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蔡泽平专利>正文

一种变形合体玩具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6138886 阅读:80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9-06 11:1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变形合体玩具车,包括第一车体和第二车体;所述第一车体包括底盘、两个第一后车架和一个机器人下半体,两个第一后车架固定在底盘上,机器人下半体转动地设在两个后车架之间,所述机器人下半体的顶部设有连接凸起;所述第二车体包括两个第二前车架和一个机器人上半体,机器人上半体转动地设在两个第二前车架之间,所述机器人上半体的底端设有与所述连接凸起相配的凹槽。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变形汽车合体玩具由两个车体组成一个机器人,因此每个车体上的零件数量可以相应减少,从而使车体即结构更加牢固。同时车体的变形过程被简化,变形的过程更快速。

Deformation fit toy car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 deformation body toy car, comprising a first body and second body; the first body comprises a chassis, two first frame and a robot under two in the first half, after the frame is fixed on the chassis, between the robot under half body rotation in two after the top half frame. The body of the robot is connected to the vehicle body comprises second projections; two second front frame and a half on the robot body, the robot half body is rotationally arranged between two and second before the frame, the groove on the bottom of the robot half body is provided with a connecting projection matching. The deformed automobile fit toy of the utility model is composed of two car bodies, and therefore, the number of parts on each car body can be correspondingly reduced, so that the body structure is more firm. At the same time, the deformation process of car body is simplified, and the process of deformation is faste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变形合体玩具车
本技术涉及变形玩具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变形合体玩具车。
技术介绍
玩具作为小孩智力开发的重要用具,而且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对于玩具的品质追求也越来越高,现在的玩具在追求智力活动的同时,更应该增加趣味性,提高孩子的兴趣。变形玩具车一般是由一个车变为一个机器人,一个玩具车上的零件比较多,并且由于各个零件之间为活动连接,因此车体的结构往往不够牢固,一旦车体被撞击容易造成零件脱离,零件丢失后玩具车即报废。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上述技术缺陷,本技术提供一种构更加稳定的变形合体玩具车。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按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的:本技术所述的一种变形合体玩具车,包括第一车体和第二车体;所述第一车体包括底盘、两个第一后车架和一个机器人下半体,两个第一后车架固定在底盘上,机器人下半体转动地设在两个后车架之间,所述机器人下半体的顶部设有连接凸起;所述第二车体包括两个第二前车架和一个机器人上半体,机器人上半体转动地设在两个第二前车架之间,所述机器人上半体的底端设有与所述连接凸起相配的凹槽。进一步地,所述底盘和第一后车架组成一安置腔,所述机器人下半体的底端一侧设在安置腔内并铰接于第一后车架的第一端的侧壁。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车体还包括两个第一前车架;所述第一前车架分别铰接于两个第一后车架的第一端;所述机器人下半体的顶端一侧位于两个第一后车架之间。进一步地,所述机器人下半体包括机器人的腿部结构和扣在腿部结构背面的第一外壳;所述腿部结构和第一外壳之间滑动地设有第一滑块;所述第一滑块的两侧设有第一卡钩,所述第一卡钩位于机器人下半体的外部;所述第一前车架的侧壁设有第二卡钩,所述第一卡钩与第二卡钩卡接。进一步地,第一车体还包括一铰接于两个第一后车架之间的第一顶罩;所述第一顶罩扣在所述安置腔的上部并且其一边缘与第一外壳的边缘吻合。进一步地,所述机器人上半体的中部铰接于第二前车架的第一端的侧壁;所述机器人上半体包括第一胸部结构、第二胸部结构、第二外壳和头部;所述第二外壳扣在第一胸部结构的背面,所述头部固定在第一胸部结构的第一端,所述第二胸部结构铰接于第一胸部结构的第一端并遮盖所述头部的面部。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胸部结构和第二外壳之间滑动地设有第二滑块;第二滑块的两侧设有第三卡钩,所述第三卡钩位于机器人上半体的外部;所述第二前车架的侧壁设有第四卡钩,所述第三卡钩与第四卡钩卡接。所述第二车体还包括两个第二后车架;所述第二后车架分别铰接于两个第二前车架的第一端;所述头部位于两个第二后车架之间。进一步地,第二车体还包括第二顶罩,所述第二顶罩扣在所述头部的背面上方;所述第二顶罩的第一端铰接于第二外壳,第二顶罩的第二端设有托钩,所述托钩抵住所述第二胸部结构的边缘;所述第二后车架的侧壁设有第五卡钩,所述第二顶罩的侧壁嵌在所述第五卡钩内。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滑块上固定有第一磁铁,所述第一磁铁设在第一滑块靠近所述机器人下半体的连接凸起一端;所述第二滑块上固定有第二磁铁,所述第二磁铁设在靠近所述机器人上半体的凹槽一端。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前车架与第一后车架的铰接处、所述机器人下半体与第一前车架的铰接处、第二后车架与第二前车架的铰接处以及所述机器人上半体和第二前车架的铰接处均设有复位弹簧。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的变形汽车合体玩具由两个车体组成一个机器人,因此每个车体上的零件数量可以相应减少,从而使车体即结构更加牢固。