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BIM深化设计的塔吊锚固节点的施工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5975291 阅读:77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8-12 01:08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基于BIM深化设计的塔吊锚固节点的施工方法,步骤包括:获取塔吊的设置参数;基于BIM技术以及获取的参数进行三维建模;对塔吊进行优化排布并确定最佳的锚固结构;确定的锚固结构编辑出图,用以指导现场实际施工;在确定的固定塔吊支腿钢筋预埋的深度处设置下锚固定板并在下锚固定板上钻取锚固孔,该锚固孔与步骤3确定的锚固孔数量相同;在地面上设置与下锚固定板垂直对应的上锚固定板,上锚固定板上钻取与下锚固定板垂直对应的锚固孔;确定的塔吊支腿与锚固空的布局,安装塔吊支腿;将步骤3确定类型的钢筋穿过所述上锚固定板和下锚固定板上的锚固孔;使用锚头将钢筋固定在锚固空内。本发明专利技术减少了资源浪费,节约了成本,提高了工效。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基于BIM深化设计的塔吊锚固节点的施工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施工方法,特别是一种基于BIM深化设计的塔吊锚固节点的施工方法。
技术介绍
BIM(BuildingInformationModeling,建筑信息模型)技术是一种应用于工程设计建造管理的数据化工具,通过参数模型整合各种项目的相关信息,在项目策划、运行和维护的全生命周期过程中进行共享和传递,使工程技术人员对各种建筑信息作出正确理解和高效应对,为设计团队及包括建筑运营单位在内的各方建设主体提供协同工作的基础,在提高生产效率、节约成本和缩短工期方面发挥重要作用。目前,塔吊已被广泛的应用到桥梁施工领域,尤其适用于百米以上桥梁高墩的施工使用,具备很好的经济效益。为了保证塔吊的运行安全,塔吊必须要有可靠的基础来固定,因而塔吊的基础必须有足够的抗压强度、抗拉强度及抗倾覆能力等。在运用BIM技术进行塔吊锚固节点设计过程中,现有技术不仅忽略了对诸多参数综合的考虑,造成设计的不精确,而且现有的塔吊都是利用几十方到上百方的钢筋混凝土作为固定基础,将塔吊支腿固定在钢筋混凝土基础中,塔吊用完后还需凿开钢筋混凝土将埋在里面的固定支腿开凿出来,然后将混凝土全部拆除清运,此种方式不仅造成混凝土的极大浪费,产生大量建筑垃圾,环境污染,而且要耗费大量工时,影响施工进度。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所提到的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基于BIM深化设计的塔吊锚固节点的施工方法,步骤包括:1)获取塔吊的设置参数,所述参数至少包括:塔身截面、塔身重量、最大自由高度、起升速度、变幅速度、回转速度、顶升速度、施工现场的地质参数;2)基于BIM技术以及获取的参数进行三维建模;3)按照深化设计的原则对塔吊进行优化排布并确定最佳的锚固结构,所述锚固结构包括锚固孔的数量、塔吊支腿与锚固孔的布局、固定塔吊支腿钢筋预埋的深度和钢筋类型;4)根据步骤3确定的锚固结构编辑出图,用以指导现场实际施工;5)在确定的所述固定塔吊支腿钢筋预埋的深度处设置下锚固定板并在所述下锚固定板上钻取锚固孔,该锚固孔与步骤3确定的锚固孔数量相同;6)在地面上设置与下锚固定板垂直对应的上锚固定板,所述上锚固定板上钻取与所述下锚固定板垂直对应的锚固孔;7)按照步骤3确定的塔吊支腿与锚固空的布局,安装所述塔吊支腿;8)将步骤3确定类型的钢筋穿过所述上锚固定板和下锚固定板上的锚固孔;9)使用锚头将钢筋固定在锚固空内。优选方案是:所述钢筋为精轧螺纹钢筋。优选方案是:所述上锚固定板和下锚固定板为方形。优选方案是:锚固孔分别设置在所述上锚固定板和下锚固定板的4个角上。优选方案是:所述塔吊支腿设置在所述上锚固定板的中心处。本专利技术基于BIM深化设计的塔吊锚锚固节点的施工方法,不仅充分考虑了塔身截面、塔身重量、最大自由高度、起升速度、变幅速度、回转速度、顶升速度和施工现场的地质参数对塔吊锚锚固节点的影响,而且本专利技术通过预埋锚固板和钢筋固定塔吊支腿,锚固板和钢筋锚固在永久基础中,省去了临时固定塔吊的基础构造物,固定支腿拆除方便,减少了资源浪费,节约了成本,提高了工效。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对本专利技术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以令本领域技术人员参照说明书文字能够据以实施。