种治疗痛经的中药组合物。
技术介绍
痛经发病者多为少、青年女性群体,是妇科门诊最常见病症。痛经分为原发性痛经和继发性两类,原发性痛经指生殖器官无性病变的痛经,占痛经90%以上,继发性痛经指由盆腔器质性疾病引起的痛经。主要症状维剧烈疼痛、痉挛性疼痛伴有恶心、呕吐、腹泻、头晕、乏力等症状,严重时面色发白,出冷汗,严重影响人身健康与工作。痛经,中医认为“不通则痛”或“不荣则痛”为主要病机,湿热瘀阻、气血虚弱、肾元不足、气滞血瘀、寒拧血瘀都是导致痛经根源。目前治疗痛经的方法和药物很多,多为解热镇痛剂,有一定的疗效,但存在不同程度的副作用,复发率高。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本专利技术提出一种效果显著、安全价廉的治疗痛经的中药组合物。具体中药原料及重量配比为:黄芪40份、鸡血藤20份、白芍15份、当归12份、川芎10份、小茴香(炒)10份、炮姜10份、元胡(醋)10份、香附(醋)10份、五灵脂10份、赤芍10份、蒲黄10份、肉桂6份、三七3份。本专利技术原料药的药理功效如下:黄芪:《中国药典》味甘,性微温,归肺、脾经,有补气升阳、固表止汗、利水消肿、生津养血、行滞通痹、托毒排脓、敛疮生肌之功效,用于脾气虚弱、中焦失运、中气下陷引发的各种疾病。鸡血藤:《中国药典》味苦、甘,性微温,归肝、肾经,有活血、补血调经、通络之功效,用于肢体乏力、麻木瘫痪、经闭痛经等证。白芍:《中国药典》味苦、酸,性微寒,归肝、脾经,有养血调经、敛阴止汗、柔肝止痛、平抑肝阳之功效,用于肝血亏虚、月经不调、阴虚阳亢、血虚风动、拘挛痛经等证。当归:《中国药典》味甘、辛,性温,归心、脾经,有补血活血、调经止痛、润肠通便之功效,用于心肝血虚、痛经闭经、跌扑损伤、风寒痹痛、胎产诸疾等。川芎:《中国药典》味辛,性温,归肝、胆、心包经,有活血行气、祛风止痛之功效,用于胁肋胀痛、胸痹心痛、月经不调、闭经痛经等证。小茴香:《中国药典》味辛,性温,归肝、肾、脾、胃经,有散寒止痛、理气和中之功效,用于寒疝腹痛、睾丸偏坠胀痛、小腹冷痛、痛经、虚寒气滞、脘腹胀痛等证。炮姜:《中国药典》味苦、涩,性温,归脾、肝经,有温经止血、温中止痛之功效,用于吐血、便血、崩漏下血、腹痛、腹泻等证。元胡:《中国药典》味辛、苦,性温,归肝、脾经,有活血、行气、止痛之功效,用于气滞血瘀诸种痛证。香附:《中国药典》味辛、微苦、微甘,性平,归肝、脾、三焦经,有疏肝解郁、理气宽中、调经止痛之功效。五灵脂:《中国药典》味苦、咸、甘,性温,归肝经,有通利血脉、活血止痛、散瘀止血之功效,用于瘀血阻滞、胸腹诸痛、血瘀崩漏、吐血、便血等证。赤芍:《中国药典》味苦,性微寒,归肝经,清热凉血、散瘀止痛,用于经闭瘫痪、跌打损伤、肝郁胁痛、血痢腹痛等证。蒲黄:《中国药典》味甘,性平,归肝、心包经,有止血化瘀、通淋之功效,用于血淋、崩漏、心腹疼痛、产后瘀痛等证。肉桂:《中国药典》味辛、甘,性大热,归肾、脾、心、肝经,有补火助阳、引火归原、散寒止痛、温经通脉之功效,用于心腹冷痛、阳痿宫冷、闭经痛经等证。三七:《中国药典》味甘、微苦,性温,归肝、胃经,有散瘀止血、消肿定痛之功效,用于咳血、吐衄、跌打损伤、瘀血肿痛、血瘀下血、妇人血崩等证。本专利技术具有益气和血,温经散寒,通瘀止痛之功效。其作用机理是补足气血,温通经脉,解瘀止痛,使痛经得以根治或缓解疼痛。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成本低廉、安全可靠、服用方便、效果显著、无副作用等优点。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1:将黄芪40g、鸡血藤20g、白芍15g、当归12g、川芎10g、小茴香(炒)10g、炮姜10g、元胡(醋)10g、香附(醋)10g、五灵脂10g、赤芍10g、蒲黄10g、肉桂6g置于砂锅内,注入凉水,没过药物约4~5厘米,浸泡2小时;用武火烧开,然后用文火熬25分钟后,将熬好的药液过滤倒入碗中,然后再向药物中注入凉水淹没药物3厘米,武火烧开,文火熬25分钟后,将药液过滤汇入第一次熬成的药液中混合均匀;将三七3g磨细。分开早晚空腹各服一半,三七分一半冲服,7天为一疗程。1~3疗程可愈。以下结合临床资料及典型病例对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进一步说明。一、临床资料共130例患者,年龄最小14岁,病史最长13年,最短4个月。二、治疗方法给予实施例1所述汤剂及方法治疗。三、疗效用药1~3个疗程治疗,130例不同年龄患者中痊愈117例,痊愈率90%,好转13例。四、典型病例患者21岁,病史半年;给予实施例1所述汤剂及方法治疗,1疗程痊愈,继续巩固治疗1疗程,后随访,无复发。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治疗痛经的中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包括各原料药材及重量配比为黄芪40份、鸡血藤20份、白芍15份、当归12份、川芎10份、小茴香(炒)10份、炮姜10份、元胡(醋)10份、香附(醋)10份、五灵脂10份、赤芍10份、蒲黄10份、肉桂6份、三七3份。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治疗痛经的中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包括各原料药材及重量配比为黄芪40份、鸡血藤20份、白芍15份、当归12份、川芎10份...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卢治泽
申请(专利权)人:甘肃瀛海堂医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甘肃,6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