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连接支臂及连接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16116894 阅读:42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9-01 13:42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连接支臂及连接系统,涉及医疗器械领域。该连接支臂,应用于连接系统,连接系统包括第一装置、第二装置和连接支臂,连接支臂包括第一连杆、第二连杆、内筒组件和外筒组件,外筒组件的一端用于与第一装置转动连接,外筒组件的另一端用于与第二装置转动连接,第一连杆分别与内筒组件及第一装置转动连接,第二连杆分别与内筒组件及第二装置转动连接,内筒组件可沿外筒组件的延伸方向运动。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的连接支臂及连接系统能够在转动的过程中,保持第二装置与水平面的角度不变,从而提供了工作效率。

Connecting support arm and connecting system

The invention provides a connecting support arm and a connecting system, relating to the field of medical instruments. The connecting arm, used to connect the system connection system includes a first device and a second device and a connecting arm, a connecting supporting arm comprises a first connecting rod, second connecting rod, cylinder components and outer barrel component, one end of the outer barrel component for rotatably connected with the first device, the other end is used for outer cylinder assembly with second rotating device the first link connected respectively with the inner cylinder component and a first device connected, second connecting rods are respectively connected with the inner tube assembly and a two device connected with the extending direction of the inner cylinder, moving along the outer cylinder assembly assembly. The connecting arm and the connecting system provided by the invention can keep the angle between the second device and the horizontal surface unchanged during the rotation, thereby providing the work efficiency.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连接支臂及连接系统
本专利技术涉及医疗设备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连接支臂及连接系统。
技术介绍
神灯——TDP治疗器的治疗板,是根据人体必须的几十种元素,通过科学配方涂制而成。在温度的作用下,能产生出带有各种元素特征信息的振荡信号,故命名为“特定电磁波谱”,它的汉语拼音缩写“TDP”。治疗板受热产生出的各种元素的振荡信号,随红外线进入机体后,与机体相应元素产生共振,使元素所在的原子团、分子团的活性得以大幅度提高,激活体内各种酶的活性,增强对缺乏元素的吸收,调整体内元素的相对平衡,抑制体内自由基的增多、修复微循环通道等。提高人体自身免疫功能和抗病能力。所以,TDP治疗器是一种高效、安全、简单的理疗型医疗器械。根据百多名教授、专家二十多年对TDP的研究和全国各大、中、小医院二十多年的临床使用。但是目前的神灯的连接支臂及连接系统在转动过程中无法进行角度修正,导致连接支臂及连接系统在工作过程中效率较低。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连接支臂,其旨在提高现有的连接支臂工作效率。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连接系统,其旨在提高现有的连接系统的工作效率。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连接支臂,用于连接第一装置和第二装置,所述连接支臂包括第一连杆、第二连杆、内筒组件和外筒组件,所述外筒组件的一端用于与所述第一装置转动连接,所述外筒组件的另一端用于与所述第二装置转动连接,所述第一连杆分别与所述内筒组件及所述第一装置转动连接,所述第二连杆分别与所述内筒组件及所述第二装置转动连接,所述内筒组件可沿所述外筒组件的延伸方向运动;当所述外筒组件靠近第一装置的一端相对所述第一装置绕第一方向转动时,所述第一连杆绕第二方向转动,以带动所述内筒组件沿所述外筒组件的延伸方向运动,并使所述内筒组件带动所述第二连杆绕所述第二方向转动,以使所述外筒组件远离所述第一装置的一端带动所述第二装置移动。进一步地,在本专利技术较佳的实施例中,所述内筒组件包括内筒本体、第一活动件和第二活动件,所述内筒本体一端与所述第一活动件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二活动件连接,所述第一活动件远离所述内筒本体的一端与所述第一连杆转动连接,所述第二活动件远离所述内筒本体的一端与所述第二连杆转动连接。进一步地,在本专利技术较佳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活动件包括第一安装部、第一连接部和第一抵持部,所述第一安装部与所述第一抵持部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一连接部与所述第一抵持部的另一端连接,所述第一安装部与所述第一连杆转动连接,所述第一抵持部与所述内筒本体的一端连接。进一步地,在本专利技术较佳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活动件包括第二安装部、第二连接部和两个第二抵持部,所述第二安装部与所述第二连接部的一端连接,两个所述第二抵持部与所述第二连接部的另一端连接,两个所述第二抵持部相对设置,所述第二安装部与所述第二连杆连接,两个所述第二抵持部均与所述内筒本体远离所述第一活动件的一端连接。进一步地,在本专利技术较佳的实施例中,所述外筒组件包括连接轴、外筒本体、转动连接件,所述转动连接件的一端与所述第一装置通过转轴转动连接,所述转动连接件的另一端与所述外筒本体的一端连接,所述外筒本体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装置连接,所述连接轴与所述转轴固定连接。进一步地,在本专利技术较佳的实施例中,所述转动连接件设有第一容置腔和第二容置腔,所述第一容置腔与所述第二容置腔连通,用于容置所述连接轴。进一步地,在本专利技术较佳的实施例中,所述转动连接件包括连接件本体、两个第三安装部和两个第三抵持部,两个所述第三安装部与所述连接件本体的一侧连接,两个所述第三抵持部与所述连接件本体的另一端连接,两个所述第三安装部相对设置形成所述第二容置腔,两个所述第三抵持部相对设置形成所述第一容置腔,两个所述第三抵持部与所述外筒本体连接,两个所述第三安装部与所述第一装置转动连接。进一步地,在本专利技术较佳的实施例中,所述连接支臂还包括固定装置,所述固定装置一端与所述外筒组件固定连接,另一端与所述内筒组件固定连接。进一步地,在本专利技术较佳的实施例中,所述固定装置为弹簧,所述外筒组件还包括挡板,所述挡板与所述固定装置选择性地抵持。一种连接系统,包括第一装置、第二装置和连接支臂,所述连接支臂包括第一连杆、第二连杆、内筒组件和外筒组件,所述外筒组件的一端用于与所述第一装置转动连接,所述外筒组件的另一端用于与所述第二装置转动连接,所述第一连杆分别与所述内筒组件及所述第一装置转动连接,所述第二连杆分别与所述内筒组件及所述第二装置转动连接,所述内筒组件可沿所述外筒组件的延伸方向运动;当所述外筒组件靠近第一装置的一端相对所述第一装置绕第一方向转动时,所述第一连杆绕第二方向转动,以带动所述内筒组件沿所述外筒组件的延伸方向运动,并使所述内筒组件带动所述第二连杆绕所述第二方向转动,以使所述外筒组件远离所述第一装置的一端带动所述第二装置移动。本专利技术提供的连接支臂及连接系统的有益效果是:在本专利技术中,外筒组件靠近第一装置的一端相对第一装置绕第一方向转动,第一连杆绕第二方向转动,以带动内筒组件沿外筒组件的延伸方向运动,并使内筒组件带动第二连杆绕第二方向转动,以使外筒组件远离第一装置的一端带动第二装置移动。本专利技术提供的连接支臂及连接系统能够在转动的过程中,保持第二装置与水平面的角度不变,从而提供了工作效率。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专利技术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连接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连接系统的连接支臂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连接系统的连接支臂的内筒组件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连接系统的连接支臂的内筒组件的第一活动件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连接系统的连接支臂的内筒组件的第二活动件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连接系统的连接支臂的局部的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连接系统的连接支臂的转动连接件的结构示意图。图标:10-连接系统;100-连接支臂;110-内筒组件;112-内筒本体;1122-第一筒体;1124-第二筒体;114-第一活动件;1142-第一安装部;1144-第一连接部;1146-第一抵持部;116-第二活动件;1162-第二安装部;1164-第二连接部;1166-第二抵持部;118-第一抵持件;120-外筒组件;122-连接轴;124-外筒本体;126-转动连接件;1262-第一容置腔;1264-第二容置腔;1266-连接件本体;1268-第三安装部;1269-第三抵持部;128-挡板;130-第一连杆;140-第二连杆;150-固定装置;200-第一装置;300-第二装置。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连接支臂及连接系统

