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摄像机角度调节装置及摄像机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6099463 阅读:32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8-29 21:3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摄像机角度调节装置及摄像机。所述装置包括:基座(6);外锁止件(5)和内锁止件(4),内锁止件(4)的第二凸筋(42)与外锁止件(5)的第二凹槽(52)相互配合;第二凸筋(42)和/或所述第二凹槽(52)的数量为多个,且在外锁止件(5)与内锁止件(4)上沿周向均匀布置,内锁止件(4)的缺口圈(43)的轴向长度大于等于第二凹槽(51)的轴向长度。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摄像机角度快调机构中,通过使得内锁止件向一个方向轴向运动,可以允许外锁止件转动,然后内锁止件再反向轴向运动,则再次阻止外锁止件转动。而且外锁止件转动的角度由周向均匀分布的第二凸筋(42)或第二凹槽(52)的数量决定。

Camera angle regulating device and camera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 camera angle adjusting device and a video camera. The device comprises a base (6); the outer locking element (5) and an inner locking piece (4), in the lock piece (4) of the second rib (42) and the outer lock piece (5) of the second groove (52) with each other; the second convex ribs (42) and or the second groove (52) for the number of multiple, and the locking element (5) and the inner locking element (4) arranged uniformly along the circumference, the inner locking element (4) gap ring (43) of the axial length is greater than or equal to second (51) of the axial groove length. In the utility model of the camera angle fast adjusting mechanism, through the locking element of the axial motion in one direction, can allow the outer locking piece to rotate, and then in the lock piece reverse axial movement, again stop outside the lock piece to rotate. Moreover, the angle of rotation of the outer locking member is determined by the number of uniformly distributed second convex ribs (42) or second grooves (52).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摄像机角度调节装置及摄像机
本技术涉及摄像设备
,特别是涉及一种摄像机角度调节装置及摄像机。
技术介绍
在现有的摄像设备中,角度调节通常是通过螺钉来实现的。当需要对摄像设备进行角度调节时,需要先用螺丝刀松开螺钉。螺钉松开后,进行角度调节,调节到位后,再次拧紧紧固螺钉。此种技术方案具有以下缺点。1、操作步骤繁琐,耗费时间较长。2、操作时需要携带工具,如果没有工具则无法完成角度调节。3、在一些需要固定角度调节大小的场合,该调节方式由于每次调节的角度都不同,无法适应此种使用场合。因此,希望有一种技术方案来克服或至少减轻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中的至少一个。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摄像机角度调节装置来克服或至少减轻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中的至少一个。