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网络服务器多电源多功能列头柜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6017828 阅读:63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8-18 21:0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网络服务器多电源多功能列头柜,包括防护底座、承载柜体、承载立柱、导向轨、电源柜体、布线槽、电源电路、配电电路、电源自动切换装置及智能控制电路,承载柜体下端面通过连接柱与防护底座连接,承载立柱安装在承载柜体上端面,导向轨承载立柱间通过滑块滑动连接,电源柜体通过导向轨与承载立柱滑动连接,电源电路嵌于电源柜体内,配电电路、电源自动切换装置及智能控制电路均位于承载柜体内。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一方面具有良好的承载能力,可有效的满足多路供电出入输出和多路电源供电间自由切换,另一方面可根据实际使用需要,灵活对各供电电源数量、类型进行调换,提高故障修复率,同时还可提高列头柜设备运行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网络服务器多电源多功能列头柜
本技术涉及一种电源柜结构,确切地说是一种网络服务器多电源多功能列头柜。
技术介绍
目前在对网络服务器进行电源供给时,由于一个网络基站中往往需要使用多个网络服务器联机运行,且在服务器运行过程中,还需要大量辅助设备对网络服务器的运行环境进行辅助调控等作业,为了满足实际使用的需要,并减少网络服务器基站设备投入量等要求,当前主要是通过利用专用的电源列头柜进行供电,但在实际使用中发现,当前所使用的列头柜往往均采用传统柜体结构,虽然一定程度上可以满足使用需要,但无法根据网络服务器及外围设备实际情况,灵活调整电源类型和数量,因此使用灵活性相对较差,同时在实际使用中,当前的列头柜在实际运行中,当需要对电源列头柜进行故障排除、日常维护检修时,往往需要电源列头柜整体停机方可进行,从而严重影响了电源列头柜使用的稳定性和可靠性,且由于当前电源列头柜的集成化和模块化程度不高,因此实际使用时对零部件更换效率较为低下,从而严重影响了电源列头柜的故障排出率,因此针对这一现状,迫切需要开发一种新型电源列头柜,以满足实际工的需要。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上存在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一种网络服务器多电源多功能列头柜,该新型构成结构简单,使用灵活方便且模块化集成化程度高,一方面具有良好的承载能力,可有效的满足多路供电出入输出和多路电源供电间自由切换,另一方面可根据实际使用需要,灵活对各供电电源数量、类型进行调换,且在对某一个或几个电源进行维护处理时,并不会影响列头柜的整体运行状态,从而达到提高多路电源使用灵活性,提高故障修复率,同时还可提高列头柜设备运行的稳定性和可靠性。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是通过如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网络服务器多电源多功能列头柜,包括防护底座、承载柜体、承载立柱、导向轨、电源柜体、布线槽、电源电路、配电电路、电源自动切换装置及智能控制电路,承载柜体为呈正四棱柱结构的密闭腔体,承载柜体下端面通过连接柱与防护底座连接,防护底座与承载柜体同轴分布并与承载柜体下表面平行分布,连接柱至少四个,环绕防护底座轴线均布,连接柱分别与防护底座和承载柜体垂直分布,承载立柱共四根,安装在承载柜体上端面上并与承载柜体