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板、显示装置及其驱动方法、触控显示系统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5982151 阅读:38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8-12 05:3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基板、显示装置及其驱动方法、触控显示系统,涉及触控技术领域,可使大尺寸显示装置触控功能的使用不受尺寸的限制。该显示装置包括基板,所述基板包括衬底,衬底包括主触控区;主触控区设置有触控结构,触控结构包括相互绝缘且交叉设置的第一触控电极和第二触控电极;相邻第一触控电极之间还设置有第一虚拟电极,第一虚拟电极与其相邻的第一触控电极连接;相邻第二触控电极之间还设置有第二虚拟电极,第二虚拟电极与其相邻的第二触控电极连接;其中,第一虚拟电极和第二虚拟电极的材料为对特定波段的光敏感的光敏电阻材料,且第一虚拟电极和第二虚拟电极均透光。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基板、显示装置及其驱动方法、触控显示系统
本专利技术涉及触控
,尤其涉及一种基板、显示装置及其驱动方法、触控显示系统。
技术介绍
目前,小尺寸触控屏已被人们广泛地应用于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电视等电子产品中。其中,小尺寸触控屏一般基于接触式触控,例如手指、笔与屏幕接触式触控,来实现对触控位置的识别。随着大尺寸显示屏的普及,特别的对于商务,教学等领域,大尺寸显示屏需求较大,但是受限于显示屏的尺寸,接触式触控在大尺寸显示屏上的应用,将给用户带来很大不便,因而在大尺寸显示屏中集成触控功能的应用受到很大限制。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提供一种基板、显示装置及其驱动方法、触控显示系统,可使大尺寸显示装置触控功能的使用不受尺寸的限制。为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第一方面,提供一种基板,包括衬底,所述衬底包括主触控区;所述主触控区设置有触控结构,所述触控结构包括相互绝缘且交叉设置的第一触控电极和第二触控电极;相邻所述第一触控电极之间还设置有第一虚拟电极,所述第一虚拟电极与其相邻的所述第一触控电极连接;相邻所述第二触控电极之间还设置有第二虚拟电极,所述第二虚拟电极与其相邻的所述第二触控电极连接;其中,所述第一虚拟电极和所述第二虚拟电极的材料为对特定波段的光敏感的光敏电阻材料,且所述第一虚拟电极和所述第二虚拟电极均透光。优选的,所述第一触控电极和所述第二触控电极均呈网格结构,且所述第一触控电极和所述第二触控电极的材料均为金属材料。进一步优选的,所述第一虚拟电极和所述第二虚拟电极均呈网格结构。优选的,所述第一虚拟电极和所述第二虚拟电极的材料均为可见光光敏电阻材料,或红外光敏电阻材料。优选的,所述衬底还包括走线区;所述走线区设置有遮光层、位于所述遮光层远离所述衬底一侧的第一走线和第二走线;所述第一走线与所述第一触控电极电连接,所述第二走线与所述第二触控电极电连接。进一步优选的,所述第一走线与所述第一触控电极同步形成,且材料均为金属材料;所述第二走线与所述第二触控电极同步形成,且材料均为金属材料。进一步优选的,所述走线区还设置有第一接地线和第二接地线;所述第一接地线与所述第一走线同步形成,所述第二接地线与所述第二走线同步形成;所述第一接地线设置于所述第一触控电极的外围;所述第二接地线设置于所述第二触控电极的外围。优选的,在所述走线区设置有遮光层的基础上,所述基板还包括设置于所述主触控区和所述走线区的第一OC层和第二OC层;所述第一OC层设置于所述第一触控电极和所述第二触控电极之间、所述第一虚拟电极和所述第二虚拟电极之间;所述第二OC层设置于所述触控结构以及所述第一走线和所述第二走线远离所述衬底的一侧。第二方面,提供一种显示装置,包括第一方面所述的基板。第三方面,提供一种触控显示系统,包括第二方面所述的显示装置,还包括激光笔;所述激光笔用于在开启时以一定强度发出特定波段的光,以使所述激光笔发出的光照射到所述显示装置时,使光照位置处显示装置中的第一虚拟电极和第二虚拟电极变为导体。第四方面,提供一种第二方面所述显示装置的驱动方法,包括:触控阶段,在接触式电容触控模式下,第一触控电极逐行施加驱动信号,第二触控电极接收触控感应信号,根据所述第二触控电极上信号的变化、以及所施加驱动信号的所述第一触控电极,确定触控位置;在远程触控模式下,所述第一触控电极和所述第二触控电极接收触控感应信号,根据相邻所述第一触控电极之间和相邻所述第二触控电极之间触控感应信号的变化,确定触控位置。优选的,所述驱动方法还包括显示模式选择界面供用户选择,所述模式选择界面包括接触式电容触控模式选项和远程触控模式选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基板、显示装置及其驱动方法、触控显示系统,通过在主触控区设置包括第一触控电极和第二触控电极的触控结构,可基于接触式电容触控模式,实现对触控位置的识别。在此基础上,通过在相邻第一触控电极之间设置第一虚拟电极、在相邻第二触控电极之间设置第二虚拟电极,且使第一虚拟电极和第二虚拟电极的材料为光敏电阻材料,可通过光敏电阻材料的内光电效应,基于远程触控模式,实现对触控位置的识别。基于此,当该基板应用于显示装置时,可在两种触控模式下均能实现触控功能,因而可提高用户体检,且结构简单;尤其在该基板应用于大尺寸显示装置时,可使大尺寸显示装置触控功能的使用不受尺寸的限制。其中,由于可通过控制光敏电阻材料的成分以及形成第一虚拟电极和第二虚拟电极的成膜工艺,来使第一虚拟电极和第二虚拟电极仅对特定波段和一定强度(即,光强大于等于该强度下,其电阻急剧降低)的光响应,因而,即使由于该基板所应用的显示装置在使用时,会存在环境光、太阳光等,也由于这些光中特定波段的光强度较小,不会使第一虚拟电极和第二虚拟电极响应,使得两种触控模式均不受环境光、太阳光等的干扰。