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振锤复位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5991076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8-12 08:1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防振锤复位机,包括:“门”字形壳体;固定连接于壳体内顶壁的行走系统;设置于壳体的前底板上的垂直调整电机安装支座,在垂直调整电机安装支座上设置有垂直调整机构,垂直调整机构上设置有对中旋转电机安装支座,对中旋转电机安装支座上设置有对中旋转机构;设置于壳体的后侧板上的背挡电机安装支座,在背挡电机安装支座上设置有背挡机构;设置于前底板或后底板上的蓄电池组和控制电路板。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解决现有技术中防振锤需要人工复位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防振锤复位机
本技术涉及高压输电线路检修领域,特别涉及一种防振锤复位机。
技术介绍
采用高压和超高压架空电力线路是我国长距离输配电力的主要方式。超长高压导线易受风的影响而振动,低频率大振幅的振动会使输电线产生疲劳破坏,从而导致断线危险。为防止或减轻导线因振动而引起的危害,常常在高压线的悬挂点外安装防振锤。如图1所示,防振锤由固定在输电线上的紧固装置和固定悬挂在紧固装置上的哑铃形重锤组成。防振锤的使用有效降低了输电线的波动。然而防振锤的安装位置对于其减振作用有重要影响。一般说来,防振锤应该安装在线路起伏的波峰处,即线路振动时的最高点。若安装时偏离安装位置,或者长期使用后,防振锤偏离了安装位置,则其作用将受到极大的削弱。因此,出现上述情况后,应当立刻将防振锤复位。在现有技术中,防振锤偏离安装位置时,通常需要人工进行手动复位,即:首先断电,然后复位人员爬上电杆进行复位处理。这样不仅不能向用户提供稳定的电力,而且对于工人来说,也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虽然也有利用复位器(复位机)进行复位,但都不能有效解决工程实际中的一些技术难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目的是提供一种防振锤复位机,解决现有技术中防振锤需要人工复位的技术问题。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防振锤复位机,包括:“门”字形壳体,壳体由顶板、前侧板、后侧板、前底板、后底板组成;固定连接于壳体内顶壁的行走系统,行走系统用于运输壳体在输电线上移动;设置于壳体的前底板上的垂直调整电机安装支座,在垂直调整电机安装支座上设置有垂直调整机构,垂直调整机构上设置有对中旋转电机安装支座,对中旋转电机安装支座上设置有对中旋转机构;设置于壳体的后侧板上的背挡电机安装支座,在背挡电机安装支座上设置有背挡机构,背挡机构用于稳定支撑待复位防振锤,以便对中旋转机构在对待复位防振锤进行对中旋转操作时,待复位防振锤不发生位移;设置于壳体的顶板的X方向摄像头,X方向摄像头垂直指向输电线,用于观察复位机在输电线上的行走位置;设置于前侧板或后侧板上的Y方向摄像头,Y方向摄像头垂直指向对中旋转机构的防振锤紧固螺栓导向筒,用于观察对中旋转机构在Y方向上的位置及姿态;设置于对中旋转机构内部的Z方向摄像头,Z方向摄像头指向对中旋转机构的防振锤紧固螺栓导向筒,用于观察对中旋转机构在Z方向上的位置及姿态;设置于前底板或后底板上的蓄电池组和控制电路板;用于向控制电路板发送指令的用户控制端。进一步的,行走系统包括:贯穿壳体的支架和分别设置于支架两端的电驱机构;电驱机构包括行走电机、行走轮和导线;行走电机通过与控制电路板连接;行走电机的输出轴与行走轮连接。进一步的,背挡机构包括背挡电机、伸缩支撑机构和适合于包裹待复位防振锤背部的包裹部件;背挡电机的输出端通过伸缩支撑机构与包裹部件连接。进一步的,垂直调整机构包括垂直调整电机和垂直调整装置;垂直调整电机与垂直调整装置连接,垂直调整装置与对中旋转电机安装支座连接;垂直调整装置与待复位防振锤的防振锤紧固螺栓垂直。进一步的,对中旋转机构包括防振锤紧固螺栓导向筒、空心轴套筒扳手、大齿轮、小齿轮轴端挡圈、小齿轮、旋转电机、滚动轴承III挡圈、滚动轴承III、伸缩调整螺母、伸缩调整丝杠、伸缩调整轴系联轴器、伸缩调整电机、滚动轴承II挡圈、滚动轴承II、轴承端盖II、弹簧和导向筒挡圈。