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实时交互远程会诊系统及方法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16153527 阅读:81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9-06 18:38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非实时交互远程会诊系统及方法,包括第一管理终端、中心服务器、数据采集终端、第二管理终端、第三管理终端、会诊服务器和会诊终端;第一管理终端用于输入患者个人信息和病例信息、并发送中心服务器存储;第二管理终端向第三管理终端发送会诊申请并通过会诊服务器查询会诊信息;会诊申请信息包括各项体检数据和患者个人信息;第三管理终端审核通过会诊申请,将各项体检数据、患者个人信息和调用中心服务器存储的病例信息发送至会诊服务器存储,向会诊终端发送会诊任务;会诊终端接收会诊任务,调用会诊服务器中的患者个人信息、各项体检数据和病例信息进行远程会诊。本发明专利技术有利于实现资源的合理优化,进一步提高远程会诊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非实时交互远程会诊系统及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医疗服务系统,具体涉及非实时交互远程会诊系统及方法。
技术介绍
远程会诊是通过现代化通信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多媒体通信网将病人的病例资料包括心电图、X线、CT、MR、超声、病理等影像资料进行远距离传输交流,同时专家与异地的医生以及病人对患者医学影像资料进行协同分析和讨论,进一步明确诊断,指导确定治疗方案,实现医学资源、专家资源、技术设备资源和医学科技成果信息资源共享,大大节省医疗开支,提高医疗水平,尤其对缩小城乡差异,提高边远地区医疗水平,降低病人医疗费用有重要的作用。目前我国的实际情况是,地域幅员辽阔,人口众多,对医疗服务的需求广泛,层次各不相同,同时医疗资源的分布不均,使得大量患者无法获得相应的服务。一方面大医院人满为患,优质的医疗资源大量在处理轻度的初级疾病;另一方面边缘的城镇医院和社区卫生所却门庭落雀,遇到疑难重症,也无法进行及时有效地救治。因此远程会诊治疗交流在当今现实中有迫切的需求,解决此项技术难题势在必行。然而现有技术中的远程会诊往往要求会诊各方到达指定的地点才能进行远程会诊,需要协调地方主治、会诊专家级患者各方的时间,且尤其对于一些慢性疑难杂症,无法在一两次会诊中就可以完全获得解决方案,若将所有远程会诊申请不区分急缓,都做同一安排则即无法达到资源的合理优化分配,甚至会影响最终会诊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现有技术中对于一些慢性疑难杂症的远程会诊存在资源分配不合理、会诊效果较差的问题,目的在于提供非实时交互远程会诊系统及方法,有利于实现资源的合理优化,进一步提高会诊效果。本专利技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非实时交互远程会诊系统,包括第一管理终端、中心服务器、数据采集终端、第二管理终端、第三管理终端、会诊服务器和会诊终端;所述第一管理终端为患者过往就医所在医院信息管理终端,用于输入患者个人信息和病例信息,并将所述个人信息和病例信息发送至中心服务器;所述中心服务器用于接收第一管理终端发送的个人信息和病例信息,并进行分类整理和存储;所述信息采集终端用于采集并存储各项体检数据;所述第二管理终端用于向第三管理终端发送会诊申请,并通过会诊服务器查询会诊信息;所以会诊申请信息包括所述各项体检数据和患者个人信息,所述会诊信息包括会诊进展和会诊分析;所述第三管理终端用于审核所述会诊申请;若审核通过,则将所述各项体检数据和患者个人信息发送至会诊服务器进行存储;同时第三管理终端通过匹配患者个人信息后调用中心服务器存储的该患者病例信息发送至会诊服务器进行存储;第三管理终端还用于向会诊终端发送会诊任务;所述会诊终端为专家会诊终端,用于接收所述会诊任务,并调用会诊服务器中的患者个人信息、各项体检数据和病例信息进行远程会诊;还用于输入会诊分析信息并发送至会诊服务器进行存储。