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水稻田土壤改良剂及其改良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5995836 阅读:43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8-15 12:13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水稻田土壤改良剂及其改良方法,该改良剂由重量比为1.3‑1.7:0.4‑0.6的主剂与助剂组成,其中:主剂包括下述重量份的原料:腐植酸钠6.4‑7.6份、生物碳1‑2份、微生物菌0.2‑0.4份、凹凸棒土11‑13份、海藻粉2.5‑3.5份、环糊精7.2‑8.6份、草酸盐2.5‑3.2份、羟基磷灰石3.5‑4.5份;助剂包括下述重量份的原料:玉米芯17‑21份、稻壳4‑5份、沼渣10‑12份、腐熟剂0.5‑0.7份、胶质芽孢杆菌0.4‑0.43份。本发明专利技术改良后的土壤土壤有机质含量提高,土体疏松,提高水稻秧苗生长的质量,减少秧苗的病害,提高水稻产量。

Soil amendment for paddy field and method for improving the same

The invention discloses a paddy soil improver and its improved method, the modified agent by weight ratio of main agent 1.7:0.4 1.3 0.6 and auxiliaries, including: the main agent prepared from humic acid sodium 6.4 7.6, 1 biological carbon 2, bacteria 0.2 0.4 a, attapulgite 11 13 copies, 3.5 copies, 2.5 seaweed powder cyclodextrin 7.2 8.6 copies, 3.2 copies, 2.5 oxalate 3.5 hydroxyapatite 4.5; additive prepared from corn cob 17 21 copies, 5 copies, 4 rice husk residue 10 12, decomposing agent 0.5 0.7 copies, 0.43 copies of 0.4 b.mucilaginosus. The improved soil and the soil organic matter content of the invention is improved, the soil body is loose, the quality of rice seedling growth is improved, the disease of rice seedlings is reduced, and the rice yield is increase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水稻田土壤改良剂及其改良方法
本专利技术属于水稻栽培
,涉及一种水稻田土壤改良剂及其改良方法。
技术介绍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大量化肥农药的使用,虽然解决了粮食的数量问题、增加经济收入,但又带来了更为严重的土壤酸化、板结,同时化学药物、激素、氯根、亚硝酸盐等有害物质残留超标,土壤微生态环境遭到破坏,耕地健康退化及安全受到严重影响,在很大程度上威胁粮食安全和农业的可持续发展,直接或间接危害人类的生存环境和身体健康。