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新疆大学专利>正文

一种荒漠草地高产牧草混合种植与生态保育的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5962204 阅读:35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8-11 19:31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荒漠草地高产牧草混合种植与生态保育的方法,首先通过分析阿勒泰荒漠草地土壤理化性质,结合混合种植牧草速生和高产的特点,确定种植饲草种类共三类,分别为青贮玉米、紫花苜蓿、苏丹草。对种子进行前期浸泡和晾晒处理后,利用四轮拖拉机携带耕犁对土壤进行翻耕,完成播种后进行灌溉水网布设,管网由主干管和一次性滴管带两部分构成;待紫花苜蓿完成生长期后,将青贮玉米、紫花苜蓿及苏丹草依次收割。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方法结合试验区区域环境特征和高产牧草生理生态特性,采用科学混播和灌溉措施,提高了产草期和产草量,实现了预期的目标。该方法将为阿勒泰地区荒漠草地高产牧草种植与生态保育提供实践方法和途径。

Method for mixed planting and ecological conservation of high-yield pasture in desert grassland

The invention discloses a method for desert grassland forage mixed planting and ecological conservation, first through the physical and chemical properties of soil in Aletai desert grassland analysis, combined with the characteristics of fast-growing and high-yield hybrid forage planting, planting forage grass species identified a total of three categories, respectively, corn silage, alfalfa grass, Sultan. Pre soaking and drying treatment on the seeds, carrying the plough the soil tillage using four wheel tractor, completed after sowing of irrigation water from the main pipe and the pipe network layout, disposable dropper is composed of two parts; to be completed during the growth period of alfalfa, silage maize, alfalfa and grass harvest in Sultan. The method of the invention combines the regional environment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test area and the physiological and ec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high yield forage, adopts the scientific sowing and irrigation measures, improves the grass production period and the yield of grass, and achieves the expected goal. This method will provide practical methods and means for planting and ecological conservation of high-yield pasture in desert grassland in Aletai.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荒漠草地高产牧草混合种植与生态保育的方法
本专利技术属于荒漠草地种植
,具体地说,涉及一种荒漠草地高产牧草混合种植与生态保育的方法。
技术介绍