优选地,所述信息采集终端与院内心电采集器、显微动态视频采集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镜动态视频采集器、腔镜下动态视频采集器、超声采集器、基因采集器、体温采集器、脉搏采集器、血压采集器想、血氧采集器、患者照片采集器和患者病灶创伤部位视频采集器相连接获取体检信息。优选地,还包括患者交互终端;所述会诊终端通过会诊服务器向所述患者交互终端发送问诊信息并接收患者答复信息;所述患者交互终端用于接收所述问诊信息并向会诊服务器(6)提供答复信息。优选地,所述会诊终端包括,所述患者交互终端包括台式计算机或手持智能终端。一种基于上述非实时交互远程会诊系统的会诊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1,患者就医所在医院向第一管理终端输入患者的个人信息和病例信息,并通过第一管理终端发送至中心服务器进行存储;步骤2,患者当前所在医院通过第二管理终端向第三管理终端发送会诊申请,会诊申请信息包括患者个人信息和各项体检数据;步骤3,会诊医院通过第三管理终端审核并通过会诊申请信息,且会诊医院通过匹配患者个人信息向中心服务器调取患者过往病例信息;步骤4,会诊医院通过第三管理终端向指定会诊专家的会诊终端发送会诊任务;步骤5,会诊专家通过会诊终端接收会诊任务,并调用会诊服务器中的患者个人信息、各项体检数据和病例信息进行远程会诊;还用于输入会诊分析信息并发送至会诊服务器进行存储。优选地,所述步骤5还包括,会诊专家通过会诊终端和会诊服务器向患者交互终端发送问诊信息;患者通过患者交互终端接收所述问诊信息并向会诊服务器提供答复信息供会诊专家查阅。本专利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的优点和有益效果:现有技术中的远程会诊往往要求会诊各方到达指定的地点才能进行远程会诊,需要协调地方主治、会诊专家级患者各方的时间,且尤其对于一些慢性疑难杂症,无法在一两次会诊中就可以完全获得解决方案,若将所有远程会诊申请不区分急缓,都做同一安排则即无法达到资源的合理优化分配,甚至会影响最终会诊效果。本专利技术通过非实时交互远程会诊系统及方法,有利于实现对优势医疗资源的合理分配,给予专家更加灵活自由的方式进行会诊,有利于提高远程会诊最终效果。附图说明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并不构成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限定。在附图中:图1为本专利技术整体结构示意图。附图中标记及对应的零部件名称:1-第一管理终端,2-中心服务器,3-信息采集终端,4-第二管理终端,5-第三管理终端,6-会诊服务器,7-会诊终端,8-患者交互终端。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下面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本专利技术的示意性实施方式及其说明仅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作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定。实施例1如图1所示,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非实时交互远程会诊系统,包括第一管理终端1、中心服务器2、数据采集终端3、第二管理终端4、第三管理终端5、会诊服务器6、会诊终端7和患者交互终端8;所述第一管理终端1为患者过往就医所在医院信息管理终端,用于输入患者个人信息和病例信息,并将所述个人信息和病例信息发送至中心服务器2;主要由患者国网就医所在各医院单独的计算机构成;所述中心服务器2用于接收第一管理终端1发送的个人信息和病例信息,并进行分类整理和存储;所述信息采集终端3用于采集并存储各项体检数据;采用内存不低于4GB、4核以上处理器,硬盘容量不少于4TB的计算机;信息采集终端与院内心电采集器、显微动态视频采集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镜动态视频采集器、腔镜下动态视频采集器、超声采集器、基因采集器、体温采集器、脉搏采集器、血压采集器想、血氧采集器、患者照片采集器和患者病灶创伤部位视频采集器相连接获取体检信息;所述第二管理终端4用于向第三管理终端