同时车体的变形过程被简化,变形的过程更快速。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其中:图1是本技术所述第一车体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所述第一车体省略机器人下半体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所述第一车体的底部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所述机器人下半体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技术所述机器人下半体的局部结构示意图;图6是本技术所述第一车体变形后的状态图;图7是本技术所述第二车体的结构示意图;图8是本技术所述第二车体的底部结构示意图;图9是本技术所述机器人上半体的结构示意图;图10是本技术所述机器人上半体的局部结构示意图;图11是本技术所述第二车体变形后的状态图;图12是本技术所述第一滑块33的结构示意图;图13是本技术所述第二滑块75的结构示意图;图14是本技术所述一种变形合体玩具车变形后的状态图。图中:1、底盘;2、第一后车架;3、机器人下半体;4、第一前车架;5、第一顶罩;6、第二前车架;7、机器人上半体;8、第二后车架;9、第二顶罩;10、车轮。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优选实施例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实施例1如图1所示,第一车体包括一个底盘1,在底盘1的两侧固定有两个第一后车架2,这两个第一后车架2结构对称,镜像设置设在底盘1上。在两个第一后车架2之间转动地设有一个机器人下半体3。如图2所示,底盘1和第一后车架2组成一安置腔12,机器人下半体3的底端一侧设在安置腔12内,在机器人下半体3的底端设有旋转轴,机器人下半体3通过第一旋转轴311铰接于第一后车架2的第一端的侧壁,安置腔12的顶面和一个侧面开口,机器人下半体3可在该开口区域内自由转动。同时,机器人下半体3的顶部设有连接凸起34,该连接凸起34用于与机器人上半体7连接。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第一车体还包括两个第一前车架4,第一前车架4沿第一后车架2的长度方向设置并分别铰接于两个第一后车架2的第一端,机器人下半体3的顶端一侧位于两个第一前车架4之间,第一后车架2、底盘1、机器人下半体3和第一前车架4共同组成一辆车的外形。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如图4所示,机器人下半体3包括机器人的腿部结构31和第一外壳32,第一外壳32扣在腿部结构31背面,在二者的之间形成空腔,空腔内设有第一滑块33,第一滑块33可以在空腔内沿机器人下半体3的长度方向滑动。在第一滑块33的两侧设有第一卡钩331,第一卡钩331从机器人下半体3的侧面伸出,露在位于机器人下半体3的外部。同时,在第一前车架4的侧壁设有第二卡钩41,当第一车体变形前,第一卡钩331与第二卡钩41卡接,防止机器人下半体3和第一前车架4转动,保持第一车体的结构稳固,当推动第一滑块33使第一卡钩331与第二卡钩41脱离时,转动两个第一前车架4向两侧张开,向上转动机器人下半体3使其呈站立状态。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第一车体还包括一个第一顶罩5,第一顶罩5扣在安置腔12的上部,其一边缘与第一外壳32的边缘吻合使第一车体的安置腔12呈封闭状态。第一顶罩5铰接于两个第一后车架2之间,当第一车体变形时,旋转第一顶罩5使安置腔12打开,方便机器人下半体3立起。作为优选,底盘1的前部设计为机器人的脚部结构11,当机器人下半体3立起时,脚部结构11刚好位于腿部架构31下端的前侧。如图7所示,第二车体包括两个第二前车架6,两个第二前车架6结构对称且镜像设置,在两个第二前车架6之间转动地设有机器人上半体7。作为一种具体的实施方式,机器人上半体7的中部设有第二转轴711,机器人上半体7通过第二转轴711铰接于第二前车架6的第一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变形合体玩具车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变形合体玩具车,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车体和第二车体;所述第一车体包括底盘、两个第一后车架和一个机器人下半体,两个第一后车架固定在底盘上,机器人下半体转动地设在两个后车架之间,所述机器人下半体的顶部设有连接凸起;所述第二车体包括两个第二前车架和一个机器人上半体,机器人上半体转动地设在两个第二前车架之间,所述机器人上半体的底端设有与所述连接凸起相配的凹槽。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变形合体玩具车,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车体和第二车体;所述第一车体包括底盘、两个第一后车架和一个机器人下半体,两个第一后车架固定在底盘上,机器人下半体转动地设在两个后车架之间,所述机器人下半体的顶部设有连接凸起;所述第二车体包括两个第二前车架和一个机器人上半体,机器人上半体转动地设在两个第二前车架之间,所述机器人上半体的底端设有与所述连接凸起相配的凹槽。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变形合体玩具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底盘和第一后车架组成一安置腔,所述机器人下半体的底端一侧设在安置腔内并铰接于第一后车架的第一端的侧壁。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变形合体玩具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车体还包括两个第一前车架;所述第一前车架分别铰接于两个第一后车架的第一端;所述机器人下半体的顶端一侧位于两个第一后车架之间。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变形合体玩具车,其特征在于:所述机器人下半体包括机器人的腿部结构和扣在腿部结构背面的第一外壳;所述腿部结构和第一外壳之间滑动地设有第一滑块;所述第一滑块的两侧设有第一卡钩,所述第一卡钩位于机器人下半体的外部;所述第一前车架的侧壁设有第二卡钩,所述第一卡钩与第二卡钩卡接。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变形合体玩具车,其特征在于:第一车体还包括一铰接于两个第一后车架之间的第一顶罩;所述第一顶罩扣在所述安置腔的上部并且其一边缘与第一外壳的边缘吻合。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变形合体玩具车,其特征在于:所述机器人上半体的中部铰接于第二前车架的第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蔡泽平
申请(专利权)人:蔡泽平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