荒漠草地作为干旱荒漠区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生态环境极端脆弱,但在防风固沙、水土保持乃至承载畜牧业发展等方面意义重大。开展荒漠草地高产牧草种植技术相关研究,不仅有利于缓解畜牧业发展与较低的牧草产量之间的矛盾,亦可缓解荒漠草地干扰压力和退化趋势,保护干旱荒漠草原生命线,因此,探索一种适合于荒漠草地的高产牧草混合种植与生态保育技术至关重要。新疆阿勒泰地区位于我国西北边陲,其可利用草地面积约7.24×106hm2,是全国重点牧区之一,同时也是新疆最主要的草地畜牧业基地之一。阿勒泰草地位于荒漠气候控制之下,草地类型以荒漠类草地占优势,其中温性荒漠类草地面积最大,占全区草地总面积的60%以上。近年来,由于气候持续干旱和当地过度放牧行为等因素影响,阿勒泰荒漠草地退化严重,特别是额尔齐斯河中下游河谷打草场自然漫灌率降低,植物逐年萎缩,优质牧草品种逐年减少,草质及产草量明显下降。以阿勒泰地区夏牧草为例,当地优质牧草品种严重退化、减产,草层高度下降到15~45cm,植被覆盖度缩减到35~50%,平均每亩产草量仅为232kg,载畜能力降低到4.2亩/羊单位,尤其是荒漠化草地的载畜能力仅为27亩/羊单位,土壤裸露率增加到20%左右。在上述背景下,实施荒漠草地高产牧草混合种植与生态保育研究,是完全符合区域现状和发展要求的。本专利技术的方法设计正是围绕这一思路以荒漠草地为对象开展的探索工作。通过总结荒漠草地示范区种植成果,提供一种荒漠草地高产牧草混合种植与生态保育的方法,该方法结合试验区区域环境特征和高产牧草生理生态特性,采用科学混播和灌溉措施,缩短了产草期并提高了产草量,实现了预期的目标。该方法将为阿勒泰地区荒漠草地高产牧草种植与生态保育提供实践方法和途径。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荒漠草地高产牧草混合种植与生态保育的方法,该方法涉及荒漠草地土壤现状调查,高产牧草种子筛选,土地的开垦播种以及高效节水灌溉与生态保育。该方法成本较低,土壤改良与牧草收获效果良好,可为新疆阿勒泰开展荒漠地区高产牧草种植与生态保育工作提供方法和技术保障。其具体技术方案为:一种荒漠草地高产牧草混合种植与生态保育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1、首先通过分析阿勒泰荒漠草地土壤理化性质,结合混合种植牧草速生和高产的特点,确定种植饲草种类共三类,分别为青贮玉米、紫花苜蓿、苏丹草。其中确定青贮玉米品种3种,分别为KWS3376、康地KX9384和元华116;紫花苜蓿品种3种,分别为阿尔冈金、苜蓿王、新牧一号;苏丹草为1种。步骤2、对种子进行前期浸泡和晾晒处理后,利用四轮拖拉机携带耕犁对土壤进行翻耕,青贮玉米与苏丹草耕深为3.0cm,苜蓿耕深为2.0cm,共采用两种混合间作模式:一是苜蓿与青贮玉米间作,为每种苜蓿品种行距25cm,每4行后播种青贮玉米,青贮玉米行距为50cm,行数为2行,之后继续播种行距为25cm的4行苜蓿另一品种,依次类推;二是苜蓿与苏丹草间作,为每种苜蓿品种行距25cm,每4行后播种苏丹草,苏丹草行距为50cm,行数为2行,之后继续播种行距为25cm的4行苜蓿另一品种,依次类推;步骤3、完成播种后进行灌溉水网布设,管网由主干管和一次性滴管带两部分构成,主干管沿行播方向,规格为40mm,一次性滴管带垂直于主干管,每条间隔为80cm,滴头间隔为0.25m,额定流量为1.2/h。于播种完成后进行第一次滴灌,滴灌时长控制在18~20h,在整个生育期滴灌总次数为10~12次,在7、8月间可适当加密灌溉,其他月份可相应减少灌溉次数。步骤4、经灌溉后,青贮玉米与苏丹草生长迅速,这一间作模式,不仅可以提高牧草生产量,同时在紫花苜蓿生长初期能够有效防止荒漠地区风沙天气对幼苗的伤害,提高紫花苜蓿成活率和牧草产量。待紫花苜蓿完成生长期后,将青贮玉米、紫花苜蓿及苏丹草依次收割,免费提供给当地牧民,经晾晒和干燥后用于过冬储备干牧草。紫花苜蓿收割后保留基杆和土下根,待来年灌溉后可迅速生长,而青贮玉米和苏丹草可另行种植。进一步,青贮玉米KWS3376、康地KX9384和元华116采用机播,播种量分别为2.0、2.5、2.5kg/亩;紫花苜蓿阿尔岗金、苜蓿王、新牧一号采用人工撒播,播种量分别为1.5、1.5、1.5kg/亩;苏丹草采用机播,播种量为2.5kg/亩。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的方法结合试验区区域环境特征和高产牧草生理生态特性,采用科学混播和灌溉措施,缩短了产草期并提高了产草量,实现了预期的目标。该方法将为阿勒泰地区荒漠草地高产牧草种植与生态保育提供实践方法和途径。表1阿勒泰地区不同牧草地类型产草期和产草量对比本专利技术较之阿勒泰地区天然牧草地和原有牧草种植地均具有显著优势(表1),首先,就一茬产草期而言,天然牧草地和原有牧草种植地一茬高产草期分别始于7月20日和7月10日左右,而本专利技术的一茬高产草期始于6月27日,较前两者分别提前了14天和24天,可较早的缓解春季和夏初的牧草短缺和供需压力。其次,就鲜草产量而言,天然牧草和原有牧草种植地鲜草总产量仅分别为650kg/亩和1600kg/亩,本专利技术牧草总产量达到4843kg/亩,分别为前两者的7.5倍和3.0倍,年产草量优势明显。附图说明图1是荒漠草地高产牧草混合种植分布模式图及播种耕作图,注:不同图像代表不同作物,依次表示:苜蓿、青贮玉米、苏丹草;图2是荒漠草地高产牧草高效灌溉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案对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详细地说明。