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基板的俯视示意图一;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基板的俯视示意图二;图3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第一触控电极和第一虚拟电极的俯视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第二触控电极和第二虚拟电极的俯视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基板的俯视示意图三;图6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第一触控电极、第一虚拟电极、第一走线和第一接地线的俯视示意图;图7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第二触控电极、第二虚拟电极、第二走线和第二接地线的俯视示意图;图8为图5中的AA′剖视示意图;图9为图5中的BB′剖视示意图;图10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电容触控原理示意图。附图标记:01-主触控区;02-走线区;21-触控结构;22-第一触控电极;23-第二触控电极;24-第一虚拟电极;25-第二虚拟电极;32-第一走线;33-第二走线;40-遮光层;52-第一接地线;53-第二接地线;61-第一OC层;62-第二OC层。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基板,如图1和图2所示,包括衬底,衬底包括主触控区01;主触控区01设置有触控结构21,触控结构21包括相互绝缘且交叉设置的第一触控电极22和第二触控电极23;相邻第一触控电极22之间还设置有第一虚拟电极24,第一虚拟电极24与其相邻的第一触控电极22连接;相邻第二触控电极23之间还设置有第二虚拟电极25,第二虚拟电极25与其相邻的第二触控电极23连接。其中,第一虚拟电极24和第二虚拟电极25的材料为对特定波段的光敏感的光敏电阻材料,且第一虚拟电极24和第二虚拟电极25均透光。由于光敏电阻材料的特性,使得第一虚拟电极24和第二虚拟电极25具有内光电效应,即,根据制作第一虚拟电极24和第二虚拟电极25的材料,特定波段的入射光照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基板、显示装置及其驱动方法、触控显示系统

【技术保护点】
一种基板,其特征在于,包括衬底,所述衬底包括主触控区;所述主触控区设置有触控结构,所述触控结构包括相互绝缘且交叉设置的第一触控电极和第二触控电极;相邻所述第一触控电极之间还设置有第一虚拟电极,所述第一虚拟电极与其相邻的所述第一触控电极连接;相邻所述第二触控电极之间还设置有第二虚拟电极,所述第二虚拟电极与其相邻的所述第二触控电极连接;其中,所述第一虚拟电极和所述第二虚拟电极的材料为对特定波段的光敏感的光敏电阻材料,且所述第一虚拟电极和所述第二虚拟电极均透光。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板,其特征在于,包括衬底,所述衬底包括主触控区;所述主触控区设置有触控结构,所述触控结构包括相互绝缘且交叉设置的第一触控电极和第二触控电极;相邻所述第一触控电极之间还设置有第一虚拟电极,所述第一虚拟电极与其相邻的所述第一触控电极连接;相邻所述第二触控电极之间还设置有第二虚拟电极,所述第二虚拟电极与其相邻的所述第二触控电极连接;其中,所述第一虚拟电极和所述第二虚拟电极的材料为对特定波段的光敏感的光敏电阻材料,且所述第一虚拟电极和所述第二虚拟电极均透光。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触控电极和所述第二触控电极均呈网格结构,且所述第一触控电极和所述第二触控电极的材料均为金属材料。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虚拟电极和所述第二虚拟电极均呈网格结构。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虚拟电极和所述第二虚拟电极的材料均为可见光光敏电阻材料,或红外光敏电阻材料。5.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基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衬底还包括走线区;所述走线区设置有遮光层、位于所述遮光层远离所述衬底一侧的第一走线和第二走线;所述第一走线与所述第一触控电极电连接,所述第二走线与所述第二触控电极电连接。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基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走线与所述第一触控电极同步形成,且材料均为金属材料;所述第二走线与所述第二触控电极同步形成,且材料均为金属材料。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基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走线区还设置有第一接地线和第二接地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徐佳伟张雷郭总杰李保然王庆浦
申请(专利权)人: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合肥鑫晟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