进一步的,防振锤紧固螺栓导向筒包括:空心圆锥薄壁部分、第一空心圆柱体薄壁部分和第二空心圆柱体薄壁部分,空心圆锥薄壁部分通过第一空心圆柱体薄壁部分与第二空心圆柱体薄壁部分连接,空心圆锥薄壁部分的最大直径为d1,第一空心圆柱体薄壁部分直径为d2,第二空心圆柱体薄壁部分直径d3,所述d1小于防振锤紧固螺母的正六边形外接圆直径d0,所述d2大于防振锤紧固螺栓的螺纹公称直径。进一步的,空心轴套筒扳手中部固联大齿轮,大齿轮与小齿轮啮合,中、下部通过滚动轴承II、滚动轴承III支撑于伸缩调整螺母内腔,两组滚动轴承相对一侧分别设置有滚动轴承II挡圈和滚动轴承III挡圈,滚动轴承II另一侧设置有轴承端盖II对其定位。进一步的,空心轴套筒扳手内腔包括:空心圆台、复合空腔、上空心圆柱、下空心圆柱;空心圆台下端小圆直径大于防振锤紧固螺母的正六边形外接圆直径d0,复合空腔由直径为d0的空心圆柱体和六角套筒扳手组成,空心圆柱体的长度小于六角套筒扳手的长度。进一步的,在空心轴套筒扳手的空心圆柱孔中设置有弹簧。进一步的,伸缩调整电机输出轴通过伸缩调整轴系联轴器与伸缩调整丝杠固联,伸缩调整螺母上端面设置有与其固联的旋转电机,旋转电机输出轴上设置有与其固联的小齿轮,小齿轮与大齿轮啮合;小齿轮端面通过小齿轮轴端挡圈对其定位;在伸缩调整螺母的前端面设置有“凸”字形滑槽,与垂直调整螺母的“凸”字形滑轨构成移动副。采用如上技术方案提供的一种防振锤复位机与现有技术相比,有益效果在于:(1)功能较完备。在详细分析防振锤复位所需的基本动作基础上,从满足其复位动作的机械结构和电气控制入手,提出了一种由行走系统、背挡机构、对中旋转机构、垂直调整机构和电气与控制系统等组成的防振锤复位机。该装置能够运动到工作位置进行对中调整、进一步放松防振锤线夹的紧固螺母、拖动防振锤移位到最初安装的正确位置(且移位时不损伤高压输电导线)、拧紧防振锤的紧固螺母使其重新固定在高压输电导线上,满足了防振锤复位过程中所需的基本动作,功能较完备。(2)精度和自动化程度高。该装置在依次完成X、Y个方向上的对中调整后,能够利用防振锤紧固螺栓导向筒、空心轴套筒扳手和防振锤(防振锤紧固螺母、螺栓等)实现Z方向上的四次对中调整,调整精度高。将X、Y、Z三个方向摄像头拍摄的图像数据通过无线模块传送到地面终端上,实时显示复位机的位置和姿态,并通过计算机控制各步进电机的正转、反转、停止实现复位过程的自动控制,自动化程度高。(3)应用范围广。利用行走系统的两个行走轮将复位机悬挂于单根输电导线上、支架沿输电导线轴线前后对称分布、各组成系统的独立驱动,不仅可以实现单导线输电线路上防振锤的复位,也可实现双分裂及多分裂输电线路上的防振锤复位,应用范围广。附图说明图1是防振锤的示意图;图2-1是本技术复位机的主视图;图2-2是本技术复位机的左视图;图3是本技术复位机行走系统的主视图;图4-1是本技术复位机背挡机构的主视图;图4-2是本技术复位机背挡机构的左视图;图5是本技术复位机垂直调整机构的主视图;图6是本技术复位机对中旋转机构的剖视图;图7-1是本技术复位机壳体的主视图;图7-2是本技术复位机壳体的左视图。具体实施方式如图2-1、2-2、7-1、7-2所示,一种防振锤复位机,包括:“门”字形壳体3,壳体3由顶板305、前侧板301、后侧板302、前底板304、后底板303组成;固定连接于壳体3内顶壁的行走系统2,行走系统2用于运输壳体3在输电线1上移动;设置于壳体3的前底板304上的垂直调整电机安装支座15,在垂直调整电机安装支座15上设置有垂直调整机构16,垂直调整机构16上设置有对中旋转电机安装支座14,对中旋转电机安装支座14上设置有对中旋转机构13;设置于壳体3的后侧板302上的背挡电机安装支座7,在背挡电机安装支座7上设置有背挡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防振锤复位机

【技术保护点】
一种防振锤复位机,其特征在于,包括:“门”字形壳体(3),所述壳体(3)由顶板(305)、前侧板(301)、后侧板(302)、前底板(304)、后底板(303)组成;固定连接于所述壳体(3)内顶壁的行走系统(2),所述行走系统(2)用于运输所述壳体(3)在输电线(1)上移动;设置于所述壳体(3)的前底板(304)上的垂直调整电机安装支座(15),在所述垂直调整电机安装支座(15)上设置有垂直调整机构(16),所述垂直调整机构(16)上设置有对中旋转电机安装支座(14),所述对中旋转电机安装支座(14)上设置有对中旋转机构(13);设置于所述壳体(3)的后侧板(302)上的背挡电机安装支座(7),在所述背挡电机安装支座(7)上设置有背挡机构(8),所述背挡机构(8)用于稳定支撑所述待复位防振锤(6),以便所述对中旋转机构(13)在对待复位防振锤(6)进行对中旋转操作时,所述待复位防振锤(6)不发生位移