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邓六杏专利>正文

一种智能电动床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6052495 阅读:53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8-22 10:4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智能电动床架,其包括床架主体,所述床架主体上固定有臀部板、分别与臀部板两端枢接的背部板的大腿板、与大腿板枢接的小腿板,且该床架主体中安装有用于驱动背部板相对臀部板升降的第一驱动装置以及用于驱动大腿板及小腿板相对臀部板升降的第二驱动装置,且床架主体一端与小腿板之间还通过连杆枢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中的背部板通过第一驱动装置驱动而升降,而大腿板及小腿板通过第二驱动装置驱动而升降,即其之间是分开驱动的,具有极强的抗冲击力,另外,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调整床架主体,以适合不同的使用者使用,并可保证睡姿,提高使用者的睡眠质量。背部板及大腿板与小腿板在升起来时,方便做床底卫生,使用起来更加方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智能电动床架
:本技术涉及床架产品领域,特指一种智能电动床架。
技术介绍
:由于人的三分之一的时间都是在睡觉,以致使床成为我们必不可少的家具用品,现有市场上的床种类繁多,但使用功能单一,通常只具备睡觉的功能。目前,很多人因为各种原因失眠,或者睡眠质量不好,或者打鼾,然而传统的床架并不能进行升降,导致不能够使消费者处于一个较好的睡姿,以致不能解决上述问题,对人们造成极大的困扰。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智能电动床架。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了下述技术方案:该智能电动床架包括床架主体,所述床架主体上固定有臀部板、分别与臀部板两端枢接的背部板的大腿板、与大腿板枢接的小腿板,且该床架主体中安装有用于驱动背部板相对臀部板升降的第一驱动装置以及用于驱动大腿板及小腿板相对臀部板升降的第二驱动装置,且床架主体一端与小腿板之间还通过连杆枢接。进一步而言,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臀部板与背部板之间通过第一合页枢接;所述臀部板与大腿板之间通过第二合页枢接;所述大腿板与小腿板之间通过第三合页枢接。进一步而言,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一驱动装置包括枢接于床架主体中并可相对床架主体转动以驱动背部板相对臀部板升降的第一驱动架以及安装床架主体中并用于驱动第一驱动架转动的第一推杆马达,其中,该第一驱动架上安装有第一滚轮,该第一滚轮与背部板底面接触。进一步而言,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一推杆马达包括第一本体以及安装于第一本体上的第一推杆,该第一本体相对于第一推杆的另一端与床架主体枢接,第一推杆端部与第一驱动架枢接。进一步而言,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二驱动装置包括枢接于床架主体中并可相对床架主体转动以驱动大腿板及小腿板相对臀部板升降的第二驱动架以及床架主体中并用于驱动第二驱动架转动的第二推杆马达,其中,该第二驱动架上安装有第二滚轮,该第二滚轮与大腿板底面接触。进一步而言,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第二推杆马达包括第二本体以及安装于第二本体上的第二推杆,该第二本体相对于第二推杆的另一端与床架主体枢接,第二推杆端部与第二驱动架枢接。进一步而言,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背部板及小腿板的端部分别设置有第一、第二架体,令床架主体上端形成有一放置床垫的空间。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较具有如下有益效果:1、本技术中的背部板通过第一驱动装置驱动而升降,而大腿板及小腿板通过第二驱动装置驱动而升降,即其之间是分开驱动的,具有极强的抗冲击力。2、由于背部板及大腿板与小腿板均可升降,以保证身体重量被合理分散,调节出舒适的承托;并化解压力的伤害,有效促进人体血液循环。此设计可以使睡眠处于一个更自然,更放松,更健康的状态,并可使消费者达到深度睡眠的理想境界。3、身体重量及形状因人而异,睡眠姿势也各有不同,本技术可通过第一、第二驱动装置依各人习惯来调整整个床架主体,使消费者睡眠时脊椎成为睡眠线条,另外,背部板及大腿板与小腿板在升起来时,方便做床底卫生,使用起来更加方便。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立体图;图2是本技术另一视角的立体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和附图对本技术进一步说明。见图1、2所示,一种智能电动床架,其包括床架主体1,所述床架主体1上固定有臀部板11、分别与臀部板11两端枢接的背部板12的大腿板13、与大腿板13枢接的小腿板14,且该床架主体1中安装有用于驱动背部板12相对臀部板11升降的第一驱动装置2以及用于驱动大腿板13及小腿板14相对臀部板11升降的第二驱动装置3,且床架主体1一端与小腿板14之间还通过连杆15枢接。其中,所述臀部板11与背部板12之间通过第一合页枢接;所述臀部板11与大腿板13之间通过第二合页枢接;所述大腿板13与小腿板14之间通过第三合页枢接。上述臀部板11用于承载人体臀部,背部板12用于承载人体背部及头部,大腿板13与小腿板14分别用于承载人体的大腿与小腿,且背部板及大腿板与小腿板均可升降,以保证身体重量被合理分散,调节出舒适的承托;并化解压力的伤害,有效促进人体血液循环。此设计可以使睡眠处于一个更自然,更放松,更健康的状态,并可使消费者达到深度睡眠的理想境界。所述背部板12及小腿板14的端部分别设置有第一、第二架体121、141,令床架主体1上端形成有一放置床垫的空间,也就是说,床架主体与床垫也是可自由拆卸的,以便于使用。所述第一驱动装置2包括枢接于床架主体1中并可相对床架主体1转动以驱动背部板12相对臀部板11升降的第一驱动架21以及安装床架主体1中并用于驱动第一驱动架21转动的第一推杆马达22,其中,该第一驱动架21上安装有第一滚轮23,该第一滚轮23与背部板12底面接触。其中,所述第一推杆马达22包括具有控制器的第一本体以及安装于第一本体上的第一推杆,该第一本体相对于第一推杆的另一端与床架主体1枢接,第一推杆端部与第一驱动架21枢接。所述第一推杆马达22为相对床架主体1倾斜装配。所述第二驱动装置3包括枢接于床架主体1中并可相对床架主体1转动以驱动大腿板13及小腿板14相对臀部板11升降的第二驱动架31以及床架主体1中并用于驱动第二驱动架31转动的第二推杆马达32,其中,该第二驱动架31上安装有第二滚轮33,该第二滚轮33与大腿板13底面接触。其中,所述第二推杆马达32包括具有控制器的第二本体以及安装于第二本体上的第二推杆,该第二本体相对于第二推杆的另一端与床架主体1枢接,第二推杆端部与第二驱动架31枢接。所述第而推杆马达32为相对床架主体1倾斜装配。还有就是,所述第二推杆马达与所述第一推杆马达的结构一样,其均可采用如专利号为201320314613.3的中国专利中所述的电动伸缩装置或专利号为201320126126.4的中国专利中所述的电动伸缩器的结构,在此不再一一赘述。综上所述,本技术中的背部板通过第一驱动装置驱动而升降,而大腿板及小腿板通过第二驱动装置驱动而升降,即其之间是分开驱动的,具有极强的抗冲击力。另外,由于背部板及大腿板与小腿板均可升降,以保证身体重量被合理分散,调节出舒适的承托;并化解压力的伤害,有效促进人体血液循环。此设计可以使睡眠处于一个更自然,更放松,更健康的状态,并可使消费者达到深度睡眠的理想境界。再者,身体重量及形状因人而异,睡眠姿势也各有不同,本技术可通过第一、第二驱动装置依各人习惯来调整整个床架主体,使消费者睡眠时脊椎成为睡眠线条,另外,背部板及大腿板与小腿板在升起来时,方便做床底卫生,使用起来更加方便。当然,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具体实施例而已,并非来限制本技术实施范围,凡依本技术申请专利范围所述构造、特征及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或修饰,均应包括于本技术申请专利范围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智能电动床架