上端面垂直分布,承载立柱环绕承载柜体轴线分布在承载柜体上端面的拐角位置处,导向轨若干,并与承载立柱间通过滑块滑动连接,且导向轨与承载柜体上端面平行分布,布线槽至少一个,其末端与承载柜体后侧面连接并与承载柜体相互连通,布线槽另通过定位扣与承载立柱相互连接并与承载立柱轴线相互平行分布,电源柜体至少两个,各电源柜体与承载柜体同轴分布,并位于承载柜体正上方,电源柜体通过导向轨与承载立柱滑动连接,且各电源柜体沿承载柜体轴线方向均布,电源电路嵌于电源柜体内,且每个电源柜体内均设一个电源电路,各电源柜体的电源电路相互并联并通过布线槽与承载柜体电气连接,配电电路、电源自动切换装置及智能控制电路均位于承载柜体内,智能控制电路分别与配电电路、电源自动切换装置电气连接,电源自动切换装置另分别与配电电路和各电源电路电气连接。进一步的,所述的承载柜体与电源柜体之间及相邻的电源柜体之间通过弹性绝缘垫块隔离。进一步的,所述的防护底座上表面设制冷装置,所述的制冷装置包括半导体制冷机构、换气风机及换热板,所述的半导体制冷机构、换气风机均安装防护底座上表面,其中所述的半导体制冷机构通过换热板分别与承载柜体与电源柜体相互连接。本技术构成结构简单,使用灵活方便且模块化集成化程度高,一方面具有良好的承载能力,可有效的满足多路供电出入输出和多路电源供电间自由切换,另一方面可根据实际使用需要,灵活对各供电电源数量、类型进行调换,且在对某一个或几个电源进行维护处理时,并不会影响列头柜的整体运行状态,从而达到提高多路电源使用灵活性,提高故障修复率,同时还可提高列头柜设备运行的稳定性和可靠性。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来详细说明本技术;图1为本技术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技术。如图1所述的一种网络服务器多电源多功能列头柜,包括防护底座1、承载柜体2、承载立柱3、导向轨4、电源柜体5、布线槽6、电源电路7、配电电路8、电源自动切换装置9及智能控制电路10,承载柜体2为呈正四棱柱结构的密闭腔体,承载柜体2下端面通过连接柱11与防护底座1连接,防护底座1与承载柜体2同轴分布并与承载柜体2下表面平行分布,连接柱11至少四个,环绕防护底座1轴线均布,连接柱11分别与防护底座1和承载柜体2垂直分布,承载立柱3共四根,安装在承载柜体2上端面上并与承载柜体2上端面垂直分布,承载立柱3环绕承载柜体2轴线分布在承载柜体2上端面的拐角位置处,导向轨4若干,并与承载立柱3间通过滑块17滑动连接,且导向轨4与承载柜体2上端面平行分布,布线槽6至少一个,其末端与承载柜体2后侧面连接并与承载柜体2相互连通,布线槽6另通过定位扣12与承载立柱3相互连接并与承载立柱3轴线相互平行分布,电源柜体5至少两个,各电源柜体5与承载柜体2同轴分布,并位于承载柜体2正上方,电源柜体2通过导向轨4与承载立柱3滑动连接,且各电源柜体5沿承载柜体2轴线方向均布,电源电路7嵌于电源柜体5内,且每个电源柜体5内均设一个电源电路7,各电源柜体2的电源电路7相互并联并通过布线槽6与承载柜体2电气连接,配电电路8、电源自动切换装置9及智能控制电路10均位于承载柜体2内,智能控制电路10分别与配电电路8、电源自动切换装置9电气连接,电源自动切换装置9另分别与配电电路8和各电源电路7电气连接。本实施例中,所述的承载柜体2与电源柜体5之间及相邻的电源柜体5之间通过弹性绝缘垫块13隔离。本实施例中,所述的防护底座1上表面设制冷装置,所述的制冷装置包括半导体制冷机构14、换气风机15及换热板16,所述的半导体制冷机构14、换气风机15均安装防护底座1上表面,其中所述的半导体制冷机构14通过换热板16分别与承载柜体2与电源柜体5相互连接。本新型在具体实施中,首先将防护底座安装到指定位置处,然后将承载柜体与防护底座相互连接,然后将各承载立柱安装到承载柜体上,最后根据使用需要,选择与使用需要相符合的电源柜体的数量和电源柜体内电源的型号,并将各电源柜体通过导向轨安装到承载柜体正上方,并与承载柜体电气连接即可。