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石墨膜压延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6125439 阅读:43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9-01 19:0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新型石墨膜压延机,包括主支架,主支架上设有第一收卷辊、传送机构、压辊、第六传动轴,收卷机构位于主支架一侧,收卷机构与第一收卷辊分别位于压辊的两侧,第一收卷辊上设有聚酰亚胺膜卷,聚酰亚胺膜卷上的聚酰亚胺膜依次经过第五传动轴、第三传动轴和第四传动轴,经过第一压辊和第二压辊之后,再经过承压辊和压合辊进行二次压延之后,经由第六传动轴收卷到收卷机构上,保证设备稳定输送压延膜,提高设备稳定性,实现了石墨膜的精准定位,提高了工作效率,节约了能效。

A new type of graphite film calender

The utility model relates to a novel graphite film calendering machine, comprising a main frame, the main bracket is provided with a first winding roller, pressure roller, transmission mechanism, the sixth transmission shaft, a rolling mechanism located on the main side of a bracket, a rolling mechanism and the roller are located on both sides of the pressure roller, roller is provided with a first winding polyimide film roll, polyimide film, polyimide film on the volume through fifth transmission shaft and third transmission shaft and fourth transmission shaft after the first roller and the second roller, and then after two times of rolling bearing roller and a pressing roller, a transmission shaft sixth through the winding to winding mechanism, ensure the equipment stable conveying calendered film, enhance the stability of equipment, to achieve the precise positioning of Shi Momo, improve work efficiency, saves energy efficiency.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新型石墨膜压延机
本技术涉及石墨膜加工
,具体涉及一种新型石墨膜压延机。
技术介绍
