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气式安全雨披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59912 阅读:20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透气式安全雨披。它是在有袖雨披的基础上,至少在前胸和后背处开有若干通气孔道。这些通气孔道为上、下两片垫合而横向不缝合的结构形式,上片在外,下片在内,垫合部分为2-8cm。通过这些孔道,可使雨披具有较好的透气性能。此外,在帽子、袖子和胸背部缝制一层衣纱,更使穿戴舒适。本雨披克服了原来有袖安全雨披容易闷热、发汗的不足,改善了骑车者的体表环境。(*该技术在2009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本技术涉及一种具有透气性能的安全雨披。传统的自行车雨披由雨帽和雨罩组合而成。使用这种雨披,骑车者头部转动时视线容易被雨帽边缘档住;转弯时,不能方便地伸手示意;风大时,雨罩容易被风掀起。凡此种种,给骑车者带来不安全因素,有时甚至酝成车祸。有一种改进的自行车雨披,其雨披的肩部设有两个袖子,雨披前片在手握龙头处开有两个插口。骑车者可将双臂穿在袖里,两手通过插口握住自行车龙头(CN95243853)。使用这种雨披,骑车者头部转动自如,视线开阔;伸手示意方便;雨罩不会被风掀起。因此,避免了传统雨披带来的诸多不安全因素,深受用户欢迎。但是,这种结构的雨披又产生了一种不足之处,即透气性比较差。由于雨披用料均是不渗水的材料,如有的使用尼龙涂胶的防雨材料,透气性本来就差。增加袖子后,雨披的上身部位往往紧贴身体。骑车时间稍长,尤其在夏季天气比较热的时候,骑车者容易出汗,且不易挥发。因此,往往是雨披外雨水淋淋,雨披内汗水淋淋。此外,人体的头部、背部直接接触雨披材料,感觉上既闷热又不舒服。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较好透气性的自行车安全雨披。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出如下技术解决方案在原来的自行车安全雨披的基础上,至少在前胸和后背处分别开有若干通气孔道。这些通气孔道应当既可使雨披内外通气,又不会使雨披渗水或漏雨。因此,这些通气孔道不是在雨披平面上直接开孔或开缝的结构形式,而是为上、下两片垫合而横向不缝合的结构形式,上片在外,下片在内。垫合幅度一般为2-8cm,如附附图说明图1和2所示。其中横向不缝合部分构成通气孔道,通气孔的宽度一般为2-10cm。雨水从上片流经垫合部到下片再往下流淌,但不会渗入雨披内。而雨披内部通过不缝合的通气孔道与外界贯通。从而可避免或减少骑车者因闷气而发汗,使身体的热气通过通气孔道向外散发。外界的清凉空气也可由通气孔道进入雨披内,改善体表环境。本技术中雨披的前胸或后背处的通气孔道也可做成如下结构形式有宽度为20-30cm的上、下两片,上下垫合而横向不缝合,垫合的幅度为2-8cm,垫合部中间纵向设有2-5排扣结物,以防止上、下片的宽度过大而形成敞开口子,如图3所示。这样使雨披的前胸或后背处形成3-6道的通气孔道,更增强雨披的通气性能。其中的扣结物,可以是上下缝合的形式,也可以是揿钮的形式,也可以是钮扣的形式等等。此外,本雨披至少可在帽子、袖子和上身的胸背部增加缝制一层衣纱,这样可使骑车者穿戴雨披时有更好的通气性能和舒适感。图1为透气式安全雨披的通气孔道结构图示。图2为通气孔道上、下片垫合图示。图3为透气式安全雨披背部通气孔道结构图示。图中标号1上片,2下片,3通气孔道,4扣结物,5衣纱。实施例如图3所示,雨披材料采用常用的防雨材料,按通常缝制工艺制作成有袖安全雨披。其中在胸部和背部处各有宽度为25cm的上、下片垫合结构的形式,上片在外,下片在内,垫合幅度为5cm。垫合部位内纵向缝制4排揿钮,每排2粒。另外,在雨帽、袖子、胸部、背部缝制一层衣纱,即得所需的透气性能较好的安全雨披。经反复试用,该雨披安全、舒适、不闷气。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透气式安全雨披,肩部设有两个袖子,前片开有两个供手伸入握住自行车龙头的插口,其特征在于至少在前胸和后背部位开有若干通气孔道,该通气孔道为由上、下两片垫合而横向不缝合的结构形式,上片在外,下片在内。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1.一种透气式安全雨披,肩部设有两个袖子,前片开有两个供手伸入握住自行车龙头的插口,其特征在于至少在前胸和后背部位开有若干通气孔道,该通气孔道为由上、下两片垫合而横向不缝合的结构形式,上片在外,下片在内。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透气式安全雨披,其特征在于通气孔道的宽度为2-10cm。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姚世忠柴如英
申请(专利权)人:嘉兴圣瑞斯安全雨服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3[中国|浙江]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