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具有防死水功能的水箱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6061500 阅读:42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8-22 15:1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具有防死水功能的水箱,包括水箱体,水箱体连接有进水管和出水管,出水管连接在水箱体下部的出水口上,进水管与水箱体之间分别通过母进水管和子进水管相连通,母进水管连接在水箱体的上部,子进水管连接在水箱体的下部,水箱体正面上部设置溢流管,溢流管上安装有单向阀和电磁阀一,水箱体内设置有环形管,环形管的外侧和内侧对应的设置有外支管和内支管,所述外支管和内支管的头部安装有吸水球头,吸水球头上设置有进水孔,外支管和内支管均与吸水球头相连通,环形管通过出水口与出水管相连通。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其设计合理,有利于避免水箱体中死水现象,提高了用户用水水质,避免了对用户身体产生影响。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具有防死水功能的水箱
本技术涉及供水设备
,尤其涉及一种具有防死水功能的水箱。
技术介绍
在现代城市供水设备中使用大量的供水水箱,当需要用水时,再将水箱中的水通过管道供给给用户,在不需要用水时,水就存储在水箱中,同时会给水箱中注入新水,将水箱进行加满,以备进行用水时能够提供充足的用水,然现有在使用传统的水箱进行注水时,水箱里面存留的水与注入的新水无法充分进行混合,从而使得预留在水箱中的水存在“死水”现象,然而当用水设备中出现死水现象会是致命的,这样的死水容易产生细菌,从而会使水体污染,严重的危害用户的身体健康,如果进行全部排除掉,也会造成水资源的浪费问题,因此有必要对现有的水箱作出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具有防死水功能的水箱。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具有防死水功能的水箱,包括水箱体,水箱体连接有进水管和出水管,出水管连接在水箱体下部的出水口上,进水管与水箱体之间分别通过母进水管和子进水管相连通,进水管上安转有流量调节阀,母进水管连接在水箱体的上部,子进水管连接在水箱体的下部,水箱体正面上部设置有一溢流口,溢流口上安装有溢流管,溢流管连接有排水管,溢流管上安装有单向阀和电磁阀一,排水管连通有排水槽,水箱体内设置有环形管,环形管的外侧和内侧对应的设置有外支管和内支管,所述外支管和内支管的头部安装有吸水球头,吸水球头上设置有进水孔,外支管和内支管均与吸水球头相连通,环形管与出水口相连接,环形管通过出水口与出水管相连通。所述母进水管的直径为100mm,子进水管的直径为50mm,采用直径为100mm的母进水管和直径为50mm的子进水管,从而使得双路进水更加充足,有利于避免水箱体中出现死水。所述水箱体的进水管上连接有一清洗管,清洗管上安装有电磁阀二,清洗管伸向水箱体顶端的内部,所述顶端内部的清洗管上安装有供360度旋转的喷淋器,通过电磁阀二能够控制清洗管的通断,方便人们的控制,且通过360度旋转的喷淋器更够更加方便水箱体内部的清洗,从而有利于降低水箱体内部清洗难度。所述子进水管与水箱体连接处的子进水口高度高于出水口的高度,此项设计有利于防止最低子进水管进水水箱体中的水过早地从出水口泄漏,有利于更好的节约水资源。所述水箱体外表面上设置有一扶梯,有利于工作人员进行水箱体上的检查与维修。所述外支管数量为12个,内支管数量为6个,外支管的数量应为内支管数量的2倍,从而有利于更好环形管外侧水的吸出。所述水箱体顶端面设置有液位探测器,液位探测器与外部的控制柜相连接,外部的控制柜分别与电磁阀一、电磁阀二、流量调节阀和单向阀相连接,通过外部的控制器更能够更加方便的进行控制和了解水箱体中的水位状况。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通过进水管与水箱体之间分别通过母进水管和子进水管相连通,母进水管连接在水箱体的上部,子进水管连接在水箱体的下部,通过母进水管和子进水管给水箱体进行注水,有利于解决水箱体中上层水和下层水与注入水进行充分的混合,从而使得避免水箱体重产生预留死水现象,有利于提高水质,避免对用户产生身体健康;水箱体内设置有环形管,环形管的外侧和内侧对应的设置有外支管和内支管,所述外支管和内支管的头部安装有吸水球头,吸水球头上设置有进水孔,外支管和内支管均与吸水球头相连通,环形管与出水口相连接,环形管通过出水口与出水管相连通,使得排水范围广,水箱中的水能够被充分吸走,不会产生死水区,有效避免了水箱体中存在的引水死角的问题。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俯视图。