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徐仁贵专利>正文

一种支模二次浇筑楼梯间柱的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6032004 阅读:58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8-19 13:13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支模二次浇筑楼梯间柱的方法,所述浇筑楼梯间柱的方法为:根据楼梯间柱、剪力墙构建的尺寸制作柱模板,柱模板支设高度超过结构层施工高度,且延伸到结构施工层上层休息平台的梁和板的底部进行配模,然后根据楼层高度进行下一施工段柱模板的配置,通过上一施工段柱模板的支设上口作为下一次支模的基础,循序推进,使柱模板靠楼梯间一侧从下到上连续设置。本发明专利技术提高了楼梯间混凝土整体的观感质量,减少了检查环节,同时降低了工人的劳动强度,加快了施工速度,有效的解决了楼梯间柱加固难,容易移位的技术难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支模二次浇筑楼梯间柱的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建筑
,具体涉及一种支模二次浇筑楼梯间柱的方法。
技术介绍
楼梯间柱的浇筑在建筑领域是常用的技术,也是非常关键的,随着建筑业的发展,这种技术的应用也越来越多。但是,目前的楼梯间柱的浇筑方法存在如下的缺陷:1、楼梯间柱经常出现错台的质量通病,降低了楼梯间混凝土整体的观感质量;2、每次浇筑需要对柱脚进行修补和校正的工序,增加了检查环节,同时大大增加了工人的劳动强度;3、传统的施工工艺会造成混凝土浇筑过程中的外溢,浪费材料和增加清理工作,降低了施工速度;4、模板拆除后需要人工进行楼梯间混凝土柱脚的修补或剔凿,增加了人工成本;5、模板安装复杂,操作繁琐,导致楼梯间柱加固难,容易移位的技术难题;6、水泥砂浆以及混泥土的各项性能差,例如附着力弱,不具有节能环保的效果,保温效果差,耐久性差以及稳定性差的缺陷。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支模二次浇筑楼梯间柱的方法,用以解决上述的技术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一种支模二次浇筑楼梯间柱的方法,根据楼梯间柱、剪力墙构建的尺寸制作柱模板,柱模板支设高度超过结构层施工高度,且延伸到结构施工层上层休息平台的梁和板的底部进行配模,然后根据楼层高度进行下一施工段柱模板的配置,通过上一施工段柱模板的支设上口作为下一次支模的基础,循序推进,使柱模板靠楼梯间一侧从下到上连续设置。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施工中靠楼梯间的柱模板配制二层模板。本专利技术中,其它模板按传统方法支设。一种支模二次浇筑楼梯间柱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S1、楼梯间模板配置具体为:熟悉施工图纸—→进场模板的验收—→放楼梯间模板大样—→楼梯间模板的配置;S2、模板施工具体为:检查构件的定位—→钢筋绑扎—→钢筋隐蔽验收—→模板内垃圾清理—→组装柱模—→安装休息平台下的柱箍—→按控制线固定根部柱模—→安装拉杆或斜撑—→校正垂直度—→柱模预检—→浇筑混凝土—→柱模拆除—→进入下一施工流程;在模板施工的过程中,浇筑混凝土之前先浇筑水泥砂浆;其中,所述水泥砂浆按照如下配比组成:珍珠岩60-80份,水泥30-40份,高岭土5-8份,膨润土1-5份,铝粉20-60份,水镁石粉末30-40份,海泡石1-5份,纤维5-10份,河沙20-40份,硫酸铝5-20份,水70-80份,聚氨酯硬泡颗粒30-40份,丁苯橡胶乳液1-10份,萘系减水剂1-5份;所述混凝土按照如下配比组成:普通硅酸盐水泥100份,石子300份,砂80份,铁粉5~20份,亚硫酸钠粉0.5~1.5份,粉煤灰10~30份,碳纳米管10~80重量份,丙烯酸乳液5~10重量份,减水剂8~10份。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步骤S1中,模板的板面应平整,材料性能应满足设计的强度要求,下料准确,切口平齐,阴阳角方正,边、角顺直,无扭曲、翘边现象。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步骤S2中,柱模拆除时,确保楼梯间柱模板不拆除。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步骤S2中,组装柱模时,先将相邻的两片模板就位,就位后用铁丝与主筋绑扎临时固定;安装完两面模板后再安装另外两面模板。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步骤S2中,安装休息平台下的柱箍时,按上、中、下不少于三道进行设置,中间一道应设置在柱高的2/3处。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步骤S2中,安装休息平台以上的柱箍时,柱箍与休息平台以下的柱箍相同。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步骤S2中,安装拉杆或斜撑时,柱模每边设2根拉杆,固定于楼板预埋钢筋环上,用经纬仪控制,用花篮螺栓校正柱模垂直度;拉杆与地面夹角为45-60°,预埋钢筋环与柱距离为3/4柱高。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步骤S2中,浇筑混凝土前,先浇高度为5~10cm的水泥砂浆,所述水泥砂浆与混凝土的配比相同,或者水泥与砂子的重量比为1:1。作为一种优选的技术方案,步骤S2中,柱模拆除时,先拆掉柱模拉杆或支撑,再卸掉柱箍,把连接每片柱模的U形卡拆掉,然后用撬杠撬动模板,使模板与混凝土脱离;同时保留施工层休息平台以上的柱模,该位置模板应在上一层结构层施工完成后,方可拆除。本专利技术具有如下优点: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次支模二次浇筑能有效解决楼梯间柱错台的质量通病,提高了楼梯间混凝土整体质量。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方法中,楼梯间柱的混凝土可以连续浇筑或分开浇筑,在进行下一次浇筑时省去对柱脚进行修补和校正的工序,减少了检查环节,同时降低了工人的劳动强度。