椎动脉支架及其制作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6070364 阅读:90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8-25 10:27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椎动脉支架及其制作方法,所述椎动脉支架包括多个第一单元环结构、多个第二单元环结构和多个连接结构,其中:多个所述第一单元环结构和多个所述第二单元环结构轴向排列;所述连接结构连接多个所述第一单元环结构和多个所述第二单元环结构,使多个所述第一单元环结构和多个所述第二单元环结构形成一网柱状结构;相邻的所述第一单元环结构之间形成的网孔面积小于相邻的所述第二单元环结构之间形成的网孔面积;每个所述连接结构包括一沿所述网柱状结构轴向方向排布的直杆连接杆,以及与所述直杆连接杆相连的一“S”型结构。本发明专利技术解决了现有的用于椎动脉的支架未能兼具高径向支撑力、柔顺性和耐疲劳性的问题。

Vertebral artery stent and method for making the same

The invention provides a vertebral artery stent and a preparation method thereof, wherein the vertebral artery stent comprises a plurality of first unit ring structure, a plurality of second element ring structure and a plurality of connecting structure, wherein a plurality of the first unit ring structure and a plurality of axial unit second ring structure of the connecting line; the structure of the first unit is connected with a plurality of ring structure and a plurality of the second unit ring structure, the plurality of the first unit ring structure and a plurality of the second unit structure forms a ring like structure formed between the posts; the second unit ring structure mesh area formed between adjacent to the first unit ring the structure is smaller than that of the adjacent area of each mesh; the connecting structure comprises a pole arrangement along the axial direction of the straight rod like structure connecting rod, and a straight rod connecting rod connected to a \S\ type structure. The present invention solves the problem that the existing scaffold for vertebral artery can not have high radial support force, compliance and fatigue resistanc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椎动脉支架及其制作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医疗器械
,特别涉及一种椎动脉支架及其制作方法。
技术介绍
椎-基底动脉系统发生的动脉粥样硬化是导致后循环卒中的主要原因之一,约五分之一的后循环卒中发生在椎动脉颅外段。症状性椎动脉狭窄有多种治疗方案可供选择:单用抗血小板聚集药物进行二级预防,年卒中发病率仍高达15%;华法令治疗与阿司匹林治疗效果相当,但出血的风险却大为增加;外科手术术式复杂,风险高,在临床广泛开展亦受限。椎动脉狭窄在药物治疗效果甚微,外科手术风险过高,局限性过大,血管内治疗已逐渐成为趋势。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可发生在椎-基底动脉的全程,但其中以椎动脉自锁骨下动脉发出处的起始部最为常见。另外,椎动脉起始部的变异较多,常出现一侧椎动脉优势,而另一侧椎动脉自起始段至颅内段均较为纤细,甚至出现左、右椎动脉的管径相差近1~2倍或以上的情况。这种情况也导致较细的一侧血管置入支架后更易发生再狭窄。从组织学特征分析,椎动脉起始部的血管壁含有大量富含弹性蛋白的平滑肌,对支架有较大的反弹力。椎动脉本身从锁骨下动脉几乎成直角发出,远端相对活动,近端则被骨性胸廓固定,并随胸廓的呼吸活动,这些都不可避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椎动脉支架及其制作方法

【技术保护点】
一种椎动脉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椎动脉支架包括多个第一单元环结构、多个第二单元环结构和多个连接结构,其中:多个所述第一单元环结构和多个所述第二单元环结构轴向排列;所述连接结构连接多个所述第一单元环结构和多个所述第二单元环结构,使多个所述第一单元环结构和多个所述第二单元环结构形成一网柱状结构;相邻的所述第一单元环结构之间形成的网孔面积小于相邻的所述第二单元环结构之间形成的网孔面积;每个所述连接结构包括一沿所述网柱状结构轴向方向排布的直杆连接杆,以及与所述直杆连接杆相连的一“S”型结构。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椎动脉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椎动脉支架包括多个第一单元环结构、多个第二单元环结构和多个连接结构,其中:多个所述第一单元环结构和多个所述第二单元环结构轴向排列;所述连接结构连接多个所述第一单元环结构和多个所述第二单元环结构,使多个所述第一单元环结构和多个所述第二单元环结构形成一网柱状结构;相邻的所述第一单元环结构之间形成的网孔面积小于相邻的所述第二单元环结构之间形成的网孔面积;每个所述连接结构包括一沿所述网柱状结构轴向方向排布的直杆连接杆,以及与所述直杆连接杆相连的一“S”型结构。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椎动脉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单元环结构位于所述网柱状结构的中间,所述第二单元环结构位于所述网柱状结构的两端。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椎动脉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单元环结构包括多个第一网接单元和多个第二网接单元,其中:所述第一网接单元为第一“V”字形结构,所述第二网接单元为“W”字形结构,所述第一网接单元和所述第二网接单元沿所述网柱状结构的周向相互间隔排列,且依次相连。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椎动脉支架,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第一网接单元包括一个第一环端结构和两个第一直杆结构,其中:所述第一环端结构分别通过两个第一过渡结构连接在两个所述第一直杆结构之间,使两个所述第一直杆结构形成第一“V”字形结构。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椎动脉支架,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第二网接单元包括一个第二环端结构、两个第三环端结构和四个第二直杆结构,其中:每个所述第三环端结构分别通过两个第二过渡结构连接在两个所述第二直杆结构之间,使两个所述第二直杆结构形成第二“V”字形结构;两个所述第三环端结构分别连接四个所述第二直杆结构,形成两个所述第二“V”字形结构;所述第二环端结构分别连接两个所述第二“V”字形结构,使两个所述第二“V”字形结构形成所述“W”字形结构。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椎动脉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网接单元和所述第二网接单元之间通过所述第四环端结构相连。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椎动脉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单元环结构包括多个第五环端结构和多个第三直杆结构,其中:所述第五环端结构分别通过两个第三过渡结构连接在两个所述第三直杆结构之间,使两个所述第三直杆结构形成第三“V”字形结构,多个所述“V”字形结构沿所述网柱状结构的周向排列,且通过第六环端结构依次相连。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椎动脉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直杆结构和第三直杆结构的长度大于所述第二直杆结构的长度,所述第二直杆结构与所述第一直杆结构或第三直杆结构的长度比值为0.65~0.75之间。9.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椎动脉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环端结构、所述第三环端结构、所述第四环端结构、所述第五环端结构和所述第六环端结构为半圆环体,所述第二环端结构呈两个半圆环体一侧端连接的形状,所述第一直杆结构、所述第二直杆结构和所述第三直杆结构为截面为方形的柱状体。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椎动脉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环端结构、所述第三环端结构、所述第四环端结构、所述第五环端结构和所述第六环端结构的环宽小于所述第一直杆结构、所述第二直杆结构和所述第三直杆结构的宽度,所述第一环端结构的环宽与所述第一直杆结构、所述第二直杆结构或所述第三直杆结构的宽度的比值为0.85~0.95之间。11.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椎动脉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环端结构的环宽小于所述第一直杆结构和所述第二直杆结构和所述第三...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邹秋华于海瑞陈叶刘迎金巧蓉谢志永
申请(专利权)人:微创神通医疗科技上海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