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小型舞台光束灯镜头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5989032 阅读:35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8-12 07:2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小型舞台光束灯镜头组,包括固定镜筒及镜头组,镜头组包括由前至后依次分布的前凸透镜、凹透镜与后凸透镜,固定镜筒内壁前端开设有环形槽,在固定镜筒内壁后端设置有环形倾斜部,环形槽中卡入有固定压圈,环形倾斜部中设置有固定隔圈,在固定镜筒内壁上且位于固定压圈与固定隔圈之间形成一前环形卡设部,在固定镜筒内壁上且位于环形倾斜部后端具有后环形卡设部,前凸透镜与凹透镜卡设于前环形卡设部中,后凸透镜卡设于后环形卡设部中。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设计合理,各透镜排布紧密,整体尺寸小,重量轻,有利于实现舞台灯的小型化与轻型化;同时,减小了光束出光角度,提高光能利用率,聚光效果良好,提高光束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小型舞台光束灯镜头组
本技术涉及一种镜头组,尤其涉及一种小型舞台光束灯镜头组。
技术介绍
在舞台中,光束灯是一种十分重要的灯具,以前主要是在大型的舞台中使用,随着小型舞台的兴起,对与之适应的舞台光束灯有很大的需求。光束灯因受光束大小和光效的影响往往是又大又重。而小型舞台对光束大小和光效的要求都没有大型舞台的高。同时小型舞台搭建和拆卸都需要快速,太大尺寸的光束灯的安装和拆卸都存在一定的不便。同时,随着舞台光束灯要求变高,对适用于舞台光束灯的镜头要求更高。现有的舞台光束灯镜头,结构复杂,出光角度大,光能利用率低,聚光效果差,发出的光束效果差。因此,需要对舞台光束灯的镜头进行优化改进,减小舞台灯体积和重量的同时,又能保持较小的出光角度,有利于舞台光束灯向小型化与轻型化发展。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不足,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小型舞台光束灯镜头组,结构设计合理,各透镜排布紧密,整体尺寸小,重量轻,有利于实现舞台灯的小型化与轻型化;同时,减小了光束出光角度,提高光能利用率,聚光效果良好,提高光束效果。本技术为达到上述目的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小型舞台光束灯镜头组,其特征在于,包括固定镜筒、及设置于固定镜筒内的镜头组,其中,所述镜头组包括由前至后依次分布的前凸透镜、凹透镜与后凸透镜,所述固定镜筒内壁前端开设有一环形槽,在该固定镜筒内壁后端设置有一环形倾斜部,该环形槽中卡入有一固定压圈,该环形倾斜部中设置有一固定隔圈,在该固定镜筒内壁上且位于固定压圈与固定隔圈之间形成一前环形卡设部,在该固定镜筒内壁上且位于环形倾斜部后端具有一后环形卡设部,该前凸透镜与凹透镜卡设于前环形卡设部中,该后凸透镜卡设于后环形卡设部中。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小型舞台光束灯镜头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镜筒的直径为108-112mm,该前凸透镜、凹透镜与后凸透镜的直径均为58-62mm。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前凸透镜为双凸透镜,所述凹透镜为凸凹透镜,所述后凸透镜为凹凸透镜,该前凸透镜的后凸侧面与凹透镜的前凹侧面相贴合设置,该凹透镜的后凸侧面与后凸透镜的前凸侧面相接触。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前凸透镜的中心厚度为25-27mm,且该前凸透镜的前凸侧面中心顶点到像面的距离为134-136mm。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凹透镜的中心厚度为2-4mm,且该凹透镜的前凹侧面中心顶点到像面的距离为109-110mm。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后凸透镜的中心厚度为11-13mm,且该后凸透镜的前凸侧面中心顶点到像面的距离为105-106mm,其后凹侧面中心顶点到像面的距离为88-92mm。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前凸透镜入射面的曲率半径为107-109mm,出射面的曲率半径为107-109mm。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凹透镜入射面的曲率半径为107-109mm,出射面的曲率半径为440-442mm。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后凸透镜入射面的曲率半径为74-76mm,出射面的曲率半径为215-217mm。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环形倾斜部将固定镜筒的内径逐渐缩小,使固定镜筒的后端开口的内径小于前端开口的内径。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采用合理的结构设计,各透镜安装合理,排布紧密,整体尺寸小,重量轻,降低舞台架设的难度和成本,有利于实现舞台灯的小型化与轻型化,特别适用于小型舞台;同时,减小了光束出光角度,光束出光角度为2.5°,提高光能利用率,聚光效果良好,提高光束效果。上述是技术技术方案的概述,以下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做进一步说明。