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方法中,一次支模二次浇捣的施工工艺避免了混凝土浇筑过程中的外溢,节省材料和清理工作,加快了施工速度。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方法中,模板拆除后不再需要人工进行楼梯间混凝土柱脚的修补或剔凿,节省人工。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方法中,模板安装方面,操作简单,有效的解决了楼梯间柱加固难,容易移位的技术难题。本专利技术的水泥砂浆有效均衡水泥砂浆的保温特性,从而使在建筑保温层施工时,能够获得良好的保温效果,并且具有弹性模量大、强度高、耐久、稳定等优点。本专利技术所述水泥砂浆形成的涂抹层具有显著的节能效果,同时具有重量轻、导热系数低、耐腐蚀、耐冻融、干燥收缩率及浸水线性变形率小等特点,提高了水泥砂浆的抗裂性能,同时利用高岭土、膨润土、海泡石等组分,调节砂浆黏结度,使本专利技术所述水泥砂浆具有附着力强、抗裂性好等显著特点。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施工结构示意图图。图2为图1A-A方向的剖面示意图。图3为图1B-B方向的剖面示意图。图中,1、施工层楼梯休息平台模板;2、施工层休息平台以下的柱模;3、楼梯休息平台以上的柱模;4、上层的休息平台;5、控制线;6、斜撑。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专利技术,但不用来限制本专利技术的范围。实施例1如图1-图3所示,一种支模二次浇筑楼梯间柱的方法,根据楼梯间柱、剪力墙构建的尺寸制作柱模板,柱模板支设高度超过结构层施工高度,且延伸到结构施工层上层休息平台的梁和板的底部进行配模,然后根据楼层高度进行下一施工段柱模板的配置,通过上一施工段柱模板的支设上口作为下一次支模的基础,循序推进,使柱模板靠楼梯间一侧从下到上连续设置。本实施例中,施工中靠楼梯间的柱模板配制二层模板,其它模板按传统方法支设。实施例2一种支模二次浇筑楼梯间柱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S1、楼梯间模板配置具体为:熟悉施工图纸—→进场模板的验收—→放楼梯间模板大样—→楼梯间模板的配置;该步骤中,采取以下要点:模板的板面应平整,材料性能应满足设计的强度要求,下料准确,切口平齐,阴阳角方正,边、角顺直,无扭曲、翘边现象;S2、模板施工具体为:检查构件的定位—→钢筋绑扎—→钢筋隐蔽验收—→模板内垃圾清理—→组装柱模—→安装休息平台下的柱箍—→按控制线固定根部柱模—→安装拉杆或斜撑—→校正垂直度—→柱模预检—→浇筑混凝土—→柱模拆除—→进入下一施工流程;该步骤中,采取以下要点:柱模拆除时,确保楼梯间柱模板不拆除;组装柱模时,先将相邻的两片模板就位,就位后用铁丝与主筋绑扎临时固定;安装完两面模板后再安装另外两面模板;安装休息平台下的柱箍时,按上、中、下不少于三道进行设置,中间一道应设置在柱高的2/3处;安装休息平台1以上的柱箍时,柱箍与休息平台以下的柱箍相同;安装拉杆或斜撑时,柱模每边设2根拉杆,固定于楼板预埋钢筋环上,用经纬仪控制,用花篮螺栓校正柱模垂直度;拉杆与地面夹角为45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支模二次浇筑楼梯间柱的方法

【技术保护点】
一种支模二次浇筑楼梯间柱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楼梯间柱、剪力墙构建的尺寸制作柱模板,柱模板支设高度超过结构层施工高度,且延伸到结构施工层上层休息平台的梁和板的底部进行配模,然后根据楼层高度进行下一施工段柱模板的配置,通过上一施工段柱模板的支设上口作为下一次支模的基础,循序推进,使柱模板靠楼梯间一侧从下到上连续设置。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支模二次浇筑楼梯间柱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楼梯间柱、剪力墙构建的尺寸制作柱模板,柱模板支设高度超过结构层施工高度,且延伸到结构施工层上层休息平台的梁和板的底部进行配模,然后根据楼层高度进行下一施工段柱模板的配置,通过上一施工段柱模板的支设上口作为下一次支模的基础,循序推进,使柱模板靠楼梯间一侧从下到上连续设置。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支模二次浇筑楼梯间柱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施工中靠楼梯间的柱模板配制二层模板。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支模二次浇筑楼梯间柱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模二次浇筑楼梯间柱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S1、楼梯间模板配置具体为:熟悉施工图纸—→进场模板的验收—→放楼梯间模板大样—→楼梯间模板的配置;S2、模板施工具体为:检查构件的定位—→钢筋绑扎—→钢筋隐蔽验收—→模板内垃圾清理—→组装柱模—→安装休息平台下的柱箍—→按控制线固定根部柱模—→安装拉杆或斜撑—→校正垂直度—→柱模预检—→浇筑混凝土—→柱模拆除—→进入下一施工流程;在模板施工的过程中,浇筑混凝土之前先浇筑水泥砂浆;其中,所述水泥砂浆按照如下配比组成:珍珠岩60-80份,水泥30-40份,高岭土5-8份,膨润土1-5份,铝粉20-60份,水镁石粉末30-40份,海泡石1-5份,纤维5-10份,河沙20-40份,硫酸铝5-20份,水70-80份,聚氨酯硬泡颗粒30-40份,丁苯橡胶乳液1-10份,萘系减水剂1-5份;所述混凝土按照如下配比组成:普通硅酸盐水泥100份,石子300份,砂80份,铁粉5~20份,亚硫酸钠粉0.5~1.5份,粉煤灰10~30份,碳...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仁贵吉达华余忠旺
申请(专利权)人:徐仁贵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新疆,6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