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一种摄像机角度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摄像机角度调节装置包括:基座,其具有基座中心孔与基座外周壁,在所述基座中心孔的孔壁处设置有轴向延伸的第一凹槽;外锁止件,其转动地套接在所述基座外周壁上,所述外锁止件具有配合中心孔,在所述配合中心孔的孔壁处设置有轴向延伸的第二凹槽;内锁止件,具有轴向延伸的第一凸筋和第二凸筋,且所述第一凸筋和第二凸筋之间具有缺口圈,其中,所述内锁止件的第一凸筋与所述基座的第一凹槽相互配合,阻止所述内锁止件相对于所述基座转动,并允许所述内锁止件相对于所述基座轴向运动;所述内锁止件的第二凸筋与所述外锁止件的第二凹槽相互配合,阻止所述内锁止件相对于外锁止件转动,并允许所述内锁止件相对于外锁止件轴向运动;所述第二凸筋和/或所述第二凹槽的数量为多个,且在所述外锁止件与所述内锁止件上沿周向均匀布置,所述缺口圈的轴向长度大于等于所述外锁止件的第二凹槽的轴向长度,在所述缺口圈与所述外锁止件的第二凹槽相互对准时,允许所述外锁止件相对于内锁止件转动。优选地,所述摄像机角度调节装置进一步包括:按钮,其以可轴向滑动的方式安装在基座上,其中,所述内锁止件与所述按钮固定连接。优选地,在基座的右端设置有环形槽,所述按钮的环形外壁插入配合在所述环形槽内。优选地,所述摄像机角度调节装置进一步包括:弹簧,所述弹簧对所述内锁止件施加弹性力使之保持在锁止位置,在锁止位置,所述内锁止件上的第二凸筋与所述外锁止件的第二凹槽相互配合。优选地,所述内锁止件在远离所述按钮的一端处具有径向凸起,以将所述外锁止件轴向压紧在所述基座上。优选地,所述内锁止件的第一凸筋和第二凸筋在周向上相互对准。优选地,在所述基座外周壁上设置有第三凹槽,在所述外锁止件上设置有限位凸起,所述限位凸起与所述第三凹槽相互配合,以允许所述外锁止件相对于所述基座转动设定的角度,所述设定的角度等于360/n,其中,n为所述第二凸筋与所述第二凹槽的数量。优选地,n为3、4或6。本技术还提供一种摄像机,所述摄像机包括如上所述的摄像机角度调节装置。优选地,所述摄像机进一步包括摄像机主体,所述摄像机主体具有连接杆,所述连接杆套在所述外锁止件上,在所述外锁止件上设置有外螺纹段,在所述外螺纹段上设置有压紧螺帽,以将所述连接杆轴向锁紧至所述外锁止件。在本技术的摄像机角度快调机构中,通过使得内锁止件向一个方向轴向运动,可以允许外锁止件转动,然后内锁止件再反向轴向运动,则再次阻止外锁止件转动。而且外锁止件转动的角度由周向均匀分布的第二凸筋或第二凹槽的数量决定。附图说明图1是根据本技术一实施例的摄像机角度快调机构的剖视示意图。图2是图1所示的摄像机角度快调机构的示意性分解图。图3是外锁止件的示意性立体图。图4是外锁止件的示意性右视图。图5是外锁止件的示意性剖视图。图6是内锁止件的示意性剖视图。图7是基座的示意性剖视图。图8是压紧螺帽的示意性剖视图。附图标记:1调节杆51配合中心孔2压紧螺帽52第二凹槽3自攻螺钉53限位凸起4内锁止件54抵接端5外锁止件55外螺纹段6基座61基座中心孔7弹簧62基座外周壁8按钮63第一凹槽41第一凸筋64环形槽42第二凸筋65第三凹槽43缺口圈44径向凸起具体实施方式在附图中,使用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在本技术的描述中,术语“中心”、“纵向”、“横向”、“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保护范围的限制。图1是根据本技术一实施例的摄像机角度快调机构的剖视示意图。图2是图1所示的摄像机角度快调机构的示意性分解图。图3是外锁止件的示意性立体图。图4是外锁止件的示意性右视图。图5是外锁止件的示意性剖视图。图6是内锁止件的示意性剖视图。图7是基座的示意性剖视图。图8是压紧螺帽的示意性剖视图。图示的摄像机角度调节装置包括:调节杆1、压紧螺帽2、自攻螺钉3、内锁止件4、外锁止件5、基座6、弹簧7和按钮8。基座6固定安装至墙壁、天花板、立柱、车辆等安装部位处。调节杆1用于与镜头或成像单元固定连接,或者与镜头或成像单元的壳体一体成型。通过调整调节杆1的位置而调整镜头或成像单元的摄像方向。调节杆1固定连接至外锁止件5,或者,可以与之一体成型。基座6具有基座中心孔61与基座外周壁62,在所述基座中心孔的孔壁处设置有轴向延伸的第一凹槽63。外锁止件5转动地套接在所述基座外周壁62上,外锁止件5的抵接端54抵靠在基座的相应轴肩上,对外锁止件5进行轴向限位。外锁止件5具有配合中心孔51,在所述配合中心孔51的孔壁处设置有轴向延伸的第二凹槽52。在本技术中,通过调整外锁止件5相对于基座6的位置,而调整镜头或成像单元的角度。也就是说,镜头或成像单元安装在外锁止件5上。更具体地,如前所述,镜头或成像单元通过调节杆1而安装在外锁止件5上。内锁止件4有轴向延伸的第一凸筋41和第二凸筋42,且所述第一凸筋41和第二凸筋42之间具有缺口圈43。