屋顶变形缝处的防水结构及建筑物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6061706 阅读:49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8-22 15:2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屋顶变形缝处的防水结构及建筑物。建筑物屋顶至少具有第一屋顶部分和第二屋顶部分,且两部分之间断开形成屋顶变形缝,该防水结构包括:第一变形缝反坎,第一变形缝反坎设置在第一屋顶部分的靠近屋顶变形缝的边缘上;第二变形缝反坎,第二变形缝反坎设置在第二屋顶部分的靠近屋顶变形缝的边缘上,第二变形缝反坎与第一变形缝反坎之间具有间隙;防水组件,防水组件覆盖在第一变形缝反坎和第二变形缝反坎上,防水组件具有弹性弯折部,弹性弯折部位于第二变形缝反坎与第一变形缝反坎之间的间隙内;封盖组件,封盖组件盖设在防水组件上。应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解决了现有技术中屋顶变形缝处容易发生渗漏漏水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屋顶变形缝处的防水结构及建筑物
本技术涉及建筑施工领域
,具体地,涉及一种屋顶变形缝处的防水结构及建筑物。
技术介绍
建筑物结构一般是由钢筋混凝土组成,钢筋混凝土因温度和湿度等因素的变化会产生微胀缩变形。为此,通常在建筑物屋顶的适当的部位设置垂直缝隙(即变形缝),将墙柱、楼板层、屋面层等构件完全断开以将建筑物分离成几个独立的部分,从而使建筑物的钢筋混凝土构件能自由微膨胀变形,最终防止建筑物结构因钢筋混凝土的胀缩变形而开裂或者破坏。其中,种植屋面又是建筑物屋顶的最上层覆盖泥土进行种植,屋顶变形缝处必须具有很好的防水作用,以防止雨水或者泥土中的渗透水渗漏到建筑物室内。若种植屋面的屋顶变形缝处出现严重漏水的话,将会影响建筑室内的正常生活使用,并且对屋顶变形缝渗漏处的整改难度也非常大,导致对种植屋面的屋顶变形缝的渗漏处的整改封堵费用巨大,因此种植屋面变形缝处的防水施工是工程质量的重点。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屋顶变形缝处的防水结构及建筑物,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屋顶变形缝处容易发生渗漏漏水的问题。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屋顶变形缝处的防水结构,建筑物屋顶至少具有第一屋顶部分和第二屋顶部分,第一屋顶部分与第二屋顶部分之间断开形成屋顶变形缝,屋顶变形缝处的防水结构包括:第一变形缝反坎,第一变形缝反坎设置在第一屋顶部分的靠近屋顶变形缝的边缘上;第二变形缝反坎,第二变形缝反坎设置在第二屋顶部分的靠近屋顶变形缝的边缘上,第二变形缝反坎与第一变形缝反坎之间具有间隙;防水组件,防水组件覆盖在第一变形缝反坎和第二变形缝反坎上,其中,防水组件具有弹性弯折部,弹性弯折部位于第二变形缝反坎与第一变形缝反坎之间的间隙内;封盖组件,封盖组件盖设在防水组件上。可选地,防水组件包括:防水铝板,防水铝板包括顶盖板和两侧的包边,顶盖板覆盖在第一变形缝反坎的顶部和第二变形缝反坎的顶部上,两侧包边分别包住第一变形缝反坎的侧面与第二变形缝反坎的侧面,顶盖板上设置的弹性弯折部为V形弯折;第一防水卷材层,第一防水卷材层铺覆在防水铝板上,且第一防水卷材层上形成与V形弯折相配合的弯折部位,第一防水卷材层的两侧延伸端延伸超过防水铝板的两侧的包边。可选地,防水铝板的两侧包边通过连接螺栓相应地与第一变形缝反坎、第二变形缝反坎固定连接。可选地,防水铝板的两侧包边的边缘相应地与第一变形缝反坎、第二变形缝反坎之间填充有防水油膏。可选地,防水组件还包括第二防水卷材层,第二防水卷材层铺覆在第一防水卷材层上,其中,第二防水卷材层包括第一铺覆卷材和第二铺覆卷材,第一铺覆卷材覆盖在第一变形缝反坎的顶部和侧面上,第二铺覆卷材覆盖在第二变形缝反坎的顶部和侧面上,第一铺覆卷材的靠近V形弯折的端部与第二铺覆卷材的靠近V形弯折的端部间隔设置。可选地,第一防水卷材层的两侧延伸端与第二防水卷材层的两侧延伸端层叠设置,且被封盖组件的端部压紧在建筑物屋顶上。