石墨膜是一种全新的导热散热材料,石墨膜内含超导热石墨成分,超高导热的效能,石墨膜是在高温环境下采用先进的台成工艺、化学方法延压而成的高结晶度的片层状材料。化学成分主要是单一的碳(C)素,但比金属材料具有更高的导热性和导电性。石墨导热膜的最大的优势是,可沿膜平面方向均热散热,与传统的金属材料相比,其热传导率是铜和铝的3-5倍。沿膜向均热导热快速将点热源转换成面热源较高的化学稳定性,良好耐蚀耐高温性优异的导热性、导电性低热阻。由于其良好的柔韧性能,可多次弯曲,能贴附在任意不平表面,易切割。因此石墨片应用智能手机、平板显示、笔记本电脑、电脑周边设备。专利“201610258920.2”公开了一种石墨膜压延设备,由主支架、输送膜滚筒组件、输送带组件、动力滚筒组件、回收滚筒组件组成,该设备存在以下不足之处:(1)力滚筒组件由两个动力滚筒纵向对称安装在主支架上,其动力滚筒为均匀的圆柱体结构,在压延过程中石墨膜易发生偏离,从而影响收卷工作的顺利进行;(2)输送带用于传输石墨膜时,石墨膜是直接与输送带和可调横档相接触的,容易对石墨膜表面造成损害,也不利于石墨膜的后一步处理;(3)回收滚筒组件用于石墨膜的收卷,但此设备管芯替换较为繁琐,稳定性不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了一种新型石墨膜压延机,保证设备稳定输送压延膜,提高设备稳定性,实现了石墨膜的精准定位,提高了工作效率,节约了能效。具体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新型石墨膜压延机,包括主支架,主支架上设有第一收卷辊、传送机构、压辊、第六传动轴,收卷机构位于主支架一侧,收卷机构与第一收卷辊分别位于压辊的两侧;所述传送机构包括两个侧板、两个顶板、第一传动轴、第二传动轴、输送皮带、第三传动轴、第四传动轴、可调挡板、第五传动轴、第一压辊、第二压辊和吸风口,两个顶板垂直的固定在两个侧板之间,第一传动轴和第二传动轴分别通过转轴可转动的固定在两个侧板之间,分别位于侧板的两端并且与两个顶板相平行,输送带设置在第一传动轴与第二传动轴之间,每个顶板上分别设有两个调节槽,可调挡板的数量为两个,可调挡板通过其两端的压块分别固定在两个顶板相对应的调节槽中,可调挡板与侧板相平行;所述第三传动轴和第四传动轴分别通过转轴可转动的固定在两个侧板之间,分别位于第一传动轴和第二传动轴的下方,第五传动轴可转动的固定在第一支架上,第五传动轴位于第一传动轴外侧,第一压辊和第二压辊可转动的固定在第二支架上,第二压辊位于第二传动轴外侧,第一压辊位于第二压辊的上方,所述吸风口位于输送带之间;所述压辊包括承压辊和压合辊,所述承压辊包括圆柱体结构的第一辊体,第一辊体外壁上设有定位机构;所述定位机构包括第一定位环、第二定位环、第一固定环、第二固定环和第一调节杆;第一调节杆通过轴套可转动的设置在第一辊体内,第一调节杆上设有第一外螺纹和第二外螺纹,第一外螺纹和第二外螺纹分别位于第一调节杆中心处设置的限位挡环的两侧,所述第一固定环为圆环形结构,第一固定环的内壁上设有内螺纹,第一固定环的外壁上设有若干第一固定块,第一固定环通过内螺纹与第一外螺纹的配合可移动的固定在第一调节杆上,第一固定块穿过第一辊体上设置的第一滑槽,与包覆在第一辊体外部的第一定位环相连接;所述第二固定环为圆环形结构,第二固定环的内壁上设有内螺纹,第二固定环的外壁上设有若干第二固定块,第二固定环通过内螺纹与第二外螺纹的配合可移动的固定在第一调节杆上,第二固定块穿过第一辊体上设置的第二滑槽,与包覆在第一辊体外部的第二定位环相连接,第一外螺纹和第二外螺纹的螺纹方向相反,使第一固定环和第二固定环实现同时相互靠近或相互远离;所述压合辊包括圆柱体结构的第二辊体和压合机构,所述第二辊体外壁上均匀设有三个“凸”字形结构的第一插接槽,所述压合机构包括压合环和插接机构,压合机构通过插接机构与第一插接槽的配合作用固定在第二辊体外壁上;所述压合环的截面形状为等腰梯形结构,第一定位环与第二定位环之间的空腔形成承压槽,压合环的形状与承压槽的形状相契合,压合辊与承压辊相对设置,使压合辊的压合环设置在承压辊的承压槽中;所述第一收卷辊上设有聚