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风防震的单管通讯铁塔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6129713 阅读:50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9-01 21:1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防风防震的单管通讯铁塔,包括立柱、支撑机构、防风机构、中控机构和避雷针,支撑机构包括第一电机、第一驱动轴、驱动齿轮、传动组件和支撑组件,防风机构包括第三电机、第三驱动轴、固定套管、第一传动圆环、第二传动圆环和防风组件,防风组件包括第二连接杆、第三连接杆、固定杆和天线,该防风防震的单管通讯铁塔中,第一电机通过第一驱动轴控制驱动齿轮转动,实现了传动杆的升降,第一连接杆控制支撑块在地面上滑动,提高了支撑的范围,提高了通讯铁塔的稳定性;第三电机控制第三驱动轴实现固定套管的升降,实现了第二连接杆和第三连接杆之间的收放,从而实现了对通讯铁塔的风振系数的控制,提高了通讯铁塔的防风能力。

Windproof and shockproof single pipe communication tower

The utility model relates to a single communication tower for wind vibration, including column, supporting mechanism, mechanism, control mechanism and the wind in the lightning rod supporting mechanism comprises a first motor, a first drive shaft, a driving gear, the transmission component and a supporting component, windproof mechanism comprises third motor, third driving shaft, a fixed sleeve, a first transmission ring second, transmission ring and wind component, windproof assembly includes a second connecting rod, third connecting rod, a fixing rod and a single antenna, the communication tower wind shock, the first motor driving gear to rotate through the first drive shaft control, realizes the lifting drive rod, a first connecting rod control support block sliding on the ground, improve support range, improve the stability of communication tower; third motor control third drive shaft lifting the fixed sleeve, realized Second the connection between the connecting rod and the third connecting rod realizes the control of the air vibration coefficient of the communication tower, and improves the windproof capability of the communication towe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防风防震的单管通讯铁塔
本技术涉及通讯设施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防风防震的单管通讯铁塔。
技术介绍
通讯铁塔由塔体、平台、避雷针、爬梯、天线支撑等钢构件组成,并经热镀锌防腐处理,主要用于微波、超短波、无线网络信号的传输与发射等。目前的通讯铁塔大多都是单管通讯铁塔为主,而且设置在户外,往往会因为外部的风过大,而影响了通讯铁塔的稳定性,同时,而由于通讯铁塔的安装方式问题,使得通讯铁塔的根基不稳定,从而影响了其防震能力,降低了单管通讯铁塔的可靠性。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防风防震的单管通讯铁塔。