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功能取暖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5953392 阅读:40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8-08 09:54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布了多功能取暖器,包括仿形壳体,在所述下壳体的一侧壁上开有进风口,下壳体另一侧壁上开有多个通孔,在上壳体的侧壁开有多个小孔,多个通孔以及小孔组成出风口,在仿形壳体内部固定有上弧板、下弧板,风机固定在仿形壳体的内壁上,上弧板与下弧板两个相对的端部之间分别设有导流孔Ⅰ、导流孔Ⅱ,导流孔Ⅰ正对出风口,导流孔Ⅱ正对进风口,下弧板靠近出风口一侧安装有散热架,发热体置于散热架内。空气由进风口进入,在净化机构的多级过滤后实现空气净化,发热体开始对净化后的空气进行加热,通过叶轮的转动,使得被加热后的新鲜空气从出风口处溢出,以实现对室内的供暖以及空气净化,大大减小了室内空间的占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多功能取暖器
本专利技术涉及空气净化领域,具体是指多功能取暖器。
技术介绍
空气净化器又称“空气清洁器”、空气清新机、净化器,是指能够吸附、分解或转化各种空气污染物(一般包括PM2.5、粉尘、花粉、异味、甲醛之类的装修污染、细菌、过敏原等),有效提高空气清洁度的家电产品,主要分为家用、商用、工业、楼宇。空气净化器中有多种不同的技术和介质,使它能够向用户提供清洁和安全的空气。常用的空气净化技术有:吸附技术、负(正)离子技术、催化技术、光触媒技术、超结构光矿化技术、HEPA高效过滤技术、静电集尘技术等;材料技术主要有:光触媒、活性炭、极炭心滤芯技术、合成纤维、HEAP高效材料、负离子发生器等。现有的空气净化器多采为复合型,即同时采用了多种净化技术和材料介质,但是现有的空净化器与电暖器相互独立,无法再实现净化空气的同时进行供暖,功能较为单一,进而造成资源不能最大化应用,并且单独的空气净化器与电暖器还会占用室内较多的空间。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多功能取暖器,实现空气净化的同时对空气进行加热,以减小室内空间的占用。本专利技术的目的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多功能取暖器,包括仿形壳体,所述仿形壳体包括上壳体以及与上壳体螺栓连接的下壳体,在所述下壳体底部安装有支脚,在所述下壳体的一侧壁上开有进风口,下壳体另一侧壁上开有多个通孔,在上壳体的侧壁开有多个与所述通孔同侧的小孔,且多个所述通孔以及小孔组成出风口,在所述仿形壳体内部固定有均呈弧形的上弧板、下弧板,风机固定在仿形壳体的内壁上,所述风机的叶轮置于上弧板与下弧板之间,且上弧板与下弧板两个相对的端部之间分别设有导流孔Ⅰ、导流孔Ⅱ,导流孔Ⅰ正对出风口,导流孔Ⅱ正对进风口,且下弧板靠近出风口一侧安装有散热架,发热体置于散热架内,还包括固定在仿形壳体内的净化机构,所述净化机构将所述进风口覆盖。针对现有净化器的缺陷,申请人将空气净化器的净化功能与供暖功能复合在一起,以解决室内空间占用过大的问题;使用时,上弧板与下弧板构成的柱状结构水平放置在仿形壳体中部,空气由进风口进入,在净化机构的多级过滤后实现空气净化,而与下弧板连接的金属材质的散热架上,发热体开始对净化后的空气进行加热,通过叶轮的转动,使得被加热后的新鲜空气从出风口处溢出,以实现对室内的供暖以及空气净化,大大减小了室内空间的占用;其中,通过上壳体与下壳体合并构成的仿形壳体,可制成多种不同风格的形状以增加空气净化器的视觉感官。进一步地,为减小发热体对风机的影响,下弧板采用阻热性能较高的塑料材质制成,以防止发热体所产生的热量直接由下弧板传递至风机上,确保风机工作的稳定性能。更进一步地,利用上弧板与下弧板将风机的叶轮进行包裹,同时在上弧板与下弧板的相对的两个端部之间均设有间隙,即形成正对进风口的导流孔Ⅰ、以及正对出风口的导流孔Ⅱ,叶轮在转动时产生的风力被局限在上弧板与下弧板所覆盖的范围内,此时经过净化机构处理后的空气由导流孔Ⅰ进入柱状区域内,在叶轮的带动下从导流孔Ⅱ中溢出,然后被发热体上逸散出的热量所加热,最终由出风口流出,使得整个气流的流向相对稳定,避免被加热后的空气在仿形壳体内四处乱窜,以确保仿形壳体内其余电器件的工作稳定性。所述发热体包括金属支撑板以及多个间隔设置在金属支撑板两侧的硅碳棒。硅碳棒是用高纯度绿色六方碳化硅为主要原料,按一定料比加工制坯,经2200℃高温硅化再结晶烧结而制成的棒状、管状非金属高温电热元件,可连续使用可达2000小时,即能够满足在冬季的长时间使用,在空气净化的同时,为室内带来稳定的供热量。所述上弧板的纵向截面呈劣弧状,所述下弧板的纵向截面呈优弧状。作为优选,上弧板为劣弧状,而下弧板为优弧状,使得叶轮在转动时迫使空气具备一个斜向上的抛物线运动轨迹,该气流能够与散热架上向上逸散的热量充分混合,而非直接与散热架直接接触,进而保证空气与热量的充分混合,以实现空气加热效率的最大化。所述净化机构包括两端开放的盒体,盒体的两个开放端分别对应进风口、出风口,且沿空气的流向在盒体内依次排列分布的预过滤网、HEPA滤网、活性炭滤层、紫外灯、光触媒滤网。由进风口进入的空气首先经过预过滤网的过滤后,将空气中的粉尘或是颗粒物筛选屏蔽,然后由HEPA滤网对空气中甲醛等有害气体进行吸收,而活性炭滤层则能够对空气中的异味进行处理吸收,空气继续流通至紫外灯的辐射范围内,紫外灯对其进行杀菌处理,以减小室内细菌含量,同时在紫外线的作用下光触媒滤网产生强烈的催化降解作用,以将细菌等释放出来的毒素分解处理,最终确保进入仿形壳体内部的空气净化彻底。