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梯井道照明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16033732 阅读:40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8-19 14:48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电梯井道照明系统,包括多个多面发光井道灯、双控开关K1、K2;多个多面发光井道灯固定在电梯井道内;距离电梯井道最高点之下0.5米范围内安装最上方的一个多面发光井道灯,距离电梯井道最低点之上0.5米范围内安装最下方的一个多面发光井道灯;在最上方的一个多面发光井道灯和最下方的一个多面发光井道灯之间,每间隔5~7米安装一个多面发光井道灯;双控开关K1和K2分别安装在电梯井道的上下两端;所述多面发光井道灯包括底座、散热体、发光板和灯罩;所述散热体安装在底座上,沿散热体侧面周向以及在散热体顶部均设有发光板;所述灯罩安装于发光板外部以保护所述发光板;本发明专利技术照明角度广,更节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电梯井道照明系统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照明系统,尤其是一种电梯井道专用照明系统。
技术介绍
电梯井道中,由于需要时常进行维护作业,因此,电梯井道照明灯是必须安装的设备;对于电梯井道的照明亮度,国标GB7588中有明确的规定。由于电梯井道中存在钢缆、导轨等部件,因此会对灯光有所遮挡;现有的电梯井道照明灯的结构设计不尽合理;比如有的采用T5灯管,有的采用面包灯,其发光面较窄;而且电梯井道内的墙壁表面毛糙,反光能力弱;常常面临电梯井道中某些位置照明亮度达不到照度要求的问题;而为了使得电梯井道内所有位置都满足GB7588的要求,必须增大照明灯具的功率;比如在垂直方向间隔6米左右设置一个面包灯的情况下,单个面包灯的功率需要24W以上才能满足照度要求。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电梯井道照明系统,采用了改进结构的多面发光井道灯,其自身多方向发光能够很好的满足电梯井道内的照度要求;相较于现有灯具,在达到国标GB7588的照度要求时,需要的功耗明显降低。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电梯井道照明系统,包括多个多面发光井道灯、双控开关K1、K2;多个多面发光井道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电梯井道照明系统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电梯井道照明系统,包括多个多面发光井道灯、双控开关K1、K2;其特征在于,多个多面发光井道灯固定在电梯井道内;距离电梯井道最高点之下0.5米范围内安装最上方的一个多面发光井道灯,距离电梯井道最低点之上0.5米范围内安装最下方的一个多面发光井道灯;在最上方的一个多面发光井道灯和最下方的一个多面发光井道灯之间,每间隔5~7米安装一个多面发光井道灯;双控开关K1和K2分别安装在电梯井道的上下两端;火线L连接双控开关K1的动触点,双控开关K1的第一静触点通过电线连接双控开关K2的第一静触点;双控开关K1的第二静触点通过电线连接双控开关K2的第二静触点;双控开关K2的动触点通过电线连接各多面发光井道...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梯井道照明系统,包括多个多面发光井道灯、双控开关K1、K2;其特征在于,多个多面发光井道灯固定在电梯井道内;距离电梯井道最高点之下0.5米范围内安装最上方的一个多面发光井道灯,距离电梯井道最低点之上0.5米范围内安装最下方的一个多面发光井道灯;在最上方的一个多面发光井道灯和最下方的一个多面发光井道灯之间,每间隔5~7米安装一个多面发光井道灯;双控开关K1和K2分别安装在电梯井道的上下两端;火线L连接双控开关K1的动触点,双控开关K1的第一静触点通过电线连接双控开关K2的第一静触点;双控开关K1的第二静触点通过电线连接双控开关K2的第二静触点;双控开关K2的动触点通过电线连接各多面发光井道灯的一接线端;各多面发光井道灯的另一接线端连接中性线N;所述多面发光井道灯包括底座(1)、散热体(2)、发光板和灯罩;所述散热体(2)安装在底座(1)上,沿散热体(2)侧面周向以及在散热体(2)顶部均设有发光板;所述灯罩安装于发光板外部以保护所述发光板;所述底座(1)内设有灯具驱动模块,灯具驱动模块通过连接线连接发光板。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梯井道照明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发光板包括数个侧发光板(4)和一个上发光板(5),所述灯罩包括数个侧灯罩(3)和一个上灯罩(6);所述底座(1)上部设有一个安装平台(101),底座(1)的安装平台(101)以下内部空间用于容纳灯具驱动模块;所述安装平台(101)上设有穿线孔(102),供发光板与灯具驱动模块的连接线穿过;安装平台(101)上还设有数个下固定孔(104),使用螺丝穿过下固定孔(104),将底座(1)与散热体(2)下端连接;散热体(2)外侧面上沿周向分布有数对竖向设置的卡接筋条(201);每一对卡接筋条(201)既用于卡接侧发光板(4),也同时用于卡接侧灯罩(3);每一对卡接筋条(201)包括横向间隔一个距离的两根卡接筋条(201),卡接筋条(201)包括与散热体本体一体连接并向外侧延伸出的筋条第一部(2011),以及与筋条第一部(2011)一体连接的筋条第二部(2012);所述筋条第二部(2012)两侧均突出于筋条第一部(2011);由此,在两个筋条第一部(2011)之间形成用于卡接侧发光板(4)之卡接部位(2013);筋条第二部(2012)的内突出端(2012a)防止侧发光板(4)脱出;在散热体(2)内侧面沿周向一体连接有数根竖向设置的连接筋条(202),连接筋条(202)的前端头设有连接头(2021);穿过底座安...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永涛叶荣彬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昶屹机电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