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双排量叶片泵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6148128 阅读:42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9-06 16:0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双排量叶片泵,包括泵壳,定子,转子,转轴,轴承等;叶片泵在动力装置带动下旋转,通过叶片的转动形成容积的变化产生吸油和出油,两个内部吸油口同时完成吸油和两个内部出油口完成出油,由于定子和转子偏心设置,两侧形成的容积大小不一样,两侧吸入和排出不同体积的油,从而实现两种排量的输出。两个排量不同的油道,利用密封件彼此隔离、独立,这样就可以向不同的执行机构供油,由此实现根据机构用油的场合不一样,实现两种功能,实现各取所需,避免能源的消耗。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双排量叶片泵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叶片泵,具体涉及一种双排量叶片泵。
技术介绍
叶片泵的工作原理:电机通过传动轴带动转子旋转,转子上的叶片在离心力的作用下在叶片槽中向外滑动,使叶片的外端抵压在定子的内表面上,起密封作用,同时将吸油腔和排油腔隔开,随着转子的继续转动,当叶片从定子内表面的小圆弧区向大圆弧区移动时,两个密封叶片之间的容积增大,就通过侧板上的吸油口吸油;当叶片从定子内表面的大圆弧区向小圆弧区移动时,两个密封叶片之间的容积变小,通过侧板上的压油口排油,当转子每转一周,叶片在槽内往复两次,完成两次吸、排油过程,故又称双作用叶片泵。液压油被推向泵体的出油口端,液压油受持续压缩产生高压。而泵的出口端高压油与叶片里端的高压腔是相通的,高压的液压油推动叶片抵压在定子内表面上,使叶片不会与定子内表面脱空,确保高压油通过泵体的出油口持续向外输出。现有双作用叶片泵只能提供一种排量设计,对于结构紧凑,并且在液压系统中同时能够提供压力控制,又能实现系统流量需求的液压系统,尤为重要,特别是汽车行业;现有工业中,双作用叶片油泵有一个共用吸油流道和一个共用出油流道,只有一种固定排量;在实际工作当中,油泵同时给驱动系统和控制系统提供压力、流量,这样不利于系统压力稳定,导致控制系统不稳定,如果能够实现独立供油,就能各取所需,因为泵是在连续工作的条件下持续供油,高的压力油由于系统不能使用,所以通过泄压系统泄压,导致能量损耗问题,不利于节能环保。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双排量叶片泵,能实现同时给驱动系统和控制系统提供两种不同的压力、流量。本专利技术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双排量叶片泵,包括泵壳,所述泵壳包括下壳体和固定在下壳体上的上盖板,上盖板和下壳体形成泵腔,泵腔内置有定子,定子的下底面设有下盖板,所述下盖板与下壳体有间隙;定子内设有与其偏心设置的转子,转子上设有多个用来嵌入叶片并可使叶片径向移动的叶片槽,转子的外表面与定子的内表面形成大小不等的第一空间和第二空间;所述下壳体侧部设有外部吸油口,定子侧壁设有与第一空间相通的第一内部吸油口,与第二空间相通的第二内部吸油口;所述下壳体底部设有第一外部排油口和第二外部排油口;所述下盖板的底部设有与第一空间相通的第一内部排油口和与第二空间相通的第二内部排油口;所述第一内部排油口与第一外部排油口单独相通,所述第二内部排油口与第二外部排油口单独相通。作为优选,所述下盖板的底部设有密封件槽,所述密封件槽内设有密封件,所述密封件与下壳体底侧相贴合,将第一内部排油口和第二内部排油口相隔开,使得所述第一内部排油口与第一外部排油口单独相通,所述第二内部排油口与第二外部排油口单独相通。作为优选,所述密封件为密封圈,下壳体底侧设有与密封圈配合的隔离肋条。作为优选,所述密封件为密封垫。作为优选,所述下盖板底侧与密封件之间设有蝶形弹簧。作为优选,所述第一内部吸油口包括第一槽口和第二槽口;所述第二内部吸油口包括第三槽口和第四槽口。作为优选,所述转轴上还设有驱动齿轮。作为优选,所述上盖板和下盖板侧部均设有密封垫槽,所述上盖板的密封垫槽内设有第一环形密封垫,所述下盖板的密封垫槽内设有第二环形密封垫。作为优选,所述上盖板、定子与下盖板通过两个销轴串接在一起。作为优选,所述叶片为12个,呈中心向外散射状均匀的分布在转子上。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叶片泵在动力装置带动下旋转,通过叶片的转动形成容积的变化产生吸油和出油,两个内部吸油口同时完成吸油和两个内部出油口完成出油,由于两侧的容积大小不一样,两侧吸入和排出不同体积的油,从而实现两种排量的输出。两个排量不同的油道,利用密封件彼此隔离、独立,这样就可以向不同的执行机构供油,由此实现根据机构用油的场合不一样,实现两种功能,实现各取所需,避免能源的消耗。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定子与转子组装后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的上盖板与定子和下盖板组合后的立体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的上盖板与定子和下盖板组合后的正视图;图4是图3的A-A方向剖视图;图5是本专利技术的下盖板设置密封圈的正视图;图6是本专利技术的下壳体结构示意图;图7是本专利技术的上盖板与定子和下盖板组合后的仰视图。