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刘福田专利>正文

抗风防雨伞具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5963070 阅读:141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8-11 19:4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抗风防雨伞具结构,主要由伞中棒、伞上巢、主伞骨、伞下巢、支伞骨、枢接结构及外伞骨所组成,其中,在该各枢接结构上分别设有朝向下的一抗风骨结构,各抗风骨结构与枢接结构枢接,且各抗风骨结构表面则铺设有一抗风伞面,使各抗风骨结构可随着该伞具张开或收合,并在伞具张开时可张开抗风伞面,以抗风伞面抵抗或缓冲风力的冲击。

Wind proof rainproof umbrella structure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 windproof rainproof umbrella structure is mainly composed of an umbrella stick, umbrella, umbrella, under the umbrella of the main nest nest, supporting umbrella, pivot structure and external ribs formed, which, in the pivot structure are respectively arranged on the resistance character towards the structure, the structure character of anti with the pivot structure is pivoted, and the anti surface character structure is laid with a wind resistant umbrella surface, so that the resistance character of the umbrella structure with open or closed, and the umbrella can open to open the umbrella with wind, wind resistance umbrella or buffer the impact of the win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抗风防雨伞具结构
本技术涉及生活用品
,尤其是涉及一种伞具。
技术介绍
伞具,作为一种遮阳挡雨的工具,不论是各行各业、男女老少,皆得到广泛使用,而不论是阳伞、雨伞,其最大之目的,系在于遮蔽自然界对人体不适的侵扰,如烈日、下雨等,以便于人们行动上的自由。唯在伞具使用之历史中,对于一些长年的弊端却无法有效解决,其中最为显著且明显者,即对于风力之干扰,盖因风力乃自然界中最为普遍之现象之一,不能限制其的产生,而人类在撑伞的过程中,肇因于伞面的面积过大,故对于风力之感受亦甚为明显,当风力系由伞面内侧往外吹袭时,其力道会对持伞人造成困扰,其中,最容易看到者,即伞面会朝外翻开,如此,该伞具即难以对持伞人产生遮阳蔽雨的功效;尤其在下雨天时,任何一刻的闪失,皆足以使持伞人淋成落汤鸡,让持伞人的情绪瞬间跌到谷底;且伞面在受力翻转时,亦容易造成伞具之损毁,对持有人造成经济上的损失。由此可见,上述习用伞具仍有诸多缺失,实非一良善之设计者,而亟待加以改良,因此要如何改善上述问题与缺失,亦是乃为业界所亟欲解决之问题所在。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结构简单,可有效抗风防雨的抗风防雨伞具结构。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所述的抗风防雨伞具结构,包括:一伞具,该伞具包括有一伞中棒,该伞中棒的顶端固定设置有一伞上巢,并在伞中棒外围套置有一能够自由移动的伞下巢,该伞上巢及伞下巢周围环分别设有相等数量的主伞骨及支伞骨,而在各主伞骨外段各借由一枢接结构枢接一外伞骨,而在各主伞骨、支伞骨及外伞骨上面则铺设有一伞面,使该伞具能够借由伞下巢的移动产生各伞骨的展开或收合动作,其特征在于:在该各枢接结构上分别设有朝向下的一抗风骨结构,各抗风骨结构与枢接结构枢接,且各抗风骨结构表面则铺设有一抗风伞面,使各抗风骨结构能够随着该伞具张开或收合,并在伞具张开时能够张开抗风伞面。