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霜制冷器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6048085 阅读:46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8-20 07:33
一种无霜制冷器具,其包括位于蒸发室(1)中的强制通风蒸发器(9)。蒸发器(9)的至少一个第一部分(21)将蒸发室(1)的上游部分(22)与下游部分(23)彼此隔开。蒸发室(1)的两个部分(22、23)中的一个包括聚集区(15),所述聚集区与蒸发器(9)的第二部分(20)在流动方面并列且相邻并且通过蒸发器(9)的第二部分(20)被冷却。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无霜制冷器具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无霜制冷器具,其具有布置在蒸发室中的强制通风蒸发器。
技术介绍
通常,无霜制冷器具中的蒸发器将蒸发室分为上游部分和下游部分,使得空气在通过蒸发室的途中被迫流过蒸发器的整个长度。当蒸发器的强制通风运行并且空气高速地流过蒸发器时,空气携带的水分优选地作为霜沉积在蒸发器的最冷位置处、即在注入点附近,制冷剂在所述注入点处进入蒸发器。霜的积聚可能导致蒸发器在一段时间之后堵塞,使得流过蒸发室的空气流停止并且制冷器具的相关的储存间隔不再被冷却。在达到该时间点之前,蒸发器必须除霜,其中出现下述问题:向蒸发器分配热量,使得所述蒸发器被完全除霜,而同时蒸发器的比其他部分更早地被除去冰的部分不应不必要地被加热至冰点之上,因为因此使用的热能没有带来实际的作用,而是在除霜操作结束之后必须再次耗费能量,以便再次冷却蒸发器的该不必要地加热的区域。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无霜制冷器具,所述无霜制冷器具能够实现节能的除霜。该目的在下述无霜制冷器具的情况下实现,所述无霜制冷器具具有布置在蒸发室中的强制通风蒸发器,其中,蒸发器的至少一个第一部分将蒸发室的上游部分与下游部分隔开,蒸发室的两个部分中的一个具有聚集区,所述聚集区与蒸发器的第二部分在流动方面并列地布置,并且通过蒸发器的第二部分被冷却。该聚集区为循环通过蒸发室的空气提供具有相当低的流阻的路径,使得大部分空气仅流过蒸发器的第一部分和聚集区而不是通过整个蒸发器,而水分在聚集区中作为霜被分离出来。所述霜随着时间的推移增大聚集区的流阻,使得流过蒸发器的第二部分的空气增多,霜也越来越多地在那里沉积。然而,只有在聚集区和蒸发器的第二部分都已经充满霜的情况下,才会出现堵塞。由于霜形成沿空气流动方向延伸的霜体,因此至少在聚集区中,在除霜期间可防止至少蒸发器的与聚集区直接热接触的第二部分的局部过热,由此实现节能的除霜。由于聚集区为霜提供了附加的空间,因此,除霜周期之间的间隔也可延长。这对器具的能源消耗具有积极影响;此外,如果不能要求用于冷却新引入器具中的物品的冷却输出的时间较少,则对于用户而言也很便利。为了实现聚集区的高效冷却和聚集区上形成的霜的相应的高度集中,蒸发器的第二部分必须能够实现比第一部分的温度更低的温度。因此,制冷剂的注入点优选地设在第二部分上。优选地,第二部分总的来说应在蒸发器的制冷剂管中的制冷剂的流动方向上位于蒸发器的第一部分的上游,使得制冷剂只有在已经在第二部分中被加热到一定程度的情况下才达到第一部分。如果蒸发器以本身已知的方式基本上是长方体形,并具有流入侧和流出侧,所述流入侧和流出侧定向成与蒸发器的第一部分中的空气的流动方向垂直,蒸发器还具有连接流入侧和流出侧的侧面,聚集区可有利地与所述侧面中的第一侧面相邻。蒸发器在所述第一侧面上优选地是开放的,以便能够在聚集区的整个长度上在聚集区与蒸发器的第二部分之间转移空气。第一侧面优选地沿流动方向构造成与聚集区相邻的区段和与蒸发室的壁相邻并限定蒸发器的第一部分的区段。与聚集区相邻的区段也可相对于流动方向横向地在两侧相对于与蒸发室的壁相邻的区段被限界。如果蒸发室的上游部分的空气入口布置在蒸发室的侧拐角中的每一个上,则这种布置可尤其有利于空气在蒸发室的宽度上均匀地分布。除霜加热器可布置在蒸发器的与第一侧面相反的第二侧面上。除霜加热器优选地实施为大面积加热元件,所述大面积加热元件在蒸发器的至少第二部分上延伸,以便为所述部分和聚集区除霜。所述大面积加热元件可扩展到整个第二侧面,以便还为蒸发器的第一部分除霜;然而,除霜加热器在蒸发器的第一部分的层面处可比在第二部分的层面处具有更低的每单位面积加热输出,因为第一部分中的霜的量通常小于聚集区中和蒸发器的第二部分中的霜的量。蒸发器的流入侧和流出侧优选地在制冷器具的深度方向上间隔开。由此,特别地,蒸发器的第二侧面可以是下侧面,使得布置在此的大面积加热元件释放的热量可在蒸发器中上升,从而到达聚集区。蒸发室的与蒸发器的第一侧面相对的壁可具有红外反射表面层,以便将蒸发器发射的辐射热反射回到蒸发器或至聚集区,从而使所述辐射热可用于除霜。聚集区尤其优选地属于蒸发室的上游部分。由此,流过聚集区的空气可在该位置已经释放空气的大部分水分,这大大降低了蒸发器的第一部分中的结霜速率。该特征的另一个效果是:当强制通风关闭时,通过对流从储存隔间到达蒸发室的空气也在聚集区或蒸发器的第二部分中释放空气的水分。因此,霜在蒸发室中的分布基本上与水分是在强制通风打开还是关闭时到达蒸发室无关。因此,可很好地再现霜分布,并且除霜加热器可在除霜加热器的形式、布置、加热管路的分布或类似方面进行优化,以便实现对整个蒸发器而言尽可能均匀的除霜时间。