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家庭服务机器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5949376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8-08 08:2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家庭服务机器人,该技术方案以提升环境物体侦测能力为目的着重改进了其侦测系统。在机器人的前端,分布有三组红外测距传感器和两颗红外接收管组成了机器人前端的眼睛。在机器人的后端同样放置了一组红外测距传感器和两颗红外接收管。这一系列光电传感器与STM32单片机共同组成了机器人的障碍物侦测功能,从而提升了其运动能力。机器人通过直流电机驱动,电机后端连接有光电编码器,它由光栅码盘和光栅探测装置组成,用以检测电机转速,通过调节车轮两端的转速实现转弯、前进、后退等动作。机器人前端设有一个七寸屏幕,用于展示视听信息,而红外摄像头则可实现对室内情况的摄录存储,扩展了机器人的功能。

A family service robot

The utility model provides a home service robot, which aims at improving the detection ability of the environment object, and emphatically improves the detection system thereof. At the front of the robot, there are three sets of infrared ranging sensors and two infrared receiving tubes, which form the eyes of the robot's front end. A set of infrared ranging sensors and two infrared receiving tubes are also placed at the back end of the robot. This series of photoelectric sensors and STM32 microcontroller together constitute the robot's obstacle detection function, thereby enhancing its movement ability. The robot through the DC motor drive, motor connected with the rear end of the photoelectric encoder, which is composed of grating encoder and grating detection device which is used to detect motor speed, turn, forward and backward movement by adjusting the speed of both ends of the wheel. The front end of the robot is equipped with a seven inch screen for displaying audio-visual information, while the infrared camera can realize the recording and storage of indoor conditions and expand the functions of the robo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家庭服务机器人
本技术涉及机器人
,具体涉及一种家庭服务机器人。
技术介绍
机器人是自动执行工作的机器装置。它既可以接受人类指挥,又可以运行预先编排的程序,也可以根据以人工智能技术制定的原则纲领行动。它的任务是协助或取代人类工作的工作,例如生产业、建筑业,或是危险的工作。随着技术的进步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供,机器人逐渐走入了千家万户,家用机器人作为会移动的智能终端不仅在家庭环境中发挥媒体作用,同时可提供清扫、输送等便捷服务。然而纵观现有技术的机器人可以发现,其提供视听信息的媒体功能发展已经较为成熟,而运动能力,特别是面对障碍物时或指定目标时的运动能力仍较为滞后,究其原因是由于对环境物体的侦测不够完善所导致的。此外,现有技术的家庭服务机器人功能较为单一,远程控制及摄像监控能功能仍普遍缺失。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旨在针对现有技术的技术缺陷,提供一种家庭服务机器人,以解决现有技术的机器人对影响运动的环境物体侦测手段不够完善的技术问题。本技术要解决的另一技术问题是现有技术的家庭服务机器人功能单一。