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宁波大学专利>正文

一种快速捕获漂浮铜藻的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5994142 阅读:45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8-15 11:1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快速捕获漂浮铜藻的装置,主要的步骤是:构建梯状筏式捕获装置、布放梯状筏式捕获装置、管理梯状筏式捕获装置、定期采收铜藻;梯状筏式捕获装包括多个单体,每个单体包括两条互相平行、且与海水海流方向垂直的缆绳,缆绳上夹有或系有“十字”连接架,缆绳末端连接有连接管、每隔3米在两条缆绳之间系上系绳、每隔9米在两条缆绳之间系上连接管从而构成梯状结构的单体;单体之间平行设置,连接管的两端分别连接有张力浮球,张力浮球通过桩缆与固定桩连接。采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方法简便易行,而效果较好,生产效益明显。

Device for fast catching floating copper algae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 rapid acquisition device of floating copper algae, the main steps are: constructing the ladder raft capture device, cloth ladder raft capture device, management ladder raft capture device, regular recovery copper algae; ladder raft capture device includes a plurality of monomers, each single the body includes two mutually parallel and perpendicular to the current direction, sea cable, cable clamp or a cross connecting frame, cable terminal is connected with a connecting pipe, every 3 meters between the two line on the tether, every 9 meters in the Department between two cables connecting pipe to form a single body the ladder shaped structure; between monomers arranged in parallel, both ends of the connection tube are respectively connected with the tension of the floating ball, floating ball through the cable tension pile is connected with the fixed pile. The utility model has the advantages of simple and convenient operation, good effect and obvious production benefi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快速捕获漂浮铜藻的装置
本技术涉及一种快速捕获漂浮铜藻的装置。
技术介绍