在具体的运行过程中,各电源柜体通过电源电路对外部电源进行整流,制备出满足使用需要的供电电源,然后经由电源自动切换装置后从配电电路输出,当其中一个后几个电源柜体因故障、检修等原因需要暂时停止工作时,则在控制电路驱动下,由电源自动切换装置将处于工作状态电源柜体输送的电能分配到配电电路中,以确保列头柜运行稳定性和可靠性。在进行电源柜体检修、更换和维护时,可直径将该电源柜直接取出,然后将全新的电源柜安装到承载柜体上进行工作,然后在对取出的原始电源柜体进行检修工作,从而达到提高列头柜运行稳定性和可靠性的目的,同时另提高列头柜故障检修排除效率的目的。本技术构成结构简单,使用灵活方便且模块化集成化程度高,一方面具有良好的承载能力,可有效的满足多路供电出入输出和多路电源供电间自由切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网络服务器多电源多功能列头柜

【技术保护点】
一种网络服务器多电源多功能列头柜,其特征在于:所述一种网络服务器多电源多功能列头柜包括防护底座、承载柜体、承载立柱、导向轨、电源柜体、布线槽、电源电路、配电电路、电源自动切换装置及智能控制电路,所述的承载柜体为呈正四棱柱结构的密闭腔体,承载柜体下端面通过连接柱与防护底座连接,所述的防护底座与承载柜体同轴分布并与承载柜体下表面平行分布,所述的连接柱至少四个,环绕防护底座轴线均布,所述的连接柱分别与防护底座和承载柜体垂直分布,所述的承载立柱共四根,安装在承载柜体上端面上并与承载柜体上端面垂直分布,所述的承载立柱环绕承载柜体轴线分布在承载柜体上端面的拐角位置处,所述的导向轨若干,并与承载立柱间通过滑块滑动连接,且所述的导向轨与承载柜体上端面平行分布,所述的布线槽至少一个,其末端与承载柜体后侧面连接并与承载柜体相互连通,所述的布线槽另通过定位扣与承载立柱相互连接并与承载立柱轴线相互平行分布,所述的电源柜体至少两个,各电源柜体与承载柜体同轴分布,并位于承载柜体正上方,所述的电源柜体通过导向轨与承载立柱滑动连接,且各电源柜体沿承载柜体轴线方向均布,所述的电源电路嵌于电源柜体内,且每个电源柜体内均设一个电源电路,各电源柜体的电源电路相互并联并通过布线槽与承载柜体电气连接,所述的配电电路、电源自动切换装置及智能控制电路均位于承载柜体内,所述的智能控制电路分别与配电电路、电源自动切换装置电气连接,所述的电源自动切换装置另分别与配电电路和各电源电路电气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网络服务器多电源多功能列头柜,其特征在于:所述一种网络服务器多电源多功能列头柜包括防护底座、承载柜体、承载立柱、导向轨、电源柜体、布线槽、电源电路、配电电路、电源自动切换装置及智能控制电路,所述的承载柜体为呈正四棱柱结构的密闭腔体,承载柜体下端面通过连接柱与防护底座连接,所述的防护底座与承载柜体同轴分布并与承载柜体下表面平行分布,所述的连接柱至少四个,环绕防护底座轴线均布,所述的连接柱分别与防护底座和承载柜体垂直分布,所述的承载立柱共四根,安装在承载柜体上端面上并与承载柜体上端面垂直分布,所述的承载立柱环绕承载柜体轴线分布在承载柜体上端面的拐角位置处,所述的导向轨若干,并与承载立柱间通过滑块滑动连接,且所述的导向轨与承载柜体上端面平行分布,所述的布线槽至少一个,其末端与承载柜体后侧面连接并与承载柜体相互连通,所述的布线槽另通过定位扣与承载立柱相互连接并与承载立柱轴线相互平行分布,所述的电源柜体至少两个,各电源柜体与承载...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国涛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中讯通讯设备实业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