;设置于所述壳体(3)的顶板(305)的X方向摄像头(4),所述X方向摄像头(4)垂直指向所述输电线(1),用于观察复位机在输电线1上的行走位置;设置于所述前侧板(301)或后侧板(302)上的Y方向摄像头(11),所述Y方向摄像头(11)垂直指向所述对中旋转机构(13)的防振锤紧固螺栓导向筒(1301),用于观察所述对中旋转机构(13)在Y方向上的位置及姿态;设置于所述对中旋转机构(13)内部的Z方向摄像头(17),所述Z方向摄像头(17)指向所述对中旋转机构13的所述防振锤紧固螺栓导向筒(1301),用于观察所述对中旋转机构13在Z方向上的位置及姿态;设置于所述前底板(304)或后底板(303)上的蓄电池组(18)和控制电路板(19);用于向所述控制电路板发送指令的用户控制端。...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防振锤复位机,其特征在于,包括:“门”字形壳体(3),所述壳体(3)由顶板(305)、前侧板(301)、后侧板(302)、前底板(304)、后底板(303)组成;固定连接于所述壳体(3)内顶壁的行走系统(2),所述行走系统(2)用于运输所述壳体(3)在输电线(1)上移动;设置于所述壳体(3)的前底板(304)上的垂直调整电机安装支座(15),在所述垂直调整电机安装支座(15)上设置有垂直调整机构(16),所述垂直调整机构(16)上设置有对中旋转电机安装支座(14),所述对中旋转电机安装支座(14)上设置有对中旋转机构(13);设置于所述壳体(3)的后侧板(302)上的背挡电机安装支座(7),在所述背挡电机安装支座(7)上设置有背挡机构(8),所述背挡机构(8)用于稳定支撑所述待复位防振锤(6),以便所述对中旋转机构(13)在对待复位防振锤(6)进行对中旋转操作时,所述待复位防振锤(6)不发生位移;设置于所述壳体(3)的顶板(305)的X方向摄像头(4),所述X方向摄像头(4)垂直指向所述输电线(1),用于观察复位机在输电线1上的行走位置;设置于所述前侧板(301)或后侧板(302)上的Y方向摄像头(11),所述Y方向摄像头(11)垂直指向所述对中旋转机构(13)的防振锤紧固螺栓导向筒(1301),用于观察所述对中旋转机构(13)在Y方向上的位置及姿态;设置于所述对中旋转机构(13)内部的Z方向摄像头(17),所述Z方向摄像头(17)指向所述对中旋转机构13的所述防振锤紧固螺栓导向筒(1301),用于观察所述对中旋转机构13在Z方向上的位置及姿态;设置于所述前底板(304)或后底板(303)上的蓄电池组(18)和控制电路板(19);用于向所述控制电路板发送指令的用户控制端。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振锤复位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行走系统(2)包括:贯穿所述壳体(3)的支架(5)和分别设置于所述支架(5)两端的电驱机构;所述电驱机构包括行走电机(201)、行走轮(209)和导线;所述行走电机(201)通过与所述控制电路板(19)连接;所述行走电机(201)的输出轴与所述行走轮(209)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振锤复位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背挡机构(8)包括背挡电机(801)、伸缩支撑机构和适合于包裹所述待复位防振锤(6)背部的包裹部件;所述背挡电机(801)的输出端通过所述伸缩支撑机构与所述包裹部件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振锤复位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垂直调整机构(16)包括垂直调整电机(1601)和垂直调整装置;所述垂直调整电机(1601)与所述垂直调整装置连接,所述垂直调整装置与所述对中旋转电机安装支座(14)连接;所述垂直调整装置与所述待复位防振锤(6)的防振锤紧固螺栓垂直。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振锤复位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政武赵亮王保民何勇
申请(专利权)人:陕西理工学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陕西,6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