铜藻藻株高大,枝叶繁茂,作为鱼类栖息、活动、繁衍的场所,俗称为丁香屋。铜藻是共同营造海藻场所关注的重点大型海藻。目前,已经解决了生产性育苗养殖等技术与装备,能够对自然资源的维护、种质资源保护、海洋牧场的构建与海藻场重建、海藻生境修复等提供技术与种苗来源,提高铜藻的生物量供应。铜藻作为是一种周年都可有见到、分布广泛的经济海藻。铜藻一直能够作为一种可供利用的海藻资源,褐藻多酚、甾醇、岩藻黄素等生物活性物质含量非常丰富,可以作为海参的重要添加饲料,经过简单加工可以作为人的食物。通过全产业链和生态链的探索,特别是确定开发其饲料、肥料、食品、医药等利用形式,产业化提取以褐藻多酚、甾醇、岩藻黄素等为代表的新型生物活性物质,从而引领铜藻的开发,实现资源、环境效益与经济价值的共赢。但是,每年的1~6月份,在江苏、浙江、福建沿海,经常能够发现在海区有大量漂浮的铜藻。在码头、岸边、海区的定点漂浮物上均出现生长着的铜藻,状态良好,也具有一定的生物量。有时会大量进入渔民捕捞的网具中,很难清理,不胜其烦,直接影响捕捞作业。漂浮铜藻不能相对固定在一定的空间,比如经常缠绕在紫菜、海带、贻贝等养殖筏架上,与紫菜、海带竞争营养盐及光照条件,并影响浮游植物的正常生长,而作为饵料就相应的减少,进而影响贻贝的产量;漂浮铜藻生物量大,影响到养殖筏架的在风浪情况下的稳定性。漂浮铜藻任意漂浮在航道等海域,随着风浪、潮流到处漂流,细长,成簇存在,有可能缠绕在螺旋桨中,直接影响动力的输出,干扰航运的正常运转。堆积在沙滩、码头或者岩礁上,将影响它们的原有旅游等功能的发挥,需要及时清理,特别是在海况不利的条件下,开展收集工作将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目前尚无类似的报道,如公开号为“CN101653094”,名称为“一种裙带菜全天候无附着基杂交苗种培育方法及其装置”的专利技术专利,公开了应用充气管道充气翻滚培养裙带菜幼苗方法与装置;公开号为“CN102524041A”,名称为“一种在硬质附着基上种植鼠尾藻的方法”的专利技术专利,公开了直接在人工鱼礁、石块或水泥构件上种植鼠尾藻方法。铜藻一方面具有重要的经济社会与生态价值,我们期望有大量的生物量供给;另一方面,任其漂浮在自然海域将造成严重危害,影响到海洋航运、捕捞、水产养殖、自然环境、旅游等行业,因而期望能够控制在一定的空间中,不影响其他产业的正常运行。需要设计特定的装置,以便大量采集,特别是活体原料,是提取褐藻多酚、甾醇、岩藻黄素的必要条件,才能变废为宝。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而提供一种快速捕获漂浮铜藻的装置及其构建方法,采用该方法简便易行,而效果较好,生产效益明显。本技术在该装置中漂浮的铜藻得到相对固定,能够使铜藻在一定的空间中进行快速扩繁,被及时采收。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快速捕获漂浮铜藻的装置,主体为梯状筏式捕获装置,由多个梯状筏式捕获装置单体构成:所述的梯状筏式捕获装置单体,包括两条互相平行、且与海水海流方向垂直的缆绳,缆绳末端连接有连接管,连接管的走向与海水海流方向一致;所述的缆绳上夹有或系有“十字”连接架,每隔3米在两条缆绳之间系上系绳、每隔9米在两条缆绳之间系上连接管,从而使梯状筏式捕获装置单体形成稳定的软式梯;多个所述的梯状筏式捕获装置单体平行设置从而构成梯状筏式捕获装置,梯状筏式捕获装置的走向与海水流向垂直;所述的梯状筏式捕获装置的每个单体的两端各连接有一个张力浮球,即每个单体两端的连接管的末端各连接有一个张力浮球;张力浮球通过桩缆与位于海底的固定桩相连接,桩缆上连接有标志浮球,从而构成快速捕获漂浮铜藻的装置。优选的,所述的梯状筏式捕获装置单体彼此之间的间隔为50cm。优选的,所述的连接管,材质为PPR,两端封口。优选的,所述的缆绳,为混纺绳,单绳采用3股,每股1:1的维尼纶与塑料单丝混捻而成;所述的缆绳长度为100-300米、直径为2-4cm。优选的,所述的“十字”连接架,材质为PPR,长度为15-25cm、直径为0.3-0.6厘米,间隔为80-150cm。优选的,所述的“十字”连接架采用直角交叉的方式夹在缆绳上,或者采用细绳绑在缆绳上。优选的,所述的桩缆,长度为水深的2-3倍:长度随水深而异,一般是水深的2倍,在风浪、海流较大的海区长度为水深的2.5~3.0倍。优选的,在漂浮有铜藻的海域布设多个所述的快速捕获漂浮铜藻的装置,彼此之间相互平行且间距为20-50米,快速捕获漂浮铜藻的装置与海流方向垂直。上述的一种快速捕获漂浮铜藻的装置是通过下述方法构建而成的:(1)构建梯状筏式捕获装置:将混纺绳作为缆绳,缆绳上夹上或系上“十字”连接架;两条夹有或系有“十字”连接架的缆绳互相平行设置后,两条缆绳的末端均用连接管连接起来;然后每隔3米在两条缆绳之间系上系绳、每隔9米在两条缆绳之间系上连接管,从而构成一个梯状筏式捕获装置单体;多个梯状筏式捕获装置单体平行设置从而构成梯状筏式捕获装置,梯状筏式捕获装置单体彼此之间的间隔为50cm;所述的缆绳,单绳采用3股,每股1:1的维尼纶与塑料单丝混捻的混纺绳。