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动力电池液冷的管路总成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5941217 阅读:200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8-04 22:5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动力电池液冷的管路总成结构,包括进水通路和出水通路,所述进水通路和出水通路分别由变径三通接头和水管组成多级分流管路,所述变径三通接头包括第一端口、第二端口和第三端口,每一级的分流管路中变径三通接头的第三端口均连接电池液冷板,通过电池液冷板形成循环水流实现散热。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采用冷压方式连接各管道,组装效率高,不易漏水,安全可靠性高,且通过变径三通接头逐级分流,流速稳定,保证了各管道一定的液体流量,电池模组散热效果好。

A battery cooling pipeline assembly structure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 battery cooling pipeline assembly structure, which comprises a water inlet channel and outlet passage, wherein the water inlet and outlet passage respectively by the joint channel three and pipe diameter of the multi-stage pipeline, reducing three pass joint includes a first port, second port and third port, reducing each shunt line the three pass joint third ports are connected with the battery through the battery cooling plate cooling plate, a circulating water flow for heat dissipation. The utility model adopts the cold pressure connection pipe assembly, high efficiency, easy Water Leakage, high safety and reliability, and by reducing the three joints by shunting, flow stability, ensure the liquid flow pipe of the battery module has good heat radiating effec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动力电池液冷的管路总成结构
本技术涉及汽车
,特别是涉及一种动力电池液冷的管路总成结构。
技术介绍
电池模组在使用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热量,产生的热量不能快速有效散发,会影响电池模组的电化学性能和使用寿命,还可能会引起电池发热、起火、爆炸等安全事故,目前对电池模组采用的散热方式主要有风冷和液冷两种方式,对于多层单体电芯排列的电池模组,风冷对中间部分的电池换热效率低,无法达到均匀散热;电池模组液冷管路多为软管,软管通过卡箍和管道接头固定连接,连接方式复杂,有组装效率低下,结构占用空间大的缺点。另外软管直径都是相同,从主管道分流到次管道时,会出现流速不稳定,次管道水量不够多的问题。本技术就是为了解决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而提出的一种动力电池液冷的管路总成结构。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现有液冷管路的组装复杂、管道间连接的安全可靠性低、连接方式复杂导致生产效率低、以及流速不稳定、流量不够多。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动力电池液冷的管路总成结构,包括进水通路和出水通路,所述进水通路和出水通路分别由变径三通接头和水管组成多级分流管路,所述变径三通接头包括第一端口、第二端口和第三端口,每一级的分流管路中变径三通接头的第三端口均连接电池液冷板,通过电池液冷板形成循环水流实现散热。所述进水通路和出水通路的多级分流管路中,水管尺寸配合变径三通接头端口尺寸逐级递减。第一级分流管路中,进水通路的变径三通接头的第一端口通过进水管连接进水口,出水通路的变径三通接头的第一端口通过出水管连接出水口。所述每级分流管路中包括多个电池液冷板,各电池液冷板之间水路通过水管联通。所述每级分流管路中均包括两个电池液冷板,进水通路和出水通路各设置三级分流管路;每级分流管路分别由进水通路的水管连接各自的变径三通接头然后再连接电池液冷板,通过出水通路的水管和各自的变径三通接头流出构成。每级分流管路分别由进水通路的水管连接各自的变径三通接头然后再连接电池液冷板,通过出水通路的水管和各自的变径三通接头流出构成。所述三级分流管路的结构为:第一级,进水管连接第一变径三通接头22第一端口,第一变径三通接头22第二端口通过水管4连接第二变径三通接头23,第一变径三通接头22第三端口连接第一电池液冷板20,进水通路1第一电池液冷板20与出水通路2的第二电池液冷板21之间通过水管4连通,出水通路2的第二电池液冷板21连接第三变径三通接头28第二端口;第二级,进水通路1第二变径三通接头23第一端口通过水管4连接第一变径三通接头22第二端口,第二变径三通接头23第三端口连接第三电池液冷板24,进水通路1第三电池液冷板24与出水通路2的第四电池液冷板25之间通过水管4连通,出水通路2的第四电池液冷板25连接第三变径三通接头28第三端口;第三级,进水通路1第二变径三通接头23第二端口连接第五电池液冷板26,进水通路1第五电池液冷板26与出水通路2的第六电池液冷板27之间通过水管4连通,出水通路2的第六电池液冷板27连接第四变径三通接头29第三端口,第四变径三通接头29第二端口通过水管4连接第三变径三通接头28第一端口,第四变径三通接头29第一端口连接出水管。