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载波抵消电路及RFID读写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6103491 阅读:78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8-29 23:1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载波抵消电路及RFID读写器,载波抵消电路通过耦合器U2从收发隔离电路U3的第一端耦合出一路载波信号并引入第一移相衰减模块M1的第一输入端,第一移相衰减模块M1则按照微控制单元生成的调整指令,对耦合器U2耦合出的载波信号进行移相和幅值衰减生成抵消信号,由第一合成器U5对收发隔离电路U3的第二端接收的载波信号和第一移相衰减模块M1输出的信号进行合成,得到合成信号,实现泄露的载波信号的抵消,完成干扰信号的滤除,保证读写器接收通道中仅保留接收到的标签反射弱信号,改善了读写器的读写灵敏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载波抵消电路及RFID读写器
本申请涉及射频通信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载波抵消电路及RFID读写器。
技术介绍
目前,RFID系统主要由读写器和标签组成,读写器通过发射射频信号将能量和数据发送给标签;并对标签返回的数据进行处理,完成对标签的识别和读写操作。标签接收读写器发射的射频信号,响应阅读器的命令,并返回相应的射频信号给读写器。其中,读写器中采用环形器或定向耦合器,将读写器发射的强载波信号和接收到的标签反射弱信号分开。但是,环形器或定向耦合器会泄露读写器发射的强载波信号中的部分强载波信号到读写器接收通道,而由于RFID系统中发射的强载波信号与接收到的标签反射弱信号完全同频,因此滤波器无法滤除读写器接收通道中的强载波信号,导致读写器接收通道中存在干扰信号,使读写器无法清晰的识别出标签反射弱信号,降低了读写器的读写灵敏度差。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载波抵消电路,以达到实现泄露的载波信号的抵消,保证读写器接收通道中仅保留接收到的标签反射弱信号,改善读写器的读写灵敏度的目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载波抵消电路,包括:第一移相衰减模块M1、耦合器U2、收发隔离电路U3、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载波抵消电路及RFID读写器

【技术保护点】
一种载波抵消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移相衰减模块M1、耦合器U2、收发隔离电路U3、第一数模转换器U4、第一合成器U5、微控制单元和第一功率检测器U6;所述耦合器U2用于从所述收发隔离电路U3的第一端耦合出一路载波信号并引入所述第一移相衰减模块M1的第一输入端;所述收发隔离电路U3的第三端与所述第一合成器U5的第一输入端相连,所述第一合成器U5的第二输入端与所述第一移相衰减模块M1的输出端相连,所述第一移相衰减模块M1的第二输入端与所述微控制单元相连;所述第一合成器U5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一功率检测器U6的输入端相连,所述第一功率检测器U6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一数模转换器U4的输入端相连,所述第一...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载波抵消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移相衰减模块M1、耦合器U2、收发隔离电路U3、第一数模转换器U4、第一合成器U5、微控制单元和第一功率检测器U6;所述耦合器U2用于从所述收发隔离电路U3的第一端耦合出一路载波信号并引入所述第一移相衰减模块M1的第一输入端;所述收发隔离电路U3的第三端与所述第一合成器U5的第一输入端相连,所述第一合成器U5的第二输入端与所述第一移相衰减模块M1的输出端相连,所述第一移相衰减模块M1的第二输入端与所述微控制单元相连;所述第一合成器U5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一功率检测器U6的输入端相连,所述第一功率检测器U6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一数模转换器U4的输入端相连,所述第一数模转换器U4的输出端与所述微控制单元相连,所述第一移相衰减模块M1,用于按照所述微控制单元生成的调整指令,对所述耦合器U2耦合出的载波信号进行移相和幅值衰减生成抵消信号;所述第一合成器U5,用于对所述收发隔离电路U3的第二端接收的载波信号和所述第一移相衰减模块M1输出的信号进行合成,得到合成信号,其中所述第一移相衰减模块M1输出的所述抵消信号用于抵消所述收发隔离电路U3第一端泄露至所述收发隔离电路U3第三端的载波信号;所述第一功率检测器U6,用于监控所述第一合成器U5输出的合成信号的功率,并通过所述第一数模转换器U4将所述第一合成器U5输出的合成信号的功率发送至所述微控制单元,以由所述微控制单元根据所述第一合成器U5输出的合成信号的功率,生成所述调整指令。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载波抵消电路,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功分器U7、第二移相衰减模块M2、第一限幅器U8、低噪放大器U9、第二数模转换器U10、第二功率检测器U11、第二合成器U12和第二限幅器U13;所述功分器U7的输入端SUM与所述耦合器U2的耦合端口CP相连,所述功分器U7的第一输出端P1与所述第一移相衰减模块M1的第一输入端相连,所述功分器U7的第二输出端P2与所述第二移相衰减模块M2的第一输入端相连;所述第二移相衰减模块M2的第二输入端与所述微控制单元相连,所述第二移相衰减模块M2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二合成器U12的第一输入端P1相连;所述第一限幅器U8的输入端与所述第一合成器U5的输出端SUM相连,所述第一限幅器U8的输出端与所述低噪放大器U9的输入端相连,所述低噪放大器U9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二合成器U12的第二输入端P2相连,所述第二合成器U12的输出端SUM分别与所述第二限幅器U13的输入端和第二功率检测器U11的输入端相连,所述第二功率检测器U11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二数模转换器U10的输入端相连,所述第二数模转换器U10的输出端与所述微控制单元相连。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载波抵消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收发隔离电路U3为环形器。4.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载波抵消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移相衰减模块M1包括:第三数模转换器m1、第四数模转换器m2和第一IQ矢量调制器m3;所述第三数模转换器m1的输入端与所述微控制单元相连,所述第三数模转换器m1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一IQ矢量调制器m3的第一控制端口相连,所述第四数模转换器m2的输入端与所述微控制单元相连,所述第四数模转换器m2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一IQ矢量调制器m3的第二控制端口相连;所述第一IQ矢量调制器m3的输入端作为所述第一移相衰减模块M1的第一输入端,所述第一IQ矢量调制器m3的输出端作为所述第一移相衰减模块M1的输出端,与所述第一合成器U5的第二输入端P2相连。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载波抵消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IQ矢量调制器m3包括:第一电桥m31、第一巴伦m32、第二巴伦m33、第三巴伦m34、第四巴伦m35、第一双刀双掷开关m36、第二双刀双掷开关m37、第一数控衰减器m38、第二数控衰减器m39和第三合成器m310;所述第一电桥m31的输入端作为所述第一IQ矢量调制器m3的输入端,所述第一电桥m31的第一输出端与所述第一巴伦m32的输入端相连,所述第一电桥m31的第二输出端与所述第三巴伦m34的输入端相连;所述第一巴伦m32的第一输出端与所述第一双刀双掷开关m36的第一开关端相连,所述第一巴伦m32的第二输出端与所述第一双刀双...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卢秋全葛斌申福伟钟勇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金溢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