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M卡插座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6104790 阅读:89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8-29 23:4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SIM卡插座,至少包括绝缘本体、分别置于绝缘本体中的若干导电端子、开关端子,以及覆于绝缘本体上的盖体,其中所述绝缘本体呈矩形板状,所述绝缘本体包括底板、自底板相对的两侧垂直向上延伸的左右侧壁,以及由底板和侧壁共同形成用以收容电子卡的收容空间,所述开关端子的一端设有R形导引部。整个SIM卡插座结构简单,且有效提高了生产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SIM卡插座
本技术有关一种SIM卡插座,尤指一种与电子卡对接的SIM卡插座。
技术介绍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及高科技的日新月异,移动电话等个人通讯设备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且越来越趋向于小型化发展,其中作为用户身份识别的电子卡,通过电子卡连接器实现与电路板的电性连接。与本技术SIM卡插座相关的SIM卡插座,至少包括绝缘本体、组装于绝缘本体内的若干导电端子、一个开关端子,以及覆于绝缘本体上的盖体。其中开关端子大致呈U形,而绝缘本体设有相应的开孔,开关端子自开孔处夹持于绝缘本体上。然而,上述SIM卡插座至少存在以下缺点:由于该SIM卡插座的尺寸很小,相应地,U形开关端子所夹持的厚度也是极其薄的,因此,要将这个厚度很薄的开关端子夹持于绝缘本体上而又不破坏开关端子的结构,其操作是非常困难的。鉴于以上弊端,实有必要提供一种改良的SIM卡插座,以克服上述SIM卡插座的缺陷和不足。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便于组装且有效提高生产效率的SIM卡插座。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一种SIM卡插座,至少包括绝缘本体、分别置于绝缘本体中的若干导电端子、开关端子,以及覆于绝缘本体上的盖体,其中所述绝缘本体呈矩形板状,所述绝缘本体包括底板、自底板相对的两侧垂直向上延伸的左右侧壁,以及由底板和侧壁共同形成用以收容电子卡的收容空间,所述开关端子的一端设有R形导引部。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开关端子一端R形导引部的设计,有效增加了开关端子的厚度,且还可以引导组装,当开关端子组装于绝缘本体后,再将该导引部切除,从而也不会增加SIM卡插座的厚度,这样,整个SIM卡插座结构简单,且有效提高了生产效率。本技术进一步的改进如下:进一步,所述开关端子包括头部和尾部,且头部和尾部形成U形结构,上述导引部位于尾部末端。进一步,所述开关端子头部包括自头部前端一侧向前延伸的一个固持臂及自另一侧向前倾斜延伸的弹性臂。进一步,所述盖体呈板状,自板状的一端延伸出一个弹片,该弹片与开关端子的弹性臂形成一个开关。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SIM卡插座的立体分解图。图2是本技术SIM卡插座的部分组合图,其中开关端子的导引部尚未切除。图3是本技术SIM卡插座的部分组合图,其中开关端子的导引部已经切除。图4是本技术SIM卡插座立体组合图。图5是本技术SIM卡插座开关端子的立体示意图,其中导引部尚未切除。图6是本技术开关端子的立体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进一步说明。请参阅图1至图6所示,本技术SIM卡插座1,用于与电子卡(未标示)对接,包括:绝缘本体10、分别组装于绝缘本体10内的若干导电端子20、一个开关端子30、置于绝缘本体10一端的退卡机构40,以及覆于绝缘本体10上的盖体50。绝缘本体10大致呈矩形板状,包括底板12、自底板12相对的两侧垂直向上延伸的左右侧壁14,以及由底板12和侧壁14共同形成用以收容电子卡的收容空间16。其中底板12前缘的相对左右两侧部向前突伸,使底板12前缘的中间部分形成开口130。底板12在位于收容空间16的正下方位置设有两排矩形通孔120、122,且每一矩形通孔120、122上下贯穿底板12,并进一步向前贯通底板12延伸至所述开口130处以形成固持槽(未图示)。底板12上与通孔120相邻的位置还设有通槽124,且上述通槽124与开口130之间的底板12上还设有凹部126。