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热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6048022 阅读:33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8-20 07:28
一种供热装置,包括:第一回路(C1);第二回路(C2);第一热泵(4),所述第一热泵用于加热第一回路中的媒质;热交换器(10),所述热交换器被布置在第二回路中并且被连接在第一热泵的冷凝器(4b)和膨胀阀(4d)之间;第二热泵(11),所述第二热泵被布置成通过从第二回路中的媒质吸收热能来加热媒质;以及第一蓄积箱和第二蓄积箱(A1、A2),所述第一蓄积箱和所述第二蓄积箱被串联地布置在第二回路中,以蓄积第二回路中的媒质。所述蓄积箱能够被交替地连接至第二热泵,以便在第一运行情况下允许媒质在第一蓄积箱和第二热泵的蒸发器之间循环并且在第二运行情况下允许媒质在第二蓄积箱和第二热泵的蒸发器之间循环。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供热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根据权利要求1的前序的供热装置。
技术介绍
从专利文献WO2006/057594A1可以预先获知根据权利要求1的前序的供热装置。WO2006/057594A1中所披露的供热装置包括用于加热第一回路中的媒质的第一热泵。连接在第一热泵的冷凝器和第一热泵的膨胀阀之间的热交换器被用于将热量从热泵的工作媒质传输至第二回路中的媒质,其中第二热泵被布置成通过从第二回路中的媒质吸收热能来加热媒质。专利技术目的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为了实现上文所述类型的供热装置的进一步的发展,以便提供一种具有下述结构的供热装置:所述供热装置与这种之前已知的供热装置相比至少在一些方面提供优点。
技术实现思路
根据本专利技术,所述目的借助于具有权利要求1中所限定的特征的供热装置来实现。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供热装置包括:-包含有媒质的第一回路;-包含有媒质的第二回路;-第一热泵,所述第一热泵被布置成加热第一回路中的媒质;-热交换器,所述热交换器被布置在第二回路中并且所述热交换器被连接在第一热泵的冷凝器和膨胀阀之间,以便将热量从第一热泵的工作媒质传输到第二回路中的媒质;-第二热泵,所述第二热泵被布置成用通过从第二回路中的媒质吸收热能来加热媒质,其中,所述第二热泵具有输入侧,所述第二热泵的输入侧被连接至第二回路,以使得通过第二热泵的蒸发器而致使第二回路中的媒质和第二热泵的工作媒质之间能够进行热交换;以及-第一蓄积箱和第二蓄积箱,第一蓄积箱和第二蓄积箱在第二回路中被布置成彼此串联以蓄积第二回路中的媒质,其中,当沿着从所述热交换器的出口到所述热交换器的入口的流动方向观察时,第二蓄积箱在第二回路中被布置在第一蓄积箱的下游。第一蓄积箱和第二蓄积箱能够被交替地连接至第二热泵,以便在第一运行情况下允许媒质在第一蓄积箱和第二热泵的蒸发器之间循环,并且在第二运行情况下允许媒质在第二蓄积箱和第二热泵的蒸发器之间循环。上文提到的热交换器构成第一热泵的所谓的过冷器,并且上文提到的热交换器被使用以便将热量从第一热泵的工作媒质传输到第二回路的媒质,其中,第二热泵被布置成利用来自第二回路中的媒质的热能,以便满足所期望的加热需求。因此,第一热泵的工作媒质的剩余热量可以被用于合适的加热目的而不是被浪费,从而使得第一热泵的效率提高。当第二热泵被提供有来自第一蓄积箱的媒质时,热量从第一蓄积箱排放,并同时在第二蓄积箱中蓄积热量,然而,相反地,当第二热泵被提供有来自第二蓄积箱的媒质时,热量从第二蓄积箱排放,并同时在第一蓄积箱中蓄积热量。因此,第二热泵能够以高效的方式利用第二回路中的媒质的热能,同时,可采用第二热泵与第二蓄积箱合作,以便确保第二回路中的媒质的温度在该媒质返回到所述热交换器之前已降低至预定温度区间内的温度。根据本专利技术的解决方案使得在媒质被运送入所述热交换器之前以简单的方式来确保第二回路中的媒质的所期望的冷却是可能的,这进而使得热交换器能够实现第一热泵的工作媒质的高效的低温冷却。此外,大量的被加热的媒质借助于蓄积箱而保持可用在第二回路中,因此,即使在第一热泵暂时不运行的情况下,将能够借助于第二热泵通过利用第二回路中的媒质的热能来满足加热需求。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供热装置的其他有利的特征将从附属的权利要求和以下说明中显现。附图说明在下文中,将参考附图、借助于实施例示例更加透彻地描述本专利技术。