酰亚胺膜卷,聚酰亚胺膜卷上的聚酰亚胺膜依次经过第五传动轴、第三传动轴和第四传动轴,经过第一压辊和第二压辊之后,再经过承压辊和压合辊进行二次压延之后,经由第六传动轴收卷到收卷机构上;所述收卷机构包括第四支架,第六传动轴可转动的设置在第四支架上,第四支架上设有第一轴承和第二轴承,气涨轴可旋转的固定在第一轴承座与第二轴承座之间,回转电机与气涨轴相连接,其中,所述收卷机构上还设有第一转接盘和第二转接盘,第一转接盘为圆盘结构,气涨轴一端穿过第一转接盘与第一轴承座相连接,第二转接盘为圆盘形结构,第二转接盘上设有第二插接槽,第二插接槽为长方体结构,第二插接槽偏心设置,所述第二插接槽的内壁上对称的设有两个第一锁紧块;所述回转电机固定在可调支架上,回转电机的旋转轴穿过第二轴承座与第一插接片固定连接,第一插接片的形状与第二插接槽的形状相契合,第一插接片两侧分别设有一个第二锁紧块,第二锁紧块的位置与第一锁紧块的位置相对应,第一插接片插入式的设置在第二插接槽一侧,并通过螺栓将第一锁紧块与第二锁紧块加以固定,气涨轴的另一端上设有第二插接片,第二插接片的形状与第二插接槽的形状间隙配合,所述第二插接片上向外延伸的设有挡片,第二插接片插入式的设置在第二插接槽内,所述第二锁紧块通过螺栓固定在第一锁紧块上;所述可调支架包括支撑底座、调节支座和调节丝杆,支撑底座固定在第四支架上,调节支座的截面形状为L形结构,回转电机固定在调节支座上,调节支座上设有截面为半圆形结构的第一调节通道,支撑底座上设有截面为半圆形结构的第二调节通道,第一调节通道与第二调节通道相互对合形成一个截面为圆形结构的调节通道,调节丝杆穿过调节通道,一端可转动的固定在第四支架上,另一端与转轮相连接,第一调节通道内壁上设有内螺纹,第一调节通道的内螺纹与丝杆上的外螺纹相契合,通过旋转转轮实现调节支座进行移动,所述调节支座上设有滑动凸块,滑动凸块可滑动的设置在支撑底座的第三滑槽内;所述第一转接盘、第二转接盘、气涨轴以及回转电机的旋转轴同轴设置。上述一种新型石墨膜压延机,其中,所述可调挡板包括竖直支撑板和水平支撑板,两个压块分别固定在竖直支撑板的两端,水平支撑板的外侧向下翻折使其整体的截面形状为L型结构,水平支撑板的外翻折处为圆弧形结构,所述竖直支撑板内设有调节腔,调节腔内通过轴套可转动的设置一个丝杆,调节腔为长方体结构腔体,丝杆上通过螺纹配合套合一个调节块,调节块穿过竖直支撑板与水平支撑板相连接,所述丝杆与位于竖直支撑板顶部的第一转盘固定连接。上述一种新型石墨膜压延机,其中,所述第五传动轴与第一传动轴之间通过第三支架设有一个圆柱体结构的纠偏杆,纠偏杆上设有纠偏机构,所述纠偏机构包括固定套、第一固定杆、第二转盘、纠偏块,固定套为圆环形结构,包覆在纠偏杆外部,固定套上设有一个带有内螺纹的固定通道,第一固定杆上设有外螺纹,第一固定杆通过螺纹配合贯穿固定通道,第一固定杆的内侧端上设有压板、第一固定杆的外侧端上设有第二转盘,纠偏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新型石墨膜压延机

【技术保护点】
一种新型石墨膜压延机,包括主支架,主支架上设有第一收卷辊、传送机构、压辊、第六传动轴,收卷机构位于主支架一侧,收卷机构与第一收卷辊分别位于压辊的两侧,其特征为,所述传送机构包括两个侧板、两个顶板、第一传动轴、第二传动轴、输送皮带、第三传动轴、第四传动轴、可调挡板、第五传动轴、第一压辊、第二压辊和吸风口,两个顶板垂直的固定在两个侧板之间,第一传动轴和第二传动轴分别通过转轴可转动的固定在两个侧板之间,分别位于侧板的两端并且与两个顶板相平行,输送带设置在第一传动轴与第二传动轴之间,每个顶板上分别设有两个调节槽,可调挡板的数量为两个,可调挡板通过其两端的压块分别固定在两个顶板相对应的调节槽中,可调挡板与侧板相平行;所述第三传动轴和第四传动轴分别通过转轴可转动的固定在两个侧板之间,分别位于第一传动轴