一种荒漠草地高产牧草混合种植与生态保育的方法。该方法在新疆阿勒泰地区富蕴县东南30km处进行(地理坐标为46°47′9.02″N、89°34′4.42″E),共设置了40亩荒漠草地高产牧草混合种植与生态保育示范样地。荒漠草地不同土层土壤理化性质统计如表2所示,通过分析种植区土壤理化性质,进而结合现有牧草种植条件和生理特征,研判种植牧草特点为耐寒、速生、高产,以此为依据筛选并确定荒漠草地混合种植牧草品种共3种,分别为青贮玉米、紫花苜蓿、苏丹草,种植面积为40亩。其中,青贮玉米品种3个:元华116(高产)、KWS3376(早熟种)、康地KX9384(抗寒);紫花苜蓿品种3个:阿尔冈金(当地推广种)、苜蓿王(新引种,仅2015年在吐尔洪乡小面积试种);新牧一号(加拿大引种)。购买作物种子在进行温水浸泡、晾晒处理后,置于干燥环境下保存待用。选高产牧草种类及特性如表3所示。利用四轮拖拉机携带耕犁(可调宽度)对土壤进行翻耕,其中青贮玉米与苏丹草耕深为3.0cm,苜蓿耕深为2.0cm,将上述3种牧草按两种混合间作模式播种:(1)苜蓿与青贮玉米间作,为每种苜蓿品种行距25cm,每4行后播种青贮玉米,青贮玉米行距为50cm,行数为2行,之后继续播种行距为25cm的4行苜蓿另一品种,依次类推;(2)苜蓿与苏丹草间作,为每种苜蓿品种行距25cm,每4行后播种苏丹草,苏丹草行距为50cm,行数为2行,之后继续播种行距为25cm的4行苜蓿另一品种,依次类推。青贮玉米和苏丹草均采用机播,苜蓿采用撒播,每一品种播种量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一种荒漠草地高产牧草混合种植与生态保育的方法

【技术保护点】
一种荒漠草地高产牧草混合种植与生态保育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步骤1、首先通过分析阿勒泰荒漠草地土壤理化性质,结合混合种植牧草速生和高产的特点,确定种植饲草种类共三类,分别为青贮玉米、紫花苜蓿、苏丹草;其中确定青贮玉米品种3种,分别为KWS3376、康地KX9384和元华116;紫花苜蓿品种3种,分别为阿尔冈金、苜蓿王、新牧一号;苏丹草为1种;步骤2、对种子进行前期浸泡和晾晒处理后,利用四轮拖拉机携带耕犁对土壤进行翻耕,青贮玉米与苏丹草耕深为3.0cm,苜蓿耕深为2.0cm,共采用两种混合间作模式:一是苜蓿与青贮玉米间作,为每种苜蓿品种行距25cm,每4行后播种青贮玉米,青贮玉米行距为50cm,行数为2行,之后继续播种行距为25cm的4行苜蓿另一品种,依次类推;二是苜蓿与苏丹草间作,为每种苜蓿品种行距25cm,每4行后播种苏丹草,苏丹草行距为50cm,行数为2行,之后继续播种行距为25cm的4行苜蓿另一品种,依次类推;步骤3、完成播种后进行灌溉水网布设,管网由主干管和一次性滴管带两部分构成,主干管沿行播方向,规格为40mm,一次性滴管带垂直于主干管,每条间隔为80cm,滴头间隔为0.25m,额定流量为1.2/h;于播种完成后进行第一次滴灌,滴灌时长控制在18~20h,在整个生育期滴灌总次数为10~12次,在7、8月间加密灌溉,其他月份减少灌溉次数;步骤4、经灌溉后,青贮玉米与苏丹草生长迅速,待紫花苜蓿完成生长期后,将青贮玉米、紫花苜蓿及苏丹草依次收割,经晾晒和干燥后用于过冬储备干牧草;紫花苜蓿收割后保留基杆和土下根,待来年灌溉后迅速生长,而青贮玉米和苏丹草另行种植。...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荒漠草地高产牧草混合种植与生态保育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步骤1、首先通过分析阿勒泰荒漠草地土壤理化性质,结合混合种植牧草速生和高产的特点,确定种植饲草种类共三类,分别为青贮玉米、紫花苜蓿、苏丹草;其中确定青贮玉米品种3种,分别为KWS3376、康地KX9384和元华116;紫花苜蓿品种3种,分别为阿尔冈金、苜蓿王、新牧一号;苏丹草为1种;步骤2、对种子进行前期浸泡和晾晒处理后,利用四轮拖拉机携带耕犁对土壤进行翻耕,青贮玉米与苏丹草耕深为3.0cm,苜蓿耕深为2.0cm,共采用两种混合间作模式:一是苜蓿与青贮玉米间作,为每种苜蓿品种行距25cm,每4行后播种青贮玉米,青贮玉米行距为50cm,行数为2行,之后继续播种行距为25cm的4行苜蓿另一品种,依次类推;二是苜蓿与苏丹草间作,为每种苜蓿品种行距25cm,每4行后播种苏丹草,苏丹草行距为50cm,行数为2行,之后继续播种行距为25cm的4行苜蓿另一品种,依次类推;步骤3、完成播...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何学敏吕光辉秦璐李岩张雪妮杨建军
申请(专利权)人:新疆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新疆,6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