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线通信终端以及无线通信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15960120 阅读:34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8-08 09:58
无线通信终端以及无线通信系统。能够以近距离无线通信为触发而适当进行无线通信终端和无线通信装置的无线连接。无线通信终端具有:识别信息取得部,通过与无线通信装置之间的近距离无线通信取得无线通信装置的网络内识别信息;连接判定部,向预先连接的外部接入点无线发送网络内识别信息,在接收到与网络内识别信息的发送对应的响应时,根据接收到的响应,判定与网络内识别信息对应的无线通信装置是否在经由外部接入点的网络上;连接选择部,其根据判定的结果,选择是不经由外部接入点而与无线通信装置进行无线连接、还是经由外部接入点与无线通信装置进行无线连接;和通信控制部,其通过选择的无线连接进行与无线通信装置之间的无线通信。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无线通信终端以及无线通信系统
本专利技术涉及无线通信终端以及无线通信系统。
技术介绍
近年来,NFC(NearFieldradioCommunication)等近距离无线通信技术正在普及。通信速度慢的近距离无线通信例如用于取得经由通信速度快的无线LAN等无线通信网络将便携式通信终端连接到打印机等的信息。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9-135865号公报但是,如果在打印机等无线通信装置与接入点的无线通信网络连接的状态下以与无线通信装置之间的近距离无线通信作为触发、不经由接入点而使便携式无线通信终端自动与该无线通信装置进行无线连接,则尽管打印机正在与无线通信网络连接,也会与无线通信装置之间重新建立不经由接入点的无线连接。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是为了解决这样的问题而完成的,目的在于提供能够以近距离无线通信为触发而适当地进行无线通信终端与无线通信装置之间的无线连接的技术。(1)用于达成上述目的的无线通信终端具有:识别信息取得部,其通过与无线通信装置之间的近距离无线通信取得所述无线通信装置的网络内识别信息;连接判定部,其向预先连接的外部接入点无线发送所述网络内识别信息,在接收到与所述网络内识别信息的发送对应的响应时,根据所述接收到的响应,判定与所述网络内识别信息对应的无线通信装置是否在经由所述外部接入点的网络上;连接选择部,其根据所述判定的结果,选择是不经由所述外部接入点而与所述无线通信装置进行无线连接、还是经由所述外部接入点与所述无线通信装置进行无线连接;以及通信控制部,其通过所述选择的无线连接进行与所述无线通信装置之间的无线通信。根据本专利技术,即使在与无线通信装置进行近距离无线通信的情况,由于在判定是否能够经由接入点与无线通信装置进行无线连接之后选择是否不经由接入点而与无线通信装置进行无线连接,因此,能够适当地建立与不经由接入点的无线通信装置的无线连接。(2)即使接入点与无线通信终端能够连接,在接入点上没有连接有无线通信装置的情况下,便携式无线通信终端无法经由接入点与无线通信装置进行无线连接。因此,在达成上述目的的无线通信终端中,也可以是:所述识别信息取得部通过所述近距离无线通信取得所述无线通信装置的逻辑地址和第一物理地址作为所述网络内识别信息,所述连接判定部通过经由所述外部接入点的无线通信取得与所述逻辑地址对应的第二物理地址,对所述第一物理地址和所述第二物理地址进行对照,在所述第一物理地址与所述第二物理地址一致的情况下,判定为能够经由所述接入点与所述无线通信装置进行无线连接,在无法经由所述外部接入点与所述无线通信装置进行无线连接的情况下,所述连接选择部选择不经由所述外部接入点而与所述无线通信装置进行无线连接。通过采用该结构,能够正确判定是否能够经由接入点与无线通信装置进行连接。(3)在达成上述目的的无线通信终端中,也可以是:所述识别信息取得部取得所述无线通信装置的所述网络内识别信息以及所述无线通信装置的网络识别信息,在无法经由所述外部接入点而与所述无线通信装置进行无线连接的情况下,所述连接选择部选择不经由所述外部接入点而使用所述网络识别信息与所述无线通信装置的网络进行无线连接。通过采用该结构,用户能够不经由接入点而将便携式无线通信终端容易地连接到无线通信装置。此处,无线通信装置的网络识别信息包括作为无线通信装置的接入点(内部接入点)的标志符。(4-5)即使无线通信装置具备不经由接入点而进行无线连接的功能,也不能保证总是能够不经由接入点而将无线通信终端连接到无线通信装置。例如,一般来说,能够不经由接入点而与无线通信装置进行无线连接的无线通信终端的数量是有限制的。因此,在达成上述目的的无线通信终端中,也可以是:所述连接判定部判定是否能够经由所述外部接入点与所述无线通信装置进行无线连接、以及是否能够不经由所述外部接入点而与所述无线通信装置进行无线连接,在能够经由所述外部接入点与所述无线通信装置进行无线连接且无法不经由所述外部接入点而与所述无线通信装置进行无线连接的情况下,所述连接选择部选择经由所述外部接入点与所述无线通信装置进行无线连接。此外,也可以是:所述连接判定部取得表示不经由所述外部接入点的所述无线通信装置的无线连接状态的连接状态信息,根据所述连接状态信息判定是否能够不经由所述外部接入点而与所述无线通信装置进行无线连接。通过采用该结构,由于是在判定是否能够不经由接入点而与无线通信装置进行无线连接之后不经由接入点而与无线通信装置进行无线连接,因此,能够降低不经由接入点而与无线通信装置进行无线连接的时间的损耗。