其中该抗风骨结构设有一抗风主骨,该抗风主骨为一挠性骨结构,该抗风主骨一端设有与枢接结构枢接的一枢接部,且该抗风主骨表面则铺设有用于在伞具张开时能够向下张开以抵抗或缓冲风力冲击的该抗风伞面。其中该枢接部设有用以供该挠性骨挠曲向下时抵靠于枢接结构上的一抵靠部。其中该抗风骨结构设有一抗风主骨及一连动杆,该抗风主骨借由一枢接部与外伞骨枢接,而连动杆一端与支伞骨枢接,另一端与抗风主骨的枢接部枢接,且各抗风主骨表面则铺设有用于在伞具张开时能够向下张开以抵抗或缓冲风力冲击的该抗风伞面。其中该主伞骨设有一内主伞骨及一中主伞骨。其中该抗风骨结构设有一抗风主骨及一连动杆,该抗风主骨借由一枢接部与外伞骨枢接,而连动杆一端枢接在中主伞骨外端的一枢接孔上,另一端与抗风主骨的枢接部枢接,且各抗风主骨表面则铺设有用于在伞具张开时能够向下张开以抵抗或缓冲风力冲击的该抗风伞面。其中该各抗风主骨的长度长于外伞骨的长度,且在各抗风主骨中段设有用于在伞具收合时外伞骨能够向上折收的一转折部。其中部分该抗风主骨的下段面铺设该抗风伞面,以形成能够看见前方视线的一窗口。其中该抗风骨结构设有一抗风主骨,该抗风主骨为一钢性骨结构。其中该抗风防雨伞具结构为自动伞或手动伞。因此,本技术所提出的抗风防雨伞具结构,不仅结构简单方便,而且应用抗风骨结构以及表面则铺设有一抗风伞面,并以抗风伞面抵抗或缓冲风力的冲击,不仅使该伞具有抗风及防雨的效果,且使伞具深具创新实用性,大大提升了伞具的实用性。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图。图2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开伞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立体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收伞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的抗风伞面具有窗口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的抗风主骨为钢性骨结构材质示意图。图7为本技术的抗风主骨与枢接结构枢接放大示意图。图8为本技术的枢接部与枢接结构枢接结构示意图(一)。图9为本技术的枢接部与枢接结构枢接结构示意图(二)。图10为本技术应用于四折伞具结构示意图。图11为本技术应用于直伞具结构示意图。图12为本技术的另一实施例图。图13为本技术另一实施例图应用于直伞具结构示意图。图14为本技术另一实施例图抗风主骨可向上折收示意图。图15为本技术的又一实施例图。图中:抗风防雨伞具1;伞中棒11;伞上巢12;主伞骨13;内主伞骨131;中主伞骨132;伞下巢14;支伞骨15;枢接结构16;抵挡部161;外伞骨17;折收部171;伞面18;伞柄19;按钮191;自动开收组件192;抗风骨结构2;抗风主骨、挠性骨21;转折部211;抗风伞面22;枢接部23;抵靠部231;连动杆24;枢接孔25;窗口3。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以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更好的理解本技术并能予以实施,但所举实施例不作为对本技术的限定。参阅图1-图3所示,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示意图,本技术抗风防雨伞具1结构,在本实施例中为一三折伞具,其具有一伞中棒11,该伞中棒11的顶端设置有一伞上巢12,该伞上巢12周围环设有多个主伞骨13,而主伞骨13由多段伞骨结合而成,该伞中棒11另套置有一可自由滑移的伞下巢14,自该伞下巢14周围环设有与主伞骨13数量相等的支伞骨15,支伞骨15与主伞骨13相互枢接,并使各主伞骨13及支伞骨15可随着伞下巢14作上下摆动,而各主伞骨13延伸外段各借由一枢接结构16枢接一外伞骨17,使该伞具1可借由伞下巢14的移动产生各伞骨的展开或收合动作,且在各伞骨上面则铺设有一伞面18,其中在该各枢接结构16上分别设有朝向下的一抗风骨结构2,该抗风骨结构2与枢接结构16枢接,且各抗风骨结构2表面则铺设有一抗风伞面22,使各抗风骨结构2可随着该伞具1张开或收合,并在伞具1张开时可张开抗风伞面22,以抗风伞面22抵抗或缓冲风力的冲击。