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加湿器及其底座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5937948 阅读:147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8-04 21:1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加湿器的底座,包括水槽、雾化器和底座出雾口,所述水槽内靠近所述雾化器处还设置有水雾导流筋,所述水雾导流筋在所述水槽内围设出水雾通道,所述水雾通道至少将所述雾化器圈设在内部,且所述水雾通道与所述底座出雾口连通。由于水雾导流筋所形成的水雾通道将雾化器圈设在了内部,并且水雾通道与底座出雾口连通,因此雾化器所产生的水雾不会向四处飘散,水雾只能沿着水雾通道流通至底座出雾口,这就保证了加湿器所产生的水雾能够尽量多的达到底座出雾口,进而从水箱出雾口排至室内,从而有效增强加湿器的加湿效果。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还涉及一种采用上述底座的加湿器。

Humidifier and base thereof

The utility model relates to a humidifier, comprising a water tank, an atomizer and a mist outlet base, the water tank near the atomizer is provided with water diversion ribs, the water in the water diversion rib is arranged around the water channel, the water channel is at least the atomizer located inside the circle and the water channel, and the base thefogmouth connectivity. Because the water channel formed by water diversion rib will be located in the inner circle of the atomizer, and the water channel and the base thefogmouth connectivity, so not to produce water mist atomizer mist drifting around, only along the channel to the base of water circulation thefogmouth, which ensures the humidifier generated by water mist can be as much as possible to base thefogmouth, then from the water tank thefogmouth discharged to the interior, so as to effectively enhance the effect of humidification humidifier. The utility model also relates to a humidifier adopting the bas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加湿器及其底座
本技术涉及小家电生产
,特别涉及一种加湿器。
技术介绍
随着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人们越来越关注自身的居住环境的舒适度。室内空气湿度是影响居住舒适度的重要因素之一,特别是在干燥的北方地区或者长期使用空调的场所,因此加湿器也就成为了家庭和办公场合的必备小家电。加湿器一般包括底座和水箱,底座内设置有水槽,水槽中的水来自于水箱,雾化器设置在水槽的最低点,水槽内的水被雾化器转化成为水雾,风机将雾化器转化成的水雾吹向底座出雾口,底座出雾口与水箱的水雾通道连通,最终水雾从水箱出雾口喷出,从而实现对室内空间的加湿。然而,目前的加湿器水槽内产生的水雾大部分停留在加湿器的内部,其原因在于,水雾从雾化器位置产生之后,会不受约束的四处飘散,水槽的各个位置将会充满水雾,而风机仅能将水槽内的一部分水雾吹出至底座出雾口,其余的水雾都消散在了机器内部,这导致加湿器的水箱出雾口的水雾较小,加湿效果不够明显。因此,如何能够将加湿器所产生的水雾尽量多的送至底座出雾口,以增强加湿器的加湿效果是目前本领域技术人员亟需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之一是提供一种加湿器的底座,以便能够将加湿器所产生的水雾尽量多的送至底座出雾口,避免水雾消耗在加湿器的内部,增加加湿器的加湿效果。本技术的另一目的还在于提供一种采用上述底座的加湿器。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的加湿器的底座,包括水槽、雾化器和底座出雾口,所述水槽内靠近所述雾化器处还设置有水雾导流筋,所述水雾导流筋在所述水槽内围设出水雾通道,所述水雾通道至少将所述雾化器圈设在内部,且所述水雾通道与所述底座出雾口连通。优选的,还包括用于将所述雾化器转化成的水雾吹向所述底座出雾口的风机口,所述风机口也被围设在所述水雾通道内。优选的,所述底座出雾口与所述水雾通道的一端连通,所述风机口位于所述水雾通道的另一端,所述雾化器设置在所述风机口与所述底座出雾口之间。优选的,还包括用于将所述雾化器转化成的水雾吹向所述底座出雾口的风机口,所述风机口位于所述水雾通道之外,且与所述水雾通道的内部连通。优选的,所述水雾导流筋垂直于所述水槽的底面,且所述水雾导流筋包括相对设置的两条。优选的,所述水槽的内壁上设置有分别与两条所述水雾导流筋配合的插槽,任意一根所述水雾导流筋的两端均插接于所述插槽内。优选的,任意一条所述水雾导流筋的两端均与所述水槽的内壁相连,且所述水雾导流筋与所述水槽一体成型。优选的,还包括设置在两条所述水雾导流筋上方的盖板,两条所述水雾导流筋中的一条上设置有开口,所述开口与所述底座出雾口连通。优选的,所述雾化器为超声波雾化片。本技术所公开的加湿器,包括底座和设置在底座上的水箱,该底座为上述任意一项所公开的加湿器的底座。优选的,所述加湿器为上加水式加湿器。由以上技术方案中可以看出,本技术所公开的加湿器的底座,包括水槽、雾化器和底座出雾口,并且水槽内靠近雾化器的位置还设置了水雾导流筋,水雾导流筋在水槽内围设出水雾通道,水雾通道至少将雾化器圈设在内部,并且水雾通道与底座出雾口连通。由于水雾导流筋所形成的水雾通道将雾化器圈设在了内部,并且水雾通道与底座出雾口连通,因此雾化器所产生的水雾不会向四处飘散,水雾只能沿着水雾通道流通至底座出雾口,这就保证了加湿器所产生的水雾能够尽量多的达到底座出雾口,进而从水箱出雾口排至室内,从而有效增强加湿器的加湿效果。本技术所公开的加湿器由于采用了上述底座,因此该加湿器应当兼具上述底座相应的技术优点,本文中对此不再进行赘述。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中所公开的加湿器的底座的俯视示意图;图2为图1中所公开的加湿器的底座的A-A剖视示意图。其中,1为水槽,2为水雾导流筋,3为雾化器,4为风机口,5为底座出雾口,6为盖板。具体实施方式本技术的核心之一是提供一种加湿器的底座,以便能够将加湿器所产生的水雾尽量多的送至底座出雾口5,避免水雾消耗在加湿器的内部,增加加湿器的加湿效果。本技术的另一核心在于提供一种具有上述底座的加湿器。为了使本
的人员更好地理解本技术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本技术中所公开的加湿器的底座,包括水槽1,雾化器3和底座出雾口5,并且水槽1内靠近雾化器3的位置还设置有水雾导流筋2,水雾导流筋2在水槽1内围设出水雾通道,水雾通道至少将雾化器3圈设在内部,并且水雾通道与底座出雾口5连通,如图1和图2中所示。由于水雾导流筋2所形成的水雾通道将雾化器3圈设在了内部,并且水雾通道与底座出雾口5连通,因此雾化器3所产生的水雾不会向四处飘散,水雾只能沿着水雾通道流通至底座出雾口5,这就保证了加湿器所产生的水雾能够尽量多的达到底座出雾口5,进而从水箱出雾口排至室内,从而有效增强加湿器的加湿效果。为了进一步提高加湿器的出雾效果,本实施例中还在加湿器的底座上设置了风机口4,风机口4与设置在底座内的风机相连,风机口4用于将雾化器3转化成的水雾吹向底座出雾口5,并且风机口4也被围设在水雾通道内,如图1中所示。如此设置可以借助风机口4处的风力将雾化器3所生成的水雾尽快排出,避免水雾在水槽1内消散,这可以进一步提高雾化器3的雾化效果。当然,风机口4也可不被围设在水雾通道内,由于风机口4的作用在于将水雾吹向底座出雾口5,因此可以使风机口4位于水雾通道之外,并与水雾通道的内部连通,这同样可以达到将雾化器3所生成的水雾尽快排出的目的。如图1中所示,在本实施例中,底座出雾口5与水雾通道的一端连通,风机口4位于水雾通道的另外一端,雾化器3设置在风机口4与底座出雾口5之间,当雾化器3位置产生水雾后,风机口4将水雾直接吹向底座出雾口5,上述部件的设置顺序可以保证水雾产生之后经过最短距离即可到达底座出雾口5,避免水雾在水雾通道内折返或者停留时间过长,从而进一步增强加湿效果。可以理解的是,一条水雾导流筋2经过弯折可以围设形成上述水雾通道,考虑到设计和生产的便利性,本实施例中的水雾导流筋2具体为两条,两条水雾导流筋2垂直于水槽1的底面,如图1中所示,并且两条水雾导流筋2相对设置,结合图1和图2可以看出,两条水雾导流筋2将雾化器3、风机口4围设在内部,并与底座出雾口5连通。每一条水雾导流筋2的两端均与水槽1的内壁相连,如图1中所示,水雾导流筋2与水槽1的内壁之间的连接方式不受限制,例如可以为开拆卸方式,也可为一体式连接方式,当水雾导流筋2与水槽1的内壁之间采用开拆卸连接方式时,本实施例中推荐采用插接,具体的,在水槽1内壁上设置有分别与两条水雾导流筋2配合的插槽,任意一条水雾导流筋2的两端均插接在插槽内。更进一步的,为了避免水雾从两条水雾导流筋2的顶部溢出,本实施例中还在两条水雾导流筋2的上方设置了盖板6,两条水雾导流筋2中的一条上设置开口,该开口与底座出雾口5连通,如图2中所示。在本技术实施例中,雾化器3具体采用超声波雾化片,如图1中所示。本技术实施例中还公开了一种加湿器,包括底座和设置在底座上的水箱,该加湿器不限于上加水式加湿器或下加水式加湿器,并且该加湿器的底座为上述任意一实施例中所公开的加湿器的底座。由于采用了上述实施例中的底座,因此该加湿器兼具上述底座相应的技术优点,本申请文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一种加湿器及其底座

