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体灭火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6044969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8-20 03:44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液体灭火器,其为用于扑灭火灾的灭火器,包括:主体(10),在内部容纳有灭火剂(11);把手部(20),在所述主体(10)的一侧具备使用者可把持的操作杆(21),并具备从操作杆(21)的动作开始可前后移动的贯穿销(22);液化桶(30),与所述主体(10)连通,并具备液化气(31)以便通过压力推出灭火剂(11);连通机构(40),设置成连通所述把手部(20)与液化桶(30)之间,并使液化桶(30)的液化气(31)流入主体(10)的内部;及排出机构(50),以利用通过连通机构(40)而流入的液化气(31)的压力将灭火剂(11)喷射到外部的方式设置在所述主体(10)的末端。由此,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效果,即工作人员能够以如拿着步枪的形态扑灭火灾,从而提高火势方向的准确性,容易把持且容易瞄准着火点并从远距离准确地扑灭火灾,且能够与着火点保持距离。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液体灭火器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液体灭火器,具体而言,涉及如下一种工作人员能够以如拿着步枪的形态扑灭火灾,从而提高火势方向的准确性,容易把持且容易瞄准着火点并从远距离准确地扑灭火灾,且能够与着火点保持距离的液体灭火器。
技术介绍
通常,早期人类对火的使用是在人类文化发展史上的转折点。如此,最初使用火的时期已知为直立人所生存过的142万年前,非洲的遗迹至少存在十三处。其中,传闻在时代最悠久的肯尼亚的契索旺加,兽类的骨头与奥尔德沃(Oldowan)的石器、燃烧过的泥土一同被挖掘,这表明在人类的生活中火是重要的因素。然而,这种火虽然重要,但是危险因素也非常大,因此在使用时应注意,发生火灾时一直使用了火灾设备即一般的灭火器。然而,这种一般的灭火器在使用时,需要一只手把持发泡软管而另一只手把持手把,因此一般情况下很难拿起较重的灭火器而导致把持不良,从而难以瞄准准确的着火点。作为一例,根据韩国公告专利第0406700号,提供一种“灭火器,其包括在内部以预定压力填充有粉末灭火剂的容器、设置于该容器的上部的一侧面并检查内部粉末灭火剂的压力的压力计、与容器的上端部结合并在一侧设置有喷射喷嘴的盖、及选择性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液体灭火器

【技术保护点】
一种液体灭火器,其为用于扑灭火灾的灭火器,其特征在于,包括:主体(10),在内部容纳有灭火剂(11);把手部(20),在所述主体(10)的一侧具备使用者可把持的操作杆(21),并具备从操作杆(21)的动作开始可前后移动的贯穿销(22);液化桶(30),与所述主体(10)连通,并具备液化气(31)以便通过压力推出灭火剂(11);连通机构(40),设置成连通所述把手部(20)与液化桶(30)之间,并使液化桶(30)的液化气(31)流入主体(10)的内部;及排出机构(50),以利用通过连通机构(40)而流入的液化气(31)的压力将灭火剂(11)喷射到外部的方式设置在所述主体(10)的末端。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5.07.13 KR 10-2015-00990331.一种液体灭火器,其为用于扑灭火灾的灭火器,其特征在于,包括:主体(10),在内部容纳有灭火剂(11);把手部(20),在所述主体(10)的一侧具备使用者可把持的操作杆(21),并具备从操作杆(21)的动作开始可前后移动的贯穿销(22);液化桶(30),与所述主体(10)连通,并具备液化气(31)以便通过压力推出灭火剂(11);连通机构(40),设置成连通所述把手部(20)与液化桶(30)之间,并使液化桶(30)的液化气(31)流入主体(10)的内部;及排出机构(50),以利用通过连通机构(40)而流入的液化气(...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钟泰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汉金塑业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