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西华大学专利>正文

一种旋转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6091027 阅读:81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8-29 17:49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旋转机构,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连接轴和第二连接轴,且第一、第二连接轴的轴线重合,第一、第二连接轴相对的一端对应安装第一、第二从动齿轮,另一端对应安装第一、第二磨抛盘,行星齿轮架的两端对应转动连接在第一、第二连接轴上,行星齿轮轴的两端连接在行星齿轮架上,且行星齿轮轴上安装有第一、第二行星齿轮,且第一、第二行星齿轮均分别与第一从动齿轮和第二从动齿轮啮合,从动锥齿轮安装在行星齿轮架上,所述齿轮支架为U形结构,齿轮支架的两端活动连接在行星齿轮架上,输入轴与齿轮支架转动连接,主动锥齿轮安装在输入轴的顶端,主动锥齿轮与从动锥齿轮啮合,驱动机构带动输入轴旋转。本发明专利技术有利于提高磨抛机工作效率。

Rotating mechanism

The invention discloses a rotary mechanism, including the relative setting of the first connecting shaft and the connecting shaft second, and the first and second connecting shaft axes, the first and the second connecting shaft relative to the end corresponding to the first and the second installation of the driven gear, the other end corresponding to the first and second grinding disc installation, corresponding to both ends of planetary gear rotation connected to the first and second connecting shaft, both ends of planet gear shafts are connected to the planetary gear, and planetary gear shaft is arranged on the first and second planetary gear, and the first and second planetary gear are respectively connected with the first driven gear and the second driven gear, the driven bevel gear planetary gear mounted on the frame, the the gear bracket for U structure, both ends of the movable gear bracket connected to the planetary gear frame, the input shaft and the gear bracket is rotatably connected, driving bevel gear mounted on The driving bevel gear is engaged with the driven bevel gear, and the driving mechanism drives the input shaft to rotate. The invention is beneficial to improve the working efficiency of the grinding and polishing machin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旋转机构
本专利技术属于机械结构
,特别是涉及一种旋转机构。
技术介绍
金相磨抛机简称磨抛机,是一种研磨设备,它利用各种不同粒度的耐水研磨金相砂纸,对各种金属及其合金试样以及各种岩相试样进行粗磨、精磨、干磨、湿磨等各道研磨工序,作抛光前的粗加工工序,同时可作抛光试样。但是,现有技术的磨抛机一般都是立式磨抛机,其磨抛盘就一个,在更换砂纸时需要停机等待,因此浪费了工作时间,工作效率不高。因此,如何解决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成为了该领域技术人员努力的方向。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就是提供一种旋转机构,能完全解决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本专利技术的目的通过下述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旋转机构,包括第一磨抛盘、第一连接轴、第二磨抛盘、第二连接轴、第一从动齿轮、第二从动齿轮、第一行星齿轮、第二行星齿轮、行星齿轮轴、主动锥齿轮、从动锥齿轮、行星齿轮架、齿轮支架、输入轴和驱动机构,所述第一连接轴和第二连接轴相对设置,且第一连接轴与第二连接轴的轴线重合,第一连接轴的一端安装第一磨抛盘,另一端安装第一从动齿轮,第二连接轴与第一连接轴相对的一端安装第二从动齿轮,另一端安装第二磨抛盘,行星齿轮架的一端转动连接在第一连接轴上,另一端转动连接在第二连接轴上,行星齿轮轴的两端连接在行星齿轮架上,且行星齿轮轴的顶端安装第一行星齿轮,第一行星齿轮分别与第一从动齿轮和第二从动齿轮啮合,行星齿轮轴的底端安装第二行星齿轮,第二行星齿轮分别与第一从动齿轮和第二从动齿轮啮合,所述行星齿轮架上设有一空腔,所述第一从动齿轮、第二从动齿轮、第一行星齿轮和第二行星齿轮均位于该空腔中,从动锥齿轮安装在行星齿轮架上,所述齿轮支架为U形结构,齿轮支架的一端活动连接在行星齿轮架的一端,另一端活动连接在行星齿轮架的另一端,输入轴顶端从齿轮支架的底部穿出,并与齿轮支架转动连接,主动锥齿轮安装在输入轴的顶端,主动锥齿轮与从动锥齿轮啮合,驱动机构带动输入轴旋转。作为优选,所述驱动机构包括驱动电机、第一传动轴和第二传动轴,第一传动轴与第二传动轴相互垂直设置,驱动电机的输出轴通过齿轮组连接第一传动轴的一端,第一传动轴的另一端通过齿轮组连接第二传动轴的一端,第二传动轴的中部通过齿轮组连接输入轴的底端。此种结构的设计,节约空间,有利于设备的小型化。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结构简单,设计合理,2个磨抛盘往复旋转交替工作,一个磨抛盘工作的时候,另一个磨抛盘更换砂纸,磨抛工作不停止,节约时间,大幅度提高了磨抛机的工作效率。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的主视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的仰视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的局部结构示意图一;图5是本专利技术的局部结构示意图二;图6是行星齿轮架的结构示意图;图7是第一从动齿轮、第二从动齿轮、第一行星齿轮、第二行星齿轮、行星齿轮轴与行星齿轮架的配合关系图;图8是驱动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和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的说明。如图1至图8所示,一种旋转机构,包括第一磨抛盘1、第一连接轴2、第二磨抛盘3、第二连接轴4、第一从动齿轮5、第二从动齿轮6、第一行星齿轮7、第二行星齿轮8、行星齿轮轴9、主动锥齿轮10、从动锥齿轮11、行星齿轮架12、齿轮支架13、输入轴14和驱动机构,所述第一连接轴2和第二连接轴4相对设置,且第一连接轴2与第二连接轴4的轴线重合,第一连接轴2的一端安装第一磨抛盘1,另一端安装第一从动齿轮5,第二连接轴4与第一连接轴2相对的一端安装第二从动齿轮6,另一端安装第二磨抛盘3,行星齿轮架12的一端通过轴承连接在第一连接轴2上,另一端通过轴承连接在第二连接轴4上,行星齿轮轴9的两端连接在行星齿轮架12上,且行星齿轮轴9的顶端安装第一行星齿轮7,第一行星齿轮7分别与第一从动齿轮5和第二从动齿轮6啮合,行星齿轮轴9的底端安装第二行星齿轮8,第二行星齿轮8分别与第一从动齿轮5和第二从动齿轮6啮合,所述行星齿轮架12上设有一空腔15,所述第一从动齿轮5、第二从动齿轮6、第一行星齿轮7和第二行星齿轮8均位于该空腔15中,从动锥齿轮11安装在行星齿轮架12上,所述齿轮支架13为U形结构,齿轮支架13的一端通过轴承安装在行星齿轮架12的一端,另一端通过轴承安装在行星齿轮架12的另一端,输入轴14顶端从齿轮支架13的底部穿出,并与齿轮支架13通过轴承连接,主动锥齿轮10安装在输入轴13的顶端,主动锥齿轮10与从动锥齿轮11啮合,驱动机构带动输入轴13旋转。所述驱动机构包括驱动电机16、第一传动轴17和第二传动轴18,第一传动轴17与第二传动轴18相互垂直设置,驱动电机16的输出轴通过齿轮组连接第一传动轴17的一端,第一传动轴17的另一端通过齿轮组连接第二传动轴18的一端,第二传动轴18的中部通过齿轮组连接输入轴13的底端。此种结构的设计,节约空间,有利于设备的小型化。工作过程:驱动电机16输出轴通过齿轮组带动第一传动轴17旋转,第一传动轴17通过齿轮组带动第二传动轴18旋转,第二传动轴18通过齿轮组带动输入轴13旋转,输入轴13通过主动锥齿轮10与从动锥齿轮11的啮合带动行星齿轮架12转动,进而带动行星齿轮轴9翻转,由于第一行星齿轮7分别与第一从动齿轮5和第二从动齿轮6啮合,第二行星齿轮8分别与第一从动齿轮5和第二从动齿轮6啮合,在行星齿轮轴9翻转的同时带动第一和第二行星齿轮7、8翻转,使得第一连接轴2、第二连接轴4、齿轮支架13、第一磨抛盘1和第二磨抛盘3在水平面上转动180°,从而实现了第一磨抛盘1与第二磨抛盘3之间位置的交换。此旋转机构特别适用于金相磨抛机上,实现2个磨抛盘往复旋转交替工作,一个磨抛盘工作的时候,另一个磨抛盘可以更换砂纸,磨抛工作不停止,节约时间,大幅度提高磨抛机的工作效率。以上所述仅为本专利技术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专利技术,凡在本专利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旋转机构