在混纺过程中,把“十字”连接架采用直角交叉的方式夹在中间;或者混纺成功后,另外采用绳子将“十字”连接架系在缆绳上;所述的混纺绳,具有良好的表面结构,漂浮铜藻能够缠绕在缆绳中,不能任意滑行,因此,相互之间能够保持一定的间隔,分别能够快速生长;所述的缆绳,长度为100-300米、直径为2-4厘米;所述的“十字”连接架,材质为PPR,长度为15-25cm、直径为0.3-0.6厘米,间隔为80-150cm;所述的连接管,材质为PPR,两端封口;(2)布放梯状筏式捕获装置:在梯状筏式捕获装置的每个单体的两端各连接一个张力浮球,即每个单体两端的连接管的末端各连接一个张力浮球;然后在漂浮有铜藻的海域的海底设置两个固定桩,两个固定桩之间的连接走向与海水海流方向垂直;在固定桩上分别系上桩缆,桩缆的末端与梯状筏式捕获装置末端各张力浮球相连接,梯状筏式捕获装置与海流方向垂直;海域中布放多个所述的梯状筏式捕获装置,梯状筏式捕获装置之间平行设置、且间距为20-50米;所述的桩缆,长度随水深而异,一般是水深的2倍,在风浪、海流较大的海区长度为水深的2.5~3.0倍;(3)管理梯状筏式捕获装置:在桩缆上悬挂上标志浮球,标志浮球为醒目的黄色浮子;及时检查筏架是否损坏或松动;风暴潮或台风来临前,加固筏架、沉降养殖筏架;观察在梯状筏式捕获装置上铜藻的生物量,如果出现局部区域明显下沉,表明应该采收;(4)定期采收铜藻铜藻在自然海域能够生长到5~20米,每簇的生物量达到10~45公斤,一般,达到下限时,可以开始采收;日平均增长率超过50%,因此,5~10天后可以采集第二次,采集的方法是手工收割,或者应用特制的采收机,留下的株长在20~45厘米。本技术技术方案的优点在于:采用简单操作、经济的投入,能够产生获得的大量稳定的铜藻资源供应,因此,这种的生产模式已成为缓解海域的铜藻泛滥现状,提供优质铜藻资源,解决褐藻多酚、甾醇、岩藻黄素提取时需要活体原料紧缺的问题,降低加工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一种快速捕获漂浮铜藻的装置

【技术保护点】
一种快速捕获漂浮铜藻的装置,主体为梯状筏式捕获装置,由多个梯状筏式捕获装置单体构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梯状筏式捕获装置单体,包括两条互相平行、且与海水海流方向垂直的缆绳(5),缆绳末端连接有连接管(7),连接管的走向与海水海流方向一致;所述的缆绳上夹有或系有“十字”连接架(6),每隔3米在两条缆绳之间系上系绳(8)、每隔9米在两条缆绳之间系上连接管(7),从而使梯状筏式捕获装置单体形成稳定的软式梯;多个所述的梯状筏式捕获装置单体平行设置从而构成梯状筏式捕获装置,梯状筏式捕获装置的走向与海水流向垂直;所述的梯状筏式捕获装置的每个单体的两端各连接有一个张力浮球(4),即每个单体两端的连接管的末端各连接有一个张力浮球;张力浮球通过桩缆(2)与位于海底的固定桩(1)相连接,桩缆上连接有标志浮球(3),从而构成快速捕获漂浮铜藻的装置。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快速捕获漂浮铜藻的装置,主体为梯状筏式捕获装置,由多个梯状筏式捕获装置单体构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梯状筏式捕获装置单体,包括两条互相平行、且与海水海流方向垂直的缆绳(5),缆绳末端连接有连接管(7),连接管的走向与海水海流方向一致;所述的缆绳上夹有或系有“十字”连接架(6),每隔3米在两条缆绳之间系上系绳(8)、每隔9米在两条缆绳之间系上连接管(7),从而使梯状筏式捕获装置单体形成稳定的软式梯;多个所述的梯状筏式捕获装置单体平行设置从而构成梯状筏式捕获装置,梯状筏式捕获装置的走向与海水流向垂直;所述的梯状筏式捕获装置的每个单体的两端各连接有一个张力浮球(4),即每个单体两端的连接管的末端各连接有一个张力浮球;张力浮球通过桩缆(2)与位于海底的固定桩(1)相连接,桩缆上连接有标志浮球(3),从而构成快速捕获漂浮铜藻的装置。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梯状筏式捕获装置单体彼此之间的间隔为5...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婷婷骆其君陈海敏严小军周成旭杨锐
申请(专利权)人:宁波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