用于监测除霜过程的温度传感器优选地布置在蒸发器的第二部分上,优选地与聚集区相邻,即通常在蒸发器的第一侧面上。这确保了主要的霜聚集始终在传感器的区域中可监测。如果聚集区域位于传感器上方,则效果是当霜在传感器之上短时间地融化时,剩余的霜从上方再次落在传感器上并冷却传感器。由此,除霜加热器保持工作,直到聚集区域没有霜。制冷剂出口也可布置在蒸发器的第二部分上,与制冷剂入口相邻。由此,从制冷剂出口出来的抽吸管路与通向制冷剂入口的毛细管一起形成热交换器。如果蒸发器的第二部分面向无霜制冷器具的前侧,并且制冷器具的第一部分面向无霜制冷器具的后壁,则抽吸管路的尤其在蒸发室中从蒸发器的第二部分延伸至后壁的一个区段可形成上述的热交换器。附图说明参照附图,本专利技术的另外的特征和优势将从下文提供的示例性实施例的描述中呈现,在附图中:图1示出了通过本专利技术的制冷器具的蒸发室的示意性纵向剖视图;图2示出了沿图1中的平面II-II的剖视图;图3示出了沿图1中的平面III-III的剖视图;以及图4示出了大面积加热元件的平面图。具体实施方式图1以沿着竖直地居中地延伸并且沿深度方向通过家用制冷器具的主体的平面的纵向剖视图示出家用制冷器具的蒸发室1。在上方限定蒸发室1的壁由例如由固体聚苯乙烯制成的刚性的板2形成,隔热层3在所述板2上延伸。板2可以是制冷器具的内胆的一部分,其中,隔热层3通常是聚氨酯泡沫层,内胆与制冷器具主体的外壳之间的中间空间以根据现有技术常用的方式利用聚氨酯泡沫层被发泡填充。然而,板2和隔热层3也可以是形成在位于制冷器具的主体中的两个储存隔间、在此为位于蒸发室1之下的冷冻隔间4与位于隔热层3之上的普通冷藏隔间(未显示)之间的水平分隔壁的一部分。由发泡聚苯乙烯制成的隔热板5固定在板2之下。在此呈金属板的形式、优选地由铝制成的红外反射层6形成在所述隔热板5的下侧上,反射层6紧密地配合在隔热板5的下侧的轮廓上。将蒸发室1与冷冻隔间4分隔开的下壁包括由塑料注射成型的托盘7,所述托盘7锚固至板2并且可能锚固至内胆的后壁,所述下壁还包括由发泡聚苯乙烯制成的另外的隔热板8,所述隔热板8粘接至托盘7中。具有翅片结构的长方体形蒸发器9布置在隔热板5、8之间。蒸发器的翅片10与图1的剖面平行地延伸,并被以蜿蜒的方式延伸的制冷剂管11多次穿过。在蒸发器9的下侧面17上,翅片10的下边缘接触大面积加热元件12,所述大面积加热元件12以平面的方式抵靠在隔热板8上。大面积加热元件12例如可由具有良好导热性的板、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无霜制冷器具

【技术保护点】
一种无霜制冷器具,其具有布置在蒸发室(1)中的强制通风蒸发器(9),其中,蒸发器(9)的至少一个第一部分(21)在通过蒸发室(1)的空气的流动方向上将蒸发室(1)的上游部分(22)与下游部分(23)彼此隔开,其特征在于,蒸发室(1)的两个部分(22、23)中的一个包括聚集区(15),所述聚集区(15)与蒸发器(9)的第二部分(20)在流动方面并列地且相邻地布置并且通过蒸发器(9)的第二部分(20)被冷却,蒸发器(9)的第二部分(20)包括用于制冷剂的注入点(29)。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4.11.10 DE 102014222851.41.一种无霜制冷器具,其具有布置在蒸发室(1)中的强制通风蒸发器(9),其中,蒸发器(9)的至少一个第一部分(21)在通过蒸发室(1)的空气的流动方向上将蒸发室(1)的上游部分(22)与下游部分(23)彼此隔开,其特征在于,蒸发室(1)的两个部分(22、23)中的一个包括聚集区(15),所述聚集区(15)与蒸发器(9)的第二部分(20)在流动方面并列地且相邻地布置并且通过蒸发器(9)的第二部分(20)被冷却,蒸发器(9)的第二部分(20)包括用于制冷剂的注入点(29)。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霜制冷器具,其特征在于,第二部分(20)在蒸发器的制冷剂管(11)中的制冷剂的流动方向上位于蒸发器(9)的第一部分(21)的上游。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无霜制冷器具,其特征在于,蒸发器(9)基本上是长方体形,具有流入侧(27)和流出侧(26),所述流入侧(27)和流出侧(26)定向成与蒸发器(9)的第一部分(20)中的空气的流动方向垂直,蒸发器(9)还具有连接流入侧(27)与流出侧(26)的侧面(14、17),聚集区(15)与所述侧面中的第一侧面(14)相邻。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无霜制冷器具,其特征在于,第一侧面(14)沿流动方向构造成与聚集区(15)相邻的部分(18)和与蒸发室(1)的壁相邻的部分(19)。5.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无霜制冷器具,其特征在于,侧面(14)的与聚集区(15)相邻的部分(18)还相对于流动方向横向地在两侧相对于与蒸发室...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T·埃施纳P·福蒂亚迪斯
申请(专利权)人:BSH家用电器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德国,DE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