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震母线槽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16068377 阅读:61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8-22 19:1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抗震母线槽系统,包括贯穿式膨胀锚栓,贯穿式膨胀锚栓固定连接第一抗震转接铰链,第一抗震转接铰链另一端固定连接第一侧向支撑架,第一侧向支撑架固定连接第二抗震转接铰链,第二抗震转接铰链固定在第一通丝吊杆上,第一通丝吊杆固定在横担底部,横担左右侧连接垂直支撑架,垂直支撑架顶端设有抗震转接螺母,垂直支撑架内侧上下分别设有加筋装置,横担中间设有第一母线槽盖板,第一母线槽盖板左右两侧顶端设有母线槽限位卡,第一母线槽盖板上侧由左至右分别设有第一母线槽侧板、母线槽导体和第二母线槽侧板。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高了输配电产品的抗地震力破坏的功能,安装更加省时,方便快捷。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抗震母线槽系统
本技术主要应用于设备输配电
,具体涉及一种用于输配电的母线槽和安装固定母线槽所用的抗震支架。
技术介绍
中国是世界上地震灾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国土陆地降雨面积占世界陆地面积的7%,海洋疆域面积占世界海域的1.5%,却承受了全球33%的大陆强震和7.0%的海域强震。拒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数据,1900年元月到2011年12月底,中国共发生6级以上地震约812次,遍布除贵州,浙江两省和香港特别行政区以外所有地区,导致55万人死亡,占同期全球地震死亡人数的53%。而地震中建筑机电设备的损坏,包括输配电产品,消防管道,油电煤气等管线的损坏导致输配电设备的损坏,消防功能的失效,同时引发火灾等次生灾害,使伤亡人数大大增加,甚至超过建筑物倒塌等直接灾害导致的伤亡。由此,建筑物全面的抗震设防不应只是建筑结构的抗震设防,还应包括建筑物内部输配电设备的设防。目前国内用于输配电的母线槽的安装和固定大都是采用角钢,槽钢,C型钢等型材作为支撑物,通过型材焊接、型材开孔、穿通丝吊杆、墙顶打入膨胀螺栓、螺栓固定等组装成型支吊架。此类支吊架的缺点只是针对重力作用或垂直方向的荷载进行设防,而未对地震发生时因地震力作用产生的水平荷载进行设防。当地震发生时会向建筑物及其内部设施包括输配电产品施加地震力,这些地震力会沿水平方向作用于输配电产品,而传统的支吊架只考虑重力作用或垂直方向的荷载没有对水平方向产生的地震力设防,很难避免地震过程中产生的地震力对输配电产品的破坏。因此,我公司成功开发了抗震母线槽系统,并在很多建筑单位,工矿企业等输配电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彻底地把地震所造成的生命和财产损失减少到最低程度。本抗震母线槽系统是依据住房城乡建设发布的国家标准《建筑机电工程抗震设计规范》编号为:GB50981-2014;而开发的最新抗震母线系统,此系统不仅在重力作用或垂直方向的荷载进行设防,而且在地震发生时所产生的水平荷载进行设防。此系统不仅能保障输配电的安全运行,而且在地震发生过程中也不会被损坏,为国家的财产安全提供了可靠的保障。抗震母线系统是根据设防烈度,建筑使用功能,建筑高度,结构类型,变形特征,附属设备所处位置和运行要求等相关标准经综合分析后才能确定设计安装。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抗震母线槽系统,以解决现有的技术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抗震母线槽系统,包括贯穿式膨胀锚栓,贯穿式膨胀锚栓固定连接第一抗震转接铰链,第一抗震转接铰链另一端固定连接第一侧向支撑架,第一侧向支撑架固定连接第二抗震转接铰链,第二抗震转接铰链固定在第一通丝吊杆上,第一通丝吊杆固定在横担底部,横担左右侧连接垂直支撑架,垂直支撑架顶端设有抗震转接螺母,垂直支撑架内侧上下分别设有加筋装置,横担中间设有第一母线槽盖板,第一母线槽盖板左右两侧顶端设有母线槽限位卡,第一母线槽盖板上侧由左至右分别设有第一母线槽侧板、母线槽导体和第二母线槽侧板,第一母线槽侧板、母线槽导体和第二母线槽侧板顶端封闭有第二母线槽盖板,横担右侧固定连接第三抗震转接铰链,第三抗震转接铰链连接第二侧向支撑架,第二侧向支撑架顶端连接第四抗震转接铰链,第四抗震转接铰链顶端固定于贯穿式膨胀锚栓。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在于:第一抗震转接铰链、第二抗震转接铰链、第三抗震转接铰链和第四抗震转接铰链与垂直方向呈45°安装。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在于:第一侧向支撑架、垂直支撑架、横担和第二侧向支撑架均采用C型槽钢。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在于:母线槽导体采用密集型母线槽、空气型母线槽、无机矿物质浇注母线槽和耐火母线槽中的任意一种。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提高了输配电产品(母线槽)的抗地震力破坏的功能。