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孔装置、薄片体处理装置和图像形成系统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6109226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8-30 02:5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穿孔装置、薄片体处理装置和图像形成系统。在第一穿孔模式中,控制部(7)使支承件(63)从第一路径侧端(50a)侧向第二路径侧端(50b)侧位移,并且在支承件(63)到达第一目标位置的状态下使第一路径侧端(50a)侧的第一穿孔部(61a)动作。在第二穿孔模式中,控制部(7)使支承件(63)从第二路径侧端(50b)侧向第一路径侧端(50a)侧位移,并且在支承件(63)到达第二目标位置的状态下,使第二路径侧端(50b)侧的第二穿孔部(61b)动作。所述第一目标位置和所述第二目标位置是分别以第一薄片体传感器(62a)和第二薄片体传感器(62b)检测到所述第一路径侧端(50a)侧和所述第二路径侧端(50b)侧的边缘时的支承件(63)的位置为基准的位置。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穿孔装置、薄片体处理装置和图像形成系统
本专利技术涉及穿孔装置、薄片体处理装置和具有该薄片体处理装置的图像形成系统。
技术介绍
一般来说,与图像形成装置连接的薄片体处理装置已为公众所知。所述薄片体处理装置被称为后处理装置等。所述薄片体处理装置例如包括穿孔装置。所述穿孔装置对从所述图像形成装置输送来的薄片件实施穿孔处理。此外,在所述穿孔装置中公知的是,多个穿孔部和传感器支承在沿所述薄片件的宽度方向能够位移的支承件上,多个所述穿孔部同时对所述薄片件的多个部位实施穿孔加工。在这种情况下,所述传感器检测所述薄片件的宽度方向的一端。此外,以由所述传感器检测到所述薄片件的端部时的位置为基准来定位所述支承件。在上述状态下,多个所述穿孔部同时动作(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公开公报特开2009-29619号并且,以往的所述穿孔装置在所述薄片件的、沿与其输送方向垂直的方向的多个部位上开设孔。因此,在需要对沿所述薄片件的长边方向的多个部位进行穿孔加工时,需要横向输送所述薄片件。与纵向输送所述薄片件时相比,横向输送所述薄片件时装置变大。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能够以更紧凑的结构,对沿薄片件的长边方向的多个部位进行穿孔加工的穿孔装置、薄片体处理装置和具有薄片体处理装置的图像形成系统。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穿孔装置,其包括:支承件、位移机构、第一薄片体传感器、第二薄片体传感器、第一穿孔部、第二穿孔部、穿孔模式选择部和控制部。所述支承件与沿第一方向输送的薄片件的输送路径相对。所述支承件从靠第一路径侧端和第二路径侧端一方的位置到靠另一方的位置形成。所述第一路径侧端和所述第二路径侧端分别是与所述第一方向垂直的第二方向的所述输送路径的第一侧端和第二侧端。所述位移机构使所述支承件沿所述第二方向往返位移。在所述支承件位移时,所述第一薄片体传感器检测所述薄片件的所述第一路径侧端侧的第一边缘。所述第一薄片体传感器支承在所述支承件的靠所述第一路径侧端的位置上。在所述支承件位移时,所述第二薄片体传感器检测所述薄片件的所述第二路径侧端侧的第二边缘。所述第二薄片体传感器支承在所述支承件的靠所述第二路径侧端的位置上。所述第一穿孔部支承在所述支承件的靠所述第一路径侧端的位置上,对所述薄片件进行穿孔加工。所述第二穿孔部支承在所述支承件的靠所述第二路径侧端的位置上,对所述薄片件进行所述穿孔加工。所述穿孔模式选择部执行选择第一穿孔模式或第二穿孔模式的处理。所述第一穿孔模式是对所述薄片件的所述第一边缘侧的部分执行输送方向穿孔处理。所述第二穿孔模式是对所述薄片件的所述第二边缘侧的部分执行所述输送方向穿孔处理。所述输送方向穿孔处理是在所述薄片件的沿所述第一方向的多个部位上依次实施所述穿孔加工。所述控制部使所述位移机构、所述第一穿孔部和所述第二穿孔部执行所述输送方向穿孔处理。当选择了所述第一穿孔模式时,所述控制部利用所述位移机构使所述支承件从所述第一路径侧端侧向所述第二路径侧端侧位移。此外,所述控制部在所述支承件到达第一目标位置的状态下使所述第一穿孔部动作。所述第一目标位置是以所述第一薄片体传感器检测到所述第一边缘时的所述支承件的位置为基准的位置。当选择了所述第二穿孔模式时,所述控制部利用所述位移机构使所述支承件从所述第二路径侧端侧向所述第一路径侧端侧位移。