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防风防震的单管通讯铁塔,包括立柱、支撑机构、防风机构、中控机构和避雷针,所述避雷针设置在立柱的顶端,所述支撑机构设置在立柱的下方,所述防风机构设置在立柱的上方,所述中控机构设置在立柱上,所述支撑机构和防风机构均与中控机构电连接;所述支撑机构包括第一电机、第一驱动轴、驱动齿轮、传动组件和支撑组件,所述第一电机通过第一驱动轴与驱动齿轮传动连接,所述传动组件包括传动杆、固定支座和第一连接杆,所述传动杆设置在立柱的内部,所述传动杆靠近驱动齿轮的一侧设有传动齿,所述传动齿与驱动齿轮啮合,所述固定支座设置在传动杆的另一侧,所述第一连接杆的一端与固定支座铰接,所述第一连接杆的另一端与支撑组件铰接,所述支撑组件包括支撑块和支撑单元,所述支撑块的底部设有若干滚轮,所述支撑块与第一连接杆铰接,所述支撑单元设置在支撑块的一侧;其中,第一电机通过第一驱动轴控制驱动齿轮转动,随后驱动齿轮就会与传动杆上的传动齿发生啮合,实现了传动杆的升降,则传动杆就会控制固定支座使得第一连接杆移动,实现了第一连接杆控制支撑块在地面上滑动,从而提高了支撑的范围,提高了通讯铁塔的稳定性,提高了其防震防风能力,同时,通过支撑单元,进一步提高了其稳定性。所述防风机构包括第三电机、第三驱动轴、固定套管、第一传动圆环、第二传动圆环和若干防风组件,所述第三电机设置在立柱的内部,所述第三电机通过第三驱动轴与固定套管传动连接,所述第一传动圆环设置在固定套管上,所述第二传动圆环设置在立柱上,所述防风组件设置在第一传动圆环和第二传动圆环之间,所述防风组件包括第二连接杆、第三连接杆、固定杆和天线,所述第二连接杆的一端与第二传动圆环铰接,所述第二连接杆的另一端与第三连接杆的一端铰接,所述第三连接杆的另一端与第一传动圆环铰接,所述固定杆的一端与第二连接杆和第三连接杆的连接处固定连接,所述固定杆的另一端与天线连接;其中,当有风的时候,风就会吹动天线,使得天线开始通过第二连接杆和第三连接杆使得第一传动圆环和第二传动圆环发生转动,为了减少通讯铁塔的风振系数,此时就要通过第三电机来控制第三驱动轴实现固定套管的升降,从而能够控制第一传动圆环的升降,实现了第二连接杆和第三连接杆之间的收放,从而实现了对通讯铁塔的风振系数的控制,提高了通讯铁塔的防风防震等级。其中,根据《建筑结构载荷规范》,风振系数具体表达式如下:式中:ξ为脉动增大系数;v为脉动影响系数;ΘB为构筑物迎风面在z高度处宽度Bz与底部宽度B0的比值;Θv为脉动影响系数的修正系数;为结构的第一阶振型系数;μz为风压高度变化系数。为了提高建筑物的风振系数,从而提高了通讯铁塔的防风能力,此时就需要减少ΘB,通过控制第二连接杆和第三连接杆之间的距离放大,从而就提高了ΘB,提高了通讯铁塔的防风能力。所述中控机构包括面板和设置在面板内部的中控组件,所述中控组件包括中央控制模块、与中央控制模块连接的电机控制模块、无线通讯模块、转速检测模块、显示控制模块、按键控制模块、状态指示模块和工作电源模块,所述第一电机和第三电机均与电机控制模块电连接,所述中央控制模块为PLC。其中,中央控制模块,用来控制通讯铁塔内的各个模块智能化运行的模块,在这里,中央控制模块不仅是PLC,还可以是单片机,从而提高了通讯铁塔运行的智能化;电机控制模块,用来控制电机的模块,在这里,通过控制第一电机,实现了支撑的面积的增大,从而提高了通讯铁塔的稳固性,通过控制第二电机,提高了支撑块与地面的摩擦力,进一步提高了通讯铁塔的稳固性,通过控制第三电机,实现了天线的收放,从而提高了通讯铁塔的防震能力;无线通讯模块,通过与外部通讯终端进行远程无线连接,从而实现了数据交换,能够实现工作人员对通讯铁塔的远程监控;转速检测模块,用来进行转速检测的模块,在这里,通过对编码器的检测数据进行检测,从而能够对第一传动圆环的转速进行检测,提高了通讯铁塔的看下看;显示控制模块,用来控制显示的模块,在这里,用来控制显示界面显示通讯铁塔的相关工作信息,提高了通讯铁塔工作的可靠性;按键控制模块,用来进行按键控制的模块,在这里,用来对用户对通讯铁塔的操控信息进行采集,从而提高了通讯铁塔的可操作性;状态指示模块,用来进行状态指示的模块,在这里,用来对通讯铁塔的工作状态进行实时指示,从而提高了通讯铁塔的可靠性;,用来给通讯铁塔提供稳定工作电压的模块。具体的,所述支撑单元包括第二电机、第二驱动轴和若干防滑齿,所述第二电机与第二驱动轴传动连接,所述第二电机竖向设置在支撑块的一侧,所述防滑齿设置在第二驱动轴的底端,所述第二电机与电机控制模块电连接。其中,当需要对通讯铁塔进行进一步加固支撑的时候,第二电机通过控制第二驱动轴伸长,使得防滑齿与地面发生咬合,提高了支撑块与地面的摩擦力,从而提高了通讯铁塔的稳固性。具体的,为了能够保证第一传动圆环在固定套管上转动,第二传动圆环在立柱上转动,所述第一传动圆环的内壁和第二传动圆环的内壁均设有导向块,所述固定套管的外周和立柱的外周均设有导向槽,所述第一传动圆环内壁的导向块与固定套管外周的导向槽匹配,所述第二传动圆环内壁的导向块与立柱外周的导向槽匹配。具体的,所述面板上设有显示界面、控制按键和若干状态指示灯,所述显示界面与显示控制模块电连接,所述控制按键与按键控制模块电连接,所述状态指示灯与状态指示模块电连接。其中,显示界面,用来显示通讯铁塔的工作信息;控制按键,便于工作人员对通讯铁塔进行现场操控,提高了通讯铁塔的可操作性;状态指示灯,用来对通讯铁塔的工作状态进行实时显示,从而提高了通讯铁塔的实用性。具体的,所述显示界面为液晶显示屏。