本技术在原有槽钢,角钢,C型钢等型材通过打孔,焊接,组装成支吊架的基础上添加了侧向支撑和纵向支撑。不仅能对输配电产品重力作用或垂直方向的荷载进行设防,而且还能在地震发生时产生的水平方向的地震力进行设防。在具体安装输配电产品时,根据地震的设防烈度进行水平地震作用力和重力载荷的计算,优选型材的规格,优化抗震支撑的间距,并且通过有限元分析软件计算侧向支撑和纵向支撑的安装角度来完成整个抗震母线槽系统的安装。从而提高了整个抗震母线槽系统的抗地震力破坏的功能。特别是对地震频发区,本技术已被越来越多的设计院和相关部门认可并采用。2.安装更加省时,方便快捷本技术安装配件都为我公司开模制作的标准件且可以大批量生产,相对于我国目前市场上采用的传统支吊架安装的输配电产品生产效率更高,安装速度更快,产品的合格率更高。所有配件都能在工厂制作完毕,安装现场只需一把力矩扳手就可以完成整个抗震母线系统的安装。而传统的支吊架需把原型材,配件等发至安装现场,必须经过切割,焊接,螺栓固定等很多工序才能完成整个母线槽系统的安装,不仅耗时耗力而且安装难度大,在一定程度上增大了安装成本。附图说明:图1: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中标号:1-贯穿式膨胀锚栓,2-第一抗震转接铰链,3-第一侧向支撑,4-第二抗震转接铰链,5-第一通丝吊杆,6-第一垂直支撑,7-抗震转接螺母,8-加筋装置,9-第二母线槽盖板,10-第一母线槽侧板,11-第二母线槽侧板,12-第一母线槽盖板,13-母线槽导体,14-母线槽限位卡,15-横担,16-第三抗震转接铰链,17-第二侧向支撑,18第四抗震转接铰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抗震母线槽系统,包括贯穿式膨胀锚栓1,贯穿式膨胀锚栓1固定连接第一抗震转接铰链2,第一抗震转接铰链2另一端固定连接第一侧向支撑架3,第一侧向支撑架3固定连接第二抗震转接铰链4,第二抗震转接铰链4固定在第一通丝吊杆5上,第一通丝吊杆5固定在横担15底部,横担15左右侧连接垂直支撑架6,垂直支撑架6顶端设有抗震转接螺母7,垂直支撑架6内侧上下分别设有加筋装置8,横担15中间设有第一母线槽盖板12,第一母线槽盖板12左右两侧顶端设有母线槽限位卡14,第一母线槽盖板12上侧由左至右分别设有第一母线槽侧板10、母线槽导体13和第二母线槽侧板11,母线槽导体13采用密集型母线槽、空气型母线槽、无机矿物质浇注母线槽和耐火母线槽中的任意一种,第一母线槽侧板10、母线槽导体13和第二母线槽侧板11顶端封闭有第二母线槽盖板9,横担15右侧固定连接第三抗震转接铰链16,第三抗震转接铰链16连接第二侧向支撑架17,第一侧向支撑架3、垂直支撑架6、横担15和第二侧向支撑架17均采用C型槽钢,第二侧向支撑架17顶端连接第四抗震转接铰链18,第一抗震转接铰链2、第二抗震转接铰链4、第三抗震转接铰链16和第四抗震转接铰链18与垂直方向呈45°安装,第四抗震转接铰链18顶端固定于贯穿式膨胀锚栓1。工作原理及其动作关系为:1.抗震母线槽系统一般设计原则为水平方向侧向支撑间距不超过12m,纵向支撑间距不超过24米,特别是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抗震母线槽系统

【技术保护点】
抗震母线槽系统,包括贯穿式膨胀锚栓(1),其特征在于:所述贯穿式膨胀锚栓(1)固定连接第一抗震转接铰链(2),所述第一抗震转接铰链(2)另一端固定连接第一侧向支撑架(3),所述第一侧向支撑架(3)固定连接第二抗震转接铰链(4),所述第二抗震转接铰链(4)固定在第一通丝吊杆(5)上,所述第一通丝吊杆(5)固定在横担(15)底部,所述横担(15)左右侧连接垂直支撑架(6),所述垂直支撑架(6)顶端设有抗震转接螺母(7),所述垂直支撑架(6)内侧上下分别设有加筋装置(8),所述横担(15)中间设有第一母线槽盖板(12),所述第一母线槽盖板(12)左右两侧顶端设有母线槽限位卡(14),所述第一母线槽盖板(12)上侧由左至右分别设有第一母线槽侧板(10)、母线槽导体(13)和第二母线槽侧板(11),所述第一母线槽侧板(10)、母线槽导体(13)和第二母线槽侧板(11)顶端封闭有第二母线槽盖板(9),所述横担(15)固定连接第三抗震转接铰链(16),所述第三抗震转接铰链(16)连接第二侧向支撑架(17),所述第二侧向支撑架(17)顶端连接第四抗震转接铰链(18),所述第四抗震转接铰链(18)顶端固定于贯穿式膨胀锚栓(1)。...

【技术特征摘要】
1.抗震母线槽系统,包括贯穿式膨胀锚栓(1),其特征在于:所述贯穿式膨胀锚栓(1)固定连接第一抗震转接铰链(2),所述第一抗震转接铰链(2)另一端固定连接第一侧向支撑架(3),所述第一侧向支撑架(3)固定连接第二抗震转接铰链(4),所述第二抗震转接铰链(4)固定在第一通丝吊杆(5)上,所述第一通丝吊杆(5)固定在横担(15)底部,所述横担(15)左右侧连接垂直支撑架(6),所述垂直支撑架(6)顶端设有抗震转接螺母(7),所述垂直支撑架(6)内侧上下分别设有加筋装置(8),所述横担(15)中间设有第一母线槽盖板(12),所述第一母线槽盖板(12)左右两侧顶端设有母线槽限位卡(14),所述第一母线槽盖板(12)上侧由左至右分别设有第一母线槽侧板(10)、母线槽导体(13)和第二母线槽侧板(11),所述第一母线槽侧板(10)、母线槽导体(13)和第二...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严兴军王存勇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中鹏电气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