此外,所述控制部在所述支承件到达第二目标位置的状态下使所述第二穿孔部动作。所述第二目标位置是以所述第二薄片体传感器检测到所述第二边缘时的所述支承件的位置为基准的位置。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薄片体处理装置,所述薄片体处理装置包括所述穿孔装置,所述穿孔装置对从图像形成装置输送来的薄片件实施所述穿孔加工。所述图像形成装置在薄片件上形成图像。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图像形成系统,所述图像形成系统包括所述图像形成装置和所述薄片体处理装置。按照本专利技术,能够提供以更紧凑的结构对薄片件的沿长边方向的多个部位进行穿孔加工的穿孔装置、薄片体处理装置和具有薄片体处理装置的图像形成系统。附图说明图1是包括实施方式的穿孔装置的图像形成系统的结构图。图2是图像读取装置和图像形成装置的结构图。图3是包括第一实施方式的穿孔装置的薄片体处理装置的结构图。图4是第一实施方式的穿孔装置的立体图。图5是第一实施方式的穿孔装置的穿孔单元的局部简要俯视图。图6是第一实施方式的穿孔装置的控制关联设备的框图。图7是表示包括第一实施方式的穿孔装置的图像形成系统的图像形成、穿孔处理步骤的一例的流程图。图8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穿孔装置的第一输送方向穿孔处理步骤的一例的流程图。图9是在第一输送方向穿孔处理中在穿孔加工前向第一基准位置位移的穿孔单元的局部简要俯视图。图10是在第一输送方向穿孔处理中检测到薄片件的第一边缘时的穿孔单元的局部简要俯视图。图11是在第一输送方向穿孔处理中到达第一目标位置的穿孔单元的局部简要俯视图。图12是在第一输送方向穿孔处理中在穿孔加工后返回第一基准位置的穿孔单元的局部简要俯视图。图13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穿孔装置的第二输送方向穿孔处理步骤的一例的流程图。图14是在第二输送方向穿孔处理中在穿孔加工前向第二基准位置位移的穿孔单元的局部简要俯视图。图15是表示第二实施方式的穿孔装置的第一输送方向穿孔处理步骤的一例的流程图。图16是表示第三实施方式的穿孔装置的第一输送方向穿孔处理步骤的一例的流程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参照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另外,以下的实施方式是使本专利技术具体化的一例,并不限定本专利技术的技术范围。[第一实施方式]首先,参照图1~3,说明包括第一实施方式的穿孔装置6的图像形成系统10的结构。[图像形成系统10]图像形成系统10包括:图像读取装置1、图像形成装置2和薄片体处理装置5。图1所示的图像形成系统10是数码复合机。图像形成系统10也可以是具有薄片体处理装置5的打印机、复印机或传真机等。所述数码复合机兼具所述打印机的功能和所述复印机的功能等。[图像读取装置1和图像形成装置2]图像读取装置1是从原稿读取图像的装置。图像形成系统10执行复印处理时,图像形成装置2在薄片件9上形成图像,该图像基于从图像读取装置1输出的所述原稿的图像数据生成。此外,图像形成装置2有时在薄片件9上形成基于从未图示的终端接收的印刷作业生成的图像。如图2所示,图像形成装置2包括薄片体输送部3和图像形成部4等。图像形成装置2进行电子照相方式的图像形成。另外,图像形成装置2也能够以喷墨式等其他方式进行图像形成。在薄片体输送部3中,多个薄片件9重叠放置在薄片体承载部30上。薄片件9是纸、铜版纸、明信片、信封和OHP纸等薄片状的成像介质。薄片体送出部31将薄片件9从薄片体承载部30向薄片体输送通道300送出。薄片体输送部3的输送辊32将薄片件9进一步向图像形成部4输送。此后,输送辊32将图像形成后的薄片件9从薄片体输送通道300向排出盘303或薄片体处理装置5输送。另外,输送辊32包括夹持薄片件9并转动的一对辊。薄片体输送部3的可动导向件33利用未图示的螺线管等驱动源而位移。由此,可动导向件33选择性地切换图像形成后的薄片件9的两个输送路径。两个输送路径是从薄片体输送通道300朝向图像形成装置2的排出盘303的路径和朝向薄片体处理装置5的路径。图像形成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穿孔装置、薄片体处理装置和图像形成系统

【技术保护点】