内锁止件4的第一凸筋41与所述基座6的第一凹槽63相互配合,阻止所述内锁止件4相对于所述基座6转动,并允许所述内锁止件4相对于所述基座6轴向运动。所述内锁止件4的第二凸筋42与所述外锁止件5的第二凹槽52相互配合,阻止所述内锁止件4相对于外锁止件5转动,并允许所述内锁止件相对于外锁止件5轴向运动。也就是说,通过内锁止件4的轴向运动,可以使得缺口圈43与外锁止件的第二凹槽52在轴向上对准,从而,允许外锁止件5相对于内锁止件4转动,进而调整外锁止件5的转动角度。可以理解的是,所述缺口圈43的轴向长度大于等于所述外锁止件5的第二凹槽51的轴向长度。在所述缺口圈与所述外锁止件5的第二凹槽52相互对准时,允许所述外锁止件5相对于内锁止件4转动。在本技术中,“缺口圈43”是指位于第一凸筋41和第二凸筋42之间的部分,在缺口圈43处没有径向凸起,从而,不会阻止外锁止件5转动。换句话说,内锁止件4在缺口圈43处的最大直径,小于外锁止件5在第二凹槽51处的最小直径。第二凸筋42和第二凹槽52的数量为多个,且在所述外锁止件5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摄像机角度调节装置及摄像机

【技术保护点】
一种摄像机角度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基座(6),其具有基座中心孔(61)与基座外周壁(62),在所述基座中心孔的孔壁处设置有轴向延伸的第一凹槽(63);外锁止件(5),其转动地套接在所述基座外周壁(62)上,所述外锁止件(5)具有配合中心孔(51),在所述配合中心孔(51)的孔壁处设置有轴向延伸的第二凹槽(52);内锁止件(4),具有轴向延伸的第一凸筋(41)和第二凸筋(42),且所述第一凸筋(41)和第二凸筋(42)之间具有缺口圈(43),其中,所述内锁止件(4)的第一凸筋(41)与所述基座(6)的第一凹槽(63)相互配合,阻止所述内锁止件(4)相对于所述基座(6)转动,并允许所述内锁止件(4)相对于所述基座(6)轴向运动;所述内锁止件(4)的第二凸筋(42)与所述外锁止件(5)的第二凹槽(52)相互配合,阻止所述外锁止件(5)相对于内锁止件(4)转动,并允许所述内锁止件(4)相对于外锁止件(5)轴向运动;所述第二凸筋(42)和/或所述第二凹槽(52)的数量为多个,且在所述外锁止件(5)与所述内锁止件(4)上沿周向均匀布置,所述缺口圈(43)的轴向长度大于等于所述外锁止件(5)的第二凹槽(52)的轴向长度,在所述缺口圈与所述外锁止件(5)的第二凹槽(52)相互对准时,允许所述外锁止件(5)相对于内锁止件(4)转动。...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摄像机角度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基座(6),其具有基座中心孔(61)与基座外周壁(62),在所述基座中心孔的孔壁处设置有轴向延伸的第一凹槽(63);外锁止件(5),其转动地套接在所述基座外周壁(62)上,所述外锁止件(5)具有配合中心孔(51),在所述配合中心孔(51)的孔壁处设置有轴向延伸的第二凹槽(52);内锁止件(4),具有轴向延伸的第一凸筋(41)和第二凸筋(42),且所述第一凸筋(41)和第二凸筋(42)之间具有缺口圈(43),其中,所述内锁止件(4)的第一凸筋(41)与所述基座(6)的第一凹槽(63)相互配合,阻止所述内锁止件(4)相对于所述基座(6)转动,并允许所述内锁止件(4)相对于所述基座(6)轴向运动;所述内锁止件(4)的第二凸筋(42)与所述外锁止件(5)的第二凹槽(52)相互配合,阻止所述外锁止件(5)相对于内锁止件(4)转动,并允许所述内锁止件(4)相对于外锁止件(5)轴向运动;所述第二凸筋(42)和/或所述第二凹槽(52)的数量为多个,且在所述外锁止件(5)与所述内锁止件(4)上沿周向均匀布置,所述缺口圈(43)的轴向长度大于等于所述外锁止件(5)的第二凹槽(52)的轴向长度,在所述缺口圈与所述外锁止件(5)的第二凹槽(52)相互对准时,允许所述外锁止件(5)相对于内锁止件(4)转动。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摄像机角度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进一步包括:按钮(8),其以可轴向滑动的方式安装在基座(6)上,其中,所述内锁止件(4)与所述按钮(8)固定连接。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摄像机角度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在基座(6...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潘梦旗
申请(专利权)人:杭州海康威视数字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