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和图2所示,一种具有防死水功能的水箱,包括水箱体1,水箱体1连接有进水管11和出水管,出水管连接在水箱体1下部的出水口12上,进水管11与水箱体1之间分别通过母进水管111和子进水管112相连通,进水管11上安转有流量调节阀113,母进水管111连接在水箱1体的上部,子进水管112连接在水箱体1的下部,所述母进水管111的直径为100mm,子进水管112的直径为50mm,采用直径为100mm的母进水管111和直径为50mm的子进水管112,从而使得双路进水更加充足,有利于避免水箱体1中出现死水,水箱体1正面上部设置有一溢流口,溢流口上安装有溢流管13,溢流管13连接有排水管14,溢流管13上安装有单向阀131和电磁阀一132,排水管14连通有排水槽15,水箱体1内设置有环形管2,环形管2的外侧和内侧对应的设置有外支管21和内支管22,所述外支管21和内支管22的头部安装有吸水球头3,吸水球头3上设置有进水孔,外支管21和内支管22均与吸水球头3相连通,所述外支管21数量为12个,内支管22数量为6个,外支管21的数量应为内支管22数量的2倍,从而有利于更好环形管2外侧水的吸出,环形管2与出水口12相连接,环形管2通过出水口12与出水管相连通,所述水箱体1的进水管11上连接有一清洗管16,清洗管16上安装有电磁阀二161,清洗管16伸向水箱体1顶端的内部,所述顶端内部的清洗管16上安装有供360度旋转的喷淋器162,通过电磁阀二161能够控制清洗管16的通断,方便人们的控制,且通过360度旋转的喷淋器162更够更加方便水箱体1内部的清洗,从而有利于降低水箱体1内部清洗难度,所述子进水管11与水箱体1连接处的子进水口高度高于出水口12的高度,此项设计有利于防止最低子进水管112进水水箱体1中的水过早地从出水口12泄漏,有利于更好的节约水资源,所述水箱体1外表面上设置有一扶梯4,有利于工作人员进行水箱体1上的检查与维修,所述水箱体1顶端面设置有液位探测器17,液位探测器17与外部的控制柜相连接,外部的控制柜分别与电磁阀一132、电磁阀二161、流量调节阀113和单向阀131相连接,通过外部的控制器更能够更加方便的进行控制和了解水箱体1中的水位状况。本技术进水管11上安转有流量调节阀113,由于流量调节阀113设置在进水管1上,从而能够控制母进水管111和子进水管112,水箱体1正面上部设置有一溢流口,溢流口上安装有溢流管13,溢流管13连接有排水管14,溢流管13上安装有单向阀131和电磁阀一132,排水管14连通有排水槽15,通过溢流管13能够将溢满的水排出,且在单向阀131和电磁阀一132能够防止蚊虫等进入水箱体1中。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通过进水管与水箱体之间分别通过母进水管和子进水管相连通,母进水管连接在水箱体的上部,子进水管连接在水箱体的下部,通过母进水管和子进水管给水箱体进行注水,有利于解决水箱体中上层水和下层水与注入水进行充分的混合,从而使得避免水箱体重产生预留死水现象,有利于提高水质,避免对用户产生身体健康;水箱体内设置有环形管,环形管的外侧和内侧对应的设置有外支管和内支管,所述外支管和内支管的头部安装有吸水球头,吸水球头上设置有进水孔,外支管和内支管均与吸水球头相连通,环形管与出水口相连接,环形管通过出水口与出水管相连通,使得排水范围广,水箱中的水能够被充分吸走,不会产生死水区,有效避免了水箱体中存在的引水死角的问题。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具有防死水功能的水箱

【技术保护点】
一种具有防死水功能的水箱,包括水箱体,水箱体连接有进水管和出水管,出水管连接在水箱体下部的出水口上,其特征在于,进水管与水箱体之间分别通过母进水管和子进水管相连通,进水管上安转有流量调节阀,母进水管连接在水箱体的上部,子进水管连接在水箱体的下部,水箱体正面上部设置有一溢流口,溢流口上安装有溢流管,溢流管连接有排水管,溢流管上安装有单向阀和电磁阀一,排水管连通有排水槽,水箱体内设置有环形管,环形管的外侧和内侧对应的设置有外支管和内支管,所述外支管和内支管的头部安装有吸水球头,吸水球头上设置有进水孔,外支管和内支管均与吸水球头相连通,环形管与出水口相连接,环形管通过出水口与出水管相连通。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具有防死水功能的水箱,包括水箱体,水箱体连接有进水管和出水管,出水管连接在水箱体下部的出水口上,其特征在于,进水管与水箱体之间分别通过母进水管和子进水管相连通,进水管上安转有流量调节阀,母进水管连接在水箱体的上部,子进水管连接在水箱体的下部,水箱体正面上部设置有一溢流口,溢流口上安装有溢流管,溢流管连接有排水管,溢流管上安装有单向阀和电磁阀一,排水管连通有排水槽,水箱体内设置有环形管,环形管的外侧和内侧对应的设置有外支管和内支管,所述外支管和内支管的头部安装有吸水球头,吸水球头上设置有进水孔,外支管和内支管均与吸水球头相连通,环形管与出水口相连接,环形管通过出水口与出水管相连通。2.如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具有防死水功能的水箱,其特征在于,所述母进水管的直径为100mm,子进水管的直径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魏成涛吕亚军胡淑敏汤升华王刚吕武争
申请(专利权)人:杭州中美埃梯梯泵业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