【技术保护点】
一种加湿器的底座,包括水槽(1)、雾化器(3)和底座出雾口(5),其特征在于,所述水槽(1)内靠近所述雾化器(3)处还设置有水雾导流筋(2),所述水雾导流筋(2)在所述水槽(1)内围设出水雾通道,所述水雾通道至少将所述雾化器(3)圈设在内部,且所述水雾通道与所述底座出雾口(5)连通。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加湿器的底座,包括水槽(1)、雾化器(3)和底座出雾口(5),其特征在于,所述水槽(1)内靠近所述雾化器(3)处还设置有水雾导流筋(2),所述水雾导流筋(2)在所述水槽(1)内围设出水雾通道,所述水雾通道至少将所述雾化器(3)圈设在内部,且所述水雾通道与所述底座出雾口(5)连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湿器的底座,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用于将所述雾化器(3)转化成的水雾吹向所述底座出雾口(5)的风机口(4),所述风机口(4)也被围设在所述水雾通道内。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加湿器的底座,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出雾口(5)与所述水雾通道的一端连通,所述风机口(4)位于所述水雾通道的另一端,所述雾化器(3)设置在所述风机口(4)与所述底座出雾口(5)之间。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加湿器的底座,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用于将所述雾化器(3)转化成的水雾吹向所述底座出雾口(5)的风机口(4),所述风机口(4)位于所述水雾通道之外,且与所述水雾通道的内部连通。5.根据...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志荣侯剑飞林振华
申请(专利权)人: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