所述各个进水管接头与水管、水管与变径三通接头、水管与出水管接头之间的连接通过冷压方式连接。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通过冷压方式连接各管道,组装效率高,不易漏水,安全可靠性高;2.通过变径三通接头逐级分流,流速稳定,保证了各管道一定的液体流量,电池模组散热效果好。附图说明图1为一种动力电池液冷的管路总成结构的结构图。图2为变径三通接头的结构图。图3为本实施例结合液冷板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便于本领域技术人员的理解,下面将结合具体实施例及附图对本技术结构原理作进一步详细描述:如图1、图2和图3所示,提供一种动力电池液冷的管路总成结构,包括进水通路1和出水通路2,所述进水通路1和出水通路2分别由变径三通接头3和水管4组成多级分流管路,所述变径三通接头3包括第一端口10、第二端口11和第三端口12,每一级的分流管路中变径三通接头3的第三端口12均连接电池液冷板,通过电池液冷板形成循环水流实现散热。所述进水通路1和出水通路2的多级分流管路中,水管4配合变径三通接头3端口尺寸逐级递减,控制水流、流量,使得液体可以快速冷却。所述第一级分流管路中,进水通路1的变径三通接头3的第一端口10通过进水管连接进水口5,出水通路2的变径三通接头3的第一端口10通过出水管连接出水口6。所述每级分流管路中包括多个电池液冷板,各电池液冷板之间水路通过水管4联通,连接方式安全、可靠。所述每级分流管路中均包括两个电池液冷板,进水通路1和出水通路2各设置三级分流管路;每级分流管路分别由进水通路的水管4连接各自的变径三通接头然后再连接电池液冷板,通过出水通路的水管4和各自的变径三通接头流出构成。优选的,第一级,进水管连接第一变径三通接头22第一端口,第一变径三通接头22第二端口通过水管4连接第二变径三通接头23,第一变径三通接头22第三端口连接第一电池液冷板20,进水通路1第一电池液冷板20与出水通路2的第二电池液冷板21之间通过水管4连通,出水通路2的第二电池液冷板21连接第三变径三通接头28第二端口;第二级,进水通路1第二变径三通接头23第一端口通过水管4连接第一变径三通接头22第二端口,第二变径三通接头23第三端口连接第三电池液冷板24,进水通路1第三电池液冷板24与出水通路2的第四电池液冷板25之间通过水管4连通,出水通路2的第四电池液冷板25连接第三变径三通接头28第三端口;第三级,进水通路1第二变径三通接头23第二端口连接第五电池液冷板26,进水通路1第五电池液冷板26与出水通路2的第六电池液冷板27之间通过水管4连通,出水通路2的第六电池液冷板27连接第四变径三通接头29第三端口,第四变径三通接头29第二端口通过水管4连接第三变径三通接头28第一端口,第四变径三通接头29第一端口连接出水管。所述各个进水管接头21与水管4、水管4与变径三通接头3、水管4与出水管接头21之间的连接通过冷压方式连接,组装效率高,不易漏水,安全可靠性更好。水从进水通路1流入,通过变径三通接头逐级分流,流速稳定,保证了各管道一定的液体流量,经过多级分流管路之后从出水通路流出,电池模组散热效果好。以上通过对所列实施方式的介绍,阐述了本技术的基本构思和基本原理,但本技术的设计构思并不局限于此,凡利用本技术构思对本技术做出的非实质性修改,均落入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动力电池液冷的管路总成结构

【技术保护点】
一种动力电池液冷的管路总成结构,包括进水通路(1)和出水通路(2),所述进水通路(1)和出水通路(2)分别由变径三通接头(3)和水管(4)组成多级分流管路,所述变径三通接头(3)包括第一端口(10)、第二端口(11)和第三端口(12),每一级的分流管路中变径三通接头(3)的第三端口(12)均连接电池液冷板,通过电池液冷板形成循环水流实现散热。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动力电池液冷的管路总成结构,包括进水通路(1)和出水通路(2),所述进水通路(1)和出水通路(2)分别由变径三通接头(3)和水管(4)组成多级分流管路,所述变径三通接头(3)包括第一端口(10)、第二端口(11)和第三端口(12),每一级的分流管路中变径三通接头(3)的第三端口(12)均连接电池液冷板,通过电池液冷板形成循环水流实现散热。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动力电池液冷的管路总成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水通路(1)和出水通路(2)的多级分流管路中,水管(4)尺寸配合变径三通接头(3)端口尺寸逐级递减。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一种动力电池液冷的管路总成结构,其特征在于:第一级分流管路中,进水通路(1)的变径三通接头(3)的第一端口(10)通过进水管连接进水口(5),出水通路(2)的变径三通接头(3)的第一端口(10)通过出水管连接出水口(6)。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一种动力电池液冷的管路总成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每级分流管路中包括多个电池液冷板,各电池液冷板之间水路通过水管(4)联通。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一种动力电池液冷的管路总成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每级分流管路中均包括两个电池液冷板,进水通路(1)和出水通路(2)各设置三级分流管路;每级分流管路分别由进水通路的水管(4)连接各自的变径三通接头然后再连接电池液冷板,通过出水通路的水管(4)和各自的变径三通接头流出构成。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一种动力电池液冷的管路总成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三级分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飞文锋余祖俊叶福群
申请(专利权)人:惠州市亿能电子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