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吴联凯专利>正文

一种包括双热交换器的循环热泵发电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16097681 阅读:39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8-29 20:43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包括双热交换器的循环热泵发电系统,包括发电机(1)、汽轮机(2)、第二压缩机(5)、第一聚热交换器(8)、第二聚热交换器(18)、第一汽化蒸发器(21)、第二汽化蒸发器(22)、蓄压罐(13)、第一压缩机(15)、第二聚热器(16)、水热交换器(17)、贮藏罐(24)、冷凝罐(25)、第一聚热管(31)、冷却塔(34)和储蓄罐(37)。本发明专利技术可利用工业废热加热的水、太阳能热、地热能等通过汽轮机带动发电机运转来实现热泵发电。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包括双热交换器的循环热泵发电系统
本专利技术公开的一种包括双热交换器的发电系统,属于废热回收和绿色能源开发与利用

技术介绍
现有技术中,燃煤或核能发电,都是通过对水加热使之气化膨胀产生动压来推动汽轮机带动发电机运转所实现的发电。在取暖、制冷领域的热泵技术发展的很快,但通常由于热效率不高等原因,热泵发电系统常常效率不高,发电效率低下。同时由于能量转换必然存在损失,常规工业废热(包括废热气、废热水)利用系统在使用过程中会出现不同部件的能耗损失,尤其是在关键部件比如冷却塔、热交换器等组件上的效能就显得很重要,本专利技术还提出了一种新型的冷却塔结构应用于发电工质冷却。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包括双热交换器的循环热泵发电系统,其目的:以通过使冷却塔、储蓄罐、管道泵、逆止阀、水热交换器、蓄压罐和气动马达或汽轮机以及发电机经过联通管路的连接所设计的发电系统设施,来实现利用工业废热加热的水、太阳能热、地热能等,使蒸发器内的低沸点液体气化膨胀产生的动压(蒸汽压力)通过气动马达或汽轮机带动发电机运转来发电的新型技术。具体来说,本专利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包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包括双热交换器的循环热泵发电系统

【技术保护点】
一种包括双热交换器的循环热泵发电系统,包括发电机(1)、 汽轮机(2)、第二压缩机(5)、第一聚热交换器(8)、第二聚热交换器(18)、第一汽化蒸发器(21)、第二汽化蒸发器(22)、蓄压罐(13)、第一压缩机(15)、第二聚热器(16)、水热交换器(17)、贮藏罐(24)、冷凝罐(25)、第一聚热管(31)、冷却塔(34)和储蓄罐(37),其特征在于,其中,第二聚热器(16)连接到第一压缩机(15)入口端上,第一压缩机(15)出口端经第一管路(14)连通第二聚热交换器(18)的上侧壁入口,第二聚热交换器(18)的下侧壁出口经由第二管路(19)连通在冷凝罐(25)内设置的第一聚热器(31),通...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包括双热交换器的循环热泵发电系统,包括发电机(1)、汽轮机(2)、第二压缩机(5)、第一聚热交换器(8)、第二聚热交换器(18)、第一汽化蒸发器(21)、第二汽化蒸发器(22)、蓄压罐(13)、第一压缩机(15)、第二聚热器(16)、水热交换器(17)、贮藏罐(24)、冷凝罐(25)、第一聚热管(31)、冷却塔(34)和储蓄罐(37),其特征在于,其中,第二聚热器(16)连接到第一压缩机(15)入口端上,第一压缩机(15)出口端经第一管路(14)连通第二聚热交换器(18)的上侧壁入口,第二聚热交换器(18)的下侧壁出口经由第二管路(19)连通在冷凝罐(25)内设置的第一聚热器(31),通过第三管路(35)将第一聚热器(31)与第二聚热器(16)连通;通过第四管路(3)连通汽轮机(2)与第二压缩机(5),第二压缩机(5)的下游端经第五管路(4)连通第一聚热交换器(8)的上侧壁入口,第一聚热交换器(8)的下侧壁出口与多用途交换器(17)连通,而后通过第六管路(26)连通到冷凝罐(25)上,第七管路(38)连通冷凝罐(25)与冷凝塔(34),冷凝塔(34)下游端连通到储蓄罐(37)上,储蓄罐(37)下游端分为两个并列第九管路28和第十一管路29,其分别设置有第一高压泵(33)、第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联凯
申请(专利权)人:吴联凯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