此外,绝缘本体10右侧壁14向收容空间16方向还延伸有前后壁142,上述前后壁142未延伸至开口130处,前后壁142与右侧壁14一体成型,且与右侧壁14形成一个容纳退卡机构40的收容部128,其中,前壁142向退卡机构40方向设有一个凸柱132,而后壁142设有一个圆孔134。侧壁14外侧还设有若干凸块140以与盖体50卡持配合。导电端子20,组装于绝缘本体10内,且均为表面安装型端子,按其长短可分为较长的第一导电端子22和较短的第二导电端子24,且第一导电端子22和第二导电端子24交错排列,分别包括接触部204、延伸部206,以及焊接部208。所述第一导电端子22和第二导电端子24的接触部204分别位于矩形通孔122、120内,并突出于底板12的上表面以与电子卡抵触;延伸部206位于相应矩形通孔122、120的固持槽内,而焊接部208则分别延伸出底板12进入开口130内。这样,所述导电端子20的焊接部208排列在一条直线上便于焊接至印刷电路板(未图示)上。并且所述焊接部208均位于底板12的开口130内,其末端未超出绝缘本体10的前端面,这样,缩小了该连接器1在前后方向上的尺寸,进而节省了在印刷电路板(未图示)的安装空间。开关端子30,自绝缘本体10的通槽124处夹持于绝缘本体10上,包括平板状的头部32及自头部32一端折弯延伸的尾部34,且头部32与尾部34形成U形结构,其中头部32前端一侧向前延伸出一个固持臂324,另一侧向前凸伸出一个弹性臂322,上述弹性臂322较固持臂324凸伸的要长,且其末端设有接触部326,此外,头部32上还设有凸部320,以与绝缘本体10上相应的凹部126配合。在该SIM卡插座1中,开关端子30的弹性臂322和盖体50形成一对开关,以检测电子卡是否插入。退卡机构40,包括滑动体42、置于滑动体42内的定位杆44,以及弹簧46。其中滑动体42内设有供定位杆44滑动的心形滑槽404及固持弹簧46的定位柱402。当退卡机构40置于绝缘本体10收容部128后,定位杆44一端置于绝缘本体10前壁142的圆孔134中,另一端置于滑动体42的滑槽404中,并于滑槽404内自由滑动,而弹簧46的两端分别贯穿于滑动体42的定位柱402和绝缘本体10的凸柱132上。盖体50,覆于绝缘本体10上,包括平板状本体52及自本体52相对两边向下延伸的挡壁54。其中,本体52的一端部向前延伸出一个弹片520,以与开关端子30形成开关。在电子卡未插入时,该弹片520与开关端子30的接触部326保持接触,当电子卡插入后,该弹片520与开关端子30的接触部326断开。该盖体50的本体52上与退卡机构40的定位杆44相应位置还设有抵持片522。此外,挡壁54上与绝缘本体10侧壁14的凸块140对应位置还设有若干开孔540,挡壁54底部末端还设有折弯成水平的焊脚542,以将该SIM卡插座1电性连接至电路板。下面介绍本技术SIM卡插座1的组装过程:首先将导电端子20组装于绝缘本体10中,使第一导电端子20和第二导电端子22的接触部204分别置于绝缘本体10底板12的矩形通孔122、120中,并突出底板12表面以与电子卡电性接触,而其焊接部208则延伸出底板12至开口130处,接着将开关端子30在尾部34末端的导引部340的引导下组装于绝缘本体10上,其头部32和尾部34形成的U形结构紧紧的夹持住绝缘本体10底板12,而其弹性臂322则延伸至绝缘本体10开口130处,然后,切除开关端子30的导引部340,接着将退卡机构40组装于绝缘本体10一端的收容部128内,使其定位杆44的两端分别位于绝缘本体10的圆孔134和滑动体42的滑槽4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SIM卡插座

【技术保护点】
一种SIM卡插座,至少包括绝缘本体、分别置于绝缘本体中的若干导电端子、开关端子,以及覆于绝缘本体上的盖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本体呈矩形板状,所述绝缘本体包括底板、自底板相对的两侧垂直向上延伸的左右侧壁,以及由底板和侧壁共同形成用以收容电子卡的收容空间,所述开关端子的一端设有R形导引部。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SIM卡插座,至少包括绝缘本体、分别置于绝缘本体中的若干导电端子、开关端子,以及覆于绝缘本体上的盖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本体呈矩形板状,所述绝缘本体包括底板、自底板相对的两侧垂直向上延伸的左右侧壁,以及由底板和侧壁共同形成用以收容电子卡的收容空间,所述开关端子的一端设有R形导引部。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SIM卡插座,其特征在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方超刘银燕储婷婷
申请(专利权)人:池州信安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