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GNSS的差分定位方法及系统、服务终端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16036647 阅读:53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8-19 17:39
本发明专利技术适用于卫星定位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基于GNSS的差分定位方法及系统、服务终端,所述差分定位方法包括:获取基站与流动站的观测数据;对所获取的观测数据进行预处理,得到差分数据;基于所述差分数据计算对应的模糊度,并对模糊度进行虚拟约束处理;基于经过虚拟约束处理的模糊度修正所述差分数据进行差分定位。本发明专利技术中,在获得差分数据后,计算差分数据对应的模糊度,并进行虚拟约束处理,之后基于进行虚拟约束处理的模糊度来对差分数据进行修正,获得最终的差分定位信息,可一定程度上提高定位精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基于GNSS的差分定位方法及系统、服务终端
本专利技术属于通信定位
,尤其涉及一种基于GNSS的差分定位方法及系统、服务终端。
技术介绍
GNSS(GlobalNavigationSatelliteSystem,全球卫星导航系统)是目前卫星定位领域的热门技术,广泛应用于测绘及国土资源调查等行业。根据精度不同可分为GNSS定位技术分为导航定位和高精度定位技术;根据定位原理不同可分为绝对定位技术和相对定位技术,其中RTK技术和PPP技术为最常见的两种高精度定位技术。现有技术中,PPP动态定位(precisepointpositioning,精密单点定位),利用全球若干地面跟踪站的GPS观测数据计算出的精密卫星轨道和卫星钟差,对单台GPS接收机所采集的相位和伪距观测值进行定位解算,但该定位方法依赖高精度轨道及钟差产品,最终星历产品通常之后14天,由于受到卫星硬件延迟偏差等影响,该定位无法固定整周模糊定,定位精度较低。RTK定位(Real-timekinematic,载波相位差分技术),将基准站采集的载波相位观测值发给用户接收机,利用载波相位差分技术解算坐标,在野外实时得到厘米级定位精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基于GNSS的差分定位方法及系统、服务终端

【技术保护点】
一种基于GNSS的差分定位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获取基站与流动站的观测数据;对所获取的观测数据进行预处理,得到差分数据;基于所述差分数据计算对应的模糊度,并对模糊度进行虚拟约束处理;基于经过虚拟约束处理的模糊度修正所述差分数据进行差分定位。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GNSS的差分定位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获取基站与流动站的观测数据;对所获取的观测数据进行预处理,得到差分数据;基于所述差分数据计算对应的模糊度,并对模糊度进行虚拟约束处理;基于经过虚拟约束处理的模糊度修正所述差分数据进行差分定位。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差分定位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于所述差分数据计算对应的模糊度,并对模糊度进行虚拟约束处理具体为:采用最小二乘准则计算所述差分数据对应的模糊度,并对所述模糊度进行虚拟约束处理。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采用最小二乘准则计算所述差分数据对应的模糊度,并对所述模糊度进行虚拟约束处理具体包括:采用最小二乘准则获得所述差分数据对应的模糊度浮点解,并进行虚拟约束处理;采用最小二乘准则对经过虚拟约束处理的模糊度浮点解进行模糊度固定,获得固定模糊度。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采用最小二乘准则获得所述差分数据对应的模糊度浮点解,并进行虚拟约束处理具体包括:进行单历元模糊度浮点解计算并进行虚拟约束处理,获得单历元对应的模糊度浮点解;基于每一历元对应的模糊度浮点解获得多历元序贯解。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进行单历元模糊度浮点解计算并进行虚拟约束处理,获得单历元对应的模糊度浮点解具体包括:获取单历元对应的差分数据,所述差分数据包括流动站位置参数、电离层延迟参数;基于所获取的差分数据获得单历元对应的法矩阵;基于流动站与基站之间的距离对所述电离层延迟参数进行虚拟约束,获得消去所述电离层延迟和流动站位置参数的单历元法矩阵。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差分数据还包括对流层延迟参数,所述基于每一历元对应的模糊度浮点解获得多历元序贯具体包括:将每一获得的消去所述电离层延迟和...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项东
申请(专利权)人:千寻位置网络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