可选地,第二防水卷材层与封盖组件之间还设置有一层无纺布铺层。可选地,封盖组件包括第一砖砌保护层、第二砖砌保护层和混凝土浇筑盖板,混凝土浇筑盖板浇筑在第一砖砌保护层和第二砖砌保护层之间,且混凝土浇筑盖板覆盖在无纺布铺层上。可选地,屋顶变形缝处的防水结构还包括排水槽和排水管,排水槽设置在建筑物屋顶的内侧,且排水槽与屋顶变形缝相对设置,排水管与排水槽相连通。根据本技术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建筑物,建筑物的屋顶上设置有如前述的屋顶变形缝处的防水结构。本技术中,通过第一变形缝反坎和第二变形反坎对防水组件进行支撑、安装,使得防水组件能够对屋顶变形缝进行防水防漏保护,并且通过在防水组件上设计了弹性弯折部,使得防水组件能够在建筑物屋顶产生变形的过程中相适配地发生弹性形变,保护防水组件不会因建筑物屋顶发生膨胀变形对防水组件施加的作用应力而发生开裂,保证防水组件能够持续有效对屋顶变形缝具有防水、防漏的功能,另外,通过封盖组件将防水组件封盖,使得防水组件避免日晒雨淋的天气因素的影响而老化失效,从而在保证防水组件能正常防水、防漏的同时也延长了防水组件的使用寿命。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屋顶变形缝处的防水结构的实施例的装配完成之后的结构剖视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的屋顶变形缝处的防水结构的实施例的在建筑物屋顶上建造第一变形缝反坎和第二变形缝反坎的结构剖视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的屋顶变形缝处的防水结构的实施例的在建造好的第一变形缝反坎和第二变形缝反坎上安装防水铝板的结构剖视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的屋顶变形缝处的防水结构的实施例的防水铝板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技术的屋顶变形缝处的防水结构的实施例的在防水铝板上铺覆第一防水卷材层的结构剖视示意图;图6是本技术的屋顶变形缝处的防水结构的实施例的在第一防水卷材层上铺覆第二防水卷材层的结构剖视示意图;图7是本技术的屋顶变形缝处的防水结构的实施例的建造第一砖砌保护层和第二砖砌保护层的剖视结构示意图;图8是本技术的屋顶变形缝处的防水结构的实施例的浇筑混凝土浇筑盖板的剖视结构示意图;图9是本技术的屋顶变形缝处的防水结构的实施例的安装排水槽和排水管的剖视结构示意图。在附图中:11、第一屋顶部分;12、第二屋顶部分;13、屋顶变形缝;21、第一变形缝反坎;22、第二变形缝反坎;30、防水组件;31、弹性弯折部;32、防水铝板;33、第一防水卷材层;34、第二防水卷材层;35、无纺布铺层;321、顶盖板;322、包边;323、连接螺栓;324、防水油膏;341、第一铺覆卷材;342、第二铺覆卷材;40、封盖组件;41、第一砖砌保护层;42、第二砖砌保护层;43、混凝土浇筑盖板;51、排水槽;52、排水管;53、固定螺栓;211、第一开口铁箍;221、第二开口铁箍;431、第一盖板钢筋;432、第二盖板钢筋。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或“设置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间接在该另一个元件上。当一个元件被称为“连接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间接连接至该另一个元件上。还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的左、右、上、下等方位用语,仅是互为相对概念或是以产品的正常使用状态为参考的,而不应该认为是具有限制性的。如图1所示,建筑物屋顶为适应建筑物屋顶在不同温度、湿度等因素影响下产生的膨胀变形,因而,建筑物屋顶一般至少具有第一屋顶部分11和第二屋顶部分12,第一屋顶部分11与第二屋顶部分12之间断开形成屋顶变形缝13,在建筑物屋顶产生变形的过程中,由于相邻的第一屋顶部分11和第二屋顶部分12之间利用屋顶变形缝13进行分离,两者在膨胀变形过程中相互不受影响。在本实施例中,屋顶变形缝处的防水结构包括第一变形缝反坎21、第二变形缝反坎22、防水组件30和封盖组件40,第一变形缝反坎21设置在第一屋顶部分11的靠近屋顶变形缝13的边缘上,第二变形缝反坎22设置在第二屋顶部分12的靠近屋顶变形缝13的边缘上,第二变形缝反坎22与第一变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屋顶变形缝处的防水结构及建筑物

