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高志栋专利>正文

一种制冰方法及制冰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15935218 阅读:69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8-04 19:54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了一种制冰方法及制冰系统,涉及制冷技术领域,包括压缩机,冷凝器,第一蒸发器,第二蒸发器,蓄冰槽,风机盘管,节流阀和控制阀,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制冰机及制冰方法,优点是可以连续制冰,相比现有方案,在消耗相同能量的情况下,可以制取更多的冰,并且提高制冰效率。

Ice making method and ice making system

The invention relates to a method for making ice and ice making system, relates to the technical field of refrigeration, including compressor, condenser, the first evaporator, the second evaporator, ice storage tank, fan coil, throttle valve and control valve, the invention discloses an ice machine and ice making method, has the advantages of continuous ice, compared to the existing schemes in the case of the same energy consumption, can produce more ice, and improve working efficiency.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制冰方法及制冰系统
本专利技术属于制冷
,涉及一种制冰方法及制冰系统。
技术介绍
冰蓄冷技术在空调和食品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在空调领域,利用该技术在夜间蓄存冷量,白天负荷高峰期融冰供冷,这项技术对于移峰填谷,缓解电网压力有很大好处。冰蓄冷空调系统按制冰方式可分为静态制冰和动态制冰两种。内融冰盘管、外融冰盘管和封装式属于静态制冰;冰片滑落式和冰浆式属于动态制冰。在静态冰蓄冷系统中,随着冰厚度的增加,传热热阻也增加,降低了系统的换热效率,制冷机组的性能系数低,能量严重浪费。而动态制冰方式则不同,机组形成的冰片或冰晶被定期剥离结冰板,为继续结冰提供更优的传热特性,而且释冷速度也较静态制冰系统快,其中冰片滑落式机组具有融冰效率高、维护方便、使用寿命长等优点,但该机组也有明显的缺点:在脱冰时,需要用电磁阀改变制冷剂的流动方向,使热交换器暂时的作为冷凝器工作,热交换壁面被加热,冰便从壁面上脱落下来,之后,在重新切换回制冷循环,如此周而复始,实现制冰和间歇脱冰。这种方式使得额外的热量进入到了系统当中,制冷效率低,且系统无法制冰。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制冰方法及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制冰方法及制冰系统