和第二传动轴的下方,第五传动轴可转动的固定在第一支架上,第五传动轴位于第一传动轴外侧,第一压辊和第二压辊可转动的固定在第二支架上,第二压辊位于第二传动轴外侧,第一压辊位于第二压辊的上方,所述吸风口位于输送带之间;所述压辊包括承压辊和压合辊,所述承压辊包括圆柱体结构的第一辊体,第一辊体外壁上设有定位机构;所述定位机构包括第一定位环、第二定位环、第一固定环、第二固定环和第一调节杆;第一调节杆通过轴套可转动的设置在第一辊体内,第一调节杆上设有第一外螺纹和第二外螺纹,第一外螺纹和第二外螺纹分别位于第一调节杆中心处设置的限位挡环的两侧,所述第一固定环为圆环形结构,第一固定环的内壁上设有内螺纹,第一固定环的外壁上设有若干第一固定块,第一固定环通过内螺纹与第一外螺纹的配合可移动的固定在第一调节杆上,第一固定块穿过第一辊体上设置的第一滑槽,与包覆在第一辊体外部的第一定位环相连接;所述第二固定环为圆环形结构,第二固定环的内壁上设有内螺纹,第二固定环的外壁上设有若干第二固定块,第二固定环通过内螺纹与第二外螺纹的配合可移动的固定在第一调节杆上,第二固定块穿过第一辊体上设置的第二滑槽,与包覆在第一辊体外部的第二定位环相连接,第一外螺纹和第二外螺纹的螺纹方向相反,使第一固定环和第二固定环实现同时相互靠近或相互远离;所述压合辊包括圆柱体结构的第二辊体和压合机构,所述第二辊体外壁上均匀设有三个“凸”字形结构的第一插接槽,所述压合机构包括压合环和插接机构,压合机构通过插接机构与第一插接槽的配合作用固定在第二辊体外壁上;所述压合环的截面形状为等腰梯形结构,第一定位环与第二定位环之间的空腔形成承压槽,压合环的形状与承压槽的形状相契合,压合辊与承压辊相对设置,使压合辊的压合环设置在承压辊的承压槽中;所述第一收卷辊上设有聚酰亚胺膜卷,聚酰亚胺膜卷上的聚酰亚胺膜依次经过第五传动轴、第三传动轴和第四传动轴,经过第一压辊和第二压辊之后,再经过承压辊和压合辊进行二次压延之后,经由第六传动轴收卷到收卷机构上;所述收卷机构包括第四支架,第六传动轴可转动的设置在第四支架上,第四支架上设有第一轴承和第二轴承,气涨轴可旋转的固定在第一轴承座与第二轴承座之间,回转电机与气涨轴相连接,其中,所述收卷机构上还设有第一转接盘和第二转接盘,第一转接盘为圆盘结构,气涨轴一端穿过第一转接盘与第一轴承座相连接,第二转接盘为圆盘形结构,第二转接盘上设有第二插接槽,第二插接槽为长方体结构,第二插接槽偏心设置,所述第二插接槽的内壁上对称的设有两个第一锁紧块;所述回转电机固定在可调支架上,回转电机的旋转轴穿过第二轴承座与第一插接片固定连接,第一插接片的形状与第二插接槽的形状相契合,第一插接片两侧分别设有一个第二锁紧块,第二锁紧块的位置与第一锁紧块的位置相对应,第一插接片插入式的设置在第二插接槽一侧,并通过螺栓将第一锁紧块与第二锁紧块加以固定,气涨轴的另一端上设有第二插接片,第二插接片的形状与第二插接槽的形状间隙配合,所述第二插接片上向外延伸的设有挡片,第二插接片插入式的设置在第二插接槽内,所述第二锁紧块通过螺栓固定在第一锁紧块上;所述可调支架包括支撑底座、调节支座和调节丝杆,支撑底座固定在第四支架上,调节支座的截面形状为L形结构,回转电机固定在调节支座上,调节支座上设有截面为半圆形结构的第一调节通道,支撑底座上设有截面为半圆形结构的第二调节通道,第一调节通道与第二调节通道相互对合形成一个截面为圆形结构的调节通道,调节丝杆穿过调节通道,一端可转动的固定在第四支架上,另一端与转轮相连接,第一调节通道内壁上设有内螺纹,第一调节通道的内螺纹与丝杆上的外螺纹相契合,通过旋转转轮实现调节支座进行移动,所述调节支座上设有滑动凸块,滑动凸块可滑动的设置在支撑底座的第三滑槽内;所述第一转接盘、第二转接盘、气涨轴以及回转电机的旋转轴同轴设置。...