具体的,所述控制按键为轻触按键。具体的,所述状态指示灯包括双色发光二极管。具体的,所述面板的内部设有蓄电池,所述蓄电池与工作电源模块电连接。具体的,所述第一传动圆环上设有编码器,所述编码器与转速检测模块电连接。具体的,所述无线通讯模块包括蓝牙。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该防风防震的单管通讯铁塔中,第一电机通过第一驱动轴控制驱动齿轮转动,实现了传动杆的升降,第一连接杆控制支撑块在地面上滑动,提高了支撑的范围,提高了通讯铁塔的稳定性;通过第三电机来控制第三驱动轴实现固定套管的升降,实现了第二连接杆和第三连接杆之间的收放,从而实现了对通讯铁塔的风振系数的控制,提高了通讯铁塔的防风能力。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进一步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防风防震的单管通讯铁塔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的防风防震的单管通讯铁塔的支撑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防风防震的单管通讯铁塔

【技术保护点】
一种防风防震的单管通讯铁塔,其特征在于,包括立柱、支撑机构、防风机构、中控机构和避雷针,所述避雷针设置在立柱的顶端,所述支撑机构设置在立柱的下方,所述防风机构设置在立柱的上方,所述中控机构设置在立柱上,所述支撑机构和防风机构均与中控机构电连接;所述支撑机构包括第一电机、第一驱动轴、驱动齿轮、传动组件和支撑组件,所述第一电机通过第一驱动轴与驱动齿轮传动连接,所述传动组件包括传动杆、固定支座和第一连接杆,所述传动杆设置在立柱的内部,所述传动杆靠近驱动齿轮的一侧设有传动齿,所述传动齿与驱动齿轮啮合,所述固定支座设置在传动杆的另一侧,所述第一连接杆的一端与固定支座铰接,所述第一连接杆的另一端与支撑组件铰接,所述支撑组件包括支撑块和支撑单元,所述支撑块的底部设有若干滚轮,所述支撑块与第一连接杆铰接,所述支撑单元设置在支撑块的一侧;所述防风机构包括第三电机、第三驱动轴、固定套管、第一传动圆环、第二传动圆环和若干防风组件,所述第三电机设置在立柱的内部,所述第三电机通过第三驱动轴与固定套管传动连接,所述第一传动圆环设置在固定套管上,所述第二传动圆环设置在立柱上,所述防风组件设置在第一传动圆环和第二传动圆环之间,所述防风组件包括第二连接杆、第三连接杆、固定杆和天线,所述第二连接杆的一端与第二传动圆环铰接,所述第二连接杆的另一端与第三连接杆的一端铰接,所述第三连接杆的另一端与第一传动圆环铰接,所述固定杆的一端与第二连接杆和第三连接杆的连接处固定连接,所述固定杆的另一端与天线连接;所述中控机构包括面板和设置在面板内部的中控组件,所述中控组件包括中央控制模块、与中央控制模块连接的电机控制模块、无线通讯模块、转速检测模块、显示控制模块、按键控制模块、状态指示模块和工作电源模块,所述第一电机和第三电机均与电机控制模块电连接,所述中央控制模块为PLC。...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防风防震的单管通讯铁塔,其特征在于,包括立柱、支撑机构、防风机构、中控机构和避雷针,所述避雷针设置在立柱的顶端,所述支撑机构设置在立柱的下方,所述防风机构设置在立柱的上方,所述中控机构设置在立柱上,所述支撑机构和防风机构均与中控机构电连接;所述支撑机构包括第一电机、第一驱动轴、驱动齿轮、传动组件和支撑组件,所述第一电机通过第一驱动轴与驱动齿轮传动连接,所述传动组件包括传动杆、固定支座和第一连接杆,所述传动杆设置在立柱的内部,所述传动杆靠近驱动齿轮的一侧设有传动齿,所述传动齿与驱动齿轮啮合,所述固定支座设置在传动杆的另一侧,所述第一连接杆的一端与固定支座铰接,所述第一连接杆的另一端与支撑组件铰接,所述支撑组件包括支撑块和支撑单元,所述支撑块的底部设有若干滚轮,所述支撑块与第一连接杆铰接,所述支撑单元设置在支撑块的一侧;所述防风机构包括第三电机、第三驱动轴、固定套管、第一传动圆环、第二传动圆环和若干防风组件,所述第三电机设置在立柱的内部,所述第三电机通过第三驱动轴与固定套管传动连接,所述第一传动圆环设置在固定套管上,所述第二传动圆环设置在立柱上,所述防风组件设置在第一传动圆环和第二传动圆环之间,所述防风组件包括第二连接杆、第三连接杆、固定杆和天线,所述第二连接杆的一端与第二传动圆环铰接,所述第二连接杆的另一端与第三连接杆的一端铰接,所述第三连接杆的另一端与第一传动圆环铰接,所述固定杆的一端与第二连接杆和第三连接杆的连接处固定连接,所述固定杆的另一端与天线连接;所述中控机构包括面板和设置在面板内部的中控组件,所述中控组件包括中央控制模块、与中央控制模块连接的电机控制模块、无线通讯模块、转速检测模块、显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顾松林孙雷鸣
申请(专利权)人:国动网络通信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