【技术保护点】
一种制冰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至少包括两个蒸发器,正常制冰时,冷凝器出口处的制冷剂经节流阀后分别输送至第一蒸发器和第二蒸发器进行结冰;检测到第一蒸发器上的结冰厚度达到临界值,将冷凝器出口处的制冷剂分流,一部分制冷剂输送至第一蒸发器进行脱冰作业;另一部分制冷剂与第一蒸发器出口处的制冷剂汇流经节流阀输送至第二蒸发器进行制冰作业;第二蒸发器出口处的制冷剂输送至制冷剂状态转换装置再到冷凝器;同理,当检测到第二蒸发器上的结冰厚度达到临界值,通过控制系统控制制冷剂流向,使一部分制冷剂输送至第二蒸发器进行脱冰作业,另一部分制冷剂与第二蒸发器出口处的制冷剂汇流经节流阀输送至第一蒸发器进行制冰作业。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制冰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至少包括两个蒸发器,正常制冰时,冷凝器出口处的制冷剂经节流阀后分别输送至第一蒸发器和第二蒸发器进行结冰;检测到第一蒸发器上的结冰厚度达到临界值,将冷凝器出口处的制冷剂分流,一部分制冷剂输送至第一蒸发器进行脱冰作业;另一部分制冷剂与第一蒸发器出口处的制冷剂汇流经节流阀输送至第二蒸发器进行制冰作业;第二蒸发器出口处的制冷剂输送至制冷剂状态转换装置再到冷凝器;同理,当检测到第二蒸发器上的结冰厚度达到临界值,通过控制系统控制制冷剂流向,使一部分制冷剂输送至第二蒸发器进行脱冰作业,另一部分制冷剂与第二蒸发器出口处的制冷剂汇流经节流阀输送至第一蒸发器进行制冰作业。2.一种制冰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制冷剂状态转换装置(3)、冷凝器(1)、第一蒸发器(8)、第二蒸发器(9)、蓄冰槽(11)、节流阀(2)、控制系统,所述第一蒸发器(8)与所述第二蒸发器(9)位于蓄冰槽(11)内,制冷剂状态转换装置(3)连接冷凝器(1);当第一蒸发器上的结冰厚度达到临界值,所述控制系统控制冷凝器出口处的制冷剂分流,一部分制冷剂输送至第一蒸发器进行脱冰作业,另一部分制冷剂与第一蒸发器出口处的制冷剂汇流经节流阀输送至第二蒸发器进行制冰作业;当第二蒸发器上的结冰厚度达到临界值,通过控制系统控制制冷剂流向,使一部分制冷剂输送至第二蒸发器进行脱冰作业,另一部分制冷剂与第二蒸发器出口处的制冷剂汇流经节流阀输送至第一蒸发器进行制冰作业。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制冰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蒸发器(8)包括若干块蒸发结冰板。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制冰系统,其特征在于:第二蒸发器(9)包括若干块蒸发结冰板。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制冰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系统包括第一三通阀(4),第二三通阀(5),第三三通阀(6),第四三通阀(7);第一回路:冷凝器(1)第一出口连接节流阀(2),节流阀(2)的出口分别连接第一三通阀(4)和第二三通阀(5)的第一接口,第一三通阀(4)和第二三通阀(5)的第三接口分别连接第二蒸发器(9)与第一蒸发器(8)的入口,第二蒸发器(9)与第一蒸发器(8)的出口分别连接第四三通阀(7)和第三三通阀(6)的第一接口,第四三通阀(7)和第三三通阀(6)的第三接口均连接至制冷剂状态转换装置(3);第二回路:冷凝器(1)第一出口连接节流阀(2),冷凝器(1)第二出口连接第二三通阀(5)的第二接口,第二三通阀(5)的第三接口连接第一蒸发器(8)的入口,第一蒸发器(8)的出口连接第四三通阀(7)的第一接口,第四三通阀(7)的第二接口连接冷凝器(1)第一出口,冷凝器(1)第一出口连接节流阀(2),节流阀(2)的出口连接第一三通阀(4)的第一接口,第一三通阀(4)的第三接口连接第二蒸发器(9)的入口,第二蒸发器(9)的出口连接第三三通阀(6)的第一接口,第三三通阀(6)的第三接口连接至制冷剂状态转换装置(3);第三回路:冷凝器(1)第一出口连接节流阀(2),冷凝器(1)第二出口连接第一三通阀(4)的第二接口,第一三通阀(4)的第三接口连接第二蒸发器(9)的入口,第二蒸发器(9)的出口连接第三三通阀(6)的第一接口,第三三通阀(6)的第二接口连接冷凝器(1)第一出口,冷凝器(1)第一出口连接节流阀(2),节流阀(2)的出口连接第二三通阀(5)的第一接口,第二三通阀(5)的第三接口连接第一蒸发器(8)的入口,第一蒸发器(8)的出口连接第四三通阀(7)的第一接口,第四三通阀(7)的第三接口连接至制冷剂状态转换装置(3)。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制冰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系统包括第一控制阀(12),第二控制阀(13),第三控制阀(14),第四控制阀(15),第五控制阀(16),第六控制阀(17),第七控制阀(18),第八控制阀(19);第四回路:冷凝器(1)第一出口连接节流阀(2),节流阀(2)的出口分别连接第一控制阀(12)和第二控制阀(13)的入口,第一控制阀(12)和第二控制阀(13)的出口分别连接第二蒸发器(9)与第一蒸发器(8)的入口,第二蒸发器(9)与第一蒸发器(8)的出口分别连接第四控制阀(15)和第三控制阀(14)的入口,第四控制阀(15)和第三控制阀(14)的出口均连接至制冷剂状态转换装置(3);第五回路:冷凝器(1)第一出口连接节流阀(2),冷凝器(1)第二出口连接第五控制阀(16)的入口,第五控制阀(16)的出口连接第一蒸发器(8)的入口,第一蒸发器(8)的出口连接第六控制阀(17)的入口,第六控制阀(17)的出口连接节流阀(2)的入口,节流阀(2)的出口连接第一控制阀(12)的入口,第一控制阀(12)的出口连接第二蒸发器(9),第二蒸发器(9)的出口连接第三控制阀(14)的入口,第三控制阀(14)的出口连接至制冷剂状态转换装置(3);第六回路:冷凝器(1)第一出口连接节流阀(2),冷凝器(1)第二出口连接第七控制阀(12)的入口,第七控制阀(12)的出口连接第二蒸发器(9)的入口,第二蒸发器(9)的出口连接第八控制阀(19)的入口,第八控制阀(19)的出口连接节流阀(2)的入口,节流阀(2)的出口连接第二控制阀(13)的入口,第二控制阀(13)的出口连接第一蒸发器(8)的入口,第一蒸发器(8)的出口第四控制阀(15)的入口,第四控制阀(15)的出口连接至制冷剂状态转换装置(3)。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制冰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系统包括第一45度旋转换向阀(26)...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高志栋崔文智罗玥宽艾国远刘鑫航
申请(专利权)人:高志栋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重庆,50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