应当理解,本文所使用的诸如“具有”、“包含”以及“包括”术语并不配出一个或多个其它元件或其组合的存在或添加。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基于BIM深化设计的塔吊锚固节点的施工方法,步骤包括:1)获取塔吊的设置参数,所述参数至少包括:塔身截面、塔身重量、最大自由高度、起升速度、变幅速度、回转速度、顶升速度、施工现场的地质参数,例如本专利技术所述的塔吊的塔身截面:2.532.5米、塔身重量:145t、最大自由高度:60米、起升速度:0~35米/分(16t);0~70米/分(8t);0~80米/分(2.5t)、变幅速度:3.5米/分、回转速度:0.5r/min、顶升速度:0.32米/分;2)基于BIM技术以及获取的参数进行三维建模,通过深化设计使用BIM技术对设计图纸按照1:1放样、建模;3)按照深化设计的原则对塔吊进行优化排布并确定最佳的锚固结构,所述锚固结构包括锚固孔的数量、塔吊支腿与锚固孔的布局、固定塔吊支腿钢筋预埋的深度和钢筋类型;4)根据步骤3确定的锚固结构编辑出图,用以指导现场实际施工;5)在确定的所述固定塔吊支腿钢筋预埋的深度处设置下锚固定板并在所述下锚固定板上钻取锚固孔,该锚固孔与步骤3确定的锚固孔数量相同,所述塔吊支腿设置在所述上锚固定板的中心处;6)在地面上设置与下锚固定板垂直对应的上锚固定板,所述上锚固定板上钻取与所述下锚固定板垂直对应的锚固孔,所述上锚固定板和下锚固定板为方形,锚固孔分别设置在所述上锚固定板和下锚固定板的4个角上;7)按照步骤3确定的塔吊支腿与锚固空的布局,安装所述塔吊支腿;8)将步骤3确定类型的钢筋穿过所述上锚固定板和下锚固定板上的锚固孔,所述钢筋为精轧螺纹钢筋,所述精轧螺纹钢筋是在整根钢筋上轧有不连续的外螺纹的大直径、高强度、高尺寸精度的直条钢筋。该钢筋在任意截面处都可拧上带有内螺纹的连接器进行连接或拧上带螺纹的螺帽进行锚固;9)使用锚头将钢筋固定在锚固空内,所述锚头分为上锚头和下锚头,所述上锚头将钢筋的上端固定在所述上锚固定板上的锚固孔上,所述下锚头将钢筋的下端固定在所述下锚固定板上的锚固孔上。尽管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案已公开如上,但其并不仅仅限于说明书和实施方式中所列运用,它完全可以被适用于各种适合本专利技术的领域,对于熟悉本领域的人员而言,可容易地实现另外的修改,因此在不背离权利要求及等同范围所限定的一般概念下,本专利技术并不限于特定的细节。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基于BIM深化设计的塔吊锚固节点的施工方法,步骤包括:1)获取塔吊的设置参数,所述参数至少包括:塔身截面、塔身重量、最大自由高度、起升速度、变幅速度、回转速度、顶升速度、施工现场的地质参数;2)基于BIM技术以及获取的参数进行三维建模;3)按照深化设计的原则对塔吊进行优化排布并确定最佳的锚固结构,所述锚固结构包括锚固孔的数量、塔吊支腿与锚固孔的布局、固定塔吊支腿钢筋预埋的深度和钢筋类型;4)根据步骤3确定的锚固结构编辑出图,用以指导现场实际施工;5)在确定的所述固定塔吊支腿钢筋预埋的深度处设置下锚固定板并在所述下锚固定板上钻取锚固孔,该锚固孔与步骤3确定的锚固孔数量相同;6)在地面上设置与下锚固定板垂直对应的上锚固定板,所述上锚固定板上钻取与所述下锚固定板垂直对应的锚固孔;7)按照步骤3确定的塔吊支腿与锚固空的布局,安装所述塔吊支腿;8)将步骤3确定类型的钢筋穿过所述上锚固定板和下锚固定板上的锚固孔;9)使用锚头将钢筋固定在锚固空内。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BIM深化设计的塔吊锚固节点的施工方法,步骤包括:1)获取塔吊的设置参数,所述参数至少包括:塔身截面、塔身重量、最大自由高度、起升速度、变幅速度、回转速度、顶升速度、施工现场的地质参数;2)基于BIM技术以及获取的参数进行三维建模;3)按照深化设计的原则对塔吊进行优化排布并确定最佳的锚固结构,所述锚固结构包括锚固孔的数量、塔吊支腿与锚固孔的布局、固定塔吊支腿钢筋预埋的深度和钢筋类型;4)根据步骤3确定的锚固结构编辑出图,用以指导现场实际施工;5)在确定的所述固定塔吊支腿钢筋预埋的深度处设置下锚固定板并在所述下锚固定板上钻取锚固孔,该锚固孔与步骤3确定的锚固孔数量相同;6)在地面上设置与下锚固定板垂直对应的上锚固定板,所述上锚固定板上钻取与所述下...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郭婷婷张应杰张弛徐兴东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市第三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