通过净化机构的五级过滤净化,使得最终由出风口处溢出的空气符合国家标准,对室内的空气循环流畅提供相应保障。本专利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的优点和有益效果:1、本专利技术中经过净化机构处理后的空气由导流孔Ⅰ进入柱状区域内,在叶轮的带动下从导流孔Ⅱ中溢出,然后被发热体上逸散出的热量所加热,最终由出风口流出,使得整个气流的流向相对稳定,避免被加热后的空气在仿形壳体内四处乱窜,以确保仿形壳体内其余电器件的工作稳定性;2、本专利技术中硅碳棒是用高纯度绿色六方碳化硅为主要原料,按一定料比加工制坯,经2200℃高温硅化再结晶烧结而制成的棒状、管状非金属高温电热元件,可连续使用可达2000小时,即能够满足在冬季的长时间使用,在空气净化的同时,为室内带来稳定的供热量;3、本专利技术的上弧板为劣弧状,而下弧板为优弧状,使得叶轮在转动时迫使空气具备一个斜向上的抛物线运动轨迹,该气流能够与散热架上向上逸散的热量充分混合,而非直接与散热架直接接触,进而保证空气与热量的充分混合,以实现空气加热效率的最大化。附图说明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并不构成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限定。在附图中: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外部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内部结构示意图;图3为下弧板的结构示意图。附图中标记及相应的零部件名称:1-仿形壳体、2-出风口、3-支脚、4-发热体、5-叶轮、6-风机、7-净化机构、8-进风口、9-下弧板、10-散热架、11-导流孔Ⅰ、12-上弧板、13-导流孔Ⅱ。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下面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本专利技术的示意性实施方式及其说明仅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作为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定。实施例1如图1~图3所示,本实施例包括仿形壳体1,所述仿形壳体1包括上壳体以及与上壳体螺栓连接的下壳体,在所述下壳体底部安装有支脚3,在所述下壳体的一侧壁上开有进风口8,下壳体另一侧壁上开有多个通孔,在上壳体的侧壁开有多个与所述通孔同侧的小孔,且多个所述通孔以及小孔组成出风口2,在所述仿形壳体1内部固定有均呈弧形的上弧板12、下弧板9,风机6固定在仿形壳体1的内壁上,所述风机6的叶轮5置于上弧板12与下弧板9之间,且上弧板12与下弧板9两个相对的端部之间分别设有导流孔Ⅰ11、导流孔Ⅱ13,导流孔Ⅰ11正对出风口2,导流孔Ⅱ13正对进风口8,且下弧板9靠近出风口2一侧安装有散热架10,发热体4置于散热架10内,还包括固定在仿形壳体1内的净化机构7,所述净化机构7将所述进风口8覆盖。针对现有净化器的缺陷,申请人将空气净化器的净化功能与供暖功能复合在一起,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多功能取暖器,包括仿形壳体(1),所述仿形壳体(1)包括上壳体以及与上壳体螺栓连接的下壳体,在所述下壳体底部安装有支脚(3),其特征在于:在所述下壳体的一侧壁上开有进风口(8),下壳体另一侧壁上开有多个通孔,在上壳体的侧壁开有多个与所述通孔同侧的小孔,且多个所述通孔以及小孔组成出风口(2),在所述仿形壳体(1)内部固定有均呈弧形的上弧板(12)、下弧板(9),风机(6)固定在仿形壳体(1)的内壁上,所述风机(6)的叶轮(5)置于上弧板(12)与下弧板(9)之间,且上弧板(12)与下弧板(9)两个相对的端部之间分别设有导流孔Ⅰ(11)、导流孔Ⅱ(13),导流孔Ⅰ(11)正对出风口(2),导流孔Ⅱ(13)正对进风口(8),下弧板(9)靠近出风口(2)一侧安装有散热架(10),发热体(4)置于散热架(10)内,还包括固定在仿形壳体(1)内的净化机构(7),所述净化机构(7)将所述进风口(8)覆盖。

【技术特征摘要】
1.多功能取暖器,包括仿形壳体(1),所述仿形壳体(1)包括上壳体以及与上壳体螺栓连接的下壳体,在所述下壳体底部安装有支脚(3),其特征在于:在所述下壳体的一侧壁上开有进风口(8),下壳体另一侧壁上开有多个通孔,在上壳体的侧壁开有多个与所述通孔同侧的小孔,且多个所述通孔以及小孔组成出风口(2),在所述仿形壳体(1)内部固定有均呈弧形的上弧板(12)、下弧板(9),风机(6)固定在仿形壳体(1)的内壁上,所述风机(6)的叶轮(5)置于上弧板(12)与下弧板(9)之间,且上弧板(12)与下弧板(9)两个相对的端部之间分别设有导流孔Ⅰ(11)、导流孔Ⅱ(13),导流孔Ⅰ(11)正对出风口(2),导流孔Ⅱ(13)正对进风口(8),下弧板(9)靠近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杨忠
申请(专利权)人:成都扬中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