为实现以上技术目的,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家庭服务机器人,包括头部壳体,躯干部壳体,车轮,第一红外测距传感器,第二红外测距传感器,第三红外测距传感器,第一红外线接收管,第二红外线接收管,显示屏,红外摄像头,第四红外测距传感器,第三红外线接收管,第四红外线接收管,充电插口,锂电池,直流电机,光电编码器,STM32单片机,其中头部壳体呈球状,头部壳体固定连接在躯干部壳体的顶端,车轮固定连接在躯干部壳体的底端,所述车轮有三个、三者围成正三角形形状,头部壳体的前部固定连接有第一红外测距传感器、第二红外测距传感器、第三红外测距传感器、第一红外线接收管、第二红外线接收管,躯干部壳体的前部固定连接有显示屏和红外摄像头,头部壳体的后部固定连接有第四红外测距传感器、第三红外线接收管、第四红外线接收管,躯干部壳体的后部设置有充电插口,所述家庭服务机器人的内部具有一腔体,所述腔体中固定连接有锂电池、直流电机、光电编码器、STM32单片机,STM32单片机分别与第一红外测距传感器、第二红外测距传感器、第三红外测距传感器、第一红外线接收管、第二红外线接收管、第四红外测距传感器、第三红外线接收管、第四红外线接收管通信连接,直流电机与车轮传动连接,光电编码器固定连接在直流电机上,锂电池分别为第一红外测距传感器、第二红外测距传感器、第三红外测距传感器、第一红外线接收管、第二红外线接收管、显示屏、红外摄像头、第四红外测距传感器、第三红外线接收管、第四红外线接收管、直流电机、光电编码器、STM32单片机供电,充电插口与锂电池通过导线连接。作为优选,所述锂电池的电量为5000mAh,所述锂电池的供电电压为12V。作为优选,所述车轮为万向脚轮。作为优选,所述显示屏的尺寸为7寸。作为优选,显示屏的位置低于红外摄像头。在以上技术方案中,所述头部壳体中所述“头部”,躯干部壳体中所述“躯干部”,均是因为本技术为人形机器人,而上述组件由于其在机器人上所处位置分别对应人体构型的头部及躯干部因而得名,因此,所述“头部”、“躯干部”并不具有技术特征限定作用,可以是常规的壳体。为了实现机器人的正常运行,在头部壳体和躯干部壳体中,还具有相应的控制电路和驱动电路,控制电路可以依据机器人领域的常规的技术手段设计;例如可以包括一主控制板,主控制板上集成了三颗ATML单片机,三颗芯片协同作用从而控制机器人的各项活动。两颗稳压芯片,通过与电感和电容的协同作用输出5V1.5A的驱动电压给两个驱动芯制两侧车轮电机的运动。当然,在本技术的结构下,仅对上述各组件进行供电、而不设计任何控制程序时,也应当属于本技术的范畴。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家庭服务机器人,该技术方案以提升环境物体侦测能力为目的着重改进了其侦测系统。具体来看,机器人采用5000mAh的锂电池供电,其供电电压为12V,能为机器人提供约10小时的运行时间。在机器人的前端,分布有三组红外测距传感器和两颗红外接收管组成了机器人前端的眼睛。在机器人的后端同样放置了一组红外测距传感器和两颗红外接收管。这一系列光电传感器与STM32单片机共同组成了机器人的障碍物侦测功能,从而提升了其运动能力。机器人通过直流电机驱动,电机后端连接有光电编码器,它由光栅码盘和光栅探测装置组成,用以检测电机转速,通过调节车轮两端的转速实现转弯、前进、后退等动作。机器人前端设有一个七寸屏幕,用于展示视听信息,而红外摄像头则可实现对室内情况的摄录存储,扩展了机器人的功能。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的后视图;图3是图1的纵剖面结构示意图图中1、头部壳体2、躯干部壳体3、车轮4、第一红外测距传感器5、第二红外测距传感器6、第三红外测距传感器7、第一红外线接收管8、第二红外线接收管9、显示屏10、红外摄像头11、第四红外测距传感器12、第三红外线接收管13、第四红外线接收管14、充电插口15、锂电池16、直流电机17、光电编码器18、STM32单片机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将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描述。为了避免过多不必要的细节,在以下实施例中对属于公知的结构或功能将不进行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中所使用的近似性语言可用于定量表述,表明在不改变基本功能的情况下可允许数量有一定的变动。除有定义外,以下实施例中所用的技术和科学术语具有与本技术所属领域技术人员普遍理解的相同含义。