本专利技术被示出在以下附图中:图1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一实施例的供热装置的示意图,图2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二实施例的供热装置的示意图,图3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三实施例的供热装置的示意图,图4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四实施例的供热装置的示意图,图5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五实施例的供热装置的示意图,和图6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六实施例的供热装置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图1-6中示意性地示出了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供热装置1的不同的实施例。所示的供热装置被设置成对房子或其他建筑物、以及与房子或其他建筑物有关的龙头热水进行供热。然而,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供热装置还可以被设置成用于满足其他类型的供热需求。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供热装置1包括第一回路C1和第二回路C2,第一回路C1和第二回路C2中的每一个包括液体媒质,例如水。循环泵2被布置在第一回路C1中,以使第一回路C1中的媒质进行循环。循环泵3还被布置在第二回路C2中,以使第二回路C2中的媒质进行循环。供热装置1包括第一热泵4,所述第一热泵4被布置成例如通过利用地热热量、地表热量和/或太阳热量来加热第一回路C1中的媒质。第一热泵4包括蒸发器4a、冷凝器4b、压缩机4c和优选地为机电膨胀阀的膨胀阀4d。由于热泵的工作媒质与连接至蒸发器4a的回路中的媒质进行热交换(在此未示出),热泵的工作媒质通过蒸发器4a吸收热能。通过压缩机4C的作功,借此工作媒质的压力和温度被增大。之后,冷凝器4b中的热能通过热交换被排放到第一回路C1中的媒质,热泵的工作媒质之后经由膨胀阀4d返回至蒸发器4a,当热泵工作媒质通过膨胀阀时,工作媒质的压力和温度被降低。热泵4具有输出侧,热泵的输出侧被连接至第一回路C1,以使得经由热泵的冷凝器4b而致使热泵的工作媒质和第一回路C1中的媒质之间能够进行热交换。第一热泵的冷凝器4b的出口4e借助于供给管道5被连接至一个或多个热量排放装置7的入口6。这些装置7被用于加热另外的媒质,所述另外的媒质在本实例中为建筑物内的空气,并且这些装置例如由利用热水或其他媒质工作的传统散热器构成。热量排放装置的出口8借助于返回管道9被连接至第一热泵的冷凝器4b的入口4f。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供热装置1进一步包括热交换器10,所述热交换器10被布置在第二回路C2中并且被连接在第一热泵4的冷凝器4b和膨胀阀4d之间,以便使热量从第一热泵4的工作媒质传输到第二回路C2中的媒质。根据本专利技术,第一热泵4的冷凝因此被利用以便向第二回路C2中的媒质提供热能。热交换器10构成第一热泵4的所谓的过冷器。热交换器10具有初级回路和次级回路,第一热泵4的工作媒质被布置成流过所述初级回路,所述次级回路通过该次级回路的入口10a和该次级回路的出口10b连接至第二回路C2,以便允许第二回路C2中的媒质流过次级回路。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供热装置1进一步包括第二热泵11,第二热泵11被布置成通过从第二回路C2中的媒质吸收热能来加热媒质。第二热泵11包括蒸发器11a、冷凝器11b、压缩机11c和优选地为机电膨胀阀的膨胀阀11d。由于第二热泵的工作媒质与被连接至蒸发器11a的第二回路C2中的媒质进行热交换,第二热泵的工作媒质通过蒸发器11a吸收热能。通过压缩机11c的作功,借此第二热泵的工作媒质的压力和温度被增大。之后,在冷凝器11b中,热能通过热交换被排放至另一媒质,第二热泵的工作媒质之后经由膨胀阀11d返回至蒸发器11a,当第二热泵的工作媒质通过膨胀阀时,工作媒质的压力和温度被降低。第二热泵11具有输入侧,第二热泵的输入侧被连接至第二回路C2,以使得通过第二热泵的蒸发器11a而致使第二回路C2中的媒质和第二热泵的工作媒质之间能够进行热交换。在所示的实施例中,第二热泵11被布置成排放热能来对龙头热水进行最终加热和/或向第一回路C1中的媒质增加热量。不过,作为替代性方案,第二热泵11可被布置成排放热能来用于另外的加热目的。供热装置1包括第一蓄积箱A1和第二蓄积箱A2,第一蓄积箱A1和第二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供热装置

【技术保护点】
一种供热装置,包括:‑包含有媒质的第一回路(C1);‑包含有媒质的第二回路(C2);‑第一热泵(4),所述第一热泵被布置成加热所述第一回路(C1)中的媒质;‑热交换器(10),所述热交换器被布置在所述第二回路(C2)中,并且所述热交换器被连接在所述第一热泵(4)的冷凝器(4b)和膨胀阀(4d)之间,以便将热量从所述第一热泵(4)的工作媒质传输到所述第二回路(C2)中的媒质;和‑第二热泵(11),所述第二热泵被布置成通过从所述第二回路(C2)中的所述媒质吸收热能来加热媒质,其中,所述第二热泵(11)具有输入侧,所述第二热泵的输入侧被连接至所述第二回路(C2),以使得通过所述第二热泵(11)的蒸发器(11a)而致使所述第二回路(C2)中的所述媒质和所述第二热泵(11)的工作媒质之间能够进行热交换,其特征在于,‑所述供热装置(1)包括第一蓄积箱(A1)和第二蓄积箱(A2),所述第一蓄积箱和所述第二蓄积箱在所述第二回路(C2)中被布置成彼此串联以蓄积所述第二回路中的所述媒质,其中,当沿着从所述热交换器(10)的出口(10b)到所述热交换器的入口(10a)的流动方向观察时,所述第二蓄积箱(A2)在所述第二回路(C2)中被布置在所述第一蓄积箱(A1)的下游;以及‑所述第一蓄积箱和所述第二蓄积箱(A1、A2)能够被交替地连接至所述第二热泵(11),以便在第一运行情况下允许媒质在所述第一蓄积箱(A1)和所述第二热泵的所述蒸发器(11a)之间循环,并且在第二运行情况下允许媒质在所述第二蓄积箱(A2)和所述第二热泵的所述蒸发器(11a)之间循环。...