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系统变压器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15990359 阅读:40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8-12 07:5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系统变压器,具有传统变压器功能,旨在解决电污染对用户配电系统内设备干扰比较严重的问题。一种系统变压器包括主线圈和副线圈,副线圈包括变压线圈和电抗滤波线圈;变压线圈和电抗滤波线圈均连接在市电供电线路上,电抗滤波线圈连接在变压线圈与市电供电线路的负载之间。系统变压器内设有电抗滤波线圈,在实现配供电的同时可以有效地整治用电网络内外的电污染,减少了配电系统内发烫发热、震动、摩擦、线损、铜损、铁损、噪声、变压器的损耗,实现了对配电系统内所有设备、仪器仪表、线路、开关等的系统节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系统变压器
本技术涉及一种系统变压器。
技术介绍
在电能消费端的各种各样配电系统中,信息化、自动化、智能化、数字化的非线性污染型设备,所占比例越来越高,涉及范围越来越广。这些价值不菲的高精尖设备,一方面对电能质量、电磁干扰和功率因数偏低十分敏感,对开启和停止所引发冲击的抵抗能力弱,对动态电能质量的需求达到微秒级,甚至纳秒级水平,电能质量与电能污染对它们的影响危害极大;另一方面它们又是世界公认的“污染源”,在运行过程中产生瞬流、浪涌、谐波等多种电能污染,这些来自内部的电能污染与外部的电能污染相互叠加,在配电系统内窜来窜去,不仅威胁、影响用户配电系统内设备的安全与能效,而且对公共电网的平稳运行构成严重影响。常见的电污染来源及其浪费通常有两种,一种是外部电污染,是指市电供电电网引起的电污染,包括:雷达波、无线电波、闪电、雷击、用电客户设备开启所产生的谐波干扰、电压波动、电压闪烁等。第二种是内部电污染,是指用电单位配电系统内部因相位不平衡、功率因数不足、设备开启频繁、谐波干扰、超载、线路和设备老化等产生的大量“瞬流”、“浪涌”和“谐波”等,所形成的局域电网内的电流迂回徘徊现象,所产生的大量电力浪费。电能污染不仅产生大量的电能浪费,还有如下危害:第一,降低用户设备、仪器、仪表和发电方、输电方、用电方设备的效率和使用寿命,导致精密加工、精密制造的合格率降低、废品率增加。第二,导致自动化、智能化、数字化、信息化设备的误动作,引发电器测量仪器仪表的计量不准,引发科研监测系统误差、医院体检的误差,从而导致有关科研人员与医生的误判。第三,引发机械振动、噪声、过电压和欠电压等问题,导致变压器、负载设备、输电线路等局部过热,损耗增加,导致安全隐患升高并且造成电能浪费。第四,导致电能污染的电容器、电缆等设备过热、集肤效应严重、绝缘老化、寿命缩短,甚至软硬件损坏。第五,导致公用电网中局部并联谐振、串联谐振,放大电能污染,扩大电能污染的危害性,甚至引起严重事故。第六,当电压严重不平衡时,对于电压零点有严格要求的某些直流电机引发故障。第七,当电力线路中电能污染严重时,会产生相应的电场和磁场,对邻近的通信系统造成明显的杂音干扰,降低通信质量。第八,导致电能污染的继电保护装置温度升高、损耗增加,还会导致继电保护装置动作特性改变,以致造成继电保护装置的拒动作和误动作。目前已知的电力变压器仅有变压功能,对用户的整个配电系统无安全保护功能,自身损耗较大,温升较高,噪声较大,对配电系统内设备、开关、线路、仪器仪表没有安全保护功能,难以满足工艺4.0、中国制造2025时代的市场需求。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具有传统变压器功能,旨在解决电污染对户配电系统内设备干扰比较严重的问题。为了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本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一种系统变压器,包括主线圈和副线圈,副线圈包括变压线圈和电抗滤波线圈;变压线圈和电抗滤波线圈均连接在市电供电线路上,电抗滤波线圈连接在变压线圈与市电供电线路的负载之间。进一步,副线圈还包括调压线圈,调压线圈与电抗滤波线圈串联,调压线圈连接在变压线圈输出端与负载之间。可以调节调压线圈输出电压。进一步,变压线圈输出端与负载之间设有可调触头K;通过可调触头K,变压线圈与负载直接相连或者通过电抗滤波线圈与负载间接相连。根据需要,可以通过可调触头K使电抗滤波线圈与负载直接相连,或者通过电抗滤波线圈与负载相连。进一步,副线圈还包括闭环控制线圈,闭环控制线圈一端与变压线圈输出端相连,闭环控制线圈的另一端连接在变压线圈上。闭环控制线圈通过监测系统变压线圈输出端的电压,根据监测系统的电压,闭环控制线圈可以通过控制磁通量改变来调节调压变压线圈电压。进一步,市电供电线路为一相、二相或三相。