附图标记说明:1-定子,2-转轴,3-轴承,4-转子,5-叶片,6-下壳体,7-上盖板,8-下盖板,9-驱动齿轮,10-叶片槽,11-第一空间,12-第二空间,13-第一内部吸油口,131-第一槽口,132-第二槽口,14-第二内部吸油口,141-第三槽口,142-第四槽口,15-第一内部排油口,16-第二内部排油口,17-密封圈,171-外部密封圈,172-内部密封圈,173-密封条,18-第一密封垫,19-第二密封垫,20-蝶形弹簧,21-密封垫。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进一步阐明本专利技术,本实施例在以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为前提下进行实施,应理解这些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专利技术而不用于限制本专利技术的范围。如图1至4所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双排量叶片泵,其包括泵壳,定子1,转轴2,轴承3,转子4和叶片5。泵壳包括下壳体6和固定在下壳体6上部的上盖板7,上盖板7和下壳体6形成泵腔,泵腔内置有定子1,定子1内部中空呈管状结构,定子1内表面为椭圆形。转子4置于定子1的内部,转子4呈圆柱状,固定在转轴2上,转子4的上下两侧的转轴2上分别固定有两个轴承3。上盖板7、下盖板8的中部设有轴承室,轴承3的外圈坐落在上盖板7与下盖板8上的轴承室内。上盖板7内的轴承3的外侧还设有油封。转轴2上还设有一个驱动轮,驱动轮为驱动齿轮9,驱动齿轮9固定在转轴2上,可根据实际需要,用联轴节或其他驱动部件代替驱动轮9。定子1的下底面设有下盖板8,下盖板8与下壳体6有间隙。上盖板7、定子1与下盖板8通过两个销轴串接在一起,防止叶片泵运转时,定子1与下盖板8相对于上盖板7转动。转子4可以随转轴2相对于定子1转动,转子4上设有十二个叶片槽10,叶片5相应设置在叶片槽10内,叶片5可以在叶片槽10内径向移动,叶片5呈中心向外散射状均匀的分布在转子上。在转子4旋转时,叶片5会随定子1内面的形状进行径向移动,使转子4上的叶片5的外侧端部与定子内表面始终保持贴合。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的叶片槽10并不仅限于十二个,可根据实际需求增加或减少数量。转子4与转轴2中心相同,定子1与转子4偏心设置,定子1的中心设置在转子4中心的左侧。转子4的外表面与定子1的内表面形成大小不等的第一空间11和第二空间12,由于定子1与转子4偏心设置,因此形成的第一空间11与第二空间12不对称,其中,第一空间11大于第二空间12。本叶片泵在运转时,由于第一空间11大于第二空间12,第一空间11的容积变化率大于第二空间12的容积变化率,因此第一空间11的排量大于第二空间12的排量。只要分别在第一空间11和第二空间12设置两独立的排油道,就可以实现一个叶片泵,提供两种不同排量的输出。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在下壳体6侧部设有外部吸油口,下壳体6底部设有第一外部排油口和第二外部排油口。定子1侧壁设有与第一空间11相通的第一内部吸油口13,与第二空间12相通的第二内部吸油口14;第一内部吸油口13与第二内部吸油口14通过定子1与下壳体6之间的间隙,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双排量叶片泵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双排量叶片泵,包括泵壳,其特征在于,所述泵壳包括下壳体和固定在下壳体上的上盖板,上盖板和下壳体形成泵腔,泵腔内置有定子,定子的下底面设有下盖板,所述下盖板与下壳体有间隙;定子内设有与其偏心设置的转子,转子上设有多个用来嵌入叶片并可使叶片径向移动的叶片槽,转子的外表面与定子的内表面形成大小不等的第一空间和第二空间;所述下壳体侧部设有外部吸油口,定子侧壁设有与第一空间相通的第一内部吸油口,与第二空间相通的第二内部吸油口;所述下壳体底部设有第一外部排油口和第二外部排油口;所述下盖板的底部设有与第一空间相通的第一内部排油口和与第二空间相通的第二内部排油口;所述第一内部排油口与第一外部排油口单独相通,所述第二内部排油口与第二外部排油口单独相通。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双排量叶片泵,包括泵壳,其特征在于,所述泵壳包括下壳体和固定在下壳体上的上盖板,上盖板和下壳体形成泵腔,泵腔内置有定子,定子的下底面设有下盖板,所述下盖板与下壳体有间隙;定子内设有与其偏心设置的转子,转子上设有多个用来嵌入叶片并可使叶片径向移动的叶片槽,转子的外表面与定子的内表面形成大小不等的第一空间和第二空间;所述下壳体侧部设有外部吸油口,定子侧壁设有与第一空间相通的第一内部吸油口,与第二空间相通的第二内部吸油口;所述下壳体底部设有第一外部排油口和第二外部排油口;所述下盖板的底部设有与第一空间相通的第一内部排油口和与第二空间相通的第二内部排油口;所述第一内部排油口与第一外部排油口单独相通,所述第二内部排油口与第二外部排油口单独相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排量叶片泵,其特征在于,所述下盖板的底部设有密封件槽,所述密封件槽内设有密封件,所述密封件与下壳体底侧相贴合,将第一内部排油口和第二内部排油口相隔开,使得所述第一内部排油口与第一外部排油口单独相通,所述第二内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买建军孙文文
申请(专利权)人:世特科汽车工程产品常州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