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新型石墨膜压延机,包括主支架,主支架上设有第一收卷辊、传送机构、压辊、第六传动轴,收卷机构位于主支架一侧,收卷机构与第一收卷辊分别位于压辊的两侧,其特征为,所述传送机构包括两个侧板、两个顶板、第一传动轴、第二传动轴、输送皮带、第三传动轴、第四传动轴、可调挡板、第五传动轴、第一压辊、第二压辊和吸风口,两个顶板垂直的固定在两个侧板之间,第一传动轴和第二传动轴分别通过转轴可转动的固定在两个侧板之间,分别位于侧板的两端并且与两个顶板相平行,输送带设置在第一传动轴与第二传动轴之间,每个顶板上分别设有两个调节槽,可调挡板的数量为两个,可调挡板通过其两端的压块分别固定在两个顶板相对应的调节槽中,可调挡板与侧板相平行;所述第三传动轴和第四传动轴分别通过转轴可转动的固定在两个侧板之间,分别位于第一传动轴和第二传动轴的下方,第五传动轴可转动的固定在第一支架上,第五传动轴位于第一传动轴外侧,第一压辊和第二压辊可转动的固定在第二支架上,第二压辊位于第二传动轴外侧,第一压辊位于第二压辊的上方,所述吸风口位于输送带之间;所述压辊包括承压辊和压合辊,所述承压辊包括圆柱体结构的第一辊体,第一辊体外壁上设有定位机构;所述定位机构包括第一定位环、第二定位环、第一固定环、第二固定环和第一调节杆;第一调节杆通过轴套可转动的设置在第一辊体内,第一调节杆上设有第一外螺纹和第二外螺纹,第一外螺纹和第二外螺纹分别位于第一调节杆中心处设置的限位挡环的两侧,所述第一固定环为圆环形结构,第一固定环的内壁上设有内螺纹,第一固定环的外壁上设有若干第一固定块,第一固定环通过内螺纹与第一外螺纹的配合可移动的固定在第一调节杆上,第一固定块穿过第一辊体上设置的第一滑槽,与包覆在第一辊体外部的第一定位环相连接;所述第二固定环为圆环形结构,第二固定环的内壁上设有内螺纹,第二固定环的外壁上设有若干第二固定块,第二固定环通过内螺纹与第二外螺纹的配合可移动的固定在第一调节杆上,第二固定块穿过第一辊体上设置的第二滑槽,与包覆在第一辊体外部的第二定位环相连接,第一外螺纹和第二外螺纹的螺纹方向相反,使第一固定环和第二固定环实现同时相互靠近或相互远离;所述压合辊包括圆柱体结构的第二辊体和压合机构,所述第二辊体外壁上均匀设有三个“凸”字形结构的第一插接槽,所述压合机构包括压合环和插接机构,压合机构通过插接机构与第一插接槽的配合作用固定在第二辊体外壁上;所述压合环的截面形状为等腰梯形结构,第一定位环与第二定位环之间的空腔形成承压槽,压合环的形状与承压槽的形状相契合,压合辊与承压辊相对设置,使压合辊的压合环设置在承压辊的承压槽中;所述第一收卷辊上设有聚酰亚胺膜卷,聚酰亚胺膜卷上的聚酰亚胺膜依次经过第五传动轴、第三传动轴和第四传动轴,经过第一压辊和第二压辊之后,再经过承压辊和压合辊进行二次压延之后,经由第六传动轴收卷到收卷机构上;所述收卷机构包括第四支架,第六传动轴可转动的设置在第四支架上,第四支架上设有第一轴承和第二轴承,气涨轴可旋转的固定在第一轴承座与第二轴承座之间,回转电机与气涨轴相连接,其中,所述收卷机构上还设有第一转接盘和第二转接盘,第一转接盘为圆盘结构,气涨轴一端穿过第一转接盘与第一轴承座相连接,第二转接盘为圆盘形结构,第二转接盘上设有第二插接槽,第二插接槽为长方体结构,第二插接槽偏心设置,所述第二插接槽的内壁上对称的设有两个第一锁紧块;所述回转电机固定在可调支架上,回转电机的旋转轴穿过第二轴承座与第一插接片固定连接,第一插接片的形状与第二插接槽的形状相契合,第一插接片两侧分别设有一个第二锁紧块,第二锁紧块的位置与第一锁紧块的位置相对应,第一插接片插入式的设置在第二插接槽一侧,并通过螺栓...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云胜杨星郭颢蒋伟良
申请(专利权)人:镇江博昊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