5发送会诊申请,并通过会诊服务器6查询会诊信息;所以会诊申请信息包括所述各项体检数据和患者个人信息,所述会诊信息包括会诊进展和会诊分析;第二管理终端4是患者当前所在医院、即会诊申请方的计算机管理终端,而第三管理终端5是会诊方医院计算机管理终端;所述第三管理终端5用于审核所述会诊申请;若审核通过,则将所述各项体检数据和患者个人信息发送至会诊服务器6进行存储;同时第三管理终端5通过匹配患者个人信息后调用中心服务器2存储的该患者病例信息发送至会诊服务器6进行存储;第三管理终端5还用于向会诊终端7发送会诊任务;会诊终端7可以使智能手机或平板电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非实时交互远程会诊系统及方法

【技术保护点】
非实时交互远程会诊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管理终端(1)、中心服务器(2)、数据采集终端(3)、第二管理终端(4)、第三管理终端(5)、会诊服务器(6)和会诊终端(7);所述第一管理终端(1)为患者过往就医所在医院信息管理终端,用于输入患者个人信息和病例信息,并将所述个人信息和病例信息发送至中心服务器(2);所述中心服务器(2)用于接收第一管理终端(1)发送的个人信息和病例信息,并进行分类整理和存储;所述信息采集终端(3)用于采集并存储各项体检数据;所述第二管理终端(4)用于向第三管理终端(5)发送会诊申请,并通过会诊服务器(6)查询会诊信息;所以会诊申请信息包括所述各项体检数据和患者个人信息,所述会诊信息包括会诊进展和会诊分析;所述第三管理终端(5)用于审核所述会诊申请;若审核通过,则将所述各项体检数据和患者个人信息发送至会诊服务器(6)进行存储;同时第三管理终端(5)通过匹配患者个人信息后调用中心服务器(2)存储的该患者病例信息发送至会诊服务器(6)进行存储;第三管理终端(5)还用于向会诊终端(7)发送会诊任务;所述会诊终端(7)为专家会诊终端,用于接收所述会诊任务,并调用会诊服务器(6)中的患者个人信息、各项体检数据和病例信息进行远程会诊;还用于输入会诊分析信息并发送至会诊服务器(6)进行存储。...

【技术特征摘要】
1.非实时交互远程会诊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管理终端(1)、中心服务器(2)、数据采集终端(3)、第二管理终端(4)、第三管理终端(5)、会诊服务器(6)和会诊终端(7);所述第一管理终端(1)为患者过往就医所在医院信息管理终端,用于输入患者个人信息和病例信息,并将所述个人信息和病例信息发送至中心服务器(2);所述中心服务器(2)用于接收第一管理终端(1)发送的个人信息和病例信息,并进行分类整理和存储;所述信息采集终端(3)用于采集并存储各项体检数据;所述第二管理终端(4)用于向第三管理终端(5)发送会诊申请,并通过会诊服务器(6)查询会诊信息;所以会诊申请信息包括所述各项体检数据和患者个人信息,所述会诊信息包括会诊进展和会诊分析;所述第三管理终端(5)用于审核所述会诊申请;若审核通过,则将所述各项体检数据和患者个人信息发送至会诊服务器(6)进行存储;同时第三管理终端(5)通过匹配患者个人信息后调用中心服务器(2)存储的该患者病例信息发送至会诊服务器(6)进行存储;第三管理终端(5)还用于向会诊终端(7)发送会诊任务;所述会诊终端(7)为专家会诊终端,用于接收所述会诊任务,并调用会诊服务器(6)中的患者个人信息、各项体检数据和病例信息进行远程会诊;还用于输入会诊分析信息并发送至会诊服务器(6)进行存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非实时交互远程会诊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信息采集终端与院内心电采集器、显微动态视频采集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镜动态视频采集器、腔镜下动态视频采集器、超声采集器、基因采集器、体温采集器、脉搏采集器、血压采集器想、血氧采集器、患者照片采集器和患者病灶创伤部位视频采...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剑锋
申请(专利权)人:四川鸣医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