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4.11.10 SE 1451343-61.一种供热装置,包括:-包含有媒质的第一回路(C1);-包含有媒质的第二回路(C2);-第一热泵(4),所述第一热泵被布置成加热所述第一回路(C1)中的媒质;-热交换器(10),所述热交换器被布置在所述第二回路(C2)中,并且所述热交换器被连接在所述第一热泵(4)的冷凝器(4b)和膨胀阀(4d)之间,以便将热量从所述第一热泵(4)的工作媒质传输到所述第二回路(C2)中的媒质;和-第二热泵(11),所述第二热泵被布置成通过从所述第二回路(C2)中的所述媒质吸收热能来加热媒质,其中,所述第二热泵(11)具有输入侧,所述第二热泵的输入侧被连接至所述第二回路(C2),以使得通过所述第二热泵(11)的蒸发器(11a)而致使所述第二回路(C2)中的所述媒质和所述第二热泵(11)的工作媒质之间能够进行热交换,其特征在于,-所述供热装置(1)包括第一蓄积箱(A1)和第二蓄积箱(A2),所述第一蓄积箱和所述第二蓄积箱在所述第二回路(C2)中被布置成彼此串联以蓄积所述第二回路中的所述媒质,其中,当沿着从所述热交换器(10)的出口(10b)到所述热交换器的入口(10a)的流动方向观察时,所述第二蓄积箱(A2)在所述第二回路(C2)中被布置在所述第一蓄积箱(A1)的下游;以及-所述第一蓄积箱和所述第二蓄积箱(A1、A2)能够被交替地连接至所述第二热泵(11),以便在第一运行情况下允许媒质在所述第一蓄积箱(A1)和所述第二热泵的所述蒸发器(11a)之间循环,并且在第二运行情况下允许媒质在所述第二蓄积箱(A2)和所述第二热泵的所述蒸发器(11a)之间循环。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供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供热装置(1)包括控制阀(12),所述控制阀能够被可选择地设置在第一位置或第二位置,其中,所述控制阀(12)在其第一位置使所述第一蓄积箱(A1)保持被连接至所述第二热泵(11),并因此允许媒质在所述第一蓄积箱(A1)和所述第二热泵的所述蒸发器(11a)之间循环,并且所述控制阀在其第二位置使所述第二蓄积箱(A2)保持被连接至所述第二热泵(11),并因此允许媒质在所述第二蓄积箱(A2)和所述第二热泵的所述蒸发器(11a)之间循环;以及-所述供热装置(1)包括电子控制装置(13),所述电子控制装置被设置成控制所述控制阀(12)并且依靠一个或多个预定的控制变量使所述控制阀(12)采用所述第一位置或所述第二位置。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供热装置,其特征在于,一个或多个所述控制变量包括:表示所述第二回路(C2)中从所述第二蓄积箱(A2)的出口(14)沿着朝向所述热交换器(10)的所述入口(10a)的方向流动的媒质的温度的温度值(T1),其中,所述供热装置(1)包括温度传感器(15),所述温度传感器被连接至所述电子控制装置(13)并且被设置成确定所述温度值(T1)。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供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一个或多个控制变量还包括:表示所述第二回路(C2)中从所述第一蓄积箱(A1)的出口(15)沿着朝向所述第二蓄积箱(A2)的入口(17)的方向流动的媒质的温度的温度值(T2),其中,所述供热装置(1)包括温度传感器(18),所述温度传感器被连接至所述电子控制装置(13)并且被设置成确定最后提到的温度值(T2)。5.根据权利要求2-4中任一项所述的供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回路(C2)包括供给管道(19)和返回管道(20),所述供给管道被连接至所述第二热泵的蒸发器(11a)的入口(11g),并且来自所述第一蓄积箱(A1)和所述第二蓄积箱(A2)的媒质能够通过所述供给管道被交替地运送入所述第二热泵的蒸发器(11a),所述返回管道(20)被连接至所述第二热泵的蒸发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汉斯戈兰·约兰松
申请(专利权)人:能源机器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卢森堡,LU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