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剖视图;图2为本技术固定镜筒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更进一步阐述本技术为达到预定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手段及功效,以下结合附图及较佳实施例,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详细说明。请参照图1与图2,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小型舞台光束灯镜头组,包括固定镜筒1、及设置于固定镜筒1内的镜头组2,其中,所述镜头组2包括由前至后依次分布的前凸透镜21、凹透镜22与后凸透镜23,所述固定镜筒1内壁前端开设有一环形槽11,在该固定镜筒1内壁后端设置有一环形倾斜部12,该环形槽11中卡入有一固定压圈3,该环形倾斜部12中设置有一固定隔圈4,在该固定镜筒1内壁上且位于固定压圈3与固定隔圈4之间形成一前环形卡设部13,在该固定镜筒1内壁上且位于环形倾斜部12后端具有一后环形卡设部14,该前凸透镜21与凹透镜22卡设于前环形卡设部13中,该后凸透镜23卡设于后环形卡设部14中。所述环形倾斜部12将固定镜筒1的内径逐渐缩小,使固定镜筒1的后端开口15的内径小于前端开口16的内径。在本实施例中,所述固定镜筒1的直径为108-112mm,该前凸透镜21、凹透镜22与后凸透镜23的直径均为58-62mm。同时,所述前凸透镜21为双凸透镜,所述凹透镜22为凸凹透镜,所述后凸透镜为23凹凸透镜,该前凸透镜21的后凸侧面与凹透镜22的前凹侧面相贴合设置,该凹透镜22的后凸侧面与后凸透镜23的前凸侧面相接触。所述前凸透镜21的中心厚度为25-27mm,且该前凸透镜21的前凸侧面中心顶点到像面的距离为134-136mm。所述前凸透镜21入射面的曲率半径为107-109mm,出射面的曲率半径为107-109mm。所述凹透镜22的中心厚度为2-4mm,且该凹透镜22的前凹侧面中心顶点到像面的距离为109-110mm。所述凹透镜22入射面的曲率半径为107-109mm,出射面的曲率半径为440-442mm。所述后凸透镜23的中心厚度为11-13mm,且该后凸透镜23的前凸侧面中心顶点到像面的距离为105-106mm,其后凹侧面中心顶点到像面的距离为88-92mm。所述后凸透镜23入射面的曲率半径为74-76mm,出射面的曲率半径为215-217mm。本实施例提供的镜头组,可结合调焦运动机构来控制光束的出光角度或图案的清晰度,调焦运动机构能达到的最小出光角度为2.5°,最大图案直径达到6mm。同时,本实施例提供的镜头组与图案盘之间预留有充足的空间用于加入棱镜、雾化片、色片等光学器件,实现舞台灯的多种舞台光学效果。本技术的重点主要在于,采用合理的结构设计,各透镜安装合理,排布紧密,整体尺寸小,重量轻,降低舞台架设的难度和成本,有利于实现舞台灯的小型化与轻型化,特别适用于小型舞台;同时,减小了光束出光角度,光束出光角度为2.5°,提高光能利用率,聚光效果良好,提高光束效果。以上所述,仅是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非对本技术的技术范围作任何限制,故采用与本技术上述实施例相同或近似的技术特征,均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小型舞台光束灯镜头组

【技术保护点】
一种小型舞台光束灯镜头组,其特征在于,包括固定镜筒、及设置于固定镜筒内的镜头组,其中,所述镜头组包括由前至后依次分布的前凸透镜、凹透镜与后凸透镜,所述固定镜筒内壁前端开设有一环形槽,在该固定镜筒内壁后端设置有一环形倾斜部,该环形槽中卡入有一固定压圈,该环形倾斜部中设置有一固定隔圈,在该固定镜筒内壁上且位于固定压圈与固定隔圈之间形成一前环形卡设部,在该固定镜筒内壁上且位于环形倾斜部后端具有一后环形卡设部,该前凸透镜与凹透镜卡设于前环形卡设部中,该后凸透镜卡设于后环形卡设部中。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小型舞台光束灯镜头组,其特征在于,包括固定镜筒、及设置于固定镜筒内的镜头组,其中,所述镜头组包括由前至后依次分布的前凸透镜、凹透镜与后凸透镜,所述固定镜筒内壁前端开设有一环形槽,在该固定镜筒内壁后端设置有一环形倾斜部,该环形槽中卡入有一固定压圈,该环形倾斜部中设置有一固定隔圈,在该固定镜筒内壁上且位于固定压圈与固定隔圈之间形成一前环形卡设部,在该固定镜筒内壁上且位于环形倾斜部后端具有一后环形卡设部,该前凸透镜与凹透镜卡设于前环形卡设部中,该后凸透镜卡设于后环形卡设部中。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小型舞台光束灯镜头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镜筒的直径为108-112mm,该前凸透镜、凹透镜与后凸透镜的直径均为58-62mm。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小型舞台光束灯镜头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前凸透镜为双凸透镜,所述凹透镜为凸凹透镜,所述后凸透镜为凹凸透镜,该前凸透镜的后凸侧面与凹透镜的前凹侧面相贴合设置,该凹透镜的后凸侧面与后凸透镜的前凸侧面相接触。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小型舞台光束灯镜头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前凸透镜的中心厚度为25-27mm,且该前凸透镜的前凸侧面中心顶点到像面的距离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曹品龙曹锦辉冯君刚雷国韬
申请(专利权)人:东莞市粤辉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