承上所述,在本实施例中,该抗风骨结构2设有一抗风主骨21,该抗风主骨21为一挠性骨21,或以强韧的塑性物质一体成型,但不以此为限,该抗风主骨21为一钢性骨结构材质亦可(如图6所示),该挠性骨21一端设有一枢接部23与枢接结构16枢接,在本实施例中枢接部23与主伞骨13一起枢接在枢接结构16上,使挠性骨21随着伞骨摆动(如图7所示),且该枢接部23设有一抵靠部231,用以供该挠性骨21挠曲向下时抵靠于枢接结构16上,此外,枢接部23与枢接结构16枢接结构,可如图8所示,将枢接部23与枢接结构16一端固定枢接,并在枢接部23利用一抵挡部161支撑,如图9所示,将枢接部23与枢接结构16二端都固定枢接,且在本实施例中,该抗风主骨21表面则铺设有一抗风伞面22,使各抗风主骨21在该伞具张开时可受抗风伞面下压向下,以抗风伞面22抵抗或缓冲风力的冲击,在伞具1收合时该抗风主骨21收合在外伞骨17内侧,如图4所示。另外,值得一提的事,如参阅图5所示,在本实施例的该抗风主骨21可延伸长过外伞骨17,使人身体可抗风雨,而部分抗风主骨21上形成铺设在下段面的一抗风伞面22,以形成可看见前方视线的一窗口3,以保持人持伞具的视线安全。参阅图10所示,为本技术应用于四折伞具结构示意图,本技术抗风防雨伞具1结构为一四折伞具,其主要由伞中棒11、伞上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抗风防雨伞具结构

【技术保护点】
一种抗风防雨伞具结构,包括:一伞具,该伞具包括有一伞中棒,该伞中棒的顶端固定设置有一伞上巢,并在伞中棒外围套置有一能够自由移动的伞下巢,该伞上巢及伞下巢周围环分别设有相等数量的主伞骨及支伞骨,而在各主伞骨外段各借由一枢接结构枢接一外伞骨,而在各主伞骨、支伞骨及外伞骨上面则铺设有一伞面,使该伞具能够借由伞下巢的移动产生各伞骨的展开或收合动作,其特征在于:在该各枢接结构上分别设有朝向下的一抗风骨结构,各抗风骨结构与枢接结构枢接,且各抗风骨结构表面则铺设有一抗风伞面,使各抗风骨结构能够随着该伞具张开或收合,并在伞具张开时能够张开抗风伞面。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抗风防雨伞具结构,包括:一伞具,该伞具包括有一伞中棒,该伞中棒的顶端固定设置有一伞上巢,并在伞中棒外围套置有一能够自由移动的伞下巢,该伞上巢及伞下巢周围环分别设有相等数量的主伞骨及支伞骨,而在各主伞骨外段各借由一枢接结构枢接一外伞骨,而在各主伞骨、支伞骨及外伞骨上面则铺设有一伞面,使该伞具能够借由伞下巢的移动产生各伞骨的展开或收合动作,其特征在于:在该各枢接结构上分别设有朝向下的一抗风骨结构,各抗风骨结构与枢接结构枢接,且各抗风骨结构表面则铺设有一抗风伞面,使各抗风骨结构能够随着该伞具张开或收合,并在伞具张开时能够张开抗风伞面。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抗风防雨伞具结构,其特征在于,其中该抗风骨结构设有一抗风主骨,该抗风主骨为一挠性骨结构,该抗风主骨一端设有与枢接结构枢接的一枢接部,且该抗风主骨表面则铺设有用于在伞具张开时能够向下张开以抵抗或缓冲风力冲击的该抗风伞面。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抗风防雨伞具结构,其特征在于,其中该枢接部设有用以供该挠性骨挠曲向下时抵靠于枢接结构上的一抵靠部。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抗风防雨伞具结构,其特征在于,其中该抗风骨结构设有一抗风主骨及一连动杆,该抗风主骨借由一枢接部与外伞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福田
申请(专利权)人:刘福田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中国台湾,7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