进一步,市电供电线路为三相。进一步,副线圈还包括连接在市电供电线路上的电流均流线圈。进一步,电流均流线圈与负载之间设有可选触点K1、K2和K3,可选触点K1、K2和K3分别连接在三根相线上。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优点是:本技术中,系统变压器内设有电抗滤波线圈,在实现配供电的同时可以有效地整治用电网络内外的电污染,减少了配电系统内发烫发热、震动、摩擦、线损、铜损、铁损、噪声、变压器的损耗,实现了对配电系统内所有设备、仪器仪表、线路、开关等的系统节能;通过滤除、抑制、吸收电污染,实现了对配电系统内所有设备、仪器仪表、线路、开关等的系统保护。改善了电力品质,提高了节电率,实现节能降耗减排保护。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技术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相关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的系统原理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中电抗滤波线圈采用Z型连接的原理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连接,也可以是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参阅图1,一种系统变压器,包括主线圈和副线圈,副线圈包括变压线圈L1和电抗滤波线圈L2;变压线圈和电抗滤波线圈均连接在市电供电线路上,电抗滤波线圈连接在变压线圈与市电供电线路的负载之间。副线圈还包括调压线圈,调压线圈与电抗滤波线圈串联,调压线圈连接在变压线圈输出端与负载之间。调压线圈在图中未示出。变压线圈输出端与负载之间设有可调触头K;通过可调触头K,变压线圈与负载直接相连或者通过电抗滤波线圈与负载间接相连。副线圈还包括闭环控制线圈,闭环控制线圈一端与变压线圈输出端相连,闭环控制线圈的另一端连接在变压线圈上。本实施例中市电供电线路采用三相。副线圈还包括连接在市电供电线路上的均流线圈/电流均流线圈。电流均流线圈与负载之间设有可选触点K1、K2和K3,可选触点K1、K2和K3分别连接在三根相线上。参阅图1和图2,电抗滤波线圈采用Z型连接;主线圈和电抗滤波线圈组成三个线圈组,每个线圈组包括一个主线圈和至少一个电抗滤波线圈,磁芯有三根,三根磁芯相互平行且呈三角形分布;每个线圈组的主线圈和电抗滤波线圈分别绕接在相邻的两根磁芯上,每根磁芯上均套接有一个主线圈和至少一个电抗滤波线圈且主线圈和电抗滤波线圈不是来自同一组线圈。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具体实施例,但本技术的技术特征并不局限于此,任何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技术的领域内,所作的变化或修饰皆涵盖在本技术的专利范围之中。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一种系统变压器

【技术保护点】
一种系统变压器,其特征是:包括主线圈和副线圈,副线圈包括变压线圈和电抗滤波线圈;变压线圈和电抗滤波线圈均连接在市电供电线路上,电抗滤波线圈连接在变压线圈与市电供电线路的负载之间。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系统变压器,其特征是:包括主线圈和副线圈,副线圈包括变压线圈和电抗滤波线圈;变压线圈和电抗滤波线圈均连接在市电供电线路上,电抗滤波线圈连接在变压线圈与市电供电线路的负载之间。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系统变压器,其特征是:副线圈还包括调压线圈,调压线圈与电抗滤波线圈串联,调压线圈连接在变压线圈输出端与负载之间。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系统变压器,其特征是:变压线圈输出端与负载之间设有可调触头K;通过可调触头K,变压线圈与负载直接相连或者通过电抗滤波线圈与负载间接相连。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系统变压器,其特征是:副线圈还包括闭环控制线圈,闭环控制线圈一端与变压线圈输出端相连,闭环控制线圈的另一端连接在变压线圈上。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任一所述的一种系统变压器,其特征是:市电...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伍泽涌
申请(专利权)人:成都祥和云端节能设备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