(6)用于达成上述目的的无线通信系统包含无线通信终端和无线通信装置,所述无线通信终端具有:识别信息取得部,其通过近距离无线通信取得无线通信装置的网络内识别信息;连接判定部,其向接入点无线发送所述网络内识别信息,判定是否能够经由所述接入点与所述无线通信装置进行无线连接;以及连接选择部,其根据所述判定的结果,选择是不经由所述接入点与所述无线通信装置进行无线连接、还是经由所述接入点与所述无线通信装置进行无线连接,所述无线通信装置具有响应单元以及启动单元,所述响应单元对来自所述接入点的基于SNMP(SimpleNetworkManagementProtocol)的询问作出响应,所述启动单元响应于所述近距离无线通信而启动所述响应单元。根据本专利技术,能够降低不经由接入点而与无线通信装置进行无线连接的时间的损耗。此外,在无线通信装置中,能够降低对基于SNMP的询问作出响应的响应单元的待机电力。此外,权利要求所述的各单元的功能由如下资源实现:由结构本身确定功能的硬件资源、由程序确定功能的硬件资源、或者它们的组合。此外,这些各单元的功能并不限于由各自在物理上彼此独立的硬件资源实现。另外,本专利技术作为无线通信程序或者其记录介质也成立。当然,该记录介质既可以是磁记录介质也可以是光磁记录介质,还可以是今后开发的任意记录介质。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的无线通信系统的网络结构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的智能手机的框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的打印机的框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的无线连接顺序的时序图。图5是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的连接判定处理的流程图。图6是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的画面结构图。标号说明1…智能手机、2…打印机、3…接入点、11…触摸面板显示器、11a…图标、11b…图标、12…控制部、13…无线LAN通信部、14…NFC通信部、21…触摸面板显示器、22…控制部、23…无线LAN通信部、24…NFC通信部、25…电源控制部。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参照本专利技术的附图对实施方式进行说明。另外,在各图中,针对对应的结构要素标记相同的标号,省略重复的说明。1.无线通信系统的结构图1中示出包含作为无线通信终端的一个实施例的智能手机1、作为无线通信装置的一个实施例的打印机2以及接入点3的无线通信系统。接入点3是通过无线LAN协议(IEEE802.11)将外部设备相互无线连接的中继站。如图2所示,作为无线通信终端的智能手机1具有:用于按照无线LAN协议与外部设备通信的无线LAN通信部13、用于按照NFC协议(ISO/IEC18092)与外部设备通信的NFC通信部14、由计算机构成的控制部12以及触摸面板显示器11。控制部12具有:作为主存储装置的RAM、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无线通信终端,其具有:识别信息取得部,其通过与无线通信装置之间的近距离无线通信取得所述无线通信装置的网络内识别信息;连接判定部,其向预先连接的外部接入点无线发送所述网络内识别信息,在接收到与所述网络内识别信息的发送对应的响应时,根据所述接收到的响应,判定与所述网络内识别信息对应的无线通信装置是否在经由所述外部接入点的网络上;连接选择部,其根据所述判定的结果,选择是不经由所述外部接入点而与所述无线通信装置进行无线连接、还是经由所述外部接入点与所述无线通信装置进行无线连接;以及通信控制部,其通过所述选择的无线连接进行与所述无线通信装置之间的无线通信。

【技术特征摘要】
2016.01.13 JP 2016-0041701.一种无线通信终端,其具有:识别信息取得部,其通过与无线通信装置之间的近距离无线通信取得所述无线通信装置的网络内识别信息;连接判定部,其向预先连接的外部接入点无线发送所述网络内识别信息,在接收到与所述网络内识别信息的发送对应的响应时,根据所述接收到的响应,判定与所述网络内识别信息对应的无线通信装置是否在经由所述外部接入点的网络上;连接选择部,其根据所述判定的结果,选择是不经由所述外部接入点而与所述无线通信装置进行无线连接、还是经由所述外部接入点与所述无线通信装置进行无线连接;以及通信控制部,其通过所述选择的无线连接进行与所述无线通信装置之间的无线通信。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线通信终端,所述识别信息取得部通过所述近距离无线通信取得所述无线通信装置的逻辑地址和第一物理地址作为所述网络内识别信息,所述连接判定部通过经由所述外部接入点的无线通信取得与所述逻辑地址对应的第二物理地址,对所述第一物理地址和所述第二物理地址进行对照,在所述第一物理地址与所述第二物理地址一致的情况下,判定为能够经由所述接入点与所述无线通信装置进行无线连接,在无法经由所述外部接入点与所述无线通信装置进行无线连接的情况下,所述连接选择部选择不经由所述外部接入点而与所述无线通信装置进行无线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无线通信终端,所述识别信息取得部取得所述无线通信装置的所述网络内识别信息以及所述无线通信装置的网络识别信息,在无法经由所述外部接入点而与所述无线通信装置进行无线连接的情况下,所述连接选择部选择不经由所述外部接入点而使用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横山大记作田健二小川阳平
申请(专利权)人: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