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闵繁皓专利>正文

一种全玻璃回形真空集热管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6034299 阅读:58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8-19 15:2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全玻璃回形真空集热管,包括引出管、外玻璃管、内玻璃管、真空腔和内外管支撑架,所述内外管支撑架包括第一内外管支撑架和第二内外管支撑架,真空腔位于外玻璃管内部,内玻璃管安装在真空腔内,第一内外管支撑架和第二内外管支撑架均与吸气剂支架相连并且吸气剂支架上设置有吸气剂,引出管与内玻璃管相连通并且引出管位于外玻璃管的端部,内玻璃管的表面涂覆有吸热涂层。该产品可以在较高温度的环境中承压运行,光热转换效率高,该产品的生产成本低,将太阳能热利用从低效低温的生活用水领域,扩展为可以应用于纺织、印染、化工、医药、造纸等工业领域,该产品的形式多样,人们可以根据实际使用情况选择产品的结构。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全玻璃回形真空集热管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集热管,具体是一种全玻璃回形真空集热管。
技术介绍
太阳能是指太阳的热辐射能,主要表现就是常说的太阳光线。在现代一般用作发电或者为热水器提供能源。自地球上生命诞生以来,就主要以太阳提供的热辐射能生存,而自古人类也懂得以阳光晒干物件,并作为制作食物的方法,如制盐和晒咸鱼等。在化石燃料日趋减少的情况下,太阳能已成为人类使用能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不断得到发展。集热管,涉及太阳能热利用技术,包括两根同向相互套接的透明玻璃盲管,内、外两根玻璃盲管在开口端相互熔接,并在两只玻璃盲管之间设置真空腔,在内、外两根玻璃盲管之间设置断面呈凹弧状的聚光反射件,在内玻璃盲管内设置金属管,金属管表面设置太阳能吸热膜。现有的集热管只能在低温常压下工作,这就限制了集热管的应用。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全玻璃回形真空集热管,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全玻璃回形真空集热管,包括引出管、外玻璃管、内玻璃管、真空腔和内外管支撑架,所述外玻璃管为高透光率玻璃管,内外管支撑架包括第一内外管支撑架和第二内外管支撑架,真空腔位于外玻璃管内部,内玻璃管安装在真空腔内并且采用第一内外管支撑架和第二内外管支撑架固定,第一内外管支撑架和第二内外管支撑架均与吸气剂支架相连并且吸气剂支架上设置有吸气剂,引出管与内玻璃管相连通并且引出管位于外玻璃管的端部,内玻璃管采用细玻璃管绕制成的紧密排列的回形管并且内玻璃管的表面涂覆有吸热涂层或沉积选择性阳光吸热涂层。作为本专利技术进一步的方案:外玻璃管的底端或外管管身设置有排气嘴。作为本专利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内玻璃管的数量为一根以上,每根内玻璃管有两个管接头,吸热涂层采用磁控溅射镀膜工艺和石墨烯材料制作。作为本专利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外玻璃管的径向断面为椭圆形、正圆形或矩形,外玻璃管的端口部位采用等径或者缩口变径,内玻璃管的引出管与外玻璃管的端口部之间采用熔封工艺相连。作为本专利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第一内外管支撑架和第二内外管支撑架均采用刚性材料制作,第一内外管支撑架和第二内外管支撑架与吸气剂支架之间采用刚性连接。作为本专利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引出管的端口形状是外环凸式端口、玻璃螺丝扣式端口、法兰式端口或平滑直口。作为本专利技术再进一步的方案:内玻璃管包括两组分别独立组成的回形内玻璃管,对应的引出管分别从外管两端引出,两组分别独立的回形内玻璃管沿外管轴线各置一端或平行径向排列。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该产品设计合理,外玻璃管采用缩口变径工艺技术,使该集热管在组装集热器或工程模块的应用中,实现管与管之间极限密排,达到在单位面积内的有效采光面积最大化,采用本专利技术的全玻璃回形真空太阳集热管密排组装的集热器,根据不同的应用方案可提高40%-50%的集热效率,比现在所有的集热管组装的集热器光热转换效率大幅度提高;该专利技术当外玻璃管采用椭圆管时可节约材料25%,集热管生产成本大幅度降低;由于该专利技术内玻璃管采用细玻璃管绕制成型的回形结构,攻克了现有市场全玻璃真空太阳集热管不能承压运行的瓶颈,使其系统可在太阳能中高温应用领域中承压运行;由于该专利技术内玻璃管采用细玻璃管绕制成型的回形结构,使其在集热工况下频繁热涨冷缩过程中引起的内玻璃管轴向或径向的伸缩量有了自由伸展的条件,解决了内玻璃管轴向或径向伸缩量对集热管安全的致命难题;由于内玻璃管采用细玻璃管绕制成型的回形管,管中的导热工质减少到原来的20%,相当于内玻璃管自身的热容大幅度降低,在相同的阳光照射下能够快速升温集热效率提高,从而获得中高温热能。该专利技术解决了国内外行业内多年来普通集热管应用未能解决的高效、中高温、可承压的技术难题,将太阳能热利用从低效、低温、常压的生活用热水领域,一举扩展到太阳能中高温工业应用领域。可为纺织、印染、化工、医药、食品加工、造纸、采暖、制冷、发电、海水淡化等工农业领域提供中高温热能;该专利技术的产品根据实际情况可灵活组合多功能综合应用工程系统,应用领域广泛,市场前景广阔。