如何改变土壤的物理环境,减少化学肥料和农药的用量,恢复土壤生态系统的平衡与健康,是当前我国生态农业可持续发展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如何研究开发一种水稻田土壤改良剂,通过选择合适的原料和配比,可以缓释改变土壤的理化环境,提高土壤的生物化学活性,提高肥料的利用率和使用效果,并且具有调节土壤pH、吸附有害物质的作用,有利于农作物的生长,这是本专利技术面临的课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水稻田土壤改良剂及其改良方法。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一种水稻田土壤改良剂,该改良剂由重量比为1.3-1.7:0.4-0.6的主剂与助剂组成,其中:主剂包括下述重量份的原料:腐植酸钠6.4-7.6份、生物碳1-2份、微生物菌0.2-0.4份、凹凸棒土11-13份、海藻粉2.5-3.5份、环糊精7.2-8.6份、草酸盐2.5-3.2份、羟基磷灰石3.5-4.5份;助剂包括下述重量份的原料:玉米芯17-21份、稻壳4-5份、沼渣10-12份、腐熟剂0.5-0.7份、胶质芽孢杆菌0.4-0.43份。所述主剂生产步骤为:将生物碳、凹凸棒土与羟基磷灰石分别研磨至180-220微米,然后按研磨顺序混合均匀后,加适量水制成浓度为45-55%的混合液;向上述混合液中依次加入环糊精、草酸盐、腐植酸钠后,超声分散1-1.5h,制得混合粘稠物;最后将上述混合粘稠物倒入海藻粉与微生物菌形成的混匀物内,造粒得颗粒料,干燥至含水率3-5%,制得主剂。所述助剂生产步骤为:取粒径为40-60mm玉米芯、稻壳、沼渣混合,调节混合后的pH值为4.5-4.8,调节其水分含量为56-61%,加入腐熟剂、胶质芽孢杆菌搅拌混合均匀,在间歇翻堆条件下依次进行好氧发酵、堆置陈化6~8天,使其含水量降至12-16%,制得助剂。一种水稻田土壤改良方法,该方法包括下述步骤:将水稻田土壤翻整破碎并晾晒,翻整深度至20-30cm,破碎粒径至4-8cm,晾晒3-5天;将主剂均匀覆盖至翻整破碎后的土壤表面;再次翻整破碎土壤,将土壤与上述主剂混合均匀,再次破碎粒径至2-4cm;取助剂覆盖在上述二次翻整破碎的土壤上,覆盖高度为1.6-2.4cm。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土壤改良剂一方面能让主剂、助剂成分缓慢有效释放,减少施肥的频率,降低生产成本,对人畜和周围环境无任何污染;另一方面能够改善土壤性状,提高土壤团粒结构大小,提高土壤孔隙度,有利于植物吸收营养成分的能力;本专利技术改良后的土壤土壤有机质含量提高,土体疏松,提高水稻秧苗生长的质量,减少秧苗的病害,提高水稻产量。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实施例1一种水稻田土壤改良剂,该改良剂由重量比为1.7:0.4的主剂与助剂组成,其中:主剂包括下述重量份的原料:腐植酸钠7.6份、生物碳1份、微生物菌0.4份、凹凸棒土11份、海藻粉3.5份、环糊精7.2份、草酸盐3.2份、羟基磷灰石3.5份;助剂包括下述重量份的原料:玉米芯21份、稻壳4份、沼渣12份、腐熟剂0.5份、胶质芽孢杆菌0.43份;主剂生产步骤为:将生物碳、凹凸棒土与羟基磷灰石分别研磨至180微米,然后按研磨顺序混合均匀后,加适量水制成浓度为55%的混合液;向上述混合液中依次加入环糊精、草酸盐、腐植酸钠后,超声分散1h,制得混合粘稠物;最后将上述混合粘稠物倒入海藻粉与微生物菌形成的混匀物内,造粒得颗粒料,干燥至含水率5%,制得主剂;助剂生产步骤为:取粒径为40mm玉米芯、稻壳、沼渣混合,调节混合后的pH值为4.8,调节其水分含量为56%,加入腐熟剂、胶质芽孢杆菌搅拌混合均匀,在间歇翻堆条件下依次进行好氧发酵、堆置陈化8天,使其含水量降至12%,制得助剂;一种水稻田土壤改良方法,该方法包括下述步骤:将水稻田土壤翻整破碎并晾晒,翻整深度至30cm,破碎粒径至4cm,晾晒5天;将主剂均匀覆盖至翻整破碎后的土壤表面;再次翻整破碎土壤,将土壤与上述主剂混合均匀,再次破碎粒径至2cm;取助剂覆盖在上述二次翻整破碎的土壤上,覆盖高度为2.4cm。