【技术保护点】
一种旋转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磨抛盘、第一连接轴、第二磨抛盘、第二连接轴、第一从动齿轮、第二从动齿轮、第一行星齿轮、第二行星齿轮、行星齿轮轴、主动锥齿轮、从动锥齿轮、行星齿轮架、齿轮支架、输入轴和驱动机构,所述第一连接轴和第二连接轴相对设置,且第一连接轴与第二连接轴的轴线重合,第一连接轴的一端安装第一磨抛盘,另一端安装第一从动齿轮,第二连接轴与第一连接轴相对的一端安装第二从动齿轮,另一端安装第二磨抛盘,行星齿轮架的一端转动连接在第一连接轴上,另一端转动连接在第二连接轴上,行星齿轮轴的两端连接在行星齿轮架上,且行星齿轮轴的顶端安装第一行星齿轮,第一行星齿轮分别与第一从动齿轮和第二从动齿轮啮合,行星齿轮轴的底端安装第二行星齿轮,第二行星齿轮分别与第一从动齿轮和第二从动齿轮啮合,所述行星齿轮架上设有一空腔,所述第一从动齿轮、第二从动齿轮、第一行星齿轮和第二行星齿轮均位于该空腔中,从动锥齿轮安装在行星齿轮架上,所述齿轮支架为U形结构,齿轮支架的一端活动连接在行星齿轮架的一端,另一端活动连接在行星齿轮架的另一端,输入轴顶端从齿轮支架的底部穿出,并与齿轮支架转动连接,主动锥齿轮安装在输入轴的顶端,主动锥齿轮与从动锥齿轮啮合,驱动机构带动输入轴旋转。...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旋转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磨抛盘、第一连接轴、第二磨抛盘、第二连接轴、第一从动齿轮、第二从动齿轮、第一行星齿轮、第二行星齿轮、行星齿轮轴、主动锥齿轮、从动锥齿轮、行星齿轮架、齿轮支架、输入轴和驱动机构,所述第一连接轴和第二连接轴相对设置,且第一连接轴与第二连接轴的轴线重合,第一连接轴的一端安装第一磨抛盘,另一端安装第一从动齿轮,第二连接轴与第一连接轴相对的一端安装第二从动齿轮,另一端安装第二磨抛盘,行星齿轮架的一端转动连接在第一连接轴上,另一端转动连接在第二连接轴上,行星齿轮轴的两端连接在行星齿轮架上,且行星齿轮轴的顶端安装第一行星齿轮,第一行星齿轮分别与第一从动齿轮和第二从动齿轮啮合,行星齿轮轴的底端安装第二行星齿轮,第二行星齿轮分别与第一从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彭必友王雪飞王鹏蒋心豪张桂银
申请(专利权)人:西华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