附图说明图1为全玻璃回形真空集热管中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全玻璃回形真空集热管中实施例2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全玻璃回形真空集热管中实施例3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全玻璃回形真空集热管中实施例4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全玻璃回形真空集热管中实施例5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全玻璃回形真空集热管中实施例6的结构示意图。其中:1-第一引出管,2-引出管外环凸端口,3-第一密封垫,4-外丝压紧接头,5-第二引出管,6-第一内外管支撑架,7-外玻璃管,8-真空腔,9-第二内外管支撑架,10-排气嘴,11-交叠端部,12-内玻璃管,13-吸热涂层,14-法兰引出管口,15-第二密封垫,16-内丝接头,17-安全垫,18-第一引出管玻璃螺丝扣接头,19-第二引出管玻璃螺丝扣接头。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详细地说明。实施例1一种全玻璃回形真空集热管,包括引出管、外玻璃管7、内玻璃管12、真空腔8和内外管支撑架,所述内外管支撑架包括第一内外管支撑架6和第二内外管支撑架9,真空腔8位于外玻璃管7内部,内玻璃管12安装在真空腔8内并且采用第一内外管支撑架6和第二内外管支撑架9固定,第一内外管支撑架6和第二内外管支撑架9均与吸气剂支架相连并且吸气剂支架上设置有吸气剂,引出管与内玻璃管12相连通并且引出管位于外玻璃管7的端部,内玻璃管12采用回形管并且内玻璃管12的外表面涂覆或沉积选择性阳光吸热涂层13,内玻璃管12的底部设置有交叠端部11,外玻璃管7的底端设置有排气嘴10,吸热涂层13采用磁控溅射镀膜工艺,可以采用铜、铝、不锈钢、镍、钛材料或石墨烯材料制作,内玻璃管12的数量为一根以上,每根内玻璃管12有两个管接头。引出管包括第一引出管1和第二引出管5,第一引出管1和第二引出管5均与外丝压紧接头4、第一密封垫3和引出管外环凸端口2配合使用。实施例2一种全玻璃回形真空集热管,包括引出管、外玻璃管7、内玻璃管12、真空腔8和内外管支撑架,所述内外管支撑架包括第一内外管支撑架6和第二内外管支撑架9,真空腔8位于外玻璃管7内部,内玻璃管12安装在真空腔8内并且采用第一内外管支撑架6和第二内外管支撑架9固定,第一内外管支撑架6和第二内外管支撑架9均与吸气剂支架相连并且吸气剂支架上设置有吸气剂,引出管与内玻璃管12相连通并且引出管位于外玻璃管7的端部,内玻璃管12采用回形管并且内玻璃管12的外表面涂覆或沉积选择性阳光吸热涂层13,内玻璃管12的底部设置有交叠端部11,外玻璃管7的底端设置有排气嘴10,吸热涂层13采用磁控溅射镀膜工艺,可以采用铜、铝、不锈钢、镍、钛材料或石墨烯材料制作,内玻璃管12的数量为一根以上,每根内玻璃管12有两个管接头,外玻璃管7的径向断面为椭圆形、正圆形或者矩形,管口为等径式或缩口变径,引出管与外玻璃管7之间采用熔封工艺相连。引出管包括第一引出管1和第二引出管5并且第一引出管1和第二引出管5的顶部通过法兰引出管口14与平头法兰相连,第一引出管1和第二引出管5与平头法兰之间均设置有安全垫17、内丝接头16和第二密封垫15。实施例3一种全玻璃回形真空集热管,包括引出管、外玻璃管7、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全玻璃回形真空集热管

【技术保护点】
一种全玻璃回形真空集热管,其特征在于,包括引出管、外玻璃管、内玻璃管、真空腔和内外管支撑架,所述外玻璃管为高透光率玻璃管,内外管支撑架包括第一内外管支撑架和第二内外管支撑架,真空腔位于外玻璃管内部,内玻璃管安装在真空腔内并且采用第一内外管支撑架和第二内外管支撑架固定,第一内外管支撑架和第二内外管支撑架均与吸气剂支架相连并且吸气剂支架上设置有吸气剂,引出管与内玻璃管相连通并且引出管位于外玻璃管的端部,内玻璃管采用细玻璃管绕制成的紧密排列的回形管并且内玻璃管的表面涂覆有吸热涂层或沉积选择性阳光吸热涂层。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全玻璃回形真空集热管,其特征在于,包括引出管、外玻璃管、内玻璃管、真空腔和内外管支撑架,所述外玻璃管为高透光率玻璃管,内外管支撑架包括第一内外管支撑架和第二内外管支撑架,真空腔位于外玻璃管内部,内玻璃管安装在真空腔内并且采用第一内外管支撑架和第二内外管支撑架固定,第一内外管支撑架和第二内外管支撑架均与吸气剂支架相连并且吸气剂支架上设置有吸气剂,引出管与内玻璃管相连通并且引出管位于外玻璃管的端部,内玻璃管采用细玻璃管绕制成的紧密排列的回形管并且内玻璃管的表面涂覆有吸热涂层或沉积选择性阳光吸热涂层。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全玻璃回形真空集热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玻璃管的底端或外管管身设置有排气嘴。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全玻璃回形真空集热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玻璃管的数量为一根以上,每根内玻璃管有两个管接头,吸热涂层采用磁控...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闵繁皓闵庆喜
申请(专利权)人:闵繁皓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