【技术保护点】
一种屋顶变形缝处的防水结构,建筑物屋顶至少具有第一屋顶部分(11)和第二屋顶部分(12),所述第一屋顶部分(11)与所述第二屋顶部分(12)之间断开形成屋顶变形缝(13),其特征在于,所述屋顶变形缝处的防水结构包括:第一变形缝反坎(21),所述第一变形缝反坎(21)设置在所述第一屋顶部分(11)的靠近所述屋顶变形缝(13)的边缘上;第二变形缝反坎(22),所述第二变形缝反坎(22)设置在所述第二屋顶部分(12)的靠近所述屋顶变形缝(13)的边缘上,所述第二变形缝反坎(22)与所述第一变形缝反坎(21)之间具有间隙;防水组件(30),所述防水组件(30)覆盖在所述第一变形缝反坎(21)和所述第二变形缝反坎(22)上,其中,所述防水组件(30)具有弹性弯折部(31),所述弹性弯折部(31)位于所述第二变形缝反坎(22)与所述第一变形缝反坎(21)之间的间隙内;封盖组件(40),所述封盖组件(40)盖设在所述防水组件(30)上。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屋顶变形缝处的防水结构,建筑物屋顶至少具有第一屋顶部分(11)和第二屋顶部分(12),所述第一屋顶部分(11)与所述第二屋顶部分(12)之间断开形成屋顶变形缝(13),其特征在于,所述屋顶变形缝处的防水结构包括:第一变形缝反坎(21),所述第一变形缝反坎(21)设置在所述第一屋顶部分(11)的靠近所述屋顶变形缝(13)的边缘上;第二变形缝反坎(22),所述第二变形缝反坎(22)设置在所述第二屋顶部分(12)的靠近所述屋顶变形缝(13)的边缘上,所述第二变形缝反坎(22)与所述第一变形缝反坎(21)之间具有间隙;防水组件(30),所述防水组件(30)覆盖在所述第一变形缝反坎(21)和所述第二变形缝反坎(22)上,其中,所述防水组件(30)具有弹性弯折部(31),所述弹性弯折部(31)位于所述第二变形缝反坎(22)与所述第一变形缝反坎(21)之间的间隙内;封盖组件(40),所述封盖组件(40)盖设在所述防水组件(30)上。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屋顶变形缝处的防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水组件(30)包括:防水铝板(32),所述防水铝板(32)包括顶盖板(321)和两侧的包边(322),所述顶盖板(321)覆盖在所述第一变形缝反坎(21)的顶部和所述第二变形缝反坎(22)的顶部上,两侧所述包边(322)分别包住所述第一变形缝反坎(21)的侧面与所述第二变形缝反坎(22)的侧面,所述顶盖板(321)上设置的所述弹性弯折部(31)为V形弯折;第一防水卷材层(33),所述第一防水卷材层(33)铺覆在所述防水铝板(32)上,且所述第一防水卷材层(33)上形成与所述V形弯折相配合的弯折部位,所述第一防水卷材层(33)的两侧延伸端延伸超过所述防水铝板(32)的两侧的所述包边(322)。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屋顶变形缝处的防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水铝板(32)的两侧包边(322)通过连接螺栓(323)相应地与所述第一变形缝反坎(21)、所述第二变形缝反坎(22)固定连接。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屋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程凯周国张强贾潇杨博涵
申请(专利权)人:中建二局第一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