实施例2一种水稻田土壤改良剂,该改良剂由重量比为1.3:0.6的主剂与助剂组成,其中:主剂包括下述重量份的原料:腐植酸钠6.4份、生物碳2份、微生物菌0.2份、凹凸棒土13份、海藻粉2.5份、环糊精8.6份、草酸盐2.5份、羟基磷灰石4.5份;助剂包括下述重量份的原料:玉米芯17份、稻壳5份、沼渣10份、腐熟剂0.7份、胶质芽孢杆菌0.4份;主剂生产步骤为:将生物碳、凹凸棒土与羟基磷灰石分别研磨至220微米,然后按研磨顺序混合均匀后,加适量水制成浓度为45%的混合液;向上述混合液中依次加入环糊精、草酸盐、腐植酸钠后,超声分散1.5h,制得混合粘稠物;最后将上述混合粘稠物倒入海藻粉与微生物菌形成的混匀物内,造粒得颗粒料,干燥至含水率3%,制得主剂;助剂生产步骤为:取粒径为60mm玉米芯、稻壳、沼渣混合,调节混合后的pH值为4.5,调节其水分含量为61%,加入腐熟剂、胶质芽孢杆菌搅拌混合均匀,在间歇翻堆条件下依次进行好氧发酵、堆置陈化6天,使其含水量降至16%,制得助剂;一种水稻田土壤改良方法,该方法包括下述步骤:将水稻田土壤翻整破碎并晾晒,翻整深度至20cm,破碎粒径至8cm,晾晒3天;将主剂均匀覆盖至翻整破碎后的土壤表面;再次翻整破碎土壤,将土壤与上述主剂混合均匀,再次破碎粒径至4cm;取助剂覆盖在上述二次翻整破碎的土壤上,覆盖高度为1.6cm。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土壤改良剂一方面能让主剂、助剂成分缓慢有效释放,减少施肥的频率,降低生产成本,对人畜和周围环境无任何污染;另一方面能够改善土壤性状,提高土壤团粒结构大小,提高土壤孔隙度,有利于植物吸收营养成分的能力;本专利技术改良后的土壤土壤有机质含量提高,土体疏松,提高水稻秧苗生长的质量,减少秧苗的病害,提高水稻产量。以上公开的本专利技术优选实施例只是用于帮助阐述本专利技术。优选实施例并没有详尽叙述所有的细节,也不限制该专利技术仅为所述的具体实施方式。显然,根据本说明书的内容,可作很多的修改和变化。本说明书选取并具体描述这些实施例,是为了更好地解释本专利技术的原理和实际应用,从而使所属
技术人员能很好地理解和利用本专利技术。本专利技术仅受权利要求书及其全部范围和等效物的限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水稻田土壤改良剂,其特征在于,该改良剂由重量比为1.3‑1.7:0.4‑0.6的主剂与助剂组成,其中:主剂包括下述重量份的原料:腐植酸钠6.4‑7.6份、生物碳1‑2份、微生物菌0.2‑0.4份、凹凸棒土11‑13份、海藻粉2.5‑3.5份、环糊精7.2‑8.6份、草酸盐2.5‑3.2份、羟基磷灰石3.5‑4.5份;助剂包括下述重量份的原料:玉米芯17‑21份、稻壳4‑5份、沼渣10‑12份、腐熟剂0.5‑0.7份、胶质芽孢杆菌0.4‑0.43份。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水稻田土壤改良剂,其特征在于,该改良剂由重量比为1.3-1.7:0.4-0.6的主剂与助剂组成,其中:主剂包括下述重量份的原料:腐植酸钠6.4-7.6份、生物碳1-2份、微生物菌0.2-0.4份、凹凸棒土11-13份、海藻粉2.5-3.5份、环糊精7.2-8.6份、草酸盐2.5-3.2份、羟基磷灰石3.5-4.5份;助剂包括下述重量份的原料:玉米芯17-21份、稻壳4-5份、沼渣10-12份、腐熟剂0.5-0.7份、胶质芽孢杆菌0.4-0.43份。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水稻田土壤改良剂,其特征在于,所述主剂生产步骤为:将生物碳、凹凸棒土与羟基磷灰石分别研磨至180-220微米,然后按研磨顺序混合均匀后,加适量水制成浓度为45-55%的混合液;向上述混合液中依次加入环糊精、草酸盐、腐植酸钠后,超声分散1-1.5h,制得混合粘稠...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孔德权高时凤蒋光月华胜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喜洋洋农业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