实施例1一种家庭服务机器人,包括头部壳体1,躯干部壳体2,车轮3,第一红外测距传感器4,第二红外测距传感器5,第三红外测距传感器6,第一红外线接收管7,第二红外线接收管8,显示屏9,红外摄像头10,第四红外测距传感器11,第三红外线接收管12,第四红外线接收管13,充电插口14,锂电池15,直流电机16,光电编码器17,STM32单片机18,其中头部壳体1呈球状,头部壳体1固定连接在躯干部壳体2的顶端,车轮3固定连接在躯干部壳体2的底端,所述车轮3有三个、三者围成正三角形形状,头部壳体1的前部固定连接有第一红外测距传感器4、第二红外测距传感器5、第三红外测距传感器6、第一红外线接收管7、第二红外线接收管8,躯干部壳体2的前部固定连接有显示屏9和红外摄像头10,头部壳体1的后部固定连接有第四红外测距传感器11、第三红外线接收管12、第四红外线接收管13,躯干部壳体2的后部设置有充电插口14,所述家庭服务机器人的内部具有一腔体,所述腔体中固定连接有锂电池15、直流电机16、光电编码器17、STM32单片机18,STM32单片机18分别与第一红外测距传感器4、第二红外测距传感器5、第三红外测距传感器6、第一红外线接收管7、第二红外线接收管8、第四红外测距传感器11、第三红外线接收管12、第四红外线接收管13通信连接,直流电机16与车轮3传动连接,光电编码器17固定连接在直流电机16上,锂电池15分别为第一红外测距传感器4、第二红外测距传感器5、第三红外测距传感器6、第一红外线接收管7、第二红外线接收管8、显示屏9、红外摄像头10、第四红外测距传感器11、第三红外线接收管12、第四红外线接收管13、直流电机16、光电编码器17、ST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家庭服务机器人,其特征在于包括头部壳体(1),躯干部壳体(2),车轮(3),第一红外测距传感器(4),第二红外测距传感器(5),第三红外测距传感器(6),第一红外线接收管(7),第二红外线接收管(8),显示屏(9),红外摄像头(10),第四红外测距传感器(11),第三红外线接收管(12),第四红外线接收管(13),充电插口(14),锂电池(15),直流电机(16),光电编码器(17),STM32单片机(18),其中头部壳体(1)呈球状,头部壳体(1)固定连接在躯干部壳体(2)的顶端,车轮(3)固定连接在躯干部壳体(2)的底端,所述车轮(3)有三个、三者围成正三角形形状,头部壳体(1)的前部固定连接有第一红外测距传感器(4)、第二红外测距传感器(5)、第三红外测距传感器(6)、第一红外线接收管(7)、第二红外线接收管(8),躯干部壳体(2)的前部固定连接有显示屏(9)和红外摄像头(10),头部壳体(1)的后部固定连接有第四红外测距传感器(11)、第三红外线接收管(12)、第四红外线接收管(13),躯干部壳体(2)的后部设置有充电插口(14),所述家庭服务机器人的内部具有一腔体,所述腔体中固定连接有锂电池(15)、直流电机(16)、光电编码器(17)、STM32单片机(18),STM32单片机(18)分别与第一红外测距传感器(4)、第二红外测距传感器(5)、第三红外测距传感器(6)、第一红外线接收管(7)、第二红外线接收管(8)、第四红外测距传感器(11)、第三红外线接收管(12)、第四红外线接收管(13)通信连接,直流电机(16)与车轮(3)传动连接,光电编码器(17)固定连接在直流电机(16)上,锂电池(15)分别为第一红外测距传感器(4)、第二红外测距传感器(5)、第三红外测距传感器(6)、第一红外线接收管(7)、第二红外线接收管(8)、显示屏(9)、红外摄像头(10)、第四红外测距传感器(11)、第三红外线接收管(12)、第四红外线接收管(13)、直流电机(16)、光电编码器(17)、STM32单片机(18)供电,充电插口(14)与锂电池(15)通过导线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家庭服务机器人,其特征在于包括头部壳体(1),躯干部壳体(2),车轮(3),第一红外测距传感器(4),第二红外测距传感器(5),第三红外测距传感器(6),第一红外线接收管(7),第二红外线接收管(8),显示屏(9),红外摄像头(10),第四红外测距传感器(11),第三红外线接收管(12),第四红外线接收管(13),充电插口(14),锂电池(15),直流电机(16),光电编码器(17),STM32单片机(18),其中头部壳体(1)呈球状,头部壳体(1)固定连接在躯干部壳体(2)的顶端,车轮(3)固定连接在躯干部壳体(2)的底端,所述车轮(3)有三个、三者围成正三角形形状,头部壳体(1)的前部固定连接有第一红外测距传感器(4)、第二红外测距传感器(5)、第三红外测距传感器(6)、第一红外线接收管(7)、第二红外线接收管(8),躯干部壳体(2)的前部固定连接有显示屏(9)和红外摄像头(10),头部壳体(1)的后部固定连接有第四红外测距传感器(11)、第三红外线接收管(12)、第四红外线接收管(13),躯干部壳体(2)的后部设置有充电插口(14),所述家庭服务机器人的内部具有一腔体,所述腔体中固定连接有锂电池(15)、直流电机(16)、光电编码器(17)、STM32单片机(18),...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利健
申请(专利权)人:天津三易达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天津,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