一种穿孔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承件,与沿第一方向输送的薄片件的输送路径相对,从靠第一路径侧端和第二路径侧端一方的位置到靠另一方的位置形成,第一路径侧端和第二路径侧端是分别与所述第一方向垂直的第二方向的所述输送路径的第一侧端和第二侧端;位移机构,使所述支承件沿所述第二方向往返位移;第一薄片体传感器,支承在所述支承件的靠所述第一路径侧端的位置上,所述支承件位移时,检测所述薄片件的所述第一路径侧端侧的第一边缘;第二薄片体传感器,支承在所述支承件的靠所述第二路径侧端的位置上,所述支承件位移时,检测所述薄片件的所述第二路径侧端侧的第二边缘;第一穿孔部,支承在所述支承件的靠所述第一路径侧端的位置上,对所述薄片件进行穿孔加工;第二穿孔部,支承在所述支承件的偏向所述第二路径侧端的位置上,对所述薄片件进行所述穿孔加工;穿孔模式选择部,选择第一穿孔模式或第二穿孔模式,所述第一穿孔模式对所述薄片件的所述第一边缘侧的部分执行输送方向穿孔处理,所述第二穿孔模式对所述薄片件的所述第二边缘侧的部分执行所述输送方向穿孔处理;以及控制部,使所述位移机构、所述第一穿孔部和所述第二穿孔部执行所述输送方向穿孔处理,所述输送方向穿孔处理在所述薄片件的沿所述第一方向的多个部位上依次实施所述穿孔加工,当选择了所述第一穿孔模式时,所述控制部利用所述位移机构使所述支承件从所述第一路径侧端侧向所述第二路径侧端侧位移,并且在所述支承件到达第一目标位置的状态下使所述第一穿孔部动作,当选择了所述第二穿孔模式时,所述控制部利用所述位移机构使所述支承件从所述第二路径侧端侧向所述第一路径侧端侧位移,并且在所述支承件到达第二目标位置的状态下使所述第二穿孔部动作,所述第一目标位置是以所述第一薄片体传感器检测到所述第一边缘时的所述支承件的位置为基准的位置,所述第二目标位置是以所述第二薄片体传感器检测到所述第二边缘时的所述支承件的位置为基准的位置。...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5.08.06 JP 2015-1559071.一种穿孔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承件,与沿第一方向输送的薄片件的输送路径相对,从靠第一路径侧端和第二路径侧端一方的位置到靠另一方的位置形成,第一路径侧端和第二路径侧端是分别与所述第一方向垂直的第二方向的所述输送路径的第一侧端和第二侧端;位移机构,使所述支承件沿所述第二方向往返位移;第一薄片体传感器,支承在所述支承件的靠所述第一路径侧端的位置上,所述支承件位移时,检测所述薄片件的所述第一路径侧端侧的第一边缘;第二薄片体传感器,支承在所述支承件的靠所述第二路径侧端的位置上,所述支承件位移时,检测所述薄片件的所述第二路径侧端侧的第二边缘;第一穿孔部,支承在所述支承件的靠所述第一路径侧端的位置上,对所述薄片件进行穿孔加工;第二穿孔部,支承在所述支承件的偏向所述第二路径侧端的位置上,对所述薄片件进行所述穿孔加工;穿孔模式选择部,选择第一穿孔模式或第二穿孔模式,所述第一穿孔模式对所述薄片件的所述第一边缘侧的部分执行输送方向穿孔处理,所述第二穿孔模式对所述薄片件的所述第二边缘侧的部分执行所述输送方向穿孔处理;以及控制部,使所述位移机构、所述第一穿孔部和所述第二穿孔部执行所述输送方向穿孔处理,所述输送方向穿孔处理在所述薄片件的沿所述第一方向的多个部位上依次实施所述穿孔加工,当选择了所述第一穿孔模式时,所述控制部利用所述位移机构使所述支承件从所述第一路径侧端侧向所述第二路径侧端侧位移,并且在所述支承件到达第一目标位置的状态下使所述第一穿孔部动作,当选择了所述第二穿孔模式时,所述控制部利用所述位移机构使所述支承件从所述第二路径侧端侧向所述第一路径侧端侧位移,并且在所述支承件到达第二目标位置的状态下使所述第二穿孔部动作,所述第一目标位置是以所述第一薄片体传感器检测到所述第一边缘时的所述支承件的位置为基准的位置,所述第二目标位置是以所述第二薄片体传感器检测到所述第二边缘时的所述支承件的位置为基准的位置。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穿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穿孔部和所述第二穿孔部联动,所述第二方向的所述第一穿孔部和所述第二穿孔部的间隔大于所述第二方向的宽度最大的所述薄片件从所述第一边缘和所述第二边缘一方的穿孔位置到相反侧的边缘的长度。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穿孔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输送方向穿孔处理中,当对所述薄片件的最初一个部位进行所述穿孔加工时,所述控制部使所述支承件从所述第一路径侧端侧或所述第二路径侧端侧向所述第一目标位置或所述第二...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颖川圭介
申请(专利权)人:京瓷办公信息系统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