【技术保护点】
一种智能电动床架,其包括床架主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床架主体(1)上固定有臀部板(11)、分别与臀部板(11)两端枢接的背部板(12)的大腿板(13)、与大腿板(13)枢接的小腿板(14),且该床架主体(1)中安装有用于驱动背部板(12)相对臀部板(11)升降的第一驱动装置(2)以及用于驱动大腿板(13)及小腿板(14)相对臀部板(11)升降的第二驱动装置(3),且床架主体(1)一端与小腿板(14)之间还通过连杆(15)枢接。

【技术特征摘要】
2016.04.06 CN 20162028155481.一种智能电动床架,其包括床架主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床架主体(1)上固定有臀部板(11)、分别与臀部板(11)两端枢接的背部板(12)的大腿板(13)、与大腿板(13)枢接的小腿板(14),且该床架主体(1)中安装有用于驱动背部板(12)相对臀部板(11)升降的第一驱动装置(2)以及用于驱动大腿板(13)及小腿板(14)相对臀部板(11)升降的第二驱动装置(3),且床架主体(1)一端与小腿板(14)之间还通过连杆(15)枢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智能电动床架,其特征在于:所述臀部板(11)与背部板(12)之间通过第一合页枢接;所述臀部板(11)与大腿板(13)之间通过第二合页枢接;所述大腿板(13)与小腿板(14)之间通过第三合页枢接。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智能电动床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驱动装置(2)包括枢接于床架主体(1)中并可相对床架主体(1)转动以驱动背部板(12)相对臀部板(11)升降的第一驱动架(21)以及安装床架主体(1)中并用于驱动第一驱动架(21)转动的第一推杆马达(22),其中,该第一驱动架(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邓六杏
申请(专利权)人:邓六杏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南,4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