【技术保护点】
一种连接支臂,用于连接第一装置和第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支臂包括第一连杆、第二连杆、内筒组件和外筒组件,所述外筒组件的一端用于与所述第一装置转动连接,所述外筒组件的另一端用于与所述第二装置转动连接,所述第一连杆分别与所述内筒组件及所述第一装置转动连接,所述第二连杆分别与所述内筒组件及所述第二装置转动连接,所述内筒组件可沿所述外筒组件的延伸方向运动;当所述外筒组件靠近所述第一装置的一端相对所述第一装置绕第一方向转动时,所述第一连杆绕第二方向转动,以带动所述内筒组件沿所述外筒组件的延伸方向运动,并使所述内筒组件带动所述第二连杆绕所述第二方向转动,以使所述外筒组件远离所述第一装置的一端带动所述第二装置移动。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连接支臂,用于连接第一装置和第二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支臂包括第一连杆、第二连杆、内筒组件和外筒组件,所述外筒组件的一端用于与所述第一装置转动连接,所述外筒组件的另一端用于与所述第二装置转动连接,所述第一连杆分别与所述内筒组件及所述第一装置转动连接,所述第二连杆分别与所述内筒组件及所述第二装置转动连接,所述内筒组件可沿所述外筒组件的延伸方向运动;当所述外筒组件靠近所述第一装置的一端相对所述第一装置绕第一方向转动时,所述第一连杆绕第二方向转动,以带动所述内筒组件沿所述外筒组件的延伸方向运动,并使所述内筒组件带动所述第二连杆绕所述第二方向转动,以使所述外筒组件远离所述第一装置的一端带动所述第二装置移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支臂,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筒组件包括内筒本体、第一活动件和第二活动件,所述内筒本体一端与所述第一活动件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二活动件连接,所述第一活动件远离所述内筒本体的一端与所述第一连杆转动连接,所述第二活动件远离所述内筒本体的一端与所述第二连杆转动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连接支臂,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活动件包括第一安装部、第一连接部和第一抵持部,所述第一安装部与所述第一抵持部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一连接部与所述第一抵持部的另一端连接,所述第一安装部与所述第一连杆转动连接,所述第一抵持部与所述内筒本体的一端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连接支臂,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活动件包括第二安装部、第二连接部和两个第二抵持部,所述第二安装部与所述第二连接部的一端连接,两个所述第二抵持部与所述第二连接部的另一端连接,两个所述第二抵持部相对设置,所述第二安装部与所述第二连杆连接,两个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任志鸿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加加林世纪医疗器械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重庆,50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