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菌防霉保鲜薄膜及其制造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604253 阅读:157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是一种广谱抗菌防霉保鲜薄膜及其制造方法,具体是通过化学反应制成在表面及微孔中附有纳米级银的硅酸盐粘土颗粒,再由此通过成膜制成在表面存在有纳米级银的保鲜薄膜。本发明专利技术可对附着在薄膜上的细菌霉菌等起抑杀作用,具有抗菌性能好,抗菌谱广;制造方法简单,易操作;成本低等优点。(*该技术在2020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是一种聚乙烯保鲜薄膜及其制造方法,尤其涉及一种纳米银长效广谱抗菌防霉聚乙烯保鲜薄膜及其制造方法。保鲜薄膜是人们生活中日常用品,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食品保鲜的需求也越来越高。而常见的保鲜薄膜,在使用过程中,常常由于温湿度的影响而在薄膜表面形成细菌和霉菌生长和繁殖的良好环境。而细菌和霉菌的产生,无论对人或对所要保鲜的食品都会带来不良的影响。随着人们对健康需求的增加,各领域内的抗菌防霉功能性产品也应运而生,人们也试图在保鲜薄膜上进行抗菌防霉功能性的处理。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出一种抗菌防霉聚乙烯薄膜及其制造方法,尤其是该抗菌防霉聚乙烯薄膜是通过纳米银达到长效广谱抗菌防霉的目的。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的以实现的首先选择凹凸棒石Attapulgite(也有文献称坡缕石Palygorskite)或类似的具有微孔状的硅酸盐作为载体,利用其存在的大量的微孔,通过化学和物理方法处理,在其微孔内引入纳米级的银系抗菌防霉物质,在不改变凹凸棒石本身基本特性用途的前提下,使其具有广谱抗菌防霉作用,然后与聚乙烯共融,制成薄膜。根据以上技术方案,本专利技术的特征是在低密度聚乙烯中加入表面及微孔中附有纳米级的元素银的硅酸盐粘土--一种纳米银长效广谱抗菌防霉颗粒。以上所述的纳米银长效广谱抗菌防霉颗粒,已由本申请人在PCT/CN00/00257专利申请中予以阐述。根据以上技术方案,本专利技术的特征还在于按下述配比及制造方法进行制造凹凸棒石100-1000gAgNO310-20gNaOH1-3g,NH3·H2O10-30ml,同时还包括甲醛或葡萄糖或过氧化氢等还原剂。制造时,先将AgNO3与NaOH反应,再加入NH3·H2O,形成+再将凹凸棒石放入,经1-2小时搅拌,呈胶体状溶液,进一步放入还原剂。经过滤、烘干、粉碎制成含有纳米级银的抗菌防霉颗粒。再在低密度聚乙烯中加入含上述纳米级银颗粒的聚乙烯母粒,配比为1-8%抗菌防霉母粒;99-92%聚乙烯。经过模头挤出膜,形成表面附着有纳米级银离子的抗菌防霉聚乙烯薄膜。Ag+在微量水存在的情况下,可易与带阴电的细菌蛋白中的特有基因(如-SH)发生络合作用,使细菌赖以生存的活性酶丧失活性,从而达到杀菌的目的。根据经典理论,银是比较稳定的物质,基本不溶于水,且本身的杀菌力及抗菌谱既没有那么强也没有那么广,只有通过将银的材料尺度上的细微化,使其达到10-9M的纳米级,充分利用它的表面效应。小尺寸效应和利用它反映出的不同于宏观世界银的各种新的特异性质和效应,实现其长效性、广谱性、抗菌强、稳定性好、遇水功效不但不减弱,反而增强的特性和在杀灭致病菌的过程中,不受人体酸碱度的影响等等特性。纳米银技术是建立在量子化学、材料化学、生物化学三大基础学科上的产物,通过将银的材料尺度上的细微化,使其达到10-9M的纳米级。由于其表面积大大增加,表面结构也发生较大变化,表面活性大大增强,并表现出极高的特异性功能。有文献报道,经检测,对致病菌的MIC为0.16~8.97毫克/毫升,MBC为3.05~81.97毫克/毫升,其杀菌能力提高了200多倍。由于在本专利技术薄膜的表面存在有纳米级的银,因此可对附着在薄膜上的细菌霉菌等起抑杀作用。比较现有技术,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显著的特点和明显的进步1.所用载体凹凸棒石不仅成本低,开采方便,在中国的蕴藏量极为丰富,更重要的是,充分利用了其相容性好,可作为填充物质的特点,在纺丝过程中进行添加,在不对所述领域制造工艺产生影响的前提下,可使纺出的聚乙烯薄膜产生抗菌防霉的功效。2.由于采用了纳米技术,因此本专利技术颗粒的抗菌性能好,抗菌谱广,对以下致病细菌和真菌有明显杀伤作用。化脓性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乙型链球菌、肺炎球菌、脑膜炎双球菌、淋病双球菌肠道杆菌大肠杆菌、痢疾杆菌、伤寒杆菌、副伤寒杆菌、鼠伤寒杆菌、肠炎杆菌、猪霍乱杆菌、变形杆菌、肺炎杆菌、绿脓杆菌致病真菌白念珠菌、新型隐球菌、石膏样毛癣菌、红色毛癣菌、玫瑰色毛癣菌、絮状表皮癣菌、黄癣菌、石膏样小孢子菌、毛霉菌、曲霉菌3.本专利技术制造方法简单,易操作。4.与同类产品比较,具有抗菌性能好,价格低等优点。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进一步的描述首先按照以下配比8%抗菌防霉聚乙烯母粒;92%聚乙烯进行配制。加入拉丝机料斗,加料端温度为100℃,挤出端温度为320℃,挤出机的转速为20转/分,收卷速度750转/分。所得到的薄膜为0.0096mm厚。权利要求1.一种抗菌防霉保鲜薄膜,其特征在于薄膜的表面存在有纳米级的银。2.一种抗菌防霉保鲜薄膜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它是按照以下配比1-8%抗菌防霉聚乙烯母粒;99-92%聚乙烯进行配制。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抗菌防霉保鲜薄膜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制造时的加料端温度为100℃,挤出端温度为320℃,挤出机的转速为20转/分,收卷速度750转/分。4.如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抗菌防霉保鲜薄膜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抗菌防霉母粒的制造是按下述比例配比并制造的凹凸棒粘土100-1000gAgNO310-20gNaOH1-3g,NH3·H2O10-30ml,同时还包括甲醛或葡萄糖或过氧化氢等还原剂;制造步骤为a.先将AgNO3与NaOH反应,再加入NH3·H2O,形成+;b.将凹凸棒粘土放入上述反应液中,维持浴比1∶10-20,经1-2小时搅拌,呈胶体状溶液;c.进一步放入还原剂,加温至70-80℃在凹凸棒粘土的表面及微孔中析出金属银;d.经过滤、脱水,再加氧焙烘,金属银的表面被氧化成氧化银Ag2O,e.粉碎制成粉状粉末;f.上述粉状粉末和聚乙烯混合成抗菌防霉母粒。5.如权利要求1或3所述的抗菌防霉聚乙烯丝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抗菌防霉母粒中的配比为抗菌防霉粉末2-10%,聚乙烯98-90%。全文摘要本专利技术是一种广谱,具体是通过化学反应制成在表面及微孔中附有纳米级银的硅酸盐粘土颗粒,再由此通过成膜制成在表面存在有纳米级银的保鲜薄膜。本专利技术可对附着在薄膜上的细菌霉菌等起抑杀作用,具有抗菌性能好,抗菌谱广;制造方法简单,易操作;成本低等优点。文档编号C08J7/04GK1354979SQ0012760公开日2002年6月26日 申请日期2000年11月29日 优先权日2000年11月29日专利技术者陈美华, 陈少军 申请人:上海兰格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抗菌防霉保鲜薄膜